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 梦幻象牙塔(1986年-1990年,大学)(1)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一节梦幻开始的地方

  如果说,中学时代是我们选择方向的时代,那么大学时代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在四年的学习生涯里学有所成,并有所选择。杨澜的大学生活好像是一种顺理成章的事情,家在北外,长在北外,如今又求学在北外。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没有就业的困惑,更没有人生该有的烦恼,这样的生活应该让杨澜有一种无忧无虑的幸福感。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1.心里编织的梦

  走进大学校门的杨澜已经戴上了眼镜,那是高中三年的“恩赐”。对于那个时代的一个好学生来说,眼镜几乎是学习好的一种证明,更是一种自己加上去的学校认可的学习证书。好像没有眼镜的提携,大学的校门就不会被敲开一样。杨澜既然是个好学生,当然就不会不戴眼镜,杨澜既然是个好学生,当然也不会考不上大学。

  高中时代的稚气还没有蜕尽,成人的生活开始悄悄地拉开了帷幕。虽然只有十八岁,但进入大学,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还是让杨澜找到了成人的感觉,那时候的杨澜走路都觉得神气,不是因为考上大学,而是因为我能左右我自己的命运了。虽然在杨澜爸爸妈妈的眼里,杨澜还是一个孩子。

  其实在任何一个父母眼里,孩子永远都是孩子,不管你是十八岁,还是八十岁。

  走进大学的杨澜,还没有想过要做一个电视节目的主持人。那时候刚从懵懂的高中时代,进入一个大学时代,对于杨澜来说,一切都是全新的,杨澜需要在新的环境里悄悄地来调整自己,放松自己,给自己一个学习中的休假,在大学的轻松与惬意里慢慢的充实自己。那时候的杨澜还没有想过自己的以后,更没有着急想给自己找一个定位,那都是四年大学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还不着急,何必着急的像一个等待出嫁的姑娘一样,着急的要给自己的未来或者是余生选择一个走上了就再也无法退出的旅程呢?

  那时候杨澜还不知道自己在几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会选择电视,这个与自己的英语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更不要说是做一个成功的女企业家了。那时候企业这个特殊的名词对杨澜一定是相当陌生的。虽然那时候已经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私人企业,但约定俗成的观念,还是让杨澜想着毕业后找一个国营单位,做一个教师或者是其他什么稳定的工作,这样的人生才是爸爸妈妈希望看到的人生。

  2.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

  人生永远都充满着不可预知。既然人生不可预知,就索性什么也不想了,就索性让性情在大学的天地里自由的翱翔一回吧。于是顺其自然的,杨澜恋爱了。

  社会的定义有时候真的是很有意思。在没有进入大学以前,不管你年纪有多大,只要你有了思念的对象,只要你的思念为人所知,早恋就会无情的给你一顶大帽子,压的人无法呼吸,至于你是不是能撑起来,那就是你个人的事情。一旦进入大学的门槛,即便你只有十八岁,或者是再小一点十六岁,你的恋爱都是“合法”的。因为你成人了,因为你是大学生。好像大学生的身份就是一个成人与孩子的界线一样,在界线外,你就是个孩子,早恋是不允许的,在界线内,你就是个大人,你可以恋爱了。

  于是,杨澜在十八岁进入大学的第一年,补充了在中学时期没有出现过的重要课程,对于十八岁的年龄来说,这份迟到的爱情填补了中学时代的空白,虽然是在大学里的爱情,但对于十八岁的年龄来说,还是应该分类在青春期时代。

  这次爱情虽然很短暂,从开始到结束,好像也就是喝一杯茶水的时间,但毕竟填补了杨澜在二十岁之前没有恋爱过的经历。这种爱情课程的即时补充对于杨澜来说,虽然有点晚,但还是很及时的。青春因为这次经历而变的圆满与精彩,虽然这次爱情在杨澜的记忆深处只留下了一个符号式的名词,恋爱,但毕竟也是一种生命里的一种过程,让杨澜在二十岁之前按时答完了人生该有的试卷。

  杨澜的宿舍里住有五个女生,这五个女生都是在中学时期受到各自学校精心呵护的宝贝,都是带着青春期诱惑的遗憾走进外国语大学校园的。于是,恋爱的功课,就在他们进入大学一年级的业余时间里,分别给他们五个人上了一课。不同的是,杨澜的课上的最晚,结束的时间却最早。就像启明星的短暂一样,只是提醒着人们,天要亮了。

  杨澜说:“那时候,同宿舍的四个女生都分别接到了情书,我还记得当第一封情书飞进我们宿舍的时候,大家出去撮了一顿,因为心里高兴。后来陆续的又来了第二封,第三封。这样姐妹们陆续的开始出去约会了,只有我没有接到情书,搞的我那时候特别自卑。”

  就是因为这事,后来杨澜还写了封信给自己中学的班主任。杨澜心中的疑惑就是,为什么她们都有了恋爱的经历,而我没有呢?难道我比别人差吗?

