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灵性的觉醒-第五章 痛苦之身(pain body)(一)

字体大小:超大 中大 中小 超小

        很多人思考的过程大多都是不自主的、自动化的以及重复的。这不过是一种精神上的静电干扰,并没有真正的用处。严格来说,不是你在思考,而是思考发生在你身上。当你说“我思考”的时候,是暗示你有自主权。它意味着你对这件事情有决定权,在这里你是有选择余地的。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我思考”就像“我消化”或是“我循环我的血液”一样,是错误的陈述。消化是自己发生的,血液循环是自己发生的,思考也是自己发生的。
        脑袋里的声音有它自己的生命。大部分的人受制于那个声音;他们被思想占有,被心智占有。因为心智被过去所制约,你因而被迫不断地重复演出过去。以东方的词汇来说,就是业力(karma)。当认同于那个声音时,你当然浑然不觉。如果你知道的话,就不会被它占据了。因为只有当误把那个占有你的实体当成自己时,也就是说,当你变成它的时候,你才会真正地被它占有。
        几千年来,人类愈来愈被心智所占据,无法认出那个占据我们的实体并不是我们自己。在完全与心智认同的情况下,一个虚假错误的自我感——小我——于焉而生。小我的密度取决于你这个意识体,认同于心智和思考的程度。但思考不过是意识整体以及你本质整体中很微小的一个面向。
        与心智认同的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偶尔可以享受到短暂的从心智中解放出来时的平安、喜悦和生命力。这些时刻的经历,就让他们的生命充满了价值。在这些时刻中,有时创造力、爱和慈悲也会升起。而其他人则是经常地困在小我的状态中。他们与自己、与周围其他的人和世界都是疏离的。当你看着他们的时候,你会看到他们脸上的紧绷,也许眉头深锁,或是茫然或呆滞的眼神。由于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被思考所占有,所以他们并不是真的在看着你或听你说话。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无法临在,因为他们的注意力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而过去和未来当然只是以念头的形式(念相)存在于心智之中。或者他们透过扮演某种角色与你互动,因此也不是以真面目示人。大多数的人和他们自己的本质是如此地疏离,以至于几乎每个人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行为和与人互动的方式是如此地虚伪,当然,那些和他们同样虚假、同样与自己本质疏离的人,是看不出来的。
        疏离的意思是,你在任何情况下、任何地点,或跟任何人,甚至跟你自己在一起时,都无法感到自在。一直想要得到“回家”的感觉,但却总是无法放松自在。20世纪最伟大的几个作家,像卡夫卡(Franz Kafka),加缪(Albert Camus),艾略特(T.S. Eliot),乔伊斯(James Joyce),他们体会出“疏离”是人类存在的一个普遍的困境,也许他们自身就有很深的感触,所以能够在他们的作品中把它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些作家并没有提供解决之道。他们的贡献就是:反映我们人类的窘境,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它。能够清楚地看见自己的窘境,就是迈向超越它的第一步。
        情绪的诞生除了思想的来去流动之外,小我还有一个与思想不是完全无关的面向,那就是:情绪。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思想和情绪都是属于小我的。只有在认同它们并且被它们完全控制的时候,也就是说,当思想和情绪变成了“我”的时候,它们才会转变成小我。
