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章 【曼陀罗】 01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在日本,有一位伟大的女禅师,名字叫做慧春。
     
       慧春很年轻就出家了,当时日本还没有专给尼师修行的庵堂,她只好和二十名和尚,一起在一位禅师座下习禅。
     
       慧春的容貌非常美丽,剃去了头发、穿上素色的法衣非但没有减损她的美,反而使她的姿容显得更清丽脱俗,因此与她一起学禅的和尚,有好几位偷偷暗恋着她,其中一位还写了情书给她,要求一次私下的约会,慧春收到情书之后,不动声色。
     
       第二天,禅师上堂说法,说完之后,慧春站起来对着写信给她的和尚说:“如果你真的像信里写的那样爱我,现在就来拥抱我!”
     
       说完后,当场就有几位和尚满头大汗的开悟了。
     
       这是非常动人的禅故事,它表达了一种当下承担的精神,学禅的人对于开悟固然必须承当,但对于生命,是不是也应该有相同的承当呢?禅的生活,不是依靠想象力的生活,当然也不是寄望于天堂的生活,而是公开明朗地面对此时此刻的生活,看见心念中的阴暗面,把它翻转过来,使其明亮。慧春所说的“公开的拥抱”,正是“公开的爱”,也就是“光亮明朗的生活态度”。
     
       对于禅者,每一个心念、每一个生活动作,都可以摊开在阳光下检验。
     
       从泥泞中跨越
     
       还有一个禅的故事是这样的:两位师兄弟一起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上。当他们走到一个浅滩的时候,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
     
       由于穿着细致的丝绸,使她不能跨步走过泥泞的浅滩。“来吧!小姑娘。”师兄说。然后就把少女背过了泥路。师弟跟随在后面,心里感到非常不悦,一直都沉默不语,到了晚上实在忍不住,就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受了戒律,不应该近女色的,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呀!你说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抱着吗?”这个流传很广的禅故事,除了说明当下即是的精神,也满含了禅师的慈悲,在提起放下的过程里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即使是对禅一无所知的人听到这个故事,也知道两者境界的高低。
     
       有一位现代禅者把“当下即是”、“直下承当”的精神翻译为“倾宇宙之力活在眼前的一瞬”,真是十分贴切。我们凡夫的生活,不是在缅怀过去,就是在向往未来,无法踏实雄健的生活。可叹的是,过去是无可挽回的,未来是一场梦,两者都是虚空里的舞花,再美,也比不上现在跨越的泥泞之路。
     
       落实到不是非常善美的现在,走一段很可能是泥巴铺成的生活之路,当下的世界往往不是依理想而呈现,这些,似乎都不太要紧,只看我们能不能有好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是不是在我们注视的时候,能一刹那间观点开展,让光亮明朗的生活展现在眼前。
     
       伟大的无门慧开禅师,在他的著作《无门关》里曾这样说:“若是个汉,不顾危亡,单刀直入,八臂哪吒拦他不住;纵使西天四七、东土二三,只得望风乞命!设或踌躇,也似隔窗看马骑,眨得眼来,早已蹉过!”只有单刀直入,一点也不迟疑的大丈夫,才有可能领会禅的真意。
     
       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关》是禅宗的一部宝典,慧开禅师在里面写下许多传诵千古的偈语,一直到禅道没落的今日,读起来还让人震颤不已。
     
       我们在这里选取几个偈子来看:
     
       大道无门,千差有路。透得此关,乾坤独步!
     
       ——这是多么广大而坚定的胸襟,要做一个乾坤独步的人。
     
       拈起花来,尾巴已露。迦叶破颜,人天罔措!
     
       ——释迦牟尼佛拈起花来,是故意露出尾巴,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使天上的神仙和地上的凡人都不知所措。慧开问道:“如果当时大家都笑,或者连迦叶也不笑呢?禅是什么风光?”
     
       贫似范丹,气如项羽。活计虽无,敢与斗富!
     
       ——对于家徒四壁、处之泰然的人,对于气宇豪迈、无所畏惧的人,虽然生活艰困,还是敢和富人比赛谁是真正的富有,因为富有不是由外而得。
     
       眼流星,机掣电。杀人刀,活人剑!
     
