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00天职场升职传奇-人事经理职场笔记-第16节

字体大小:超大 中大 中小 超小

     
      沉默型
     
      我记得农村有句俗语:“三鞭子抽不出一个屁来”,意思是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在职场中就有这样看似“默默无闻”与领导相处的人,他们遇事不发表意见,对待领导沉默寡言,有的人的确是性格所致,但也不否认有些人是刻意而为,他们在心里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抱着皆大欢喜的心态在职场生存,对于这样的职场人,我感觉应该给他们看一看清朝末期各党派在街头宣传的演讲稿,公司在受难,你不站出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对抗型
     
      有种职场人对上级采取排斥、抗拒的行为,不管上级说的对与错,他都会寻找机会难为上司。与领导对着干,等于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有些下属可能不满领导的能力,事事与领导对着干来体现自己的能力,甚至在公开场合反驳上司的观点,岂不知自己已经逐步埋下了隐患的种子,领导有换掉你的权利,试问有几个下属有换掉领导的权力呢?
     
      马屁型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赵树理小说《李有才板话》其中的一个段子,农会主席张得贵与老村长阎恒元的态度就属于马屁型,里面有段顺口溜是这样说的:
     
      张得贵,真好汉,跟着恒元舌头转,
     
      恒元说个‘长’,得贵说‘不短’,
     
      恒元说个‘方’,得贵说‘不圆’,
     
      恒元说‘沙锅能捣蒜’,得贵就说‘打不烂’,
     
      恒元说‘公鸡能下蛋’,得贵就说‘亲眼见’;
     
      多么善解人意的张德贵,职场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有些人就是用这样的手段步步高升,马屁人只能算是餐后甜点、KTV中的陪酒小姐,领导最终需要的还是有能力给自己做事的人。
     
      以上这些行为,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都会影响自己与领导的关系,长久下去对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企业、对自己本身都是有害的。
     
      与领导相处是一门艺术和学问,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的策略,但应该把握一些基本原则。
     
      尊重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切忌尊重领导,实际上尊重领导也就是尊重自己,领导能够被称为领导,上司能够被称为上司,肯定有他自己的优点,套用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说的那句话:“眼睛要看着别人的长处。”
     
      沟通
     
      沟通让心灵更近,作为下属首先要主动与领导沟通,让领导了解你这个人,领导也会“对症下药”的与你寻找和谐相处的结合点,你敞开了心中的门,领导自然会进来做客,因为领导一个人不可能干完所有事,你们之间应该是客户的关系。
     
      脾性
     
      你的上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了解你的上司工作的习惯和方法?一天中他在什么时间段的状态最佳?他喜欢什么样的做事风格?什么事情能够让他情绪失控大发雷霆等?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了解上司的脾性,你才能与他友好相处。
     
      耐性
     
      有本书的名字叫做《感谢折腾你的人》,领导给你的压力很大,领导对你的要求很严,领导对你的批评最多,这些并不是坏事;对于职场人要有不怕挫折、不怕反复的精神,我曾经遇到过一位领导,我起草的文件他来来回回改了16次之多,每次在他面前我都虚心、认真、微笑的听他讲每一处措辞、标点,我在心里想: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看看是最后是你先没耐心停止修改,还是我不耐烦的情绪先表露出来,最终我战胜了他。
     
      时刻提醒自己你和领导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只有你支持领导的工作,团队整体业绩提升了,大家才都有好果子吃。刚入公司的新人,在与领导接触中要表现出适当的服从,相互了解一段时间后,就要靠自己的真正能力和思想来俘获领导的心,当然如果外加几句贴心的马屁语效果更好,当然,也需要在恰如其分的场合和时间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进退之间、动静之间、取舍之间、虚实之间,形成了与不同领导独有的阴阳平衡,总之,抱着一颗“平常心”与领导相处,察言观色的做好自己的事。
     
      李经理一大早就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薄乐,公司每个季度要对所有干部进行履职能力的评估,一季度马上就要结束,咱们也要着手准备评估考核的资料,我把去年做的一些资料等会发给你,你参考参考,弄一个方案出来。”
     
      我说:“好的。”
     
      这是李经理给我交待的第一份工作任务,也是检验我水平的一次真实考试,收到李经理给我发的资料后,我便着手研究如何去突破工作。
     
      安伊集团所谓的履职能力考核,就是将老板对管理人员的一些要求罗列出来做成一张表,例如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等,基本都是一些无法量化的指标,具有很大的弹性。更为严重的是居然把这个考核结果作为留人、用人、降职、降薪的重要依据,这未免有些太不专业了;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大家也都是抱着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态度来对待考核,最终结果就是企业没有进步、工资没有增长。
     
      我个人认为像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等这些基本的职业能力确实也需要考核,但更多的应该把关注点放在他做的事情上,也就是他的目标责任上来。通过了解得知,原来的这种考核居然没有当事人的述职,也就说评分的人没有办法掌握被考核者的工作业绩和实际情况,试想,连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又如何给此人打分??可以断定广大的干部也都是在评印象分,真难为他们了。
     
      看完这些资料,我在心里初步有了一个想法,总结为“四对”。
     
      第一,找对考核标准,主要依据季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管理能力两项进行考核;
     
      第二,针对工作业绩,由被考核人向中高干部进行述职,采用不同级别不同权重的方法最终得出考核成绩;
     
      第三,选对考核形式,形式是内容的载体,采用PPT的方式进行述职,同时,也将老板提到的“电脑使用能力、会议组织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演讲口才能力”用这个方法落实到了具体的行动上;
     
      第四,用对考核结果,将考核的最终结果运用行政手段和绩效手段两种方式,行政手段分为警告与表扬,绩效手段主要是奖罚绩效工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