        物质的有机体——你的身体——有它自己的智性,就像其他所有生命形式的有机体一样。智性会对心智之所思所想做出反应。所以情绪就是身体对心智的反应。当然,身体的智性是宇宙智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宇宙智性无数的显化之一。身体的智性给予组成物质有机体的原子和分子暂时的凝聚力。它是掌管身体所有器官运作的组织原则,包括:氧气和食物转化成能量的过程,心跳和血液循环,保护身体不受侵犯的免疫系统,感官刺激转译为神经冲动,送到大脑去解码,然后再重新组合成一个和谐的、有关外在实相的内在影像。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几千个同时进行的身体功能,都由身体的智性协调得尽善尽美。掌控身体的不是你,而是那个智性。它同时也管理这有机体对它周围环境的反应。
        对任何的生命形式来说,都是这样的。同样的智性,也把植物带进物质形式然后再从中显化出花朵,并让花朵在清晨绽放,迎向阳光,而在夜晚闭上花瓣。同样的智性,也显化成为大地之母盖娅(Gaia),也就是地球这个复杂的生命体。
        同样的智性,也让有机体对任何威胁或挑战升起本能的反应。它在动物身上创造了类似人类情绪的反应:愤怒、恐惧、欢乐。这些本能的反应可被视为是情绪的原始状态。在某些状况下,人类和动物经历本能反应的方式是一样的。在面临危险时,当有机体的生存遭受威胁时,心跳会加速,肌肉会绷紧,呼吸也会加快,好准备战斗或是逃跑(fight or flight)。这是原始的恐惧。当被逼到绝路时,一股强烈的能量会突然升起,给予身体前所未有的力量。这是原始的愤怒。这些本能反应和情绪很相近,但是在字面上的真意并不是情绪。本能反应和情绪之间最根本的差异在于:本能反应是身体对外界情况的直接反应。而另一方面,情绪则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
        间接的,一种情绪可能也会是对某种实际情况或事件的反应,但是,情绪对事件的反应是经由心智阐释的过滤,思想的过滤,也就是说,经由“好与坏”、“喜欢与不喜欢”、“我和我的”这些心理上的概念的过滤。比如说,当有人告诉你一辆车被偷了,你应该是不会有什么情绪的。但如果被偷的是“你的”车,你可能会非常地生气。令人惊讶的是,一个小小的心理概念“我的”,就会激起那么强烈的情绪。
        虽然身体是很聪明的,但是它却无法分辨实际情况和想象之间的差异。身体对每个思想都会起反应,好像这些思想是真实发生的一样。它不知道那只是一个想法罢了。对身体而言,忧虑、恐惧的思想就等于“我遭受危险了”。于是它就顺应地做出反应,即使当时可能是晚上,而你正躺在一张温暖而舒服的床上,你仍然会心跳加速,肌肉紧绷,呼吸加快,能量随之累积。但是因为这个想象中的危险只是一个心理的幻相,所以这些能量无法宣泄。部分能量转回到心智中,激发更多焦虑的思想。剩下的变成有毒的能量,危害身体的和谐运作。
        情绪和小我小我不仅是未受观测的心智以及在脑袋里老想假扮成你的声音,同时也是身体对脑袋中那声音所说的事情的反应,也就是未受观测的情绪。
        我们前面已经看到,大部分的时间,小我的声音都会从事哪些思考,还有,无论思考的内容是什么,小我思考过程的结构与生俱来就功能失调。这种功能失调的思考就会让身体产生负面情绪的反应。
        身体相信脑袋中的声音所诉说的故事并对它做出反应。这些反应就是情绪。而这些情绪接下来又把能量反馈给当初创造它的思想。这就是介于未受审查的思想和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创造了更多情绪化的思考以及情绪化的杜撰故事。
        小我情绪组成的成分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小我的情绪成分比较大些。触动身体发生情绪反应的思想有时来得太快,在思想还来不及在心智中成形时,身体已经回应产生情绪,而情绪也转变成了反应。那些思想存在于一个语言未及的阶段,可以被称为未说出口的、无意识的假设。它们源自于过去的制约,通常是从童年早期开始。“人都是不可信赖的”就是一个人无意识假设的例子。这个人最早期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和他父母与手足间的关系,是缺乏支持而且不能提供信任感的。还有一些常见的无意识假设的例子:“没有人尊敬我和感激我。我必须要奋斗才能生存。钱永远不够用。生命总是让你失望。我不配得丰足。我不值得爱。”无意识的假设在身体创造了情绪,然后又制造心智的活动以及(或是)立即的反应。这样一来,它们就创造了个人的实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