       ——眼睛要快如流星,机锋要迅若闪电,有杀断妄想的宝刀,有起死回生的智慧之剑。
     
       剑刃上行,冰棱上走。
     
       不涉阶梯,悬崖撒手!
     
       ——寻求智慧之路的禅道,像是走在剑锋上、踩在冰尖上那样勇迈。又仿佛不走阶梯,从悬崖上放开双手那样的自在,没有一点委屈。
     
       天晴日头出,雨下地上湿。尽情都说了,只恐信不及!
     
       ——法尔如是,明明白白,毫无隐瞒,只怕不信,这是多么公开明朗的胸怀。
     
       《无门关》每一个偈子都像这样震慑人心,另有一个最被人传诵的偈子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如果一个人的心头,前尘往事同时瓦解冰消,成为一片清朗干净的大地,能面对当下的景物人事,那么春夏秋冬都是一样的美好呀!
     
       我们在人间的学习
     
       禅道虽然是非凡之道,却不是不可企及之道。我们在品味禅的公案、语录、偈语的时候,都能尝到那无比的芳香,都能在热闹里流过一丝清凉,那不是禅有什么特别的魅力,而是对明朗光照的生活,人人都有本具的向往,只可惜生命的烦恼与生活的压力使我们隐忍了活泉,无以清洗尘埃的心灵。
     
       禅的教导,是让我们不要再隐忍了,不要再过那种幽黯无光的日子,试着把反盖的牌打开、在黑暗的房子开灯、走进阳光普照的田野、随着鸟的自由飞翔、看鱼得水时的欢跃、安心明亮的看着人世。我们来读读在禅里最常被用到的语言吧:“如如”、“当下”、“本来”、“一如”、“无着”、“不二”、“老实”、“平常”、“安心”、“放下”、“任运”、“保任”、“默照”、“虚空”、“无碍”、“自在”、“自由”、“直心”、“真实”等等,这样简短的两个字,如果能溶入其中,就让我们发现了生命的真意。
     
       我们不能放下任运的过活,那是我们对过往生命的执著,对未来生命的迷梦,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回到现实这一刻人间的学习。
     
       有的人认为禅师讲“空”,以为空是虚无的,要来断灭现实人生的一切,其实不然,禅师要破的是“执著”,而不是真实的生活。破执著谈何容易!所以禅教我们要用开启智慧、圆满自我的方法来使执著冰消瓦解,而不是去压抑我们的执著。
     
       如果我们只有一朵花,一定很舍不得送给别人;但如果我们有一座花园,送一百朵花给别人也会在所不惜!化解执著,首先是使我们拥有一座春夏秋冬都盛放的花园,而不只照顾一朵花;其次是珍惜每一朵花犹如整座花园,使每一朵花的颜色都能放怀展现;再次是不仅欢迎别人参观花园,并乐于送花给别人,乐于看人人都有花园。
     
       在这广大的人间,我们的一朵花是多么渺小,若我们能使繁花盛开,自我的一点兴谢也就了无遗憾!
     
       生命不过数十寒暑,迅疾犹如春天的闪电雷声,若知道春雷一过,万物苏醒,则短暂的慧心一耀,也足以令人动容。
     
       执著的化解是智慧的开端,智慧开了,执著自然冰消,开悟的人,一朵花就是一座花园,一座花园是一朵花,是不需要什么争辩的。我又想起无门慧开的句子:识得最初句,便会末后句。末后与最初,不是者一句!
     
       那里面热不热?
     
       禅是活生生的,就像我们在生命的进程中,成功与失败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人要进入禅的道路,是使生活活转过来,使心活转过来,勇敢来对待人生的挑战,让我们的花努力的开起来,而不是孤伶伶的在微雨中抖颤。
     
       禅是承担,不是避世。凡是避世冷酷的心,不是禅心。《指月录》里有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有一位老太婆建了一座茅庵,供养了一位修行人。她常叫少女送饭给和尚,经过二十年,她想看看和尚的功夫如何,于是叫少女送饭的时候抱住和尚问说:“正这么时如何?”少女依言而行,和尚回答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少女回来把和尚的话告诉老太婆,老太婆很生气的说:“我二十年供养,只得个俗汉!”于是,把和尚赶走,把茅庵也烧了。
     
