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创业潮-来自天堂的文学使者

字体大小:超大 中大 中小 超小

      创业者档案:童之磊,1975年生于云南,1993年考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获工学、管理学、法学三个学位;1998年至2000年就读清华大学与MIT联合培养的国际工商管理硕士(IMBA),并已获得IMBA学位;历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团委书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学生会副主席;获清华大学社会工作最高荣誉标兵称号。清华大学首届创业大赛组织者之一,亚洲创业大赛清华大赛清华大学代表队成员,全国首届创业大赛冠军队队长。拥有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香港新世界集团、北京海淀区政府及清华三联科技开发中心工作的经验;具有突
     
      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现任FanSo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和北京易得方舟中文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中文在线(www.ChineseAll.com)是由FanSo推出的一个面向全球华人、以文学为主要切入点的大型文化类门户网站,成立于2000年4月。著名作家巴金、余秋雨、余华为其股东。诞生于人类刚刚跨进21世纪门槛的“中文在线”,秉承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余绪,以推动传统文化观念和方式的变革为己任,提出“中文在线——21世纪网络新文化运动”作为自己的网站口号。其宗旨是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网络时代,在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同时,大力弘扬以中国文学为精髓的中华文化,使“中文在线”成为全球华人的网上文化家园,也成为非华语使用者了解中华文化的通道和平台。ChineseAll.com目前设有8个服务频道:新闻快讯、坐拥书城、精品专卖、原创部、走近名家、评论联盟、读书网络、讨论区。通过上述频道为作家、读者和客户提供与产品相关的全方位的服务。该网站有五大优势,分别是:
        (一)资源优势:著名作家巴金、余秋雨、余华等为公司股东;王朔、莫言、刘心武、毕淑敏等知名作家签约支持。
        (二)域名优势:与业界同类网站相比,ChineseAll.com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域名,很容易使人产生类比联想,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品牌优势:作为在校学生创业的典范,FanSo已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强大的品牌效应,并赢得了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客户和网民的关注和支持。
        (四)人才优势:IT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人才供不应求。该公司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富有创造力的学生群体,可不断获得人才补给和技术补给。
        (五)网站运营优势:FanSo作为专业化ICP门户网站已成功运行了近一年的时间,并引入了第一笔风险投资,积累了许多网站运营的宝贵经验。
        ChineseAll.com称自己肩负着发起并推进网络新文化运动的神圣使命,为此,将秉承新文化运场的精神实质,推进网络时代人们文化观念的变革,建成在华人圈中最具影响力和提供最佳服务的文化类门户网站;同时,公司将积极向与文化相关的电子商务领域进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为全球华人提供最全面、最便捷的中文文化增值服务和最完美的文化享受。公司的目标是,力争在3年内使中文在线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文化类网站。
        2000年11月8日早上9点半钟,我跟童之磊相约在清华大学创业园学研大厦一层咖啡厅见面,对他进行了专访。我首先问他创业是不是自己青春时代的最好选择,他这样说:
        我觉得很难讲是青春时代的最好选择,但应该是那个时刻的最好选择。当时我选择创业是在去年三四月份,那个时候摆在我面前肯定有很多种选择了,比如说可以去一些在国际上绝对是一流的大公司,也可以继续读书,还有一条路是出国。对我来说,这几条路都可以走得通。现在回顾起来,应该说创业阶段所经历的磨难、痛苦、喜悦以及沧桑是走别的几条路不能及与的。
        在创业过程中我去融资,投资人问我,你这边的优势是什么?我说有两点:第一,我们比较年轻,比较有创意;第二,我们有激情,敢拼命。现在冷静下来一想,创业是个很难做的事情。创业需要你有很好的精神状态,很好的体力。
        其实,你很难讲人生的某个选择是你最好的选择,因为好与不好是对比出来的,但你根本没有经历过其它的各种选择,比如你出国以后到底会怎么样,而且经过某种选择后是不可逆的,是回不过来的。假设今天我改变主意去出国,这跟两年前我去出国是两码事,完全是不一样的结果。你很难去比较哪个最好,但对我来讲,当时做出的那个选择对我是非常有意义的,它让我的人生从此开始有新的精彩一页。
        就像我当年考大学是选择清华还是北大,最后还是觉得清华不错,而且到今天为止我还为那个选择深感自豪。在清华受这样的教育,能认识这么一批人,能获得这么多师长的指导,能感受到清华这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氛围……我想这些可能都是北大不能给予我的,但如果我去北大的话,我也会感到自豪,因为我会从北大那里获得同样有价值的东西。
      我说,我平时从报纸上看到关于FanSo的报道,知道你们团队几个人创业很不容易,说它充满了艰辛也不为过,那你在经历这些艰辛的时候,个人受到了什么挑战?
        我觉得是对人的精神上的挑战,或者说是意志上的挑战。创业有几方面是非常困难的:
     
        第一是资金问题,无论是易得方舟,还是到后来的中文在线(子公司),我们从来没觉得钱多得花不完过,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会为公司的帐务感到非常的恐慌,多次是马上要发工资了可帐上又没钱了。当时你想着怎么去解决资金困难,这种压力是非常大的。
        另外是人事冲击,我经常跟风险投资商在一起,他问我:“好的一个创业最重要的是什么?”他说第一是人,第二是人,第三还是人。就是说team是最重要的,但反过来说明创业团队的不成熟,大家都比较年轻,或者说创业本身就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不像你去一个大企业。创业这种不稳定性有一种表现为人事的变动,比如你非常欣赏的一个人他突然离职了。大家思维非常活跃,非常容易产生冲突,就会出现对公司发展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冲击往往来自你最欣赏的创业伙伴,或者你最信赖的人。
        到今天为止,很多著名大公司还想给我非常好的工作机会,经常打电话过来问:“嘿,最近怎么样了?有没有考虑到我们公司来?”我就说现在太忙了,以后再说吧。在这种情况下,你经常会觉得自己有退路,就不是像韩信那种背水一战的感觉。诱惑非常多,所以我觉得对自己的最大挑战是面对这些诱惑的时候,如何坚定地沿着创业这条路走下去?
