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高效学习法-第二章 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放在首位

字体大小:超大 中大 中小 超小

     
      可以说短短的45分钟对中学生来说是最宝贵的了,如果中学生不能把课堂学习效率抓好,就去练习、复习,那真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本章从如何找到听课的着力点以及听课应该注意哪些要素等方面,对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进行了阐述。
      重视课前准备工作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课堂上的学习才是重中之重,课前的预习工作是为了在课堂上能更好地吸收老师所讲的内容和书本上的知识,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铺垫。而课后的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巩固。因此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是看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做得再好,在课堂上没有跟上老师的思路,领悟不到其中的精髓,这个学生最终也不会有好成绩。而且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复习工作也难以做好。
      因此,广大同学在课前预习到位的情况下,还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好准备工作。1.做好物质准备
      充分的课前物质准备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效率,在广大学生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上课时才发现自己忘记带铅笔或文具盒,这些东西虽然可以从同学那儿借,但是在你向同学借的时候老师却已讲了很多知识,甚至会影响到整堂课的进行,而且,还会影响到那个同学。再比如,在上一节课的时候语文老师要你在课下查一些有关作者的事例以及了解他的生平,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你没有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设想一下,如果第二天,那个老师一整堂课都在以那个伟人为中心,那么你的这堂课会听好吗?
      如果上的是实验课,学习“溶解”,学生需要找来几个透明、大小一样的水杯;研究“平面镜”,学生要搜集各式各样的镜子;学习“声音的产生”,应该准备皮筋、塑料尺、纸盒等物品;学习“风的形成”,学生可以试着做一个风箱。如果上述准备都没准备好,那么这些细小的环节将影响你的课堂质量。
      小华同学在一次物理课上,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忘记了提前准备一面平面镜,结果老师让做的小实验她都没法做,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影响了整堂课的学习效果。这次教训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从那以后她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老师吩咐要准备的东西提前准备好。
      2.做好知识准备
      课前知识的准备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所做的认识上的准备和相关知识上的准备。课前认识上的准备,包括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观察一些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学习“蒸发”、“沸腾”等,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有关的现象:衣服洗后挂在绳子上会怎么样,烧水时水有什么变化,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等;学习“杠杆”,观察国旗是怎么升上去的,窗帘是怎么关闭拉开的,窗帘盒内部的构造是什么样的,起重机是怎样工作的,还看到哪儿使用与它类似的东西;学习“鱼”,搜集有关鱼的文字和图片,了解鱼的一些知识;学习“保护大自然”一课,可事先到生活的周围看一看,了解有关的知识。
      相关知识的准备包括与新课相联系的有关旧知识,比如学习英语中的过去完成时,就需要知道过去式并能很好地运用。如果学习的是一篇新课文,那一定要查阅课文中涉及的知识点。
      3.做好思想准备
      课前准备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积极性的过程。比如上物理课的时候,学生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就会向家长和周围的人了解有关温度计的一些知识:温度计有哪些种?它们都是测量什么温度的?它们有什么不同?温度计是谁发明的,根据什么发明的?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为什么有红色的,还有银白色的?学生对要研究的对象迫不及待地探究从课前准备就开始了。学生从课前到课中,乃至到课后,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
      听课要有着力点
      听课是不是坐在教室里听就可以了?在这里可以明确地回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是一种盲目的听课状态,听课效果不会很好,而且很容易导致疲劳。但如果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再结合其他的方式,不但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而且听课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特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1.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果。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次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不明白地方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认识,达到消除疑惑的效果。第三是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把握和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果。在这三个层次中,第三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在听课的时候要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解释疑惑的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听课效率。2.学会听重点
