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传-电灯事业的扩展

字体大小:超大 中大 中小 超小

     
      随着珍珠街电站的建成,许多客户要求建立独立电厂。这些电厂的建
      立,为爱迪生带来了珍珠街电厂所不能企及的巨额利润。建造独立电厂的单
      位有:音乐厅、《匹兹堡时报》社、纺织厂、面粉厂、粮食仓库,另外许多
      轮船也建立了这种电厂。这时,爱迪生已经成为如《纽约时报》所称颂的“普
      降光明的人”。
     
      爱迪生在发明他的三线系统后,决定先在一个小镇进行试验。他选择
      的地点是马萨诸塞州的布洛克吞。
     
      布洛克吞的居民都很愿意资助爱迪生设立一个发电厂,
     
      可是他们不愿意在铺设电线的时候挖掘地沟。于是,爱迪生想出了一
      个妙计。他派了两个工程师乘了一辆无顶的四轮马车,在镇上来往巡查,记
      着每棵树木的地位,这些树木是预备剪短了好让电线架空而过的。他们又在
      各处标上“t ”字,表示困难(Tough ),“e ”字,表示容易(Easy )。因为布
      洛克吞的居民非常爱护那些成荫的树木,只好同意把电线铺在地下了。7 月
      4 日,布洛克吞电厂建成。
     
      接着,爱迪生又想找到一个煤气昂贵而燃料却很低廉的地点作试验。
      他选定了宾夕法尼亚的森柏雷。
     
      安德留被派到那里去监督工作,斯普拉格少校负责装配蒸汽机。发电
      厂预定在7 月4 日开幕,爱迪生和英索尔将在7 月3 日晚上到那里去检查,
      因此安德留和斯普拉格(Frankj .Sprague )不得不加紧工作。可是,在试
      验中有一个工人忘记了在蒸汽机上加润滑油,轴承中的巴脱合金全烧毁了。
      那天晚上他们连夜加工修理,但另外的病症又接着发现了,又不得不把它改
      正过来。等到一切都准备就绪,他们想把电灯开起来,可是没有亮光。
     
      原来里面没有电流,因为两根馈电线互相交叉在一起了。他们匆忙地
      把线改接过,于是都城饭店里的电灯明亮地照耀起来。
     
      森柏雷的居民对于爱迪生的电灯系统并不完全表示好感。有人恐惧地
      说,电流会“从电线中漏出来把他们的房子给烧掉的”,而且“这又是有恶
      鬼在后面煽动呢”。有一次,由于天空中的雷击,使得都城饭店应接室中的
      电灯线和煤气管之间有火花飞过,于是他们的恐惧更加证实了。安德留马上
      赶去,发现那饭店主人和客人都站在街道中心,宁愿让倾盆大雨冲在他们的
      身上,安德留心想,那屋子是被空中的闪电袭击了,要是没有电线保护的话,
      那它早就起火焚毁了。为了扩大用户,爱迪生宣布,凡是愿意用电灯的人,
      可以免费使用3 个月。
     
      爱迪生不久又得到一个大规模试验他三线系统的机会,路易斯维尔城
      准备建筑南方博览会,要装设5000 盏电灯,供100 夜之用,他们便和爱迪
     
      生订了一个合同。
     
      电厂的设计交毕勒斯比(H.w .Byllesby )和斯蒂林格负责,爱迪生
      自己也参加筹备工作。他们把电线从发电机接到一个管理者站立的高架平台
      上。“整个发电部分运用起来很是简便,只要由一个人管理就足够了。从这
      一点上就可以证明爱迪生所完成的整个系统的设计的精密了。”
     
      爱迪生说道:“我现在已决定在我的电灯系统正式完成后,把它好好地
      推行起来,否则我就不能把握住这个方法..。我将以一年或是更多的时间
      来完成那整个系统,把它改进得比任何别的方法更完美些。”
     
      这时旅馆开始使用电灯。第一家使用电灯的旅馆是于1881 年建在阿迪
      龙达克山中的蓝山饭店。这家饭店建在海拔3500 英尺处,在1880 年至1890
      年间,它距铁路线有40 英里之遥,电机设备不得不用骡子运去。向那里运
      煤要花不少钱,因此发电站的锅炉只得使用木炭作燃料。
     
