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章 两宋篇 (1)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雨霖铃
     
       柳永[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2]无绪[3],留恋处、兰舟[4]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6]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1]柳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因官至屯田员外郎,故称柳屯田,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词意境脱俗、清新婉约、通俗晓畅。作品收录在《乐章集》中。
     
       [2]都门帐饮:在京城郊外设帐喝酒饯行。
     
       [3]无绪:没有情绪、没有心情。
     
       [4]兰舟:船的美称,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因此得名。
     
       [5]凝噎:因为悲痛而说不出话来。
     
       [6]楚天:古代楚国位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楚天代指南方。
     
       【赏析】
     
       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抒发了离愁别绪,以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历来受到词作家们的赞誉。
     
       开篇先写离别的环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只用十二个字,送别的季节、时间、地点,还有清冷的气氛,都一一写到了。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能感受到离人心中的痛苦。离别环境中的每一个局部的选择,也都衬出了离人黯然销魂的心绪。
     
       “都门帐饮无绪”,在送别的路上,亲友为远行者设帐备宴饯行。可是离人想到要远离繁华的京师,到遥远的南方去,心头惆怅,根本无心喝酒。因为要与心上人分别,作者此刻更加难受,依依不舍时就会觉得时间飞逝,想说的话还没有来得及说,船工已经喊着要开船了。马上就要分开,描写转入了人物的表情动作:“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彼此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深情注视着彼此,眼中充满泪水,悲伤难过,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难舍之情溢于言表。作者只记下了这一刹那离别的悲哀情景,就转而补充描述瞻望前程时内心的活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此去水路漫长,从汴京到楚地,须经“千里烟波”,南望“暮霭沉沉”的天空,路途真是遥远啊!“暮霭”渲染了前途茫茫的凄然心情。
     
       上阕叙述离别之事,具体描绘了别时的情景;下阕转为抒情,层层揭示了自己内心的活动。从前人说到自身,“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在离别时就无限感伤,因为我也多情,自不能例外。“更那堪”推进了一层,说何况现在正是悲秋之时呢!秋天,草木摇落凋零,气氛凄凉冷落,和离别后独自漂泊于千里之外的人事是一样的,离别已经使人惆怅难解,如今还正是凄冷的秋天,让人情何以堪。接下来是全篇中最精彩的句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即将分离的时刻,说出对登舟离岸之后情况的预测,写实了想象中浮现的虚景。虽然因为离别,无心饮酒,但因为难过还是喝了不少,醉着上了船,酒醒之后,发现船不知已经航行多远了,船舱外残夜将尽,岸上晓风衰柳,天边落月西斜。此处的渲染使离别的冷落更有感染力了。
     
       此词立足于临别难舍那一刻,写景叙事,没有着重描写离别的过程,而是以心理活动去扩展境界,情感的抒发也步步推进,很有层次。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1],望极春愁,黯黯[2]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3]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4],强乐[5]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1]伫:久久地站立。危楼:高楼。
     
       [2]黯黯:凄然地。
     
       [3]拟:打算。
     
       [4]对酒当歌:借用曹操《短歌行》里的句子,即饮酒听歌。
     
       [5]强乐:勉强作乐。
     
       【赏析】
     
       这是一首相思词,写的是对恋人的苦苦思念。
     
       开头写登高楼远望,也许是恋人不在身边,与作者相隔千里,作者愁绪在心,无端地凭栏眺望。接下来自然写眼中看到的景色。上阕虽以写景为主,但目的还是为了抒情,只是这一部分抒情很笼统,只以“春愁”带过,并没细说。景色本没有感情,但诗词作者却会因情而异,比如,同是登高,“伫倚危楼风细细”和“高台多悲风”的境界就有很大的差别。后者表达的是一种强烈的激动情绪,而柳永词传达出的却是一种怀人的凄然心绪。其中微妙的差别,要细心体会才能领悟。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如果调换一下语序,说成“望极天际,黯黯生春愁”,更合常理,也更容易理解。但作者那样说则更能表现人物心理状态:眺望中忽有“春愁”似从遥远的天边生出,凄然之情油然而生。“草色烟光残照里”,当然是眺望时看到的景色,传统意象中芳草绵绵到天涯,常比喻无尽的思念。夕阳残照,周围一片烟蒙蒙的,这种景象正与愁思迷惘的心情相契合。上阕以“无言谁会凭阑意”作结,没有说出是何心意,为下阕表明心意留下了余地。
     
       那么,下阕该畅快淋漓地写愁思了吧!但是开头作者还是只说欲排遣愁思而不能,真正的愁思到最后才“千呼万唤始出来”。“拟把疏狂图一醉”,心里愁思凝结,想着把礼数那些累人的东西抛到一边,喝个酩酊大醉。可是很快他就意识到“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饮酒听歌,勉强作乐,只会使得“愁更愁”,不能真正解愁。马上就要结尾了,他还是没说为何而愁。愁绪在心,久久郁结,不能排遣,自己变得越来越消瘦憔悴了,这是可想而知的。结尾作者的话出人意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消瘦也好,憔悴也罢!为了她忍受的这些痛苦折磨,付出的代价,都是值得的。结尾处不但最终点明了词的主题,而且把感情的波澜推向了高潮,升华了爱情。
     