        我自己评价自己,我这个人处理事情的能力是比较强的。只要公司还没倒,公司有什么问题我都会想办法把它解决了,至少说暂时解决了,但是那种诱惑是不断的,每时每刻都会跳出来冲击你,这也是对人的意志力的一种冲击。
        像我们这批很年轻的创业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都非常有事业心,想成就一番事业。如果这个企业做成功了,那对你是一种成就感的最大满足。以我个人的性格,除非最后看到这个企业某些东西已经是不可挽回了,那么我才会放弃。只要这个公司还有生机的话,我会一直努力下去。
        创业这东西你说它非常理性,其实也未必,确切地说,是一种执着的信念。就算是大火焚身,你也要扛下去。
        我说,你现在身上创业的热血是不是还在沸腾?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我想必然是这样的。”我会心地笑了。
        创业是一件需要激情的事情,它不完全是理性的。如果你是个很理性的人,你会三思而后行。比如我做别的事情成功率会达到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甚至更高,但是做创业这件事情你算完后会发现,这个成功率最好也只到百分之六七十,就是要差很多。
        我觉得这批创业人有相当一部分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你所采访到的这些清华创业者并不是我创业以后才认识他们的,而是很早以前就认识了,这批人至少在学校里都是非常拔萃的人。创业这事很难,需要一批一流的人才来做,这也是创业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总体来讲,创业在中国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中国目前还处在经济转型期,我们也正好处在变革的时代,很多领域都是新的,需要一批人来发展它,推动它。如果放在美国我们这种机会就会少很多。现在你在美国想创业的话,我坚信你会看到头顶上有很多巨无霸在飞行,牢牢地把你罩住,你的生存空间会很小。而在中国的这种创业机会,我想比美国不止多10倍,或者更多。所以从大环境来讲,中国是个非常好的创业环境,我想这也是给当代年轻人绝好的机会。当年有史玉柱那样的创业者,我想将来会有更多的比史玉柱做得更好的创业者,我坚信是这样的。
        当然,也要清晰地看到,在短时期内创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个从国际风险资本来看,经过纳斯达克暴跌以后,国际风险资本不象以前那样积极主动,而是显得比较谨慎,这个时候你要拿到一笔钱要比以前难得多;另外,创业者要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多的,大家必须冷静下来做这个事情。
        有一次,我碰到王峻涛的时候他跟我说,你必须觉得创业令你魂牵梦绕的时候才能去创业,否则你非常容易打退堂鼓。我想清华创业园里头,象易得方舟前前后后坚持一年多的有一半左右,而另外一半左右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创业园,有的是发展好了离开,有的是经营不下去了。
        我说,当今这种靠知识创造财富创就事业的潮流是很令我们这一代青年振奋的,那你又是怎么看待这种潮流的呢?
        我觉得这给人们提供了这样的一种途径:只要你有知识就有可能成为社会的精英。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的社会存在等级制度,存在门阀制度,在将来财富也是说话的一个标准,但是这种知识的力量会越来越重要。假如你父亲很有财富,你就很有财富,但你父亲很有知识,你就未必很有知识,知识这个东西很依懒你自身的奋斗与努力。所以,社会变成“知识创造财富”的这种情况,是进步的一个表现,使社会更加平等,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机会。这种知识是以人本身的能力所体现出来的,如果人是以外在的东西来决定自己,比如说给一些钱,你反而被物质所左右了。
        但是,我们也不要太乐观了。我平时跟鲁军有所交流,就发现资本的力量是雄厚的。你即使成了“知本家”,还要跟“资本家”去谈,向他们要钱。至少是现在,任何有知识的人谁也不敢非常自得地说:“我拥有知识,就可以统治一切。”
        有一个非常好的师长跟我说:“你看,今天你们想去创业,有人掏钱让你们去创业!这样的事情在几年前是不可能的。”虽然今天互联网的环境很恶劣,投资人很谨慎,但至少存在给你投钱的可能性,而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我问童之磊有没有深受影响的知识英雄,他想了良久说:“坦率地讲,在我成长历程里面,受这批知识英雄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因为到我们去创业的时候,这批人的事迹才被媒体大肆报道,谈到柳传志当年怎么样,谈到王志东当年怎么样……也许后面的人会受这些人的创业事迹影响大一些。”我说,也许现在有些大学生正在欣赏你,正在受你的影响。童之磊笑了笑说:“那未必是我了,我个人还是比较低调的。”童之磊显得很不好意思,我也笑了。我在武汉作采访时,听一位华中科技大学的创业者说,有一位低年级的大学生托他去北京
     
      时向FanSo的网站总监刘颖要签名,后来刘颖因为觉得不太好意思没给。
        我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最本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意志,一种理想。这些东西都比较虚,但它是你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我说,你刚开始做易得方舟,后来又做中文在线,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有一个比较巧的原因,去年有一个6作家告网站侵仅的事情,就是王蒙、张抗抗、毕淑敏等6位作家。这个官司打了以后,对我的冲击很大。当时我觉得在互联网上有一原则,就是自由、免费。FanSo原来有些栏目也是关于读书的,用那些东西也是不考虑版权的,后来我觉得版权这个问题要解决。随之以后,我接触了很多作家,他们对我这种网上版权保护的做法非常支持,像丛维熙老师对我们评价很高,说是“来自天堂的文学使者”。我们就是想维护作家的权利,以保证作家在网上创作好的作品。
        我们发现了一个领域,叫做网络出版,非常有前途。过去用纸张代替羊皮,将来也会用电子出版物取代纸质出版物,我个人为这个事业感到非常兴奋。当时就跟几个伙伴来做中文在线,同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比如三位股东巴金、余秋雨、余华,比如说各大媒体,比如说一些文学杂志《读书》、《收获》呀……正因为这样,中文在线做得非常快。到今年4月份,我们这边就决定,中文在线完全可以独立出来发展,可以走向一个新的轨道,那么就建立一个子公司,由我来负责。
        做这个事情我一直觉得它非常有意义,我认为选对了行业,网络出版业是很有前途的。如果一个人矢志不渝地去做一个事情,我想这个事情的成功把握性会很高。
        我们公司非常有很潜力,为什么呢?第一,我们进这个行业非常早,这绝对是国内名列前茅的,我们在这个行业有竞争优势,或者说竞争壁垒,我自信我们在这个行业是前三名;第二,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team,这个team虽然很年轻,但非常有潜质,我想我们的team对这个全新领域的理解是比较深刻的;第三,它具备快速发展的可能性。