      电灯的应用也进一步的介绍给剧院经营者们。在芝加哥的哈佛利剧院
      安装了637 盏电灯。大厅中央悬了一个价值500 美元的吊灯。大厅、回廊、
      入口处和舞台上的照明装置,都得使用单独的发电机供电。据《报务员与电
      力世界》报道:“剧院任何一处的灯光都可以按要求变暗、变亮或关闭。化
      妆室的灯光是独立的,能像煤气灯一样随意掌握。每只灯的寿命为600 个小
      时,只要不打碎,就可以在剧院里使用三、四个月之久。当然,这种电灯也
      没有煤气灯那样容易带来火灾的危险。”开始时一些演员担心,在新的照明
      设备下,他们的化妆会不会失真,但随着在化妆室也安装电灯之后,舞台与
      化妆间灯光效果的统一使这种担心烟消云散。
     
      独立电厂在国外也得到了发展。爱迪生的白炽灯不久就被用在了伦敦、
      柏林、布拉格的剧院,用在了法国、德国的酿酒厂、造纸厂与纺织厂,用在
      了全欧洲的工厂之中。墨尔本的下院大厦和布里斯班的政府建筑都安装了爱
      迪生的电灯。在1882 年的水晶宫电力设备展览会上,世界第一个电动广告
      牌在音乐厅上方拼出了e DISOn 一字。1883 年,在柏林卫生器材展览会爱
      迪生公司展销处,这种广告牌又得到了改进。公司安装了马达,使爱迪生名
      字的6 个字母依次出现。
     
      1883 年夏天,在智利的圣地亚哥,不仅安装了电灯,还引进了其他电
      力装置。在已经安装了电灯系统的4 家旅馆中,另外还安装了电火警系统。
      据报道,“使用这种装置以后,旅客们不仅可以免于遭难,而且还获得了足
      够的光线以供在危急中撤离。这种装置耗电少,成本低,使用方便,也不会
      发生故障。”
     
      关于美国的电灯事业的发展与扩大,爱迪生还有许多天才的设想,这
      些设想在当时实行起来虽然还存在不少困难,但却具有重大的意义。例如,
      爱迪生认为,电力可用来充当多种能源,在房间里它可带动小风扇、带动缝
      纫机、带动碗碟架旋转,亦可抽水、驱动电梯,等等。这些设想涉及家庭的
      “全电气化”,然而这是30 年以后的事。又如,他计划用一台可浸在港湾水
      中的发电机,由波浪驱动,带动白炽灯忽闪忽灭,作为警标,这就是原子时
      代不用维修可长期使用的航标灯的19 世纪的模型。
     
      爱迪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还是位出色的宣传家。为了扩展电
      灯事业,爱迪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
     
      首先,他利用展览会的机会进行宣传。例如,在19 世纪80 年代爱迪
      生的展览会上,每次都有一名黑人服务员,他的头盔顶端装上一盏电灯,用
     
      电线在衣服里接通。他的鞋上有尖,可以刺入展览台的地毯接触电源。这样,
      他每发出一份宣传材料,头上的灯就奇妙地亮了起来。
     
      其次,举行推广电灯的公开表演。有一次,爱迪生用几百人组成方阵,
      举行“电灯大游行”。几百个年轻人头戴用豆般的灯泡点缀起来的盔形帽,
      排成4 排,行列内侧则有能够移动的蒸汽发动机和“爱迪生式直流发电机”。
      游行的青年们戴的小豆灯泡,是从袖子下包着铜线的缆绳接到直流发电机
      上。领头的人骑着马,挥舞尖端带有电灯的警棍,后面则跟着演奏进行曲的
      乐队。
     
      前导的人每次挥舞指挥棒,数百小豆灯泡就会时明时灭,煞是好看。
      这样的游行博得观众的热烈欢呼,大家喊着:“爱迪生,电灯!”
     
      “电灯大游行”的第二天,一位大剧院的经理来找爱迪生。“昨天的游行
      很惊人,因此一定要麻烦你,我想在舞台上让数十人跳电灯舞,观众必然非
      常喜欢,因此,一定要借助你的智慧。”
     
