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志第十九 郡国一 河南河内河东弘农京兆冯翊扶风右司隶

字体大小:超大 中大 中小 超小

      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由,至矣。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郡国志。凡前志有县名,今所不载者,皆世祖所并省也。前无今有者,后所置也。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 考诸子所载,神农之地,过日月之表,近为虚诞。及少昊氏之衰,九黎乱德,其制无闻矣。洎颛顼之所建,帝喾受定,则孔子称其地北至幽陵,南暨交址,西蹈流沙,东极蟠木,日月所照,莫不底焉,是以建万国而制九州。至尧遭洪水,分为十二州,今虞书是也。及禹平水土,还为九州,今禹贡是也。是以其时九州之地,凡二千四百三十万八千二十四顷,定垦者九百*(一)***十万*(八)***千二十四顷,不垦者千五百万二千顷,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至于涂山之会,诸侯承唐虞之盛,执玉帛亦有万国。是以山海经称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又使竖亥步*[自]*南极,*(北)*尽于北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四海之内,则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经]*名山五千三百五十,*(经)*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以供财用,俭则有余,奢则不足。以男女耕织,不夺其时,故公家有三十年之积,私家有九年之储。及夏之衰,弃稷弗务,有穷之乱,少康中兴,乃复禹夡。孔甲之至桀行暴,诸侯相兼,逮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方于涂山,十损其七。民离毒政,将亦如之。殷因于夏,六百余载,其闲损益,书策不存,无以考之。又遭纣乱,至周克商,制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国,又减汤时千三百矣。民觽之损,将亦如之。及周公相成王,致治刑错,民口千三百七十一万四千九百二十三人,多禹十六万一千人,周之极盛也。其后七十余岁,天下无事,民弥以息。及昭王南征不反,穆王失荒,加以幽、厉之乱,平王东迁,三十余载,至齐桓公二年,周庄王之十三年,五千里内,非天王九傧之御,自世子公侯以下至于庶民,凡千一百八十四万七千人,除有土老疾,定受田者九百万四千人。其后诸侯相并,当春秋时,尚有千二百国。二百四十二年之中,杀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不可胜数。至于战国,存者十余。于是从横短长之说,相夺于时,残民诈力之兵,动以万计。故崤有匹马之祸,宋有易子之急,晋阳之*(国)**[围]*,县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卤。周之列国,唯有燕、卫、秦、楚而已。齐及三晋,皆以篡乱,南面称王。卫虽得存,不绝若覴。然考苏、张之说,计秦及山东六国,戎卒尚存五百余万,推民口数,尚当千余万。及秦兼诸侯,置三十六郡,其所杀伤,三分居二;犹以余力,行参夷之刑,收太半之赋,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阿房、骊山七十余万,十余年闲,百姓死没,相踵于路。陈、项又肆其余烈,故新安之坑,二十余万,彭城之战,睢水不流。至汉祖定天下,民之死伤,亦数百万。是以平城之卒,不过三十万,方之六国,五损其二。自孝惠至文、景,与民休息,六十余岁,民觽大增,是以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武帝乘其资畜,军征三十余岁,地广万里,天下之觽亦减半矣。及霍光秉政,乃务省役,至于孝平,六世相承,虽时征行,不足大害,民户又息。