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的意象对话技术-第四节 在意象中直观移情和反移情

字体大小:超大 中大 中小 超小

     
      移情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弗洛伊德认为,“人们总是把过去生活中对某些人的感知和体验安到新近相识的人的身上”。
     
      一个和父亲针锋相对的儿子,在工作场合和自己的上司总是处不好,因为他总认为上司和他的父亲一样独断专行。而实际上,上司并不怎么专断,只不过因为上司和父亲年纪相仿、相貌也有相似,这个儿子就把对父亲的看法和对父亲的愤怒加到了上司身上。上司仿佛成了父亲的化身。这就是移情。
     
      移情是一种“沾染”,本来父亲是父亲、老板是老板,但是这个儿子把他们搅在一起了。所以,他对待老板的态度和情感,不是老板应该得的,其中有本来的父亲应该得的却给了老板。原始认知中,经常有这种“沾染”,因为原始认知经常把相似的事物看做同一个东西。
     
      当然,也有积极的移情,当你有幸和一个女孩爱过的人有些相似的时候,她对你会一见钟情。
     
      在意象对话中,来访者想象的情景中,也有象征着心理咨询和治疗师的人物、动物或事物。如果这些象征和心理咨询和治疗师的实际心理品质不一样(总会有不一样的),这就是移情。
     
      正性的移情是夸张心理学家的优点,把他想象得很好。
     
      比如,想象中心理学家成为神。或者,想象中出现一个人,他有些地方象心理学家,另一些地方象另一个他喜欢的人。这个由心理学家和好人拼合的形象表明有移情,他把心理学家和那个他喜欢的人当成了一个人。
     
      负性的移情是夸张心理学家的缺点不足,把他想象为很坏。
     
      比如,想象中心理学家是魔鬼、邪恶巫师。
     
      有时,想象中出现的就是心理学家的形象。但是,在这个想象的形象中,有一些特点是不适合形容这个心理学家的,这也表明有移情——但是,这比较难判别。
     
      比如,我的一个学生在意象对话中,想象出我的形象。但是他想象中的“朱老师”有一对“蓝色的、不透明的”令人畏惧的眼睛。我感到我不应该有这样的眼睛,我的眼睛应该是明亮的。这眼睛实际上应该有他的移情存在。他把我和某个和我具有同样特点,一个同样“有力量、有直觉”的人结合了,而那个人是他所畏惧的,那个人的眼睛“不透明”,也就是说那个人让他摸不透。他对我的畏惧是对那个人的畏惧的转化。
     
      反移情和移情性质是一样的,它就是心理学家对来访者的移情。反映在意象对话中,就是心理学家想象中,一个代表来访者的意象,而这个意象和来访者实际的心理品质的象征不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