        当然,我们要意识到公司将来会遇到很多风险,前面我们所碰到的风险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最大风险还在后面。我记得有一次去参加一个论坛,有人问我说:“你是不是觉得你们的公司做得很成功了?”我想很难有一个创业者说自己的公司很成功了,就是做到象联想那样的地步,也有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跌下去了,我想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你看韩国,象大宇这样的公司不也是这样吗?落到了没人收购的境地。
        我说,你有没有比较具体的个人将来打算?你的理想是不是当一个非常出色的企业家?
        对我来说,不见得定位得非常狭窄就一定要做个企业家。我们创业非常典型的一个道路就是,你先开始创业,等创业比较成功的时候去做风险投资商,这就改了一个角色了。所以,最重要的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而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去成就,就是说你可以是一个企业家,或者别的。假如我有天分那我也可以去当一个作家,但是看来这个天分是不如你了。
        前面的路谁也无法预料,创业也是如此。商场如同战场,瞬息万变,既冒险又刺激。我想,不管将来企业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现在每个真正的创业者都要为它付出很多,这就是创业。
        一个月后,我回清华博士生楼找一位博士朋友,在他宿舍上网,一直非常喜欢FanSo的他告诉我说:“FanSo好象又要不行了,页面已经好几天没更换了。”我受了惊吓似的问怎么啦,真的替FanSo担起心来,感觉是自己非常疼爱的某位亲戚的小孩又感冒发烧了似的。然而,我扪心自问:“我担这份心干嘛?FanSo发展得好不好关我什么事?”仔细一想,原来是因为自己非常喜欢FanSo,喜欢中文在线,所以默默为它们祈祷:一路走好!
        人物印象:
        当我急急忙忙冲进学研大厦的大门时,直朝左边的咖啡厅望去,因为我跟童之磊相约9点正在那里碰面,可现在是9点半了,显然我迟到了半个小时,所以心里慌慌的。我发现整个咖啡厅只有一个人影,心想:莫非他就是童之磊吧?以前我从未见过童之磊,只在报纸上看到过他的照片。走上前去仔细一瞧,果然是童之磊!我想他在这里已经等了很久了,于是连连向他道歉,并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昨晚我因为赶稿子凌晨三点才睡,一觉醒来就是9点正。可我真没想到他会在这里等,我想他会看我还没来就去公司的办公室去了。他很守时,且守信用。
        东方博远的首席执行官说得没错,童之磊果然长得又高又帅,我觉得他比报纸上的照片英俊多了。他一身西装革履的上班族高级白领穿着,还有一件黑色呢子大衣,一个公文包。他不时地笑,显得很友善,让你觉得是比较容易靠近的人。
        本来说好只谈半个小时,可说着说着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俩一直谈到11点半,足足谈了2个小时。他不像一些别的创业公司老总那样给我限定时间,我觉得是在跟一位朋友谈心似的,相当愉快。分手后,我们约好下次有时间再好好聊一聊,到时我们就是真正的朋友谈心了。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大概是因为都是属于有追求的人的缘故。
        看着童之磊匆匆的背影,我忽然觉得他无比的高大,我对他有太多太美好的期望,他曾说整个创业园走得最慢的就是电梯,他还说自己是把别人的两天当成一天来过的人,这正说明了他很勤奋,而勤奋是清华学生最大的特征。
      做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
      创业者档案:陈旭光,1975年生于辽宁鞍山,1994年至1999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1999年11月和5名清华同学联合创办北京迈思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0年8月获韩国SK株式会社投资700万人民币,成立北京迈思威企商软件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迈思威”是一个很怪的词,公司的英文名为Mindsware,为Mind+S+Ware。Mind:创造性的思维是公司发展的基石,是公司的主旋律。公司内部思维交流的活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一个公司的运作效率和整体形象。
        Ware:严谨工作精神,活跃的工作气氛,是实施创意和理想的最终途径。在这样的环境下,使得每个人每一分钟的工作都转变为公司和个人积累,公司才能迅速发展壮大。
        S:Mind和Ware的完美结合即为Success,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必将在中国IT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迈思威定位于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平台提供商,致力于为中国的政府、企业、银行等各部门和行业提供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构建易用、安全、低成本、个性化的电子商务平台。公司发展的长远目标是拥有(自主开发或并购)多平台、多语言、完整的电子商务应用软件产品,成为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平台提供商,并最终成为中国的软件巨人。
        公司现有员工34人,大部分是1999年的清华电子系本科毕业生,平均年龄只有25岁左右。公司在清华创业园学研大厦B座第10层和第11层拥有各一套写字间。
        2000年11月10日下午2点半钟,我来到清华创业园,在学研大厦B1104室的迈思威公司见到了陈旭光,我俩在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开始了一次正式的访谈。
        在拿到融资(韩国SK集团)之前,我们的销售额非常低,我们手里也没有钱,一直在研究、探索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在什么地方,哪种产品才适合中国的企业?我们大概经过半年多的研发,才做出一套完整的系统来,就是@-Business2000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尽管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从两个多月来的市场推广来看,市场的反馈非常的好。也就是说我们企业的发展方向走对了,我们当时没有跟风去做.com公司,这一决策显然是对的。
        作为纯粹的技术团队,我们有薄弱的地方,一个在市场推广方面,我们引进了比较职业的经理人,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原来在康佳做过,现在到我们公司来做这一块;另外,在管理方面,我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很厚很厚,包括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文化、项目管理等等。
        实话实说,我不会过高地夸我们公司好在什么地方,这些就是我们公司薄弱的地方,我也努力作些改进。我对公司的整体评价就是,方向是对的。目前销售额到今年年底保守一点上百万是没问题的,暂且不提利润,而这只花三四个月时间,那么到明年我们争取上千万的台阶。从目前市场份额来看,这个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我说,人力资源对公司的发展壮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你们公司是靠什么吸引外面的优秀人才进来?
