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心理咨询-话说曹操偏头风

字体大小:超大 中大 中小 超小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非常生动的描写:曹操自埋葬关公以后,每晚合眼便见关公,这使他十分惊恐,为了求得安宁,避免行宫旧殿的“妖魔”,于是他决定砍树建新宫殿,谁知当他用佩剑去砍伐一株长了几百年的老梨树时,竟然出现了怪事:一剑劈下去,树中的血溅满了他一身。曹操大惊,当晚睡卧不安,只好坐在殿中,靠着茶几打了一会瞌睡,忽然看见那个“梨树神”身穿黑衣、举着宝剑向他砍来,曹操吓得大叫一声,惊醒之后,立即感到“头脑疼痛,不可忍”。从此以后,经常发作、痛苦不堪,以后又遇到几次惊骇,病势更重,终于死去。
        这个带有艺术夸张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心理不平衡造成的紧张情绪能够引起一定程度的头痛。在医学上把这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头痛,叫做情绪性头痛或紧张头痛。而在我国古代像曹操这类头痛病被称之为“偏头风”,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特称之为“半侧头痛症”。现在一律称之为偏头痛了。
        人们在处理某些棘手难办之事时,往往伤透脑筋,焦虑烦躁紧张。在这种情绪影响下,常常使人皱紧眉头,头颈部肌肉也被拉紧,呈收缩状态,甚至引起痉挛。因为肌肉及神经对疼痛十分敏感,于是便发生了类似曹操一样的偏头痛。如果情绪一直不好,头颈肌肉一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时间久了,头痛就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偏头痛患者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周而复始,病人感到一侧太阳穴及眼睛周围或者半侧前额有跳动一样的疼痛,严重者甚至眼冒金星,恶心呕吐,心情特别烦躁。
        要克服和防止这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头痛病,必须做到:
        (1)培养良好情感,防止情绪污染。心胸要开阔,要从多角度看问题,譬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立足现实生活,完善人格,经常保持乐观、恬静的情绪。
        (3)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或针灸。
     
      以意治病思华佗
        华佗是三国时著名医学家,史书记载有关他治病的传说很多。据说,有个太守生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治好。华佗诊治以后,认为这种病只有让病人发怒,才能治好。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贵的诊费,却拖拖拉拉不认真给病人开方抓药,过了几天,竟不告而别。还留下一封信骂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华佗用意,暗嘱家人不要去抓华佗。太守听说抓不到华佗,更加怒气冲天,一气之下,吐出几口黑血。不想这一吐,病反而好了。
        上述传说,是我国古代医学中以意治病的典型范例。我国古代医典《内经》就有“七情”致病的记载,并有所谓“恐胜喜,悲胜怒,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的治疗方法。即认为精神刺激、心理矛盾和情绪紧张可以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又可表现为不同情感的改变,如林黛玉忧郁多病早夭,伍子胥愁思一夜白头,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周瑜好怒吐血而殇。这类病人单纯依靠药物治疗难以奏效,必须通过心理咨询,进行心理治疗,调节情绪,以达到消除症状,治愈疾病的目的。严重不愈者就须采取《内经》所言,以“七情胜服化制”来治疗。华佗治愈太守的病,即采取使其致怒的方法,难怪东汉名医郭玉曾说:“医之为言,意也。”
        因此,历代著名医家治疗情感疾患,并不拘泥于药方,时常以意治病,每获奇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