元始二年,郡、国百三,县、邑千*(四)***百八十七,地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顷,民户千三百二十三万三千六百一十二,口五千九百一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人,多周成王四千五百四十八万五十五人,汉之极盛也。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中元二年,民户四百二十七万千六百三十四,口*(三)***千一百万七千八百二十人。永平、建初之际,天下无事,务在养民,迄于孝和,民户滋殖。及孝安永初、元初之闲,兵饥之苦,民人复损。至于孝桓,颇增于前。永寿二年,户千六百七万九百六,口五千六万六千八百五十六人,垦田亦多,单师屡征。及灵帝遭黄巾,献帝即位而董卓兴乱,大焚宫庙,劫御西迁,京师萧条,豪桀并争,郭汜、李傕之属,残害又甚,是以兴平、建安之际,海内凶荒,天子奔流,白骨盈野,故陕津之难,以箕撮指,安邑之东,后裳不完,遂有寇戎,雄雌未定,割剥庶民,三十余年。及魏武皇帝克平天下,文帝*(授)**[受]*禅,人觽之损,万有一存。景元四年,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又案正始五年,扬威将军朱照日所上吴之所领兵户凡十三万二千,推其民数,不能多蜀矣。昔汉永和五年,南阳户五十余万,汝南户四十余万,方之于今,三帝鼎足,不踰二郡,加有食禄复除之民,凶年饥疾之难,见可供役,裁若一郡。以一郡之人,供三帝之用,斯亦勤矣。自禹至今二千余载,六代损益,备于兹焉。”臣昭案:谧记云春秋时有千二百国,未知所出。班固云周之始,爵五而土三,盖千八百国。转相吞灭,数百年闲,列国耗尽,至春秋时,尚有数十。
      **河南尹***
      秦三川郡,高帝更名。世祖都雒阳,建武十五年改曰河南尹。*
      二十一城,永和五年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口百一万八百二十七。
      **雒阳**周时号成周。有狄泉,在城中。有唐聚。有上程聚。有士乡聚。有褚氏聚。有荣锜螕。有前亭。有圉乡。
      有大解城。**河南**周公时所城雒邑也,春秋时谓之王城。
      东城门名鼎门,北城门名干祭。又有甘城,有蒯乡。
      **梁**故国,伯翳后。有霍阳山。有注城。**荧阳**有鸿沟水。有广武城。有□亭,□叔国。有陇城。有薄亭。
      有敖亭。有*(费)**[荧]*泽。**卷**有长城,经阳武到密。
      有垣雝城,或曰古衡雍。有扈城亭。**原武***
      *阳武****中牟**有圃田泽。有清口水。有管城。有曲遇聚。有蔡亭。**开封****菀陵**有棐林。
      有制泽。有琐侯亭。**平阴***
      *谷城**瀍水出。有函谷关。
      **缑氏*有邬聚。有轘辕关。**巩**有寻谷水。有东訾聚,今名訾城。有坎埳聚。有黄亭。有湟水。有明溪泉。**成睪**有旃然水。有瓶丘聚。有漫水。有汜水。**京****密**有大騩山。有梅山。有陉山。**新城**有高都城。有广成聚。有鄤聚,古鄤氏,今名蛮中。**匽师**有尸乡,春秋时曰尸氏。**新郑**诗郑国,祝融墟。**平**
      帝王世记曰:“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晋元康地道记曰:“城内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为地三百*(里)**[顷]*一十二亩有三十六步。城东北隅周威烈王頉。”
      案本纪,县有百坏山。干宝搜神记曰:“县有延寿城。”
      “七萃之士,生搏虎而献天子,命为柙,而畜之东□,是曰虎牢。”左传曰郑子皮劳晋韩宣子于索氏,杜预曰县东有大索城。尚书禹贡“至于大岯”,张揖云成睾县山。又有旋门膎,县西南十里,见东京赋*(曰)*。 **河内郡***
      高帝置。雒阳北百二十里。*十八城,户十五万九千七百七十,口八十万一千五百五十八。 **怀**有隰城。**河阳**有湛城。**轵**有原乡。有湨梁。**波**有絺城。**沁水****野王**有太行山。有射犬聚。有邘城。**温**苏子所都。济水出,王莽时大旱,遂枯绝。**州***