        很简单。谈到这方面的感触非常深,很多公司都在提倡以人为本,但是我个人认为,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公司,尤其是小公司,真的不多。我一直贯彻以人为本,我们本身有人才在里边,就是创业团体,而产品经理、市场总监和财务总监都是在公司成立后招进来的。
        我们吸引人才的优势有两点,一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已经很明确,这是一条光明大道,对要进公司来的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二是我们拿到了韩国SK的投资,公司有了资金。
        另外,我们在公司里面追求的是一种平等,我跟员工们的关系很随和,我们经常一起出去玩,一起吃饭喝酒,唱歌开玩笑都无所谓,但是工作是工作,你出错了我就要说你。还有,我们尽可能地给员工提高待遇和福利,我们员工的工资在中国这些软件公司里头不算低。公司给员工提供免费咖啡,上班的时候员工可以随便喝。我们还买一些常用药放在这,员工可以随便拿。
        其实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希望把公司做成一个家一样。很多时候你不用逼他加班,他就会主动去加班,而且他不会跟你提加班的报酬。他会不知不觉地爱上这个公司,会从内心深处感到公司的领导对他很关心。公司每一位员工的生日我们都知道,都会送一份礼物给他们。近来我跟我的律师正在做员工持股计划,我要让公司的每一位员工体会到你是公司的一分子,你给公司挣的每一分钱里面都有你的一份。这不是期权,而是实实在在的股份,每年公司分红你是能分得到的。
        我对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很在乎,当然他对公司得有价值,我不敢奢求每个员工对公司都是物超所值,你只要对公司有价值,我就认为你是好员工。说句实话,公司的前台小姐,只要她做得好我也会给她股份。你可能不信,但我会这样做。
        公司给员工提供咖啡,每个员工要发个小勺子,我亲自送勺子给每位员工,当他接过勺子问这勺子干嘛用的时候,我说你可以免费喝咖啡,咖啡就放在热水机旁。你知道员工的眼神是什么样的吗?很欣慰,觉得公司领导的关心很细微入致。
        员工毕竟是创造财富,我不希望员工有一个想法就是给我或者给我们几个人创造财富,而是要让他们感到每个人在给自己创造财富。我希望所有人都富起来,而不是希望我自己过一年就买车买房子。一次开董事会的时候,我给董事们开玩笑说:“你们知道我现在最希望做的是什么吗?我希望5年以后公司有自己的大厦,叫迈思威大厦,这是主楼,而且要盖一个附楼,让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
        家。”当然这是我个人想法。我做这个公司的一方面给自己创造财富给社会创造财富,另一方面就是给员工创造财富。
        迈思威主要合作伙伴韩国SK集团为韩国第三大企业集团,拥有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与SK集团的合作,使迈思威有机会为国内外广大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更优秀的服务和更强大的产品、市场支持,也标志着公司在企业、产品和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方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SK投资700万人民币,占27.5%的股份,迈思威占72.5%的股份,其中陈旭光个人占20%的股份。
        1997年我在一家台湾人开的公司打工,那位台湾人平时在台湾跟大陆之间飞来飞去,我就跟他讲,你这样飞来飞去挺麻烦的,我帮你把这家公司管起来。一个月给我六千块钱。当时给他做项目,帮他管一些人,他说行、行、行。我一个人势单力薄,我把我的创业伙伴吴萌野(现任迈思威总经理)找来一起干,他是我的同学,住同一宿舍。
        我是1999年7月份在清华毕业的,毕业之前,那位台湾人来了一趟北京,我跟他说,你要把这家小公司注册成真正的公司。当时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很模糊,连什么是股份制公司、有限责任公司都不清楚,注册资金多少才合适……对我来说是零。我真正走上创业这条路是今年二三月份,属于晚成吧。
        我们公司领导层的这几个人都是学工科出身的,都是清华电子系的。我们知道我们薄弱在什么地方,无论是管理还是市场,我们很清楚。其实,人怕的不是你不会,而是你不知道你不会——这就恐怖了。不会我可以学,但你要是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强,那你这辈子可能很难有大出息。所以,我善于学习,研究很多做企业的东西。
        可以讲,我们最开始做这家公司没有很好的理念,后来做了一段时间才有自己的真正想法。我跟公司所有的人讲:我们做就不能白做,要做就做最大,即使公司失败了也要失败得轰轰烈烈——也要让别人知道迈思威是怎么从成功到失败的,而不是象中国的某些企业——不明不白地成功,不明不白地失败。说不好听一点,就是死了都没人知道。公司做得不好我也要让社会的人知道,而不是“迈思威”这个名字稀里糊涂地出现,又稀里糊涂地消失。
        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做中国最好的软件企业,但能不能做到,现在还不好说。我不喜欢提出“做中国的微软”。微软是它的微软,我做我的迈思威。中国很多软件企业做不大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只做项目,不做产品。中国每年有几百家起来,几百家倒下,大家都长不大。我们公司现在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放在做产品上,我们将来还要推行在线销售模式,你想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可以给你做,通过网上来拿到定单。
        中国有1500万的中小型企业,如果我们能拿到10%的份额,那就相当了不得。将来在企业应用软件取得辉煌战果后,我们会去做独立的软件开发商,类似于微软,真正去做一些应用型的开发软件,而不是在别人的平台上做应用软件。
      我说,这是做企业的一种信念,在我看来是振奋人心的,也是崇高的。我问陈旭光,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需要哪方面的能力或素质?