      “确是很有趣的构想。”爱迪生说道。
     
      1883 年,最后的群众性的表扬活动时刻来到了。著名的纽约音乐厅尼
      布洛公园举办了“一台大型的模拟芭蕾舞剧”,庆祝爱迪生征服黑暗的胜利。
      爱迪生接受该剧院舞台监督的职务。纽约市到处贴出爱迪生指挥演出的海
      报。市民们听到爱迪生的名字就已疯狂,开演当天,想买票进场的人排成长
      龙。舞蹈的背景是新建的“布鲁克林大桥”的模型,模型用电灯照明,每个
      芭蕾女郎在跳舞时挥动一根棒,棒端装有一盏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在舞剧的
      最后准备工作中,一个新闻记者看到,那个多才多艺的青年爱迪生在芭蕾女
      郎的舞衣上安装电线。“他在这些女孩子们当中跑来跑去,给她们把紧身胸
      衣整理好,以便不妨碍电线,他在每个舞蹈演员的胸口塞进一个电池,好让
      她们额头上的电灯真的发出光来。”这个节目豪迈地宣布了“在托马斯·爱
      迪生先生亲自指导下的爱迪生电灯公司的新奇的照明效果”。剧院连日大爆
      满,演出的节目一再继续。后来,电灯舞成为这家剧院的招牌。第三,利用
      简报进行宣传。每隔10 天,爱迪生电灯公司就发表一份简报。简报内容除
      了叙述新装置的投产以外,还大力宣传煤气灯的有害因素,歌颂电灯照明的
      优点。如:宣传煤气灯容易引起爆炸,而电灯则较安全;在剧院里安装了电
      灯之后,音响效果立刻有所改进。电灯不仅有益于视力,而且有益于听力;
      电灯可以治疗近视眼,而煤气灯的热气是造成近视眼的原因。
     
      的确,爱迪生不是一位科学家。在致力于电灯事业的扩展中,爱迪生
      像一位把十几个球不断抛向空中的杂技演员一样忙得不可开交。他的事务中
      包括改进白炽灯;完善爱迪生系统所需的各类辅助装置,特别是发电机的改
      造;探索海外电灯事业开发的可能;也涉身于爱迪生电灯公司的财政事务,
      等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忽视了后来被认为是19 世纪末期的一项最重
      要的科学发现,即被称为“爱迪生效应”的现象。但后来它却成为对现代无
      线电技术极其重要的电子管的基础。
     
      当爱迪生对白炽灯进行完善化的时候,他发现了在玻璃泡的内壁上有
      一层薄薄的积炭。
     
      这引起了爱迪生的好奇。为了查明灯泡变黑(随之而来的是灯泡中炭丝
      的烧坏)的原因,爱迪生做了以下实验:在有白炽丝的灯泡内焊了一个与电
      流计相联的金属薄片。当把薄片与电池的正极接在一起时电流计的指针偏
      转,这说明灯丝与薄片之间有电流存在。若把薄片与电池的负极连接,则没
     
      有电流。这个称之为“爱迪生效应”的现象后来才得到了解释,即炽热的灯
      丝发射出电子流。电子的发射——热电子发射——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因
      为可以应用这个特性来制出只允许电流向一个方向流动的器件。
     
      但爱迪生当时并不知道这些,他只是把这一事实记在日记里,又在论
      文中进行了描述,最后于1883 年写成专利书呈报上去。但并未进一步研究。
      要是他当时抓住那奇特的火花所提示的线索追究下去,那就会接触到电子学
      和无线电的问题了。
     
      当时人们连电子还不曾发现,因此未能意识到“爱迪生效应”之用途
      的不仅仅是爱迪生本人。在提出电压调制装置专利后不久,他把样品灯送给
      普利斯,普利斯只是将此现象公布于众,未曾作任何说明,也未提起这种效
      应的实际用途。直到20 年之后,这种现象才得到解释。这时,英国工程师
      弗莱明(j .A.Fleming 1848— 1945)认为,这一现象是刚刚被人们发现的
      称之为电子的东西在炽热的灯丝上沸腾之后,冲到了冷极上。因为电子带负
      电,所以冷极必须与发电机的正极相接才会产生这种效应。这样,输入交流
      电之后,输出的却是直流电流。
     
      1904 年,在研制无线电时,人们在试图将一种弱电振荡转换成一股弱
      直流电流的过程中,才首次发现了门罗公园试验室几乎早在25 年以前就注
      意到的那种现象的划时代意义。
     
      弗莱明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1904 年10 月,我在专心思考这一问题
      时,一个非常愉快的念头突然涌上心头。我回忆起自己在‘爱迪生效应’方
      面所做过的实验,特别是白炽灯炭丝和灯泡中的冷金属板之间可以通过一瓦
      特电能的发现,我对自己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手中持有的恰恰
      是用来进行高频振荡整流的工具。’我让助手G.B.代克在一个电路里造成
      弱高频电流,然后我从柜里拿出一只过去实验时用过的灯泡..。”
     
      试验完全成功。它比当时用于同种目的的相干管、磁检波器和晶体检
      波器的效率更高。
     
      这种无线电管,在美国则称为电子管。爱迪生之所以没有继续探索这
      一著名的“效应”,原因正如他所说:“那时我因为过分关心于推进电灯系统
      的工作,我没有时间再继续这试验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