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罗大佑传记-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罗大佑和他的歌

字体大小:超大 中大 中小 超小

      作者: 北溟 (06-25)
        黑衣、黑裤、黑色的墨镜,当罗大佑在台北掀起"黑色旋风"时,也许没有人 会预见到他对中国歌坛,甚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当罗大佑操着他心爱的吉他,孤 独地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默默地承受着东西文化的碰撞,感受着古老文明的沉落 与复兴,然后用他那痛苦而又悲壮的声音,唱出他的心灵,唱出"黄皮肤"的来影 去踪和历史的命运时。我们还无法确定他在历史上应享有的地位,但可以肯定,被 喻为"歌坛教父"、"常青树"的他,不仅仅是为流行乐坛拓宽了一种思路,更为 中国的流行音乐注入了一种生命,他的影响一直持续了20年,并会一直持续下去。 没有鲍勃·迪伦,美国的摇滚乐就没有灵魂,没有罗大佑,中国的乐坛将会怎样?
         幻灭:文化的碰撞和沉落
        六十年代的台湾,正如八十年代的大陆,经济开始逐步腾飞,西方文明潮水般涌 进,传统的、沉疴于中国人心中的东方文化开始变异、沉落直至消逝,就连"春风 难绿"的古老的小镇也"挖走了红砖砌上了水泥墙"(《鹿港小镇》)。古老的东 方文明已临近了幻灭的边缘,霓虹灯湮没的妈祖庙、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永远 烧不净的垃圾和塞车永远塞不停的街道、价格每一天高味道反而不好的苹果、带着 面具终日无法面对自己的人类……"异化"终于登陆这块古老的土地,失去了温 馨、善良而不得不面对生老病死的罗大佑(他是学医的)以一颗敏锐的心感受到这 一切,自小浸渍于东方文化的他终于无法忍受这沉重的压抑和苦痛,以撕天裂地的 电吉他弹出了摇滚经典《鹿港小镇》。有人说,《鹿港小镇》写得是青年人理想的 幻灭,但不仅如此,在"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的词句 里,我们听出的更是对古老文明失落的一种感慨,整首歌充满了东西文化的抗争和 排斥,以及失去了自有文明的东方人类的彷徨和无奈,在"台北不是我的家"的歌 声中,我们该去寻找一个怎样的家园呢?罗大佑没有回答,也许麻木的人们对此尚 没有感受。于是,在《亚洗亚的孤儿》的唢呐声中我们看到了"在风中哭泣"的中 国人的任人欺凌的过去,在《现象七十二变》中看到了蜕变的现在,在《未来的主 人翁》中看到了危机的未来,还有《之乎者也》中清贫的教育、麻木的青年、《盲 声》中冷漠的人群。失去了精神家园的人们,从这些歌中找到了共鸣,"台北不是 我的家"弥遍了大街小巷。罗大佑以其歌曲中的抗议、抨击和讽刺而被认为是"叛 逆青年",并被带上了"青年时代的先知兼代言人"的帽子。但这并不是罗大佑的 初衷,在玩世不恭的表象下面,在轻快的音乐节奏中,在深深的失落和困惑中,你 可以看到他对五千年文明的诚挚之爱和对中国人未来命运的忧虑。
        听一听罗大佑的前三张专辑吧(《之乎者也》、《未来的主人翁》、《家》),在 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也许心灵会重新获得一丝感动。
         探寻:文明的融合与出路
        在巨大的压力下,罗大佑由台湾出走纽约,怀着恋恋的心情(听一听《明天会更 好》就会明白)离开了充满着文明冲突和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的家,来到了艺术家群 集的国际都市,他开始"看到东方移民在异乡里共通的悲哀与相似的命运,每一张 黄色脸孔下血脉相连的搏动频率,其实正扣连着整个种族在大时代中的归属渴求, 无论你来自亚洲的任何地方。"(《罗大佑自选集》文案)
        走出家园了解了世界的罗大佑,也许已经意识到了,抵触和抗争都无法停止西方文 化对东方古老文化的侵袭,唯一的办法就是对两种文明的融合,进而让古老的东方 文明获得新生。为此,在他的音乐中进一步对东方民族的处境进行了探索。在《海 上花》、《衣锦还乡》、《追梦》等歌曲或专辑中,我们听到了清新的东方曲调的 音乐中流露出的一种对未来、命运和人生的探索。西方乐器与东方曲调的结合,却 表达着一种中国人"思乡的宿命情结",似乎传达了罗大佑试图利用东方文化结实 的功力对西方文明同化,通过黄种人整体的命运进程的关怀,以为东方民族甚至人 类自身找到一条最终的出路。在轰动一时的《爱人同志》专辑中,在暴烈的曲风、 慑人的气势和令人血脉沸腾的演唱,不仅为充斥着青春偶像的歌坛带来了智慧和理 智,也使国人开始重新感受自己的命运,《黄色脸孔》中歌咏的"一样的手,一样 的血、一样在艳阳普照下点点生存"的中华民族的血脉相连和《恋曲1990》中的 "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向上的生存态度,以及演唱中人声作为乐器使用的 "天人合一"的中华古老文明思想体现整体交融,都使人感到人类生存的一种模 式。这种模式在其探索民族命运和两岸三地之间生存和关连的专辑《皇后大道 东》、《原乡》、《首都》表现的更加清楚,那就是"同历史、共命运"。
        预言:天人合一的回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