        第一,你的责任心要很强,这些责任心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要对得起你的股东,对得起这个社会,对得起你的员工。这么多人跟你在一起做事情,不是闹着玩的,人家也把这个看成是一个事业。这人一旦发现责任在你身上,你就会活得很累,你也可以把这当成是一种
     
      动力。
        第二,是心态,能忍,心很宽,要经得起诱惑。为什么要说经得起诱惑?那么多同学,出国的出国,去外企的去外企,一年挣十几万,而我在这边做什么呢?同学一聚会说我一月一万多,而去年这时候我一个月只有一两千块钱的工资;还有父母的压力,一年一分钱也没往家里寄。面对这些压力和随之而来的诱惑,你要能稳得住心态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这点是很重要的。FanSo有几个创业伙伴在中途就走掉,我曾经接触过其中走掉的一个人,他跟我说:“我等着FanSo挣钱,我还不如自己出来挣。”从这就可以反映出他做企业的心态不正。
        第三,是要诚实。不管是对员工也好,对客户也好,你都要诚实。
        我很佩服盖茨,他能把微软从那么小的一家公司带到现在上千个亿美元的公司,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我说,虽然咱俩是初次接触,但你给了我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那就是你很自信,你的言行举止都表现出你的自信,好象你现在就站在山头上。
        跟投资商SK在谈融资的时候,你始终要给人家很自信很向上的精神面貌。不仅对SK是这样,我跟客户谈也是这样,现在跟你谈也是这样,还有对员工也是这样。
        但是,我很清楚公司的难处在什么地方,我很清楚自己的弱点在什么地方。可能这是我做公司领导者的一个原则吧,尽量把好的东西展现给外界,有缺点的地方不会去讲。给你的感觉很自信,我想这也很正常,因为做事情没有信心是不行的。
        在2月份公司最困难的时候我挺过来了,公司账面上只剩下五百块钱,原来有30万注册资金,公司也只有十几个人。向亲戚朋友借钱,向创业园借钱,能想到可以借钱的地方都借了,负债好几十万,我现在回想起来很害怕。当时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根本就没想这个事情,说我欠人家多少钱,将来法院要判的话,我作为法人要负责任怎么样。而我只想一个事情:如何拿到融资?如何把公司做起来?
        话说回来,我很幸运,我做成了,SK给我们投了700万,我们的公司一下壮大起来。我经历过没钱的日子,我会更加珍惜现在有钱的日子,忆苦思甜……有句老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有过一个月一千多块钱的日子,交了房租,一千多块钱所剩无几。我现在一个月只拿六千块钱,每天坐335路公共汽车来上班。前两天公司招聘,有一个人过来说月薪要八千块钱,我说你别开玩笑了,我们不可能给你那么高,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还拿不到七千块钱。他后来说,那就算了,我不了解你们公司的情况。
        我没有像有些公司那样,人家给我投资500万,我把董事长的年薪定在15万、20万那么高。我的月薪定在六千块钱,SK看到这个工资很惊讶,他说你一个月六千块钱够花吗,我说够了,够了,我在北京会活得很舒服,我交了房租,一个月还能攒点钱,还能给家里寄点钱。待遇对我并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我能否把公司做起来,公司的利益是最大的,你必须有这个境界。我现在还没有达到100%的这种境界,但我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做企业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以前有人问我创业好不好玩,说创业有多爽啊。你没做不知道,你要是自己也做了就会知道有多烦了。
        自信背后就是磨练,我觉得在这里创业一年多学到的东西要比我在清华读三年研究生多得多,甚至比我去学两年MBA也要多得多。我以前跟员工讲,凭我这样的能力,我到一家公司去,不用问他你要求什么样的人,你就说让我干什么我就能干什么。我行政做过,技术做过,市场做过,人事也做过……我都做全了,是多面手。你把我放在哪个位置我都能干,而且能干好。
        迈思威从成立到现在才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陈旭光就要领着它走向国际,向国际软件公司靠拢,他的非凡胆识和雄心壮志让我肃然起敬。
        我们公司目前研究人员有十几个人,但规范相当严,我们一直在积累东西。一家公司如果谈不上积累的话,那肯定做不大。树立目标很重要,你看教小孩也一样,嘿,你将来想做什么?我将来做工程师,我将来考清华考北大……我们也一样,要树立一个远大目标。我们公司技术人员十几个人一年多没一个人走,这在软件行业很少见,他们的待遇也不是很高,平均四千到五千。
        像我们公司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有一个员工来我们公司之前,在北京一家旅游网站做,月薪是八千,来我们这里面试时,我说我这边只能给你四千,他说好,四千也愿意来。最后,他解释说:“在那家网站也许我只能赚半年的八千,但是我相信在迈思威我能赚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四千。”就是说一个员工看重的是你公司更长远的东西,而不是眼前的东西。