      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其中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20分钟的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同学们在听课的时候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学习老师讲解的思路。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是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老师曾经也当过学生,他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他深知什么是关键,在课堂上会反复强调与讲解,所以只要认真听课,很容易抓住老师的重点。老师积累了多年的教学经验,非常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和如何避免此类差错出现。所有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只有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才能领会与掌握其中的奥妙。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认真听老师讲课的重点是学好的关键环节。
      但是,有的学生掌握不了听课的有效方法,结果形成了“课上没学会,回家请家教,业余进补校”的恶性循环。课堂教学的作用是任何家教与补习学校都取代不了的。一个小时掌握不好,两个小时家教补不过来。3.要以理解为主,眼、耳、手、脑齐动员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一起配合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4.学习老师的思路
      学生上学,坐在座位上听课,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学知识。但是,是不是知识听懂了,就算课听好了呢?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听懂是对学生听课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要掌握知识和很好地运用知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而应当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在课堂上,在向老师学习具体地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搞清楚老师讲课所采用的思路,从而在日后模仿老师这种思维方式。
      思路就是考虑问题时的思维所经过的一条路线。搞清楚老师讲课的思路,就是要把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所用过的考虑问题的方法搞清楚。听课的时候注意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2003年黑龙江省的中考理科状元就是一位平时特别注意理清老师讲课思路的同学。他中学时期,物理成绩优异,经常参加市级省级的物理比赛,每次都是第一名。但是,他并没有骄傲,对于已经懂了的内容仍然非常认真地去学。他认为,虽然老师要讲的知识内容自己已经掌握得很好了,但是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还没有学会。他说他听物理课的目的是要把自己的思维方法跟老师的思维方法做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这个同学采用的是一种巧妙的学习方法,教师是知识的先导,他们掌握了丰富的经验,学习了老师解题的方法,就相当于掌握了解题的金钥匙。通常情况下同学们并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大多数同学认为只要多做题就可以掌握解题的方法,当然多做题有它的好处,但是学会老师的解题思路更是一种快捷方式。
      保持最佳听课状态
      当代教育家莱格说过:“良好的听课状态是学习的基本保证。”可见,课堂质量如何,首先要看学生听课时的状态如何,如果听课的时候能排除一切杂念,有很强的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并能积极地投入到老师所讲的内容中,何愁上课的质量不好呢?以上所说的这些概括起来就是听课的基本要素。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动机自控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常常会有某些强烈的个人需要、欲望,比如看见别人在外边打篮球,坐在教室里听课的你肯定会感到手特别的痒痒;快到中午了,肚子饿得要命,叽里咕噜地叫个不停;爸爸出差回来给你带回了最喜欢的礼物,眼看快下课了而老师还在不慌不忙地讲个不停,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听课的因素。会使学生处于不良的听课状态,所以学生要自我察觉并进行自我调控,使自己不受与课堂无关的因素的影响。
      2.意识自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意识控制主要是对自己思想意识的控制,如课堂上控制自己思想不开小差。上课的时候思想开小差是每个同学都有过的,不仅影响了当堂课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同学们要注意在听课时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的强弱是一个人意志力强弱的表现,他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上课认真听讲,不被外界和自身的原因所干扰,这都是锻炼和提高意志力的有效方法。
      卫东是某所名牌大学的学生,在上小学的时候。不论天气有多么炎热,哪怕是汗流浃背,他都认真学习,不打开房门。有人问他其中的原因,他说:“开着门,常有人到门口来张望,分散注意力;开门通风,会把书吹得乱翻,影响思想集中。”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坚强的意志力也为他日后学业上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行为自控