      *平睾**有邢丘,故邢国,周公子所封。有李城。**山阳**邑。有雍城。有蔡城。**武德***
      *获嘉**侯国。**修武**故南阳,秦始皇更名。有南阳城,阳樊﹑攒茅田。有小修武聚。有隤城。**共**本国。淇水出。有泛亭。
      **汲****朝歌**纣所都居,南有牧野,北有邶国,南有宁乡。**荡阴**有羑里城。**林虑**故隆虑,殇帝改。
      有铁。
      山海经曰:“太行之山,清水出焉。”郭璞曰:“修武县北黑山亦出清水。”
      **河东郡***
      秦置,雒阳西北五百里。*二十城,户九万三千五百四十三,口五十七万八百三。
      **安邑**有铁,有盐池。**杨**有高梁亭。**平阳**侯国。
      有铁。尧都此。**临汾**有董亭。**汾阴**有介山。**蒲膎**有雷首山。有沙丘亭。**大阳**有吴山,上有虞城,
      有下阳城,有茅津。有颠軨膎。**解**有桑泉城。有臼城。有解城。有瑕城。**皮氏**有耿乡。有铁。有冀亭。**闻喜**邑,本曲沃。有董池陂,古董泽。有稷山亭。有涑水。有洮水。**绛**邑。有翼城。**永安**故彘,阳嘉二年更名。有霍大山。**河北**诗魏国。有韩亭。**猗氏****垣**有王屋山,兖水出。有壶丘亭。有邵亭。**襄陵****北屈**有壶口山。有采桑津。**蒲子****濩泽**侯国。有*(祁)**[析]*城山。**端氏**
      地道记*[巫]*咸山在南。
      县西北卑耳山。县西南齐桓公西伐所登。”
      又蜚廉于山得石旘,仍葬也。 **弘农郡***
      武帝置。其二县,建武十五年属。雒阳西南四百五十里。*九城,户四万六千八百一十五,口十九万九千一百一十三。 **弘农**故秦函谷关,烛水出。有枯枞山。有桃丘聚,故桃林。有务乡。有曹阳亭。**陕**本□仲国。有焦城。有陕陌。**黾池**谷水出。有二崤。**新安**螕水出。**宜阳****陆浑**西有□略地。**卢氏**有熊耳山,伊水﹑清水出。**湖**故属京兆。有閺乡。**华阴**故属京兆。有太华山。
      晋地道记山在县西南。
      **京兆尹***
      秦内史,武帝改。其四县,建武十五年属。雒阳西九百五十里。
      *十城,户五万三千二百九十九,口二十八万五千五百七十四。
      **长安**高帝所都。镐在上林菀中。有细柳聚。有兰池。
      有曲邮。有杜邮。**霸陵**有枳道亭。有长门亭。**杜陵**
      酆在西南。**郑****新丰**有骊山,东有鸿门亭及戏亭。有*(严)**[掫]*城。**蓝田**出美玉。**长陵**故属冯翊。
      **商**故属弘农。**上雒**侯国。有頉领山,雒水出。故属弘农。
      有菟和山。有苍野聚。**阳陵**故属冯翊。
      **左冯翊***
      秦属内史,武帝分,改名。雒阳西六百八十八里。*十三城,户三万七千九十,口十四万五千一百九十五。
      **高陵***
      *池阳****云阳****祋祤**永元九年复。**频阳***
      *万年****莲勺***
      *重泉***
      *临晋**本大荔。有河水祠。有芮乡。有王城。
      **合阳**永平二年复。**夏阳**有梁山﹑龙门山。**衙****粟邑**永元九年复。
      有鬼谷,生三所氏”。案:史记鬼谷在颍川阳城,与地记不同。
      史记曰本少梁。尔雅曰梁山,晋望也。
      **右扶风***
      秦属内史,武帝分,改名。*十五城,户万七千三百五十二,口九万三千九十一。
      **槐里**周曰犬丘,高帝改。**安陵****平陵***
      *茂陵***
      *鄠**
      丰水出。有甘亭。**郿**有邰亭。**武功**永平八年复。有太一山,本终南。垂山,本敦物。有斜谷。**陈仓****汧**有吴岳山,本名汧,汧水出。有回城,名回中。**渝麋**侯国。**雍**有铁。**栒邑**有豳乡。**美阳**有岐山,有周城。**漆**有漆水。有铁。**杜阳**永和二年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