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七种兵器-心灵的七种兵器之二:愤怒 你的力量之泉

字体大小:超大 中大 中小 超小

     
      愤怒,给予你力量和动力,让你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具有创意,每一分钟都能表现出你自己的风采。
        没有愤怒,你就会在不适当的地方屈服,就会手足无措。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
     
        我们惧怕愤怒,因愤怒看上去易伤害关系,让我们与别人疏远。但愤怒是必须的。
     
        因为,我们既需要亲密关系,也需要保持独立空间,从而保持住自己的个性和判断力。愤怒,是保护独立空间的最有力武器,甚至是唯一的武器。
     
        假若你接受自己的愤怒,那么,当有人试图与你建立坏的关系时,无论他的借口多漂亮,他都难以得逞,因为愤怒告诉你,他这样做不对。
     
        你的愤怒释放后,会令他知难而退,而你则捍卫了自己的空间。这样,通过愤怒,你拒绝了一次坏的关系,或者拒绝了一个关系向坏的方向发展。
     
        由此,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其著作《灵魂的黑夜》中说:“当人们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愤怒的情感时,它就能为一个人和一种关系做出很大贡献;但是当愤怒被遮掩隐藏起来时,它的影响则正好相反。”
     
        与关系有好坏之分一样,愤怒也有好的愤怒和坏的愤怒。好的愤怒,直接捍卫了你的个人空间,并最终阻止了一个好的关系向坏的方向发展。坏的愤怒则做不到这一点。
     
        “不过,有趣的是,”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胡慎之说,“一些愤怒之所以成为坏的愤怒,正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压抑了自己的愤怒。”
     
        他用自己的例子诠释了这一点。
     
        (本版文字/记者武志红 一日记者石再亮)
     
     
        解梦
     
        村里修了个巨大的游泳池
     
        梦者
     
        W,男,28岁,有一个在欧资企业工作的女友,她一年8个月在国外,4个月在国内。
     
        
     
        梦境
     
        我在陕西老家的农村,修了一个巨大的游泳池,圆形的,直径达三四百米。老家很缺水,而村里正用一个口径约30厘米的橡胶管往那个游泳池蓄水。
     
        “不对,不应该这样子!”我自言自语说,“游泳池修在沙地上,一不灌水很快就会干的,就是现在里面也没多少水吗?!渗得太快了。”接着,我还想到,其实在下面铺一个防水层也可以。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个游泳池太大太奢侈了,村里这个所谓的游泳池只是一个大沙坑而已。
     
        
     
        分析
     
        做这个梦的前一天晚上,W收到女友的电子邮件,她说过几天她就要回广州了,他们又可以到一起了。
     
        这是梦的答案。
     
        水象征着感情,那个硕大的沙坑象征着一场无望的爱情,这个意象是对W及其女友关系的绝妙象征。
     
        在给我的信中,W写道,他和女友是大学同学,上学时他很关注她,但觉得她条件太好了,于是一直不敢表达。
     
        毕业后,她去了一家欧资公司,随即出国接受培训去了。那时,他想她想得厉害,才通过电子邮件向她表达了爱意。
     
        “之所以敢表达了,是因为想,肯定没希望了,所以没什么好怕的了,只是表达一下,憋着实在太难受了。”W写道。
     
        果真,和他预料的一样,她委婉而坚决地拒绝了他,并告诉她正在和一个同事谈恋爱,不过,她和他可以做朋友。
     
        从此,他成了她的朋友。他也很快发现,看似活泼开朗的她其实没有多少朋友,现在有什么事情都找他倾诉。虽然老听她讲她和男友的事,让他非常非常痛苦,但因为爱她,他还是一直坚持了下来,做她最忠实的听众。
     
        又过了一年,她和那个同事吹了,而这时,她已离不开W。于是,两人顺理成章地谈起恋爱来。到现在,两人已经相恋3年了。尽管她每年多数时间在国外,但W并未在乎这种时空上的折磨。
     
        “真正的折磨是咫尺天涯。”W写道,“以前我很爱她,但走到一起后,才发现我们很不合适,我们的性格、价值观、人生目标都格格不入,在一起的时候缺少那种默契的感觉。并且,在情感和物质上,都是我投入多,她习惯做公主,什么事都让我照顾她。”
     