      行为自控是学生对知、情、意等各种因素综合运用的结果。学生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包括发动、制止已经产生的某种行为或坚持完成某种行为。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克服来自身体内部(如疲倦等)和外部的各种困难与诱惑,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以保证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4.注意自控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课堂活动中,学生注意力的指向性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如指向教师的讲解上。注意力的集中主要指排除无关的心理活动,使之集中于课堂听课。学生注意的自控力主要表现在:对不喜欢、不感兴趣的学科,自己能专心学习而不分心;根据学习要求能够将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暂时放弃而不去注意;排除外界干扰而保持注意力集中。
      5.情感自控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如在解一道数学题的时候,费了很大的力气却没有解出来,学生很容易失去信心。这就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情感。学生对自己情感的控制表现在:当教学活动中某些现象不符合学生主体需要时,学生能克制消极情感,调整心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6.认知自控
      是学生对自己认知心理活动的自我调控,主要表现为对自我的感知活动、记忆活动、思维活动以及想象活动的自我调控。具体可分为:对自己活动过程的控制,认知方法的控制以及对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自觉培养等。
      7.有很强的求知欲
      强烈的求知欲可以使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曾经有一位著名专家在同中学生谈话时,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他说:“最重要的是创造力,是要能带头,而不是人家带头跟在后面走,这里关键是要学得活,面要宽,把学习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当成一种乐趣。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好奇心,敢于提问题。比如对于牛顿力学,可以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学它?为什么它不可能是不对的呢?根据是什么呢?作为年轻人就一定要敢于提问,这样才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知道理论物理领域中做出贡献的为什么大都是年轻人呢?就是他们敢于怀疑,敢想敢问。如果没有提问题,就不会去想如何回答这些问题,自然也就不会去积极地寻找答案了。
      听课注意力集中是为了有好的听课效果,只有在学生时代打好基础,将来才会可能有所成就。敢于提问,勇于探索是为了在现有的基础上更高一层,有才识才能有所突破。二者结合起来,才可能有更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上述心理因素的调控围绕着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展开,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课堂学习的基本要素。非常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把笔记做到最好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这两句话都是说笔记的重要性。听课时,结合做课堂笔记,由于耳、眼、脑、手并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识记,能增强记忆,不仅如此,还便于日后复习。这是许多读书人乐此不疲做笔记的原因。心理研究表明,记笔记有助于集中注意;有助于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教材、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是教材的浓缩本;可以反映老师的授课重点,通过看笔记就可以把课本的重点牢牢抓住;通过笔记可以把自己在听课时不明白的地方记下,从而,在复习的时候再一次得到重视,弥补上课时的不足之处,笔记可以使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明确大概的复习范围,为课后复习巩固打好基础。因此可以说记笔记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记笔记并不是简单的记录,要想让笔记发挥最大的作用,要想把笔记做到最好,需要从以下方面做起:1.记笔记的注意事项
      (1)注意力要集中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似听非听,自然听不懂老师的讲解,课堂笔记肯定不会做好。即使随手记下一些东西,也是不成系统的。所以做好课堂笔记的首要因素就是要集中注意力听讲。
      (2)笔记要有重点
      老师讲课是有主次的,因此笔记也应有详略。不分重点地将老师的话全部记录下来或没有联系地乱记都不是记录的好方法。应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和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自己认为掌握不够的地方进行重点记录。(3)记录形式要多种多样记笔记的时候在书上或笔记本上画线(直线、曲线)、圈点、做标记,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的格式不同,书写的字体不同,这些都是记笔记的好方法。很好的运用将使你的笔记产生一种美感。
      (4)课堂笔记有它独特的格式
      开头应先写好课题或章节的名称,而且要留有“天”(一定的空白)。下面接着写记录的内容,记录时写一行空一行,而且只写正面,余下的留作修正错误、增补资料之用。左边还应留一些空白,以便注释或加小标题。为了不至于与其他课题的内容相混,末尾要留有“地”(一定的空白),如果是活页,最好是以一章或一节为单位,以便整理和装订。
      (5)重视精华部分
      记笔记不仅要记老师课堂所讲述的知识点,还要记录老师在课上讲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因为这些都是课本上没有的,编书的人也不可能把具体编写思路和学习方法都编进课本里,虽然这并不是课本知识体系所包括的内容,但是它却是老师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之谈,对广大中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非常有好处,所以,也应该记下来。