  杨澜在信里对她的班主任这样诉苦:您认为我是不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从来没有男孩子给我写情书?

  善解人意的班主任很快就回了信,她在信里对杨澜说,“你挺好的,不用着急,情感上的事情还是顺其自然。你会遇到一个让你用一生来等待的人。”

  就这样,杨澜开始了等待。后来有一个男生给杨澜写了第一封情书,杨澜就开始进入了爱情的角色。其实,那时候杨澜还什么都不懂呢。

  生命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等待的过程。从我们出生开始就一直在等待中度过。有的人等待的急躁,有的人等待的充实,不同的等待心理决定了一个人的宿命。

  有人说,机遇永远都眷顾有准备的人。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

  杨澜的等待其实就是一种准备。当青春期的诱惑在杨澜面前招摇的时候,杨澜虽然有梦想,但知道这时候自己还只能等待,当杨澜可以接受诱惑的时候,杨澜的老师告诉杨澜,你只要耐心等待。于是,当主持人的角色给杨澜一个新的定位的时候,杨澜已经开始在等待中整装待发了,当出国留学的愿望向杨澜招手的时候,杨澜已经可以轻装上阵了,当阳光为杨澜打开一扇新的门窗,杨澜已经能够游刃有余。

  《史记·滑稽列传》载: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则成语讲述了一个等待的故事。在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鸟,三年来不鸣叫也不飞翔,可是这种鸟有天要飞的时候,就能一飞冲天,这种鸟叫的时候,就能一鸣惊人。后世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

  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关于人生等待的典故呢?

  当杨澜在大学之后的人生阅历中,用等待来安慰自己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储备一种能量,一种可以让自己“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能量和机会。

  这一切都是等待的恩赐。

  等待是一种心态,等待是一种积累,等待是一种充实,杨澜在等待的过程中开始了自己未来的人生。

  3.第一次“离家出走”

  杨澜喜欢旅游,其实应该去报考旅游专业,而不是什么外语专业。外语的文字里虽然也像中国的文字一样,可以描绘山的青绿,水的轻柔,或者是海的壮阔,峰的险峻,但文字里的描述哪里有亲眼看到时的惊喜?文字里的描述哪里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当杨澜跟妈妈说要出门旅游这件事情的时候,妈妈还没有回答,爸爸先接话了,“自己一个人出去?那怎么行?不行!”

  杨澜问:“为什么不行?我已经是个大人了。我相信我可以把自己照顾的很好。”一边说一边赌气的样子。

  妈妈担心地说:“你一个女孩子家出门太危险了。”

  杨澜马上接着话说:“我不是一个人啊,谁说我是一个人啊,还有个同学呢。”

  爸爸说:“两个女孩子更危险,天不怕地不怕的,不行。”

  杨澜一见语气不对,马上换了一种语气,用一种商量求饶的声音说:“我同学的叔叔就在黄山,已经说好了,让她的叔叔给我们做导游呢,不然我们去看什么啊?”

  好像杨澜这句话,让大人放心了,就这样,杨澜软磨硬泡的,用尽了手段,最后终于说动了父母。

  当杨澜坐上离京的火车,心里透着舒畅,跟同学一路上说笑着,虽然是硬座,时间还要一个昼夜,但杨澜还是在胜利面前感觉到自豪。

  如果说,考上大学就是一种成人典礼仪式的话,那今天的独自出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大成人。杨澜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像动画电视一样在眼前一瞬消失,那时候的心情确实再也无法体会。

  只是杨澜的爸爸妈妈不知道,他们亲爱的小澜澜对他们运用了一个诡计。到黄山的顶上时,杨澜他们还是两个人。

  善意的谎言,我们有时候不得不说,比如上了黄山的杨澜。谎言在这里成了独立过程中的一块基石,如果没有这个善意的谎言,爸爸妈妈怎么能放心,如果没有这个善意的谎言,杨澜怎么可能迈出这重要的一步。也许就是因为这次黄山之行,杨澜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逐渐的开始成熟起来。

  黄山给杨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澜说:“黄山之行在我年轻的头脑中产生的震撼是巨大的。在按部就班的半封闭的校园里长到二十岁,我才第一次认识到世界的博大,自然的神奇。从书本上读来的那些儒、道、释的学说,全被黄山夏季的雨雾淋染得湿润而丰厚,再不是干巴巴的铅字了。那也是我第一次深切地意识到,至高的智慧不是头脑的逻辑,而是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观念从此深深地植根于我的生命。”

