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指出:“各地党委必须明确认识,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目前我党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环节。”

  5月5日国民党政府自重庆迁到南京。此时,在美国帮助下,蒋介石已把80%的正规军160万人调集到内战前线。

  同日与张鼎丞、谭震林联名发电报给陈毅并中共中央,报告:“我们已集中六、七、八纵队于苏中地区,并拟于五师战斗大爆发时,不待苏中顽军之动作,而先行发动攻势,以便夺取泰州,扫除靖江、泰兴,并相机进占扬州与南通,而便今后转移主力,向西北以配合山东夹击徐州。但是否可在五师大战爆发时,先行发动进攻,请即电示”。中共中央5月6日复电指示:“如果国方进攻五师,全国内战再爆发,你们先下手的计划是可行的。但必须得到中央命令之后才能行动。”

  5月8日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指出:华中形势非常紧张,国民党屠杀人民的枪炮已架在面前。倘再忍让,徒使反共分子的气焰更加嚣张。为了实现我党巩固和平、建设新中国的一贯主张,只有坚决实行自卫。

  同日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完成精简整编,共精简老弱病残人员1017名。

  经过精简整编,主力部队扩充为2个师、3个纵队,每个团扩充到2000到3000人,野战军由4万多人发展为6万多人。同时,扩大和加强地方武装,组织了民兵参战团,建立了支前司令部和后勤保障系统。

  5月12日国民党军向华中解放区之淮南地区发起进攻,至5月13日,侵占了以定远县城为中心的主要城镇。5月18日,与张鼎丞向中共中央军委报告我军13日退出定远县城。中共中央电示:“顽占我萧县、夏邑、定远,应速向执行组提出抗议”。

  5月13日对延安《解放日报》记者发表谈话,指出:敌人已经完成进攻部署,内战阴云笼罩华中。

  5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致张鼎丞、粟裕、谭震林等电,询问各地练兵情况及今后计划。

  5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时局及对策的指示,指出:“国民党除在东北大打外,积极准备全国内战,但因美国政策除一般扶蒋及助蒋在东北作战外,对全国内战尚不赞成,蒋对我军实力、国际舆论及国内人心有所顾虑,故尚不敢立即发动全国内战,但其准备是异常积极的”。“我党方针是力争东北停战及制止全国内战,至少也要推延全国内战时间”。

  5月19日中共中央致张鼎丞、粟裕、谭震林并告陈毅、周恩来电,指示:

  南线不能动,但以三个纵队位于南线是必要的。

  5月20日午时,与张鼎丞、谭震林联名发出致叶剑英、罗瑞卿、陈毅、黎玉并报中共中央电,报告国民党军侵占我淮南路西地区,再三请徐州执行组制止均无效果。因“请北平执行部迅作有效制止”,“否则,我们可否在苏中地区发动攻势以报复之”。

  5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通知,指出:“我在目前对时局的基本方针,是避免挑衅,拖延时间,积极准备。”5月28日,陈毅复刘少奇电,认为“辰马(5月21日)电指示很正确”。

  同日中共中央致陈毅、舒同和张鼎丞、粟裕、谭震