      2.记笔记有一定的方法
      在很多时候,有的中学生掌握不了做笔记的科学方法,往往将老师讲的、黑板上写的、画的一字不差地记下来,这只不过是把课堂笔记变成了课堂记录,结果是课上手忙脚乱,课下仍然是一知半解。
      李平同学是浙江省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于2004年在中美合招收赴美的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赴美国康乃尔大学深造。出国之前,他给低年纪的同学写了一篇学习体会:谈谈对笔记的认识》,不仅讲了笔记的重要性,还谈了记笔记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记提纲
      一般说来,老师的课堂板书就是课堂学习内容的纲目。这些纲目是任课老师在特别了解教材内容基础上,根据教学体会写出来的,它基本上能反映授课内容的知识结构和要点。它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复习新课内容和知识体系,所以,同学们不妨将它记在笔记上。(2)记补充
      老师在讲课时,除了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外,常常还会做些适当的补充,这些补充的内容融入了老师的心血,对于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启迪思路,开阔视野,都是十分有用的。所以,同学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对老师补充的内容除了记在心上外,还要突出地记在笔记本上。
      (3)记疑点
      疑点是指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有疑问的地方。有的疑点源于老师的疏忽,有的则可能来自自己的理解错误或遗漏。同学们也应该把这些记下来,课后再求教老师,或通过自己思考来解除这些疑惑。
      (4)记问题
      一是学习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记下来提醒自己;二是课堂上没有弄懂的问题,便于课后弄懂它。
      (5)记方法
      老师在讲解例题时,常常会讲解解题的技巧、思路和方法。这些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学们应将这些方法记录在册,并根据所记录下的方法进行理解、复习,并且日积月累,举一反三,无疑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6)记心得
      听课时,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有时会突发奇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以前认为不相关的观念串在一起,忽然悟出平日百思不得其解的道理,或是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有新的想法和心得,同学们也不妨将这些思想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便于课后复习、理解、整理甚至进行新的创造。
      3.详记与略记
      记笔记从详略的角度来看又可以分为详记和略记。详记,就是竭尽全力地把课堂上老师讲过的知识点全部记录下来。这种方法适用于语文、政治、化学的部分课程。它们的共同点是:内容不是很紧凑,各部分之间没有很强的逻辑性,而且各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和分量比较均衡,如果记录不完整,很容易导致内容不连贯、不全面。
      略记,就是略去次要内容只记录课堂知识的主要内容。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来思考自己疑惑的地方。略记比较适用于物理、数学、部分化学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共同特点是:内容紧密联系、逻辑性较强,方程、公式等关系式比较多,针对这样的特点只要掌握关键内容即可,其余问题可由此类推。至于公式的推导过程不用详记,只要把推导过程中关键的部分记下既可。当然,这两种方法也不是绝对独立的,有时候也需要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4.整理让笔记更完美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笔记并不是课堂上记下来就可以了,由于上课的时候要跟上老师的思路又得忙碌地记笔记,很难一次就做得非常到位,所以课下还得注意整理笔记,另外整理笔记的同时可以重新梳理思路,可以对所记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常用的整理方法有下列几种:(1)修正补充法:先将笔记阅读一遍,然后对笔记的内容进行修正和补充,使之正确完整。
      (2)归类法:把所记的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如,整理语文笔记时,可以把文体相同的文章归为一类,整理历史笔记时,可以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分别归类。
      (3)比较法:比较识记材料异同的方法。如,整理地理笔记时,可以把各国的地形、地势、山脉、河流、矿产、物产等进行比较;整理英语笔记时,可以将不同的句型,不同的时态进行比较。
      (4)列表法:即用图表的形式把各种知识分门别类地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使杂乱无章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列表法常和比较、归类法综合使用,这样做既可以使知识记得清楚,提取方便,又可以培养自己比较和归纳的能力。如:整理化学笔记时,可以把同族里不同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加以比较,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整理光学笔记时,可以把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用图表的形式加以比较和归纳。
      (5)知识树法:按照知识的体系,把学习的内容用树干派生出树枝,总枝派生出分枝的形式,把知识的体系画出来,使之条理化的方法。
      笔记的整理可以分为课堂笔记的整理和复习笔记的整理。
      1.课堂笔记的整理
      翻开笔记本,先把笔记分成两部分:正页部分和副页部分。
      正页部分也就是笔记本右边的一页,主要用来记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在这部分的右上角,用红笔写上这页笔记的题目,有利于复习时查找方便。例如,在《物理》笔记的右上角写上“牛顿定律”等等。在右侧部分,可画一竖道,竖道右侧部分专门用来记上课的随笔,例如,课上老师强调的重点、容易出错的问题,听课时自己的体会、疑问等。而在整理笔记时,需要先把上课没有记下来的知识点补上,把那些记得不准确的地方更正过来,以求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有疑问的部分要及时弄明白,如果需要,再把相关部分补进笔记本内。