        不过,W仍觉得自己无比爱她,每次电话、每次见面、每封电子邮件、每件她送的小礼物……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能给他自然而然地带来种种激情、温暖和思恋。当然,偶尔的争吵与冷战,绵长的思念,以及性格等方面的不合,也给他带来巨大的折磨。
     
        她呢,W说,她其实很单纯,而且很传统,既然两人到一起了,她就开始想着结婚的事情。
     
        这让W矛盾起来。情感上,他觉得自己毫无疑问是炽热地爱着她,但理智上,他又觉得两人其实很不适合过一辈子。
     
        梦所反映的,正是这一矛盾。大沙坑,即他们的爱情,那个粗大的水管,即他情感上的投入程度。他知道,照目前的状况发展下去,不管他再怎么投入,爱情这个“沙坑”仍然是很快就干涸的。
     
        此外,梦还有更深的反映。
     
     
        往沙漠里浇水曾给他好处
     
        “陕西老家的农村”,这一细节或许是在提醒他,他不计成本地在感情上投入的习惯,是在老家就形成的。
     
        沙坑是“村里人”挖的,也即别人挖的,而不是他自己挖下的。他这种情形要回溯到他与妈妈的关系上去。
     
        W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他从小就是妈妈的情感依托,妈妈对他的依赖胜过了对他爸爸的依赖。并且,他还是妈妈的倾诉对象,妈妈把那些烦恼事,更多地倾诉给了幼小的儿子,而不是自己的丈夫或她的成年人朋友。
     
        这会造成什么情况呢?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在他的著作《爱是一种选择》中说,这可以说是一种“情感乱伦”,也是亲子关系的颠倒。在对儿子倾诉时,其实妈妈变成了孩子,而儿子却变成了小大人,扮演起安抚妈妈的角色来。
     
        这就是一个“大沙坑”。当妈妈向幼小的儿子倾诉时,小男孩一方面会感觉到自己的强大,觉得在妈妈这里,自己比爸爸还强大还重要。但另一方面,他毕竟是个小男孩,他最多只能安慰一下妈妈,其他方面他什么都做不了。
     
        所以,不管他多么强烈地向妈妈挖下的这个“大沙坑”里投入情感,那些水都会很快干涸。
     
        在这一点上,他完全是一个无能为力的小家伙。
     
        现在,他与女友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与妈妈的关系的复制。以前,虽然做妈妈的倾诉对象挺累的,但他也因此获得了妈妈最大的爱,妈妈对他的关注胜过了对家中其他所有人的关注,这一点也给了他很大的奖赏。所以,他长大后会再次迷恋上在这一点上与妈妈类似的女友,因为他潜意识中预期自己一样可以获得巨大的奖赏,这种预期让他深陷“大沙坑”。
     
        所以,那个大沙坑既象征着他与妈妈的亲情,也象征着他与女友的爱情。以前,妈妈看似是大人,其实是小孩。现在,女友看似是成人,其实是“公主”。并且都需要他这样激烈地倾注情感,但他的这种倾注都不能改变他与这两个“小女孩”的情感荒漠状态。
     
        此外,梦还反映出,他暂时还不能承受与女友分手的伤痛。因为梦里是一个口径30厘米的水管,这样粗大的水管意味着,这场感情并不是他想断就能断得了,假如目前硬断的话,他会感觉到巨大的痛苦。
     
        W承认这一点,他说他只是偶尔想与女友分手,但一旦当真有分手的迹象,他就会陷入疯狂状态。
     
        不过,梦里也有积极的含义,他已想到,可以给这个“大沙坑”铺一个防渗层,那样它就有可能被灌满了。
     
        听我说到这里,W若有所思地说,的确,他正在想和女友谈判,希望她改变一下她的公主作风,逐渐从一个只知索取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懂得付出的成年女人。
     