        很多做项目或者做网站的公司,为了追求短期效应,往往都是出高工资拉拢一批人来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东西做出来。这项目一完,你愿意留就留,不愿意留就走人,我再有项目还可以靠高工资拉拢人。
        让我很欣慰的一点就是,公司的技术人员没有一个流失。谈不上让别人去学,没这么大魄力,但我们会把这种管理方法这种企业文化一直延续下去。
        陈旭光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跟员工们的关系,那就是“铁”。有一个员工惹上了官司,他也出面帮他打,让他安安心心地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大家在一起工作很开心,有前途而又开心,我想这是年轻人最喜欢的工作之一。
        人物印象:
        对陈旭光的采访进行了两次,中间隔了两三个月,这两三个月里头,迈思威走得很快,以致第二次见到陈旭光时,他是一副踌躇满志、春风得意的样子。
        陈旭光看起来挺像个老总的,其实他就是个老总,一个野心勃勃想做大企业家的小伙子。他的底气很足,不是一般的自信。
        本来是没有第二次采访的,跟他通电话时他邀请我到他的公司再看一看,因为公司变化挺大的。盛情难却,我也就去了,后来我想,其实他是想让我分享他暂时所获得的成功带来的快乐。
        他认为我写这本书很有意义,所以把别的事情推掉,特地给了我好几个小时做访谈。好几个小时——他给我的“待遇”挺高的,这也是对我把这本书写成的莫大鼓舞。
        他很热情,很随和,很有企业家风范但不摆架子,这是他跟员工相处得很好的原因。跟他谈话我一直很兴奋,我想是因为受了他激情的感染,他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
      在低调中成长
      创业者档案:叶滨,1975年生于安徽合肥,1992年至199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研究生。1999年8月在清华创业园成立北京乐都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任CEO;1999年10月在香港注册成立V2 Technology Ltd,任CEO;2000年3月公司从清华创园迁至恒基中心。
        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新经济还是旧经济。而V2Tech.com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可以为互联网加入更多的“感情”,从而提升人们在网上的感受。想象一下:你在网上购物或者浏览信息的时候,网站会用声音来向你问候!这将为网上的体验带来一片崭新的天地。另外,想象一下将视频引入商业网站用来吸引用户会带来什么效果?
        V2Tech.com是一家拥有专业化管理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他们的方向是在互联网上提供多媒体解决方案和服务,他们的目标是“增进交流”。V2Tech.com一直致力于网络多媒体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今年初研制出的音频和视频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包括:V2音频点播、V2广播、V2 EcomServ、V2InstaComm和V2有声广告。
        V2的前身是乐都,乐都的团队是在参加清华大学创业大赛期间组建的,两个做技术的来自电子系,还有一个MBA负责管理。乐都很低调,很谨慎,关于它的媒体报道在众多学生创业公司中可能算是最少的一类。乐都不太引入注意,但已经走得很快。从他们创业地方的迁移就可以看来,他们几个人最先在清华北门外租民房摆着一溜儿计算机,到清华创业园的普通写字楼,再到A级写字楼恒基中心。当我准备采访叶滨时,还以为他留守在清华创业园呢,没想到已经“光荣出园”。
        2000年11月14日上午11点钟,我从地铁口钻出来,找到了在北京站附近的恒基中心。不愧是A级写字楼,既气派又豪华。坐电梯上到九楼,我怀着一种惊讶的心情走进了叶滨的办公室。透过玻璃窗,能看到对面的北京国际饭店,还有下面车辆川流不息的长安街。我想在这工作肯定很舒服,因为窗外的风景独好。我打断了叶滨的工作,两人谈起了创业的话题。
        应该说公司发展得蛮迅速的,公司是从去年参加清华大学第二届创业大赛出来的,跟视美乐、FanSo同一批进清华创业园。去年8月份进创业园,11月份拿到第一批种子基金,然后真的才开始招人做我们的产品,做我们的软件。今年的3月份,创业园那边的房子不够大了,我们就搬到这边来,在恒基中心办公。到6月份和8月份,我们分别引进两批风险投资,一个是东南亚的投资公司,还有另一个,包括香港电信。数额还不算很大,合起来100万美金吧。到今天,产品开发成熟了,我们开始推广市场。
        我们的管理也慢慢走向正规化,聘请了一些有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士。我们的五个产品可以销售了,在做市场的时候我们感到公司管理这个环节的薄弱,这跟我们几个创业伙伴是技术出身有关。我们准备聘请一个CEO,到时我就退下来做副总裁。对我来说,头衔不是很重要。财务总监和运营总监也是从外面请来的,我们新的CEO在时代华纳做过很长时间的亚洲区市场总监,有多年工作经验,而且是从国外过来的。
        我说,你们公司研发出来了成熟的产品马上就可以赚钱,那么你们公司能够发展起来的优势在哪里呢?
