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5)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T.xt.小`说`天.堂
     
     
        陕北的风俗,清明节家家都蒸白馍,再穷也要蒸几个。白馍被染得红红绿绿的,老乡管那叫'zi chui'。开始我们不知道是哪两个字,也不知道什么意思,跟着叫'紫锤'。后来才
     
        知道,是叫'子推',是为纪念春秋时期一个叫介子推的人的。破老汉说,那是个刚强的人,宁可被人烧死在山里,也不出去做官。我没有考证过,也不知史学家们对此作何评价。反正吃一顿白馍,清平湾的老老少少都很高兴。尤其是孩子们,头好几天就喊着要吃子推馍馍了。春秋距今两千多年了,陕北的文化很古老,就像黄河。譬如,陕北话中有好些很文的字眼:'喊'不说'喊',要说'呐喊';香菜,叫芫菜;'骗人'也不说'骗人',叫作'玄谎'……连最没文化的老婆儿也会用'酝酿'这词儿。开社员会时,黑压压坐了一窑人,小油灯冒着黑烟,四下里闪着烟袋锅的红光。支书念完了文件,喊一声:'不敢睡!大家讨论个一下!'人群中于是息了鼾声,不紧不慢地应着:'酝酿酝酿了再……'这'酝酿'二字使人想到那儿确是革命圣地,老乡们还记得当年的好作风。可在我们插队的那些年里,'酝酿'不过是一种习惯了的口头语罢了。乡亲们说'酝酿'的时候,心里也明白;球是不顶!可支书让发言,大伙总得有个说的;支书也是难,其实那些政策条文早已经定了。最后,支书再喊一声:'同意啊不?'大伙回答:'同意——'然后回窑睡觉。
     
        那天,队长把一碗'子推'放在炕沿上,让我吃。他也坐在炕沿上,'吧达吧达'地抽烟。'子推'浮头用的是头两茬面,很白;里头都是黑面,麸子全磨了进去。队长看着我吃,不言语。临走时,他吹吹烟锅儿,说:'唉!‘心儿’家不容易,离家远。''心儿'就是孩子的意思。
     
        队里再开会时,队长提议让我喂牛。社员们都赞成。'年轻后生家,不敢让腰腿作下病,好好价把咱的牛喂上!'老老小小见了我都这么说。在那个地方,担粪、砍柴、挑水、清明磨豆腐、端午做凉粉、出麻油、打窑洞……全靠自己动手。腰腿可是劳动的本钱;唯一能够代替人力的牛简直是宝贝。老乡把喂牛这样的机要工作交给我,我心里很感动,嘴上却说不出什么。农民们不看嘴,看手。
     
        我喂十头,破老汉喂十头,在同一个饲养场上。饲养场建在村子的最高处,一片平地,两排牛棚,三眼堆放草料的破石窑。清平河水整日价'哗哗啦啦'的,水很浅,在村前拐了一个弯,形成了一个水潭。河湾的一边是石崖,另一边是一片开阔的河滩。夏天,村里的孩子们光着屁股在河滩上折腾,往水潭里'扑通扑通'地跳,有时候捉到一只鳖,又笑又嚷,闹翻了天。破老汉坐在饲养场前面的窑顶上看着,一袋接一袋地抽烟。'‘心儿’家不晓得愁,'他说,然后就哑着个嗓子唱起来:'提起那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破老汉是绥德人,年轻时打短工来到清平湾,就住下了。绥德出打短工的,出石匠,出说书的,那地方更穷。
     
        绥德还出吹手。农历年夕前后。坐在饲养场上,常能听到那欢乐的唢呐声。那些吹手也有从米脂、佳县来的,但多数是绥德人。他们到处串,随便站在谁家窑前就吹上一阵。如果碰巧那家要娶媳妇,他们就被推去,'呜哩哇啦'地吹一天,吃一天好饭。要是运气不好,吹完了,就只能向人家要一点吃的或钱。或多或少,家家都给,破老汉尤其给得多。他说:'谁也有难下的时候'。原先,他也干过那营生,吃是能吃饱,可是常要受冻,要是没人请,夜里就得住寒窑。'揽工人儿难,哎哟,揽工人儿难;正月里上工十月里满,受的牛马苦,吃的猪狗饭……'他唱着,给牛添草。破老汉一肚子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玉娇梨
九叶诗人-郑敏诗选
第十二夜
清醒记
星路之重生
释放一段时光给心灵
为君沉醉又何妨
插队的故事
十里清江曲
追杀美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