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生:王志纲纵论人生之道-第24节:世界城市争夺战(4)

字体大小:超大 中大 中小 超小

     
      为什么东京、关东地区可以有3000多万人口这么一个大城市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新干线。很多在东京上班的人可能是在300公里外的地方居住的,晚上回去,早上过来,300公里只坐一个小时的火车。为什么这些年来北京房价居高不下,越炒越高,越高越买,越买越高呢?就是因为成千上万的小青年北漂,都往北京挤,怎么办呢?北京只能摊大饼,三环、四环、五环到六环,六环快到天津还是承受不了。最后终于幡然悔悟,应该学东京、伦敦,有个一小时、两小时生活圈。当北京的小白领到天津去的时候,北京的压力减缓了。北京释放了压力,天津也拉动起来了。
     
      两城一体将优化这一区域的资源配置,大大提高区域竞争力。在解决同城化的问题上,许多城市喊了许多年,比如长株潭一体化,粤港一体化,成渝一体化,还有广佛一体化,广州佛山只一步之遥,喊了十年现在这趟列车还没开通。在中国需要一体化的地方有很多,这些城市一体化的真正实现,将是中国城市化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下一步北京要发展成为宜居城市,真正的腹地拓展就有赖于天津。北京的很多产业,是完全可以甩到天津去的,像现在甩到大山子、顺义、通州一样,无非是多了十分钟,性质是一样的。从这方面讲,天津就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京津双子星是有可能争夺世界城市的位置的。
     
      ◎ 一体化下的区域态势
     
      中国近三十年来的高速发展,既得益于在全球化的合作与分工中廉价劳动力的相对优势,也受害于这种不计成本,杀鸡取卵式的短期行为。中国承接低端产业转移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产业的升级换代,城市的腾笼换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每一次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变革都孕育着新的机会,意味着重新洗牌。
     
      北京和上海争夺世界城市,其他城市怎么办?这是各路诸侯都在思考的问题,成不了世界级城市,我能不能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成为一个区域的领跑者?一个城市的能级不够,能不能几个城市联合在一起?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区域一体化。
     
      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广东省委提出了一个"追龙计划",希望广东在20年之内赶上亚洲"四小龙"。当时广东省委、广州市委,还有深圳都已经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计划,没想到这个"追龙计划"追到1997、1998年的时候,上海开始发力,特别是通过1999年的APEC会议向全世界亮相以后,获得世界的满堂喝彩。以此为转折点全球纷纷看好上海和长三角,开始冷落珠三角。其主要标志是国内和欧美的大财团和总部纷纷登陆上海。原来一些看好珠三角的海外资本也纷纷东移,飞往苏南。在这一过程当中,江浙一带的省份利用自己非常活跃的民营经济完成了从农民到绅士的转型,形成了很多的品牌企业,特别是浙江省。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通过整合江苏和浙江,延伸到包括安徽和江西等省,形成了一个拥有一亿五千万左右人口的经济体,其总量已经超过了珠三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