  虽然梦想已经不能在大学之前的选择中来实现了,但杨澜还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把旅游和自身的职业联系在了一起。黄山的胜利归来,让杨澜的爸爸妈妈感觉到杨澜真的是长大了,杨澜真的是可以放手了。

  对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可以用无奈与有心来做结。无奈的人生只能在理想与现实中间徘徊,感叹着生命的无常,有心的人生却可以把所有的梦想用几种方式巧妙的联系在一起,这样既左右逢源,又前后兼顾。

  杨澜就是这样一种人。

  第二节开什么花就收什么果

  素质教育目前正在成为中国的一种教育改革方向。各大城市的中小学校里素质教育一再的被提起,但效果并不明显。素质教育提倡的是什么?是能力的培养,是学习方法的培养,是把学习当成一种游戏来进行的方式。这就像种什么花就收什么果一样简单。

  1.“我不聪明,但我很努力。”

  天性好动的孩子,可能在学习上都不是很用心,小时候的杨澜一样天性好动,学习成绩并不向我们想像中的那样优秀。杨澜爸爸妈妈的教育又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放任自流的大撒把模式,可以想像杨澜的成绩怎么样。

  但杨澜在爸爸妈妈的独立性培养教育上得到了好处,杨澜在逐渐的成长过程里,渐渐的意识到,一个学生,重要的就是学习,而学习的枯燥很容易让人产生反感,这样越学习就越觉得没有意思,但如果把学习当成做游戏,那劲头就不一样了。心态的改变在学习上的直接显现就是成绩的提高,分数的上升。

  小学的时候,杨澜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学习当然也是满足好奇心的一种方式,所以,杨澜一样很听话并很投入的去观察,去记录,去完成老师的作业。中学的时候,视野逐渐开阔,但好奇心还是占据了上风,虽然也涉猎课外的知识,但还是以课本为住,但成绩已经开始稳中有降。

  进入高中后,杨澜开始感觉到了学习的压力,高考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的越来越近,杨澜看着自己的同学们每天在教室里用功,自己感觉到有点后怕。总觉得自己有点力不从心,好像那些文字正在成为一种沙砾,在学习的过程里总是迷了自己的眼睛。

  有一次老师突然在上课的时候说:“我们今天来个小测验,主要看下大家平时的情况,会多少就做多少,不会做的也没有关系。我们的学习主要在平时的积累,而不是临时的抱佛脚。”说完就给大家发了考试卷子。

  有道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杨澜第一次意识到这句话在平时学习中的重要性。考试卷子上的题目,杨澜会的,好像答案就清晰的印在卷面上,杨澜只要描画一下就可以轻松得分了。但不会的题目杨澜就觉得眼睛开始模糊,什么也找不到,好像脑袋突然之间被谁掏空了一样。还有些题目,明明答案就在笔尖上,但真要写的时候,却写不出一个字来。

  考试成绩发下来时,杨澜发现,许多平时跟自己差不太多的同学,这次的考试成绩都比自己好。杨澜想,看来我学的没有他们扎实啊。她想,学习真的应该是平时努力的事情,临时靠记忆得到的分数是不会有收获的吧。看来,我以后还是应该要更加的努力才行啊!要不然,真的就会被别人摔在后面了!

  吃一堑,长一智。这次临时的突击测试给杨澜敲了一次警钟。杨澜意识到,仅仅把希望寄托在考试前的刻苦上显然是不行的,平时的积累才是最后成功的有力保障。

  杨澜很认真的反思了做题时的这三种情况。杨澜发现会的题目都是自己平时学习时留心的,概念很清楚,所以,就会象看到答案一样的心中有数。不会的,就是一种典型的“学到用时方恨少”了,肚内空空着急也没有办法。好像会又写不出来的,就是概念含糊,没有深刻的去理解。这样的一种情况对于学习来说显然是不行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杨澜在以后的任何事情上都能做到清清楚楚。这种良好的习惯在杨澜的电视制作生涯里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和良好的运用,因为杨澜的节目前期准备工作做的十分充足,这就像平时学习的积累一样,到电视开始录制的时候,杨澜就游刃有余了,这些杨澜在学习时候的经验积累,是杨澜的电视节目能在众多的竞争者里出类拔萃的主要原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兽血沸腾
沉香
这个知县有点背
奇门遁甲
玫瑰疯狂者
网游之星夜燕回
商游汉镜
炎之蜃气楼 灵境的龙神
花叶孤满楼
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