        当时他想,如果她真能这么做,他们的爱情或许就有救了。
     
     
        以前,他是没脾气的小孩
     
        胡慎之说,一直以来,他常因吃饭的事而情绪失控,特别不能忍受吃饭的时间被拖延。
     
        譬如,公司订餐,送餐的来晚了,他非常愤怒,忍不住暴训一通送餐的服务员,有时还会斥责一通他公司中负责订餐的文员。
     
        为什么吃饭的事这么令自己愤怒?对此,胡慎之想过很多,最后将其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因为某些重要的心理原因,男人是受不了饿的。
     
        但直到近两年,他才真正明白了自己失控的原因。“简单说来,就是把对经常饿我的父亲的原始愤怒,转移到了对饿我的其他人身上。”他说。
     
        原来,胡慎之小时候,父亲常用“面壁”的方式惩罚他,命令他跪在一个板凳上,面向墙壁思过,并且一罚就是3小时。
     
        “父亲常在晚上吃饭前罚我面壁,3小时过去,饭都凉了。妈妈和奶奶求他先让我吃饭,但他坚决不同意,并且大声吼他们。”他说。
     
        小孩子正是长身体期间,很难忍受挨饿的滋味,“我还记得那种滋味,我当时非常愤怒,但我不敢表达,因为父亲是那么强大。”
     
        不敢表达愤怒的小胡慎之表现像一个好孩子,非常乖非常听话。直到小学三年级,他才爆发了第一次愤怒,“那好像是我记忆中第一次发脾气。”
     
     
      后来,他是乱发脾气的成人
     
      那一天中午,上最后一节课的老师拖了堂,大约拖了一小时,而他放学后要走10分钟才能走到妈妈上班的地方吃饭。在路上,他越走越有气,结果当走到妈妈那,看到妈妈为他准备的午饭时,他的怒气一下子到了顶峰,举起盛饭的搪瓷大盆,猛得摔到了地上,然后转身又去了学校,这顿中午饭因此没吃成。
     
      “饭撒了一地,第一次看到我大发脾气,妈妈目瞪口呆。”他说。
     
      这次愤怒只是昙花一现,他又变回那个很乖的、没脾气的小男孩。他记忆中的第二次强烈的愤怒,一直到大学毕业后才出现。
     
      当时,他在防疫站工作,一次去一家饭店检查卫生工作。那家饭店老板给他们安排了午餐,但向下布置任务时出现了疏漏。结果,等胡慎之和同事做完检查准备就餐时,饭店的服务员却告诉他们,没有给他们安排午餐。
     
      “听到这个消息,我暴跳如雷,平生第一次这么愤怒,而且完全不能控制自己。”他说,“我把饭店服务员、经理和老板叫来狠狠训斥了一番。当然,我不能说是因为吃饭的事,只能拼命挑卫生的刺。”
     
      其实,饭店再立即安排一顿午餐也不难,胡慎之知道这一点,但他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甚至他的上司极力相劝都不成,“后来有一段时间我一直给这家饭店穿小鞋。”
     
      这只是开始,从此以后,他不仅变得对挨饿特别不能忍受,而且也变成了一个很有怒气的男人。
     
      这导致了双重的结果。一方面,胡慎之觉得自己的人格力量越来越强,“愤怒强的人,力量就强,这是因为愤怒既是保护自己的力量,也是激发自己争取和战斗的力量。”
     
      但另一方面,他因为愤怒而失控的情形也越来越多。
     
     
      找到愤怒的源头,就可得救
     
      这种情形,直到前两年给父亲打的一个电话才发生了巨大改变。
     
        当时,他在四川一个机场接到了父亲的电话,电话结束时,他突然对父亲说了一句:“我有你这个父亲,是我的命;你有我这个儿子,是你的命。”
     
        这句脱口而出的话,产生了不可思议的结果。胡慎之感到如释重负,心里好像有一个大包袱放下了,他觉得有说不出的轻松。
     
        “有这种感受,是因为我接受了事实,接受了父亲就是这个样子的事实。”他说,“以前,我一直想,我不该有这样的父亲,我应有更好的父亲。但那一刻,我明白,这就是我的命,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我不用和事实较劲。”
     