        我们公司的优势最早是在技术方面,我们公司刚开始能够起来,而且走到今天这一步,再上一个台阶,最大的优势确实在技术。创业初期,我们团队几个都是清华的学生,技术很强,而且我们看好这个方向,看得比较远。我们是做网络多媒体、多媒体的通信,就是说现在大家上网只是看到文字、图片的东西,我们是要给一些互联网加上声音加上图像,做这样的软件。
        在国内我还没听说过有谁在做这样的东西,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方向。从市场的接受来说,大家也是非常认可的。现在你再去做什么ICP呀,人家已经不会去相信你了。在国内做电子商务,也都会需要一段时间有很多不同的东西要配合。我们所做的东西,是在网上增加网民的感受能力,增加网站的表现能力。
        我说,回想过去,你们几个人是怎么走上创业这条路的?参加清华创业大赛是不是你们创业的起点?
        我和怀千江(现任技术总监)原来是同学,是室友,一起创业,在清华是搞网络多媒体的,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的技术也比较强。我们经常要睡觉的时候,在宿舍一块讨论这种问题到凌晨两三点。刚开始我们讨论的主要局限于比较有新意的想法上面,真正去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公司真正帮助我们走出第一步的是清华创业大赛。我们找到了一个合作伙伴,他叫倪小东,是清华的MBA,跟我们做技术的有一种互补。
        参加创业大赛以后,也是给了我们一个信心吧。我们只参加了预赛,在服务类那一组拿了个小组第一名。当时,包括评委、业内的专家和风险投资人听完我做的报告以后说,你的计划非常好,非常有意思,你不要仅仅把它做为一个计划来做,应该把它完善一下,去做一个公司。听了这句话,对我们是一种鼓励。我们确实也有这个创业的冲动,我们做这个东西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参加创业大赛拿大奖,而是真正觉得这东西有市场,有前途,而我们的技术能够实现它,所以我们要去做它。
      去年7月份的时候,我们这些想法都成形了,这时候倪小东和怀千江正好是毕业,他俩是研究生两年毕业,而我是三年毕业。怀千江跟我同个班,他提前一年毕业。大家都可以出国,可以去外企工作,但他俩都放弃了,然后留下来一起做公司。而我也不去实验室工作了,就着手开始办这个公司。到8月份清华创业园成立,我们就搬进去。
      我说,创业是你人生的一个选择,你本来也可以出国或者进外企,但你最终选择了这个,在你现在看来创业是不是最好的选择?
        我对自己这个选择还是比较满意的,我想清华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志向,那怎么样去走这条路呢?至少我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尤其读了研究生以后。读了研究生,自己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这么一个台阶,那么下面是怎么去发展了,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我本人对出国还不是百分之百发自内心的喜欢,出国的确是一条很好的道路,我的很多同学都出国了,而且我知道他们在国外挺不错的,但我还不是很喜欢出国这条道路,首先是出国那个过程,我感觉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考试,申请,签证,然后坐飞机出去。如果不出国,看到那些师兄师姐一般都奔外企,比如IBM、摩托罗拉等一些大公司,但是我所了解到的,在外企工作待遇非常好,日子过得不错,可并没有真正把自己的能力全部发挥出来。我认识有几个非常出色的人,去外企以后做的工作非常平庸,我觉得挺可惜的。
        我说,这股创业浪潮使大学的精英分流一部分出来,这是好事。这么多优秀的人才放弃了出国和进外企,以大无畏的精神去创业,完全是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
        你说这点我特别有共鸣,当时毕业的时候,我的同学特别多,关系特别好,你可以想象,忽然间,这么多特别优秀的同学要出国了,自己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据我了解到的,出了国的人在国外那种环境,最后大多也是选择进一家大公司去打工,而出来办公司的非常少。我觉得,选择自己出来创业的这种意识,中国学生是应该具备的,也是非常有必要拥有的。
        对于每个人来说,大家都有自己的选择,你没法说人家好与不好,因为那是他的选择,我们要尊重,但对于社会的这个群体来说,如果大家都比较一致地去外企打工去出国的话,这对中国整个社会发展就很不利了。那些非常优秀的人如果仅仅听从别人的安排,去选择别人给他指好的道路,那就是被领导者,到最后好象全世界就只有几个大公司,所有的人都在这几个大公司工作似的。
        我们当初创业时,清华创业园都没听说过,我们只觉得那地方房租比较便宜。我们搬进去的时候,创业园还在粉刷呢,根本就没想到后来会这么有名。当时可不是现在普通被认同的情形,所有的人都觉得:你们这些学生想办公司,开玩笑呢?出去被别人骗了都不知道。尤其是像我们一直在学校呆着的,做出创业这个选择,人家都提醒我们要仔细考虑考虑。那现在就不一样了,至少名声也不一样了,这叫创业,而不是以前的叫不务正业。
        我说,我特别希望你们这批人当中能创造一批神话出来,让我们这一代缺乏很好信仰的年轻人受到一些感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为这个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我们中国需要自己的神话,美国有个比尔·盖茨,我们中国青年为何受的是盖茨式的美国英雄而不是咱们中国自己的英雄创造的神话的激励?
        刚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了解很多师兄师姐的走向,其实我特别希望有一面旗帜告诉我,让我觉得这个人的经历特别好,以后我就朝这方面去努力。我特别想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但我就是没有看到那面随风飘扬的旗帜。
        当时在创业园的时候,每周有一个创业者沙龙,有一次在沙龙里,我就说我特别希望我们当中出现一面旗帜,这旗帜不仅是对我们兄弟公司的一种感召,对中国所有的学生也是一种感召,至少可以告诉这一代或者下一代的青年们:可以考虑去走创业这条路,这条路可能非常有前途,可能更好地发挥你的才能。
      我说,创业要面临很多挑战,很多困难,可能会让你绞尽脑汁,完全是让你施展才能的大舞台,那么在这个大舞台里,你有没有经历过比较大的让你喘不过气来的困难?
