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生:王志纲纵论人生之道-第54节:中国首个海外特区的诞生(1)

字体大小:超大 中大 中小 超小

     
      中国首个海外特区的诞生
     
      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国的眼光必然不只是偏安一隅,而是要以全球眼光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合作。中国的特区建设经验引起世界诸多国家的兴趣,能否将这一成功经验在更多的地方复制?如何在海外续写中国特区建设的传奇?对外开放在经历了长期"引进来"之后能否成功"走出去"?
     
      这里我讲一个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毛里求斯开创中国首家海外经济特区的故事。我在一次讲课的时候问同学们毛里求斯在哪里?多大面积?多少人口?一个同学说在非洲的东南部,国家很小,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听了他的回答大家哈哈大笑。其实刚开始接触毛里求斯的时候,我跟这位同学一样,也是只有这么一个朦朦胧胧的概念,好像是在马达加斯加旁边,相当于台湾岛旁边的澎湖这么一个地方吧,在经济地理层面上就是这么一个概念。而这个小小的地方,可能会在未来中国对外关系和中非经济交流上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2007年10月1号到12号,我受有关方面的委托带我们的工作班底去毛里求斯呆了十二天。这十二天的时间可以说叫做三合一:工作、考察和休闲。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学可能看过我的博客,博客的题目就叫做"策划就是生活"。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不是一个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时代是朝九晚五,上班、下班,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作方式,我认为是边休闲边工作。
     
      ◎ 中非合作
     
      为什么要去毛里求斯呢? 2006年的时候,北京举办了一个轰动世界的中非合作论坛,非洲四十八个国家的元首全部聚集北京。在这个中非论坛上,中国做出了很多承诺,承诺中国将会全力帮助非洲的兄弟们,使它们像中国一样从不发达走向发达。这个大的原则定下来以后,中国首先面临一个问题:怎么走向非洲?中国怎么跟非洲合作?中非合作有这样几种模式:一种就是毛泽东时代的模式。大家可能年龄小都不知道,但是你们的父辈都很明白。我们小的时候听过坦赞铁路的故事,刚果、赞比亚的故事,这些是我们中国援助非洲最成功的例子。以至于文革刚结束的时候,马季说过一个轰动中国的相声就是专门讲坦赞铁路的。那个时候中国的援助是不讲经济效益的,纯粹是一种政治援助,最后的效果非常差。
     
      第二种模式就是在今天这个全新形势下的模式。中国需要非洲,这个需要不是简单的政治上的需要。我们的政治家见了非洲的元首们都会说这么一句话:"非洲是我们的好兄弟,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时候,是非洲的小兄弟们把我们给抬进去的!"这是我们的官员经常喜欢讲的一句话,但是现在非洲的这些元首们,他们不太愿意听这种话了。他们觉得固然是我们把你抬进去的,让你恢复了联合国的地位,可是你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国家,而非洲现在还属于待发展地区,我们怎么互赢、互动?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中非关系的深层次问题: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需要能源,需要矿产资源,而非洲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中国经济要继续发展,产业结构要调整,过剩的产能要转移,能不能够把我们过剩的产能转移到非洲待发展地区;此外,中国向非洲出口产品和服务,必须解决一个外贸平衡的问题,所以中国有必要帮助非洲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促使非洲竞争力的提升。总的来讲,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外交上,今天的中国终于到了一个要跟非洲进行全方位合作和共享的时代,这是历史的必然。在这种背景下就有了我们的中非论坛,中非论坛在全球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受到刺激最大的是日本。日本认为中国已经后来居上,捷足先登了。中国跟非洲国家的关系已经从简单的政治层面的交往变成了全方位的合作。所以,日本也想要搞一个日本式的"中非论坛",希望通过一种经济外交保护他们在非洲的利益。
     
      ◎ "走出去"的民间商帮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确定了中非合作的方针,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其实"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我们的国家提出"走出去"的时候,民间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走出去"了。首先走出去的是我们的温州商帮,温州人,浙江人。我曾经在《第三种生存》里面专门讲到温州商帮,我说什么叫商人?他们的眼睛是铜钱做的,他们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出利润,他们的耳朵比老鼠还灵,他们能听到银元掉到地上时发出的叮当声,他们的鼻子比鲨鱼还要灵敏,就像鲨鱼闻到了大海里面的一丝血腥。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奋不顾身地到那里去。这个形容放在浙江商人身上可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这些年来浙江人,特别是很多中小老板已经开始进入了非洲。非洲的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甚至包括南非都已经出现义乌城、温州城,以至于在非洲一些社会治安非常不好的地方还出现了绑架、抢劫和杀害中国人的事件。
     
      就是在这么一种环境下,商人们还是奋不顾身地继续进入这些地方。当然,安全问题和投资环境问题确实是很大的问题,所以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希望为企业走入非洲提供更多支持,包括政策支持,比如说金融政策、外贸商务政策等,还包括项目支持。除了民间商帮"走出去"以外,还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也开始走出去了,最典型的就是华为。我在全世界很多地方游历的时候都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就是华为的确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企业。在美国遇到一些杰出的企业家,他们曾经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的华为是最值得我们尊重的最可怕的竞争对手。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呢?也就是中国的很多企业在欧洲和美国不算是正规军,顶多是个义和团,没有竞争力可言,但是华为却让他们感到很恐惧,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我在欧洲、美国、印度、非洲等许多地方经常可以看到华为的身影,经常可以看到华为的招牌。一些像华为这样的企业也开始走出去了,但是他们走出去都是以散兵游勇的方式进行,虽然国家非常希望配合他们一下,支持他们一下,但是政策很难落到实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