        “同时,我也明白了,我的命运并非全由他造成,我可以为自己负责,这就是第二句话的意思。”他说,“很多人明白父母的确糟糕后,把这一点当成了推卸自己责任的理由,认为自己什么问题都该父母负责,但忘记了他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不久,他也明白了自己经常失控的缘由:把对父亲饿自己的愤怒转嫁到其他人身上去。
     
        “好的愤怒,针对的必须是导致你愤怒的那个人。你对这个人愤怒,你才能捍卫自己的空间,并且愤怒的表达才会有效果。如果这个人惹了你,你不敢对他愤怒,你跑去把愤怒发泄到其他人身上。那么,你发泄得再厉害都没用,因为对象选错了,那样愤怒就没有任何意义。”他解释说。
     
     
        愤怒,是对入侵的直接反应
     
      并且,重要的不是要宣泄愤怒,而首先是理解自己的愤怒。因为和其他所有的情绪一样,愤怒首先是一个信号,它告诉你有人过分地侵入了你的空间,过分地控制了你。如果你感受到了愤怒并理解了愤怒传来的这个信号,那么你就会明白,侵入你空间的那个人,无论其理由是多么美好,你都应当捍卫自己。
     
        最常见的入侵恰恰来自最亲密的人,如父母、配偶、亲友和同事。关系越亲密,入侵者越容易打出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我爱你,所以才这样做”。这种借口很容易迷惑我们的理智,让我们陷入迷茫,开始相信他们的确是为了自己好才这么做。毕竟,理智很容易被欺骗。
     
        但是,情绪决不会被欺骗。第一时间产生的情绪,都是基于真相的最直接反应。愤怒也是如此,假若你能全然地接受第一时间产生的愤怒,那么你永远不会被欺骗,不管多么聪明的入侵者都不会得逞。或许,你不得不暂时接受一些强势人物的入侵,但你清楚地知道,这不是爱,这不是为了你好,这是入侵,这是不对的。
     
        胡慎之说,很多时候,仅仅知道自己愤怒和为什么愤怒,就足以得救了。他在那个机场的那个电话,之所以能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正是借由这个电话,他明白了自己愤怒的源头。一旦明白了愤怒从哪里来,他就没必要再把这愤怒转嫁到其他人身上。
     
     
        性和攻击:人类的两个基本欲望
     
      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性和攻击是人类的两大基本欲望,我们的所有行为,其动力都来自于这两种力量。
     
        性,是为了建立关系,它驱动着我们走出孤独状态,并渴望与别人建立形形色色的关系。
     
        攻击,的确会令关系一时疏远,但它由此给我们留下了充足的个人空间,使我们可以充分地保留自己的个性与独立。
     
        性与攻击,听上去是一对黑暗的词汇。那么,可以换成另一套词汇:爱与自由。
     
        爱,拉近我们与另一个人的距离,使得我们不再孤独,并充分享受关系的温暖与美好。
     
        而自由的获得,离不开愤怒与攻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控制欲望,免不了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另一个人身上,而那个被强加的人,必须靠愤怒与攻击与强加者拉开距离,否则他就不会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更重要的是,别人一旦过分地侵入你的空间,你的愤怒是不可避免的。你永远不能阻止自己愤怒的产生,你最多只能暂时把愤怒压抑下去。不过,如果这愤怒被压抑了太久太多,那么一旦爆发,就会是毁灭性的,要么是毁灭对方,要么是毁灭自己。
     
        这正是为什么,那些内向的、孤僻的、听话的、很乖的人,经常会做出令周围人都难以理解的事情来。
     
        假若马加爵合理处理了他的愤怒,他最后就不会杀害同学,假若董吉君合理地处理了他对父亲的愤怒,他就不会杀掉父亲。
     
        会合理地表达愤怒的人,远比从不愤怒的人更适合建立关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朋友对托马斯·摩尔说:
     
        你最好只和那些会表达愤怒的人做朋友。
     
     
        不生气,就用行动表达攻击
     
        胡慎之强调说,转嫁愤怒是不好的,但并不是说,愤怒是不好的,我们应注意这一区别。他说,他清晰地感受到,开始愤怒后的他,和以前很乖的他相比,显然更有力量。如果比较这两者,他远远喜欢后者,而不是前者。
     