        困难始终是存在的,你可以想象:一个公司从零开始,几个学生躺在床上想出来的很好的主意,到真正把这个主意做出来,有这么多人一起做事,有资金……肯定有很多坎,而度过每个坎都不是很容易。
     
        刚开始去找资金,申请种子基金100万人民币,但你要怎么让人家把100万人民币扔给你,这里面是花了很多功夫。在拿到这第一笔投资之前,我们的公司开始运作了,开始花钱了,而不知道人家会不会把钱投给你,也不知道谁会把钱投给你,这样的一个状态,经历了3个月,到1999年11月份才拿到了那笔投资,是香港的一个上市公司投的。我们的投资没有来自大陆的,都是海外的。
        对于每个人最了不起的事情就是要超越自己,比如我来说,我是做技术的,你让我去钻研技术,这条道路我已经很熟悉了。在清华读五年本科三年硕士过了八年都是做技术,让我往下走的话,这个方向我非常喜欢,我也知道该怎么往下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道路,但这样做你是按照一种模式去走,你的思维方式和你的性格可能就是按照这种技术人员方向去发展,完全局限于这一块。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要去做一些突破,跳出技术人员这个框架,去做做市场、管理方面的东西,我想这会对人的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提高。可以说,战胜自己才是最困难的。
        一般说,“奋斗”这个词,大家感觉就是,一个人在屋子挣扎,干这个干那个,最后成功或者失败,这么一个过程。但是,我认为最艰难的东西是你一个人在屋子里要克服思想上一个障碍,你实在不想去做,但有这个需要你必须去做,然后你要克服这种不情愿和能力的不足去把事情做起来——很个人的一种状态,这才是真正很了不起的奋斗过程。
        有一次,是在参加创业大赛之后,学校请网易的丁磊来参加一个座谈会,丁磊说到了一个关于技术人员害羞的问题。技术人员普通比较害羞,不愿与人打交道。丁磊就说你必须克服这一点,才能有所突破。他刚开始编程序,没想到广州电信会真的用他的东西,他就是跟人家打交道后人家就同意了。他说这个例子,我特别有共鸣。技术人员可能就喜欢面对计算机去编程序,可能我一个人干活最好了,但永远这样的话,你就突破不了自己,不能成就一件真正让你觉得特了不起的事情。
        中国学生在这一点普遍都需要提高,很多人都喜欢去做自己很擅长的事情,然后朝这个方向去走,最好有个人来告诉你一步步该怎么走,你听别人的话就好了。我觉得这种创业的精神这种活力,在中国学生身上还是缺少了一点。在前一阵子,大家对学生创业的宣传持比较低调的态度,认为太冲动了,不够理智,应该再等几年才去创业。对个人来说可能是这样,但对整个大学生群体来说,你最缺乏的是什么?你到清华去看看,很多很聪明的人,他们缺少的不是知识,不是智慧,不是积累的东西,而且把这种知识这种想法实践出来的勇气。如果在普遍缺少勇气的情况下,你去打击那些有勇气出来做事的人,我觉得这对社会发展是很不利的。至少你应该先鼓励人家,先让一批创业者涌现出来,带给广大学生一种新的希望,而不是还象过去那样上大学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不会想着去创造一个好事业。
        叶滨跟许多创业者一样,没有偶像,但对很多人都非常欣赏,比如常读王志东的故事,还有丁磊,包括由溯宁,其它的比如杨志远呀,盖茨呀,都是有所激励的。
        目前,叶滨正处在转换角色的过渡时期,新的CEO很快就要上任,叶滨从CEO退下来就任副总裁后,主要做的是技术这一块老本行,而这个技术又偏向于市场。
        他现在负责的是产品规划,做了一年的CEO,对市场了解得比较清楚,跟一年前的眼光很不一样了,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在市场与技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努力把这个事情做好。
        采访结束时,我又想起了V2前身“乐都”这个公司名称,说真的,我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有美好的含义。乐都的口号就是“Voice Everywhere”(处处留音),这也是乐都人的希望他们的产品是有声音的,但愿一直处于低调的“乐都”也好“V2”也好在不久的将来能一鸣惊人。
        人物印象:
        叶滨的办公室不大,但很有创业的气息,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他个子高高的,瘦瘦的,眉清目秀,戴着一副小眼镜,书生气很浓。他说话的声音如同他创业一样很“低调”,但他的话语却让我感到很有力量,我仿佛从他那里听到了代表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声音。
        优秀的人是不喜欢被别人领导的,而是要称王,自己做领导者,尽可能地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叶滨属于这种人:我优秀故我要创业!
        叶滨和伙伴们创立的公司已经是真正的高科技公司,而不是过去像人们所说的“学生公司”,他也从“学生老板”转变成社会上普遍的那种老板。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前,双手敲着笔记本电脑,累了可以俯瞰下面的长安街,我想叶滨今天能够坐在这块让人艳羡的地方办公,肯定会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他最初可是和几位同学在清华大学北门外租民房接项目编软件的,后来成立公司要搬走时,租房给他们的农民说:“你们现在有出息了,换地了。”
        说实话,我也羡慕叶滨这个居高临下可以俯瞰长安街的位置,连我也有了想创业当大老板的冲动,但冲动与追求是两码事,就像你遇到一个美女,难免会产生冲动,但是否要追求就得三思而行。
        一个小时过去了,叶滨没有放声大笑过,我看不出他内心的狂喜。他那漠然的表情背后仿佛隐藏着很多秘密,真有点平静如同一湖秋水。我佩服他能保持着一种平静的心态,显得如此沉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