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章 诗选(4)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秋早川原净丽,雨余风日清酣。
     
       从此归耕剑外①,何人送我池南②。
     
       但有尊中若下③,何须墓上征西④。
     
       闻道乌衣巷口,而今烟草萋迷⑤。
     
       ①剑外:剑阁以南,代指蜀地。②池南:池,代指京师汴京某处池阁。于池南送行,则意味苏轼走上归蜀之路。③尊:同“樽”。若下:村名,在吴兴,以出美酒著名。这里代指美酒。④“何须”句:曹操年轻时的志向是希望死后于墓碑上题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苏轼此句反用这个典故,谓无须封侯建功立业。⑤“闻道”二句:乌衣巷,在金陵,曾是东晋时王、谢两大世族居住之地。此以“乌衣巷”代指安石于金陵之居所。这两句的意思是:王安石人已故去,门庭已变得冷落异常。
     
       虢国夫人夜游图①
     
       佳人自鞚玉花骢②,翩如惊燕蹋飞龙③,
     
       金鞭争道宝钗落④,何人先入明光宫⑤?
     
       宫中羯鼓催花柳⑥,玉奴弦索花奴手⑦。
     
       坐中八姨真贵人⑧,走马来看不动尘⑨。
     
       明眸皓齿谁复见⑩,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①虢国夫人:唐杨贵妃之姐,被唐玄宗封为虢国夫人。《虢国夫人夜游图》:唐著名画家张萱画。②鞚:马勒。这里作驾驭解。玉花骢:唐玄宗的名马之一。③惊燕:谓虢国夫人身材轻盈如燕。飞龙:极言马之矫健。④“金鞭”句:指杨家五宅夜游,与广平公主骑从争西市门,杨氏奴挥鞭及公主衣,公主坠马一事。⑤明光宫:汉代著名宫殿名,这里以之代指唐宫。⑥“宫中”句:唐玄宗于柳杏将吐之时,命取羯鼓纵击一曲《春光好》,柳杏皆怒放。⑦玉奴弦索:杨玉环小名玉奴,善弹琵琶。花奴手:汝阳王李琎小名花奴,善击羯鼓。⑧“坐中”句:杨贵妃姊妹因杨贵妃得宠而得宠,三姨封虢国夫人,八姨封秦国夫人。⑨“走马”句:用杜甫《丽人行》“黄门飞鞚不动尘”句意。⑩“明眸”句:化用杜甫《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吴公台、雷塘:地名,均在扬州。隋炀帝国亡身死后,先葬于吴公台,后葬于雷塘。这里以此两地名代指隋朝的消亡。“当时”二句:张丽华,陈后主的宠妃。这两句的意思是:隋炀帝也曾嘲笑过陈后主、张丽华等人一味贪图享乐,完全不顾敌军已兵临城下。暗中实为讽刺唐玄宗和杨氏姊妹也步隋炀帝之后尘,几乎落得同隋炀帝相同的下场。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①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②。
     
       扁舟一棹归何处③?家在江南黄叶村。
     
       人间斤斧日创夷④,谁见龙蛇百尺姿⑤!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⑥。
     
       ①李世南:字唐臣,安肃(今河北徐水)人,工画山水。②欹倒:倾侧。③扁舟:宋邓椿《画继》卷四引此诗作“浩歌”。④创夷:指砍伐树木。⑤龙蛇:比喻树干纠曲盘拏之形。⑥“不是”二句:意谓如果不是李世南独自跋山涉水,深入实地观摩,就不会画出这样姿态生动的猿影寒枝图。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①其六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催。
     
       斩新一朵含风露②,恰似西厢待月来③。
     
       其八
     
       湖面初惊片片飞,樽前吹折最繁枝。
     
       何人会得春风意?怕见梅黄雨细时。
     
       ①杨公济:杨蟠,字公济,建州人,或云杭人。工诗。②斩新:即崭新,全新。③西厢待月:唐元稹《会真记》崔莺莺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七年九月,自广陵召还,复馆于浴室东堂。八年六月,乞会稽,将去,汶公乞诗,乃复用前韵三首①
     
       乞郡三章字半斜②,庙堂传笑眼昏花。
     
       上人问我迟留意③,待赐头纲八饼茶。
     
       梦绕吴山却月廊④,白梅卢橘觉犹香。
     
       会稽且作须臾意⑤,从此归田策最良。
     
       东南此去几时归,倦鸟孤云岂有期。
     
       断送一生消底物⑥?三年光景六篇诗⑦。
     
       ①自广陵召还:元祐七年三月,苏轼为扬州(即广陵)知州,八月召回京师。浴室:在兴国寺,又称浴室院。汶公:僧人慧汶,号法真,汴京兴国寺浴室院住持。前韵:指苏轼《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三首》诗。②乞郡三章:苏轼自扬州召还后,先后有《乞外郡札子》、《辞两职并乞郡札子》、《又乞越州札子》,请求放出为地方知州。③上人:对僧人的尊称。这里指慧汶。④却月廊:如半月形的厅下廊房。却月,半圆形月。⑤会稽:宋称越州,今浙江绍兴。这里专指《又乞越州札子》言。⑥消:消磨。底物:何物。系问语。⑦三年光景:苏轼元祐六年回京,至八年乞会稽,跨越三个年头。六篇诗:指赠慧汶的“前韵三首”和这次所写的“复用前韵三首”这六首诗。
     