       “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多么酷冷,禅是要“能杀能夺,能纵能活”,是要“青天白日,明明太空”,是要“绵绵密密,点滴不漏”,是一座百花齐放的园子,而不是开在悬崖的枯木。
     
       雁的影子留在地上,但它并无留踪之意。水面上映照着一切,但它并无取影之心。
     
       窗前的叶子画着风的形状,却不需用笔。院子的菊花一瓣瓣的凋落,却依然从容。
     
       雨后山岚缭绕飘浮,反而增加山的青翠。水里游鱼穿梭旅行,益发感到水的清明。
     
       小心喂路过的鸽子,它不是为你才飞来。不要惊动花上的蝶,它并非为你而美丽。
     
       午夜的钟声一声 响过 一声黄昏的微风一阵 凉似 一阵……
     
       每一个我们在当下体验的真实,都是生命中的一朵鲜花,所以我们要好好开发花园,不要只执著一朵花。慧春禅师,六十岁的时候知道了自己要离开人世,吩咐寺里的僧人在院子堆起木柴,她安详地坐在木柴上,叫人从四面同时点火。“禅师呀!”一位和尚看着腾起的火焰问道,“那里面热不热?”“只有愚痴的人才会关心这个问题。”慧春回答,话声甫落,人埋在
     
       火焰中,很快就化为灰烬了。伟哉慧春!智慧有如园中的繁花,开放时是多么从容,凋谢时又多么的镇定呀!
     
       小丑
     
       因为春天,不在遥远的天边,不在山水的人间,不在盛放的花蕊,而是在人心。
     
       在台北东区繁华的街市,偶尔会看到两位小丑,说是“小丑”,只是说他们的脸上化了五颜六色的油彩,不是真在舞台上表演的小丑。
     
       在人群中,我们一眼就会看见他们,匆忙的人群每当走到他们面前,会突然惊心一下,一回神,才又继续匆忙的脚步。
     
       有一位是长得高瘦的青年,他撑着拐杖沿忠孝东路卖口香糖,走累了,就会蹲靠在大百货公司的墙壁看着人群。他的小丑化妆把脸孔从中划成两半,一半是永远带着笑意,另一半则哭丧着,眼角挂着一滴垂到脸颊的泪。
     
       他的脸于是成为一种极为荒诞的组合了,嘴角也是。他那一张艳红的嘴,一半要笑的上扬着,一半欲哭的落了下来。他的半哭半笑的脸,让人一见就不能忘,不过,在天气好的时候,他偶尔会画出一张很欢喜的笑脸,让人感觉很春天。
     
       他的头发更绝,是最流行的朋克头,有时染成好几色,有时如公鸡的红冠高高竖起,在黑夜的人群与流丽的灯光中,他那血脉贲张的头发像箭一样,仿佛枝枝都要向人的红心射去。那小丑是城市里的孤独者,他总是默默的从此处穿过彼处,特别使人震动的是,他有一双极锐利极肃穆的冷眼,每次与他的眼神相遇,令人欲哭,感觉到小丑不应该有那样的眼神。
     
       另一位“小丑”就完全不同了,他驾着一部小型的机动车,车上摆了许多乐器,沿街演奏,完全无视于周围的人群。有一次在顶好广场前,围了一群人,中间传来电子琴和口琴的声音,我从人缝中穿过去,就看到这位小丑了。他的两腿完全失去功能,但他的脸很温和,油彩的化妆也很温和,最奇异的是他的眼,温煦一如春阳。
     
       很显然,小丑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乐曲里了,他的欣悦传给了旁边的人,大家都专心的聆听这位残障者,用特别的慧心来为人间的温情下注。人群愈围愈多,竟把一整个广场都占满了,连来取缔的警察也站立倾听。
     
       为什么,两位残障者装扮的小丑有如此大的不同呢?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他们夸张的把自己打扮起来,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视,以及悲悯,来求取生活的温饱;另外,他们对人间事物,应该有独特的自我诠释吧!似乎企图用欢乐的外表来化解人间深沉的悲哀。
     
       今天,我到百货公司的洗手间时,正好遇到年轻的小丑在镜子前补妆,他的盒子里装着各色油彩,一笔一画的往脸上涂抹,出人意料的专注之情。我看见他那惯常冷漠的眼中有一丝丝忧伤,眉头也深结着,他把头发一撮撮拈起,用发胶固定,然后满意的看着自己的脸。我看着,好像自己也贴近了他那忧伤的心。
     
       我站在旁边静静看他,一直到他完工为止,他未料到有人观看,竟羞赧的笑了,脸红得使油彩都为之失色。那一刻,我才感叹:呀!这好像经历人世沧桑的小丑原来只是个纯真的大孩子!
     
