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第12页

字体大小:超大 中大 中小 超小

      10 、 “ 我是个没用的人。 ” (这是自我评价。表达感受的是“我很沮丧”或“我十分伤心”)
      《非暴力沟通》(爱的语言)——5.感受的根源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是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可以用“我(感到)……因为我……”句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做生活的主人——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猎。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未没见过象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请注意以下例句表达失望的方式有何不同:
      例一: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在上面的例句中,甲认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而乙认为,她感到失望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例二:
      甲:他们取消了合同让我很不高兴。
      乙:他们取消了合同,我很不高兴,因为我对自己说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这个例子中,甲认为,他人的行为使她不高兴;乙认识到,是她的观点使她不愉快。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还鼓励乙进一步了解她的愿望:她的哪些需要、期待或价值取向没有得到满足?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例如,乙可以这样表达她的愿望 :他们取消了合同,我很不高兴,因为我想重新聘用我们在去年解聘的员工。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有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使用以下表达方式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我很伤心 ,因为你说你不爱我。”“你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
      1)“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2)“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3)“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非暴力沟通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例如,如果孩子把外套放到了沙发上,而没有挂在衣柜里,我们可能就会说他们是懒虫。如果同事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我闪也许会指责他们不负现任。
     
      有一次,我应邀调解南加州的一些农场主与工人的冲突。这些工人是外国移民,他们与农场主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争吵不断升级主。会谈一开始,我就提出两个问题:“你们双方各有什么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一位农场工人喊道:“他们是种族主义者!”而一位农场主嚷道:“他们不尊重法律和秩序!”很明显,他们都在指责对方,而没有表达自己的需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