       慈湖夹阻风五首①其一
     
       捍索桅竿立啸空②,篙师酣寝浪花中③。
     
       故应菅蒯知心腹④,弱缆能争万里风。
     
       其二
     
       此生归路转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⑤。
     
       其五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⑥。
     
       且并水村欹侧过⑦,人间何处不巉岩⑧。
     
       ①慈湖夹:在安徽当涂境内。②捍索:桅竿两旁的绳索。③篙师:水手。酣寝:熟睡。④“故应”句:故应,特意顺应。菅蒯,用以编船缆的茅草。全句的意思是:菅蒯特意顺应人的心愿。⑤墟落:村庄。⑥半帆:帆扯足谓之满帆。半帆指帆只扯到桅竿的一半。⑦并:靠,傍。⑧巉岩:山石险峻,暗喻人生之路。
     
       望湖亭①
     
       八月渡长湖②,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③。
     
       岷峨家万里④,投老得归无⑤?
     
       ①诗题一作《南康望湖亭》。湖:指鄱阳湖。②长湖:一作“重湖”。③康时:即匡时,治理时世。避宋太祖赵匡胤讳,以“康”代“匡”。④岷峨:岷江和峨眉山。这里代指苏轼故乡。⑤投老:到老。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七千里外二毛人②,十八滩头一叶身③。
     
       山忆喜欢劳远梦④,地名惶恐泣孤臣⑤。
     
       长风送客添帆腹⑥,积雨浮舟减石鳞⑦。
     
       便合与官充水手⑧,此生何止略知津⑨。
     
       ①惶恐滩:即黄公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中。②二毛:头上兼有白发、黑发,谓之二毛,以之代指年老者。③十八滩:赣江自万安至赣州,共有十八个滩。④“山忆”句:意谓梦中回到故乡,醒来却是“错喜欢”。⑤“地名”句:意谓贬谪之人,恰遇“惶恐”这一地名,倍感悲泣。⑥帆腹:船帆受风,鼓起如腹。⑦“积雨”句:石鳞,水在江底石上流过,其波如鳞,故云石鳞。全句的意思是:由于久雨水涨,大水淹没了石头,遂使石鳞稀见。⑧官:公家、政府。⑨知津:知道沿途渡口的地址。
     
       连雨江涨二首
     
       越井冈头云出山①,江上水如天②。
     
       床床避漏幽人屋,浦浦移家蜑子船③。
     
       龙卷鱼虾并雨落④,人随鸡犬上墙眠。
     
       只应楼下平阶水,长记先生过岭年。
     
       急雨萧萧作晚凉,卧闻榕叶响长廊。
     
       微明灯火耿残梦,半湿帘帷浥旧香。
     
       “高浪”隐床吹瓮盎⑤,暗风惊树摆琳琅⑥。
     
       先生不出晴无用,留向空阶滴夜长。
     
       ①越井冈:地名,在南海县。天井冈下,有越王井,故越井冈即指天井冈。②(zāng)江:一名都泥江。发源于贵州定番县西北,至广东番禺,复入海。③蜑(dàn)子船:蜑民之船。蜑民,广东、广西、福建内河和沿海一带的水上居民。蜑民居于船上,以船为家。④龙:指龙卷风。⑤“高浪”句:意谓洪水淹没了床,使瓮、盎等容器都发出了响声。⑥琳瑯:美玉声。这里指树木所发出的声响。
     
       赠王子直秀才①
     
       万里云山一破裘,杖端闲挂百钱游②。
     
       五车书已留儿读③,二顷田应为鹤谋④。
     
       水底笙歌蛙两部⑤,山中奴婢桔千头⑥。
     
       幅巾我欲相随去⑦,海上何人识故侯⑧?
     
       ①王子直:王原,字子直,号鹤田山人,为苏轼于惠州所交新友。②“杖端”句:《晋书·阮修传》谓阮修“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上句和这句是说王子直生活虽然清苦,但却怡然自得。③五车书:形容藏书极丰。④二顷田:谓王子直薄有产业。为鹤谋:王子直家住鹤田山,故戏言有田乃为鹤谋划。⑤“水底”句:《南史·孔稚圭传》谓孔稚圭“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鸣蛙”,并以鸣蛙“当两部鼓吹”。⑥“山中”句:《水经注·沅水》谓东吴丹阳太守李衡于龙阳县之氾洲,广植桔树。“临死,敕其子曰:‘吾州里有木奴千头,不责衣食(不要求为桔树供给衣食),岁绢千匹。’”后因称桔树为“木奴”。⑦幅巾:古时男子之便装,仅用一幅绢束发。⑧故侯:苏轼自指。
     
       荔支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①。
     
       颠坑仆谷相枕藉②,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③,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④,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支来交州⑤,天宝岁贡取之涪⑥。
     
       至今欲食林甫肉⑦,无人举觞酹伯游⑧。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⑨。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⑩。
     
       君不见: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恋文的技术
只道是年少
一个人最大的福气,藏在逆商里
神龙情缘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一个拥抱的距离
网游之快乐人生
高老庄
总裁的爱情物语
狐颜乱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