      副页部分,即笔记本左边一页,记与正页的知识相关的内容。如:跟新课相联系的一些“旧”概念、“旧”知识,从有关的书上摘下来,写进副页。作为上课用的预备知识。
      例如,学习高一化学的“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时,可以把初三化学上的“离子”、“电解质”、“电离”、“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等等这些旧知识,摘下来写在副页部分,至于摘录的详略程度,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定。对这部分比较熟悉就可以粗略摘录,不会忘记的也可不摘录;基础稍差的学生,则应该摘录得详细一些。
      再如,老师在讲离子反应时,常要对盐的溶解性进行判断,可是怎样才能记住这么多盐的溶解性呢?如果说你在平时看参考书的时候发现有对盐的溶解性总结比较好的地方,就可以及时将这些内容摘抄在副页上。老师在上课时常提到难溶物质、微溶物质、可溶物质和易溶物质等知识,可是它们之间的差别很难掌握。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在课后复习时,打开初中化学,翻到那页,然后把这部分知识用图式表达出来,经常复习,就可以记牢了。
      副页是用来记录学习时发现自己掌握得不太牢固或已经忘记的“旧”概念、定理和公式;学习时遇到的问题或体会;听讲和看书时自己的一些重要体会;容易出现的错误或容易混淆的概念;从参考书上摘录下来的针对性强的总结;补充书上或老师讲课中的不足等。2.复习笔记的整理
      复习笔记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使学习保持连续性。有了复习笔记,在复习的时候,就可以迅速回到原来曾经达到过的最高水平,以高水平为起点,可进行更深一层的学习。这样,复习笔记便成了学习进程中的“里程碑”,从而保持了学习的连续性,避免学习时一次又一次的简单重复。有了复习笔记,有助于实现知识由“繁而杂”向“少而精”的转化。不少学生经过一次次的努力,终于把厚厚的一本书变成了薄薄的几张纸,把不易记忆的内容改造为醒目的图示,把复杂的内容变成一张关系图,总之,把书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描述变成了各式各样的笔记形式,如果再用彩色笔标注就更加醒目了。要把复习笔记时常拿出来看看,可以起到提纲挈领,强化记忆的作用。因为一看复习笔记,就能迅速抓住知识的全局、重点、难点以及内在联系,又由于是自己亲自整理的,印象会非常深刻,所以是一份极难得的“备忘录”。
      王华就是一个经常整理复习笔记的同学,每次进入复习阶段她都要拿出所有的笔记重新整理一番,在她的整理之下,以前的笔记变得更简明扼要。考试的时候同学们都拿课本和厚厚的笔记本复习,而她只拿只有薄薄几页的笔记,而且每次成绩都非常好。
      分析王华的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得出整理复习笔记的好处,就是使她在复习的时候更加专心,更能抓住重点。因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把已经形成的“知识之网”,用最形象、简明、醒目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考虑本身就推动了复习时的思考。没有整理笔记的愿望,系统复习时就容易分心。
      整理复习笔记时应当注意一些问题,例如:复习笔记要能反映知识的系统,应重点把概念和原理的联系和区别反映出来,做到一看复习笔记就可以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某个知识点,换句话说,就是要把“知识之网”展现出来。
      复习笔记要力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千万不要变成课本的再版或课堂笔记本的再现,不要写得密密麻麻一大片。
      复习笔记要适合于自己,具有个人的特点,自己掌握得好,记得牢的地方,复习笔记上可以简单些,甚至只要一两个字表示即可。对于那些自己掌握得不好,记得不牢的部分,要详细一些。因为是自己看的,所以还可以用一些符号、简称,使之更加好用。
      复习笔记既是自己辛勤劳动的结晶,又是知识的精华,一定要保存好,以便随时使用,这比“贮存”在头脑中更可靠。经过多次使用,直到熟记为止。从这个意义上讲,制作复习笔记,正是为了最终不要复习笔记。学习优秀的学生正是在反复的学习过程中,随着认识深入,而使笔记越来越精练,直到抓住了知识的精髓,完全离开笔记为止。
      不少优秀生在考试前,翻翻平时整理好的高度浓缩而又经过升华的复习笔记就行了。他们的学习显得很轻松,这种轻松正是平时的劳动换来的。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考前手忙脚乱,面对知识点毫无头绪,这跟不整理笔记,只靠考前突击有直接的关系。
      广大同学如果能在平时下功夫把笔记整理好,一旦到了复习时,只要看笔记就心中有数了。因为笔记本上思路清楚,中心突出,内容精练,并记录着有关的“旧”知识和自己有疑问的地方等等,这样在复习时就大大节省了再次查书、找资料、重新思考、临时归纳和重新记忆的时间,尤其是考试前复习时,只要看看笔记,就可以迅速地把有关的学习内容,课本中的重点知识回忆起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整理笔记的工作做好,就像准备好了建设知识大厦的一切“设施”,有了这些“设施”,就可以加快知识系统化的进程。
      课堂上记笔记,课下对这些笔记进行整理,是记笔记的全过程。而笔记反过来又是为学生自己服务的,因此,要求记笔记应该具备个人的特点,根据自己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分配对笔记进行详细记录或简略记录。平时,整理笔记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但不应该占有太多的时间,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整理笔记的程度。另外,建议同学们在记笔记时应该使用一些符号,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一方面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做到简洁、明了。
      需要指出的是,有的同学天天记笔记,可是在平时学习和考前复习时却从不拿出来看,甚至因为笔记乱或不完整,导致一看到自己的笔记本心中就烦,认为不如看书,如果情况真如所说的这样,那么每天上课记的笔记实际上是每天都在做的无用功,笔记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能够认识到,有了要整理笔记的愿望,并坚持整理。学习起来会更加有重点,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如果真有恒心坚持下去,对学习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