谋生:王志纲纵论人生之道-第38节:定位还需观局(5)

字体大小:超大 中大 中小 超小

     
      第二点也很有意思,我和黑龙江省委、哈尔滨市委领导进行交流的时候,一直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说成振兴东北,他们说不对,王老师,中央文件的准确用语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对他们说,作为执行者的解读应该是振兴东北。从中央来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个口径小一点,好把握,进可攻,退可守。但作为地方绝对不要把它理解为只是振兴老工业基地,如果我们只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我们在跑"部""钱"进的时候,可能辛辛苦苦要来的钱,就全部堆在了那些救都救不起来的传统老工业基础上了,那样就糟糕了。
     
      这些年华南华东的改革有个非常宝贵的经验就是靠增量来拉动存量,绝不是靠存量的改造来打出一个新天地。珠三角的发展不是靠原来的存量,而是靠新机制、新手段、新产品、新市场、新打法做增量,只有把这个增量做起来以后,回过头来才能对存量进行整合,或者是民进国退,或者是靓女先嫁,对它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上海也是这样,最早的时候上海守着一批老机器,结果发现越整越是捧着金碗讨饭吃。这个时候整个江浙的商人就利用上海的技术人才和设备,运用新的机制做出了温州模式、义乌模式、东阳模式、宁波模式、绍兴模式,经济总量蓬勃发展。现在浙江人均GDP全国第一,这个增量做起来以后倒过来再去解决存量问题。江苏也是这样的,先前的时候还守着乡镇企业,最后走不动了,发现体制不行了,被浙江甩在后面了,只好放下身段到浙江学习。学习之后得出个结论,必须一改到底,然后就对全省经济进行了彻底的民营化,民营化以后产生了很多资产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企业。增量上去了回过头来再去整合或并购存量,整个机体就活了。
     
      现在东北的问题我也这么看,只有增加了增量才能最终改造存量。如果不是这样,还是在老机制、老产品、老设备的基础上,不管你给它增加多少钱,都是赤脚"纸老虎",吃了以后它也成长不起来。在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东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今天在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期"是什么意思?
     
      中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里面有一个很深刻的担忧:今天中国在相当的一部分地区,估计有一亿人口已经实现初步富裕,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而珠三角、长三角的一些核心城市更高。当一个区域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的时候,就到了初步现代化阶段,前工业化阶段基本完成,整个社会就会开始高速城市化。现在整个中国的城市化率是40%,也就是我们13亿人口可能有4?5亿到5亿人口在城里面住,而且这个变化的速度正在加快。当一个国家城市化率达到30%的时候,就会迎来历史上的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挡都挡不住。整个中国几千年来城市化率不到10%,而现在一年就可能要增长1%,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超过了之前几百年的发展。伴随着高速城市化过程,整个经济结构出现了变化,大量的高耗能、高能源产业要兴起。比如说房地产,原来我们人均5平方米就可以了,现在是人均50平方米,需要的水泥、钢材、建材、木材数量是非同一般的。同时汽车进入家庭,上千万台车进入家庭,需要多少的钢材,多少的停车场和道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