       《离骚》中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话,“衣带渐宽终不悔”学习了离骚殉情无悔的精神。根据这种精神,王国维用这两句词形容成大事、做大学问的人必须要经历的一种境界——为了实现理想、抱负而忘我地追求。
     
       苏幕遮
     
       范仲淹[1]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2],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1]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官至参知政事,谥号“文正”。他的词流传下来的很少,主要以描写边塞风光为主,风格苍劲明健,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神情黯然。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抒发了作者秋天思乡怀人的感情。这首词写得极为婉约,与范仲淹一贯豪放豁达的风格大相径庭。
     
       上阕写景,借秋天的景物为下阕抒发远别之情作铺垫。“碧云天,黄叶地。”从大处着墨,天地景物尽收眼底,苍茫肃穆之感跃然纸上,“碧”、“黄”二字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增加了秋季苍凉的感觉。王实甫的《西厢记》中,莺莺在“长亭送别”一幕的精彩唱词就是由此引用而来的。“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色向远处延伸,一直连接到天边的江水。江水之上,笼罩着一层翠绿色的寒烟。烟雾本该是白色的,但在浩淼的江水的衬托下,也就变成翠绿色了。这句话大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气势。“山映斜阳天接水”这句是远景描写。水天相接处,斜阳映照着山峰。“斜阳”点明时间已经是傍晚时分了,给人以一种惆怅的感觉,为下阕写乡愁又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芳草经常被用来抒发离愁别绪,李煜在《清平乐》中写道:“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芳草一直绵延到千里之外的故乡,可是人呢?只能把思乡之情郁积在心中了。这句话把伤感的情绪推向顶峰。
     
       下阕抒情。“黯乡魂,追旅思”直接写出了作者心中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黯”字既写出了作者的心境,也与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一个很好的呼应。江淹在《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只有离别才会让人黯然神伤。“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可是要实现它只能在梦里了!或许,并不是每个夜晚都能做到这样美好的梦。这句话又从侧面烘托了思乡之情。“明月楼高休独倚。”明月、高楼,这些意象都是用来表达相思之情的,在这样的良宵美景中“独倚”,不知道有哪个人能够经受得住?所以作者只好自己劝说自己,以免更加伤心。“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每个人都知道“借酒浇愁愁更愁”的道理,但此时此刻,除了酒又有什么东西能够排遣离愁别绪呢?“相思”二字有力地点明了全词的主旨,全词至此结束,但作者无限的相思之情却远远没有结束。
     
       浣溪沙
     
       晏殊[1]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2]。
     
       【注释】
     
       [1]晏殊:字同叔,北宋婉约派词人,谥号“元献”。他自幼聪慧过人,十四岁即被朝廷征召为官。晏殊的词以湿润秀洁、蕴藉和婉而著称。他生平著作非常丰富,共有文集一百四十卷,不过大部分均已散佚,只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和《珠玉词》传世。
     
       [2]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赏析】
     
       这首词因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而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表面上看,这首词含有伤春惜时的意思,实际上作者是在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是对去年饮酒听歌的追忆,“一曲新词酒一怀”,这是多么快乐畅快的场面,作者的心情又是多么轻松和愉悦,然而,这种场面不是发生在今天,而是“去年”。一个“旧”字已经充分说明了这种现实。作者在这里用倒置的手法,把去年饮酒听歌的事情放在前面,用以突出去年的欢乐。这两句话看似平常,然而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觉已经充分地显露无遗。这与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也许是实景,也许是虚景,但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借此引发的感慨,是对往昔欢乐场面的留恋和对命运的叩问。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借江边的明月慨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而在这里,作者用夕阳慨叹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易逝。
     
       下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这一联对仗工整,浑然天成,音韵和谐,寓意深远。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一联基本上是用虚字组成的,众所周知,用实字对仗比较容易,而用虚字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卓人月在《词统》中谈及此联时,说道:“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尽管有大半虚字,但却写出了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和作者心中细腻的感受。“花落去”是自然规律,是任谁也无法改变的,晏殊同样如此,所以他只能“无可奈何”了。这里的“花”还与前面的“一曲新词酒一杯”相呼应,因为欢愉的事情总是像盛开的鲜花一样短暂易逝。“似曾相识”是作者的感受,作者看到春天北归的燕子,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它就是去年饮酒听歌时看到的燕子,既然燕子都回来了,可是去年的人又在哪里啊!这句话又从另一方面反衬出了“无可奈何”之感。“花落”、“燕归”本是自然界中很自然的现象,但它们与“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结合起来,立刻变得意蕴深远了。“小园香径独徘徊”,作者一个人在铺满落花的小路徘徊,既是在徘徊,更是在追忆、在思索、在感慨。这一句大有举重若轻的感觉,作者把心中无奈和感慨全都隐藏起来,留给读者去慢慢品味和探究。
     
       蝶恋花
     
       欧阳修[1]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2]雕鞍[3]游冶处[4],楼高不见章台路[5]。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以散文成就最高。他的词有婉曲缠绵、情深语近的特点,有《六一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和《醉翁琴趣外篇》三种词集传世。
     
       [2]玉勒:玉制的马衔。
     
       [3]雕鞍:精雕的马鞍。
     
       [4]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5]章台路:汉长安街名,后来指妓女聚居处。
     
       【赏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天冷就回来
本本战记
火车集
重逢
灼华天下
幸福小孩刘小源
探月号导弹
刘庆邦-卧底
狼亲狈友
鬼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