        这不难理解。因为愤怒和性一样,都是我们本能的驱动力。如果性能力被阉割了,一个人就会变得萎靡不振,愤怒的能力被“阉割”,会带来同样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愤怒很难被阉割。那些看起来没有愤怒的人,其实也会找一些途径释放自己的愤怒。
     
        一个女孩,她父母疼爱她的弟弟远远胜于她,但她不能表达愤怒,否则会招致责骂,从而得到的爱更少。于是,她变成一个看上去没有愤怒的人。在家里如此,在单位里也如此。
     
        譬如,在单位里,领导和其他同事常推给她一些本不属于她的任务。她不敢推掉,因为怕得罪人,怕伤害关系。并且,她对我说:“我从不生气。”
     
        但是,那些任务,她总是拖延,且常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结果,常惹得领导和同事非常愤怒,这导致她经常被开除,于是不断地换工作。
     
        在这个案例中,拖延和“莫名其妙的错误”其实就是她的愤怒与攻击。只不过,这种愤怒的表达不是来自意识,而是来自潜意识。当在家里遭遇了不公平的时候,她不敢捍卫自己,于是只能忍气吞声。在单位里遭遇了不公平时,她一样是忍气吞声。不过,并不像她所言,“我从不生气”,她只是在愤怒出现的第一时间,立即把愤怒压下去,从而根本觉察不到而已。但那愤怒仍要找突破口表达出来,拖延和“莫名其妙的错误”就是她的愤怒的表达方式。
     
        她的那些同事和领导由此感受到了被攻击,这种感受是很真实的,这女孩的确是在报复他们。当然,这种报复是破坏性的,既得罪了人,也不能帮助她捍卫自己。
     
        此外,这个女孩,她不愤怒,但她看上去成了一个惨兮兮的可怜虫,她永远有说不完的委屈,她总在自怜,也总是无意中找一切机会让人可怜自己。但假若她能在第一时间识别自己的愤怒,并能适当地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她就会远离这种无力的可怜状态,变成一个更有力量的人。
     
     
        愤怒,帮你认清自己的价值
     
        否认和压抑愤怒,还会导致你错误地评判形势。
     
        一个女研究生,她的导师申请了达数千万元的科研经费,她是那个项目的得力干将。她的导师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她,不让她学习其他知识,只让她专心做一个方面的工作,而那方面知识她已完全掌握,再干下去不会有任何提高。还不止如此,虽然这个项目会给导师带来很多收入,但她的导师每个月只给她200元的生活补贴。
     
        这是赤裸裸的剥削,但这女孩不敢对导师愤怒,因为她认为导师决定着她未来的前途,她还有赖于导师的恩惠。
     
        但等她接受了自己的愤怒并重新分析全盘局势后,她才恍然大悟,其实导师对她的依赖程度,远远胜于她对导师的依赖程度,她有足够的资本去和导师讨价还价,根本不必那么惧怕他。
     
        于是,她这样做了,去和导师讨价还价,导师一开始很生气,但最终聪明地让步了,因为事情僵持下去的话,他的损失更大。
     
        这就是愤怒的价值。
     
        你不能、也不必像小孩子一样,一感受到愤怒就发泄愤怒。但是,你必须清楚地知道你的愤怒,并知道这愤怒是为什么,然后富有智慧地去处理它。
     
        日本有“愤怒吧”,那些受了上司、家人和社会强势人物的气的人,会去“愤怒吧”发泄自己的愤怒,譬如把讨厌的上司的画像贴在一个木偶上,然后攻击这个木偶。这是一种等而下之的处理方式,其实也是一种转嫁,当然,它总比不处理要好。
     
        好的处理方式是,理解你的愤怒,问问它向你传递的信号是什么意思,然后富有智慧地去解决它,那它势必会成为你心灵的兵器,帮助你强大起来。就如托马斯·摩尔所说:
     
        你要理解你的愤怒,最终才能触及它的核心。它有某种深奥的内涵,帮助你让生活变得有意义。如果你确切地知道什么让你生气、你在和谁生气,你就能清楚自己的立场与事情的重点,以及该如何在情感上加以处理。
     
        愤怒厘清了复杂的生活,并不断将其重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