       走到街上,阳光灿然,真有几分是春天了,缤纷的春装已上市,冷然的都市人到街上温习已失去很久的早春的阳光,年轻人的笑语此起彼落。
     
       有人哭着,也有人欢笑。
     
       有人半边脸欢喜,半边脸流泪。
     
       在另一个日出,我们会发现春天已经来了。
     
       因为春天,不在遥远的天边,不在山水的人间,不在盛放的花蕊,而在人心。
     
       我常常这样想:如果我是小丑,我要用什么眼神、什么心情来注视这个世界呢?
     
       香严童子
     
       常烧好香,心定意澄,香光庄严,福气必会随香气而至。
     
       有一天,孩子问我:“为什么菩萨都喜欢香的气味呢?”“你怎么知道菩萨喜欢香的气味?”我说。“要不然,我们为什么要用香来供养菩萨?”孩子又问。我就对孩子说,一是沉香是人间最单纯悠长的香,所以我们喜欢,菩萨也喜欢。二是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菩萨喜欢什么,就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拿来供养菩萨。本来,我要对孩子讲《楞严经》里香严童子的故事,后来想到它是很难懂的,就作罢了。佛陀问菩萨及阿罗汉:大家是如何修学而进入圆通的境界?
     
       香严童子的回答是:“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
     
       (我听了佛陀教导要仔细观察一切有为法的现象,我就辞别佛陀,独自清心安静的修行。有一天看到比丘在点燃沉水香,香气寂然无声的进入我的鼻孔。我观照这阵阵香气,它既不是木头,也不是虚空;既不是烟,也不是火。它飘去的时候一点也不执著,它飘进我的鼻孔也不知从何而来。我的意识也和沉香的香气一样,一时销亡清净,由此证得无漏的果位。)
     
       从香严童子的话,使我们知道烧香的行为应该更深一层的观照,佛殿里的香不只能洁净空气、驱赶蚊虫、化解污秽之感,而且可以庄严道场,使人得到清心定意之功。像香严童子因观香气而证得果位的修行,是最上乘的燃香。
     
       香严童子又说:“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佛陀印证了我的修行,赐给我“香严”的名号,尘俗意气一时消灭,自性妙香周密圆满,我就是从香气的庄严证得阿罗汉的果位,佛陀叫我报告如何圆满通达佛法,如果依我所证得的,以香气的庄严为第一。)
     
       从香严童子的修行过程,我们是不是心开意解,对佛教要烧香,并且要烧好香,有更深的认识呢?像“沉水香”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沉香”,因其生长期很久,成树后外朽心坚,置水则沉入水底,故而得名。从前的人要烧沉香很不容易,只有富贵人家才行,现在沉香已经很普及化了,我们应该烧好的沉香,不要烧粗制滥造的香。
     
       一炷好香带给我们心灵的力量,胜过一大把普通的香。
     
       因此,台湾民间谈到有福报的人常说:“是伊祖公仔烧好香。”不是没有道理的,常烧好香,心定意澄,香光庄严,福气必会随香气而至。祖先烧好香都可以带给子孙大福报,何况是由我们自己烧香来供养佛菩萨呢?要是烧香的时候,还能仔细观照香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也观照自性的香气,就更殊胜了。
     
       辞典里,对“香严童子”的解释是:“由悟香尘,严净心地,得童贞行,故曰香严童子。”三复斯言,感觉上香严童子就站在我面前这一缕沉香的最高远处,对着众生微笑,天真、明净,全身都沐浴在香气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租来的人生
沈从文集-小说卷1
危宫惊梦
幼年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死于青春
谁的心里藏着谁
大猿王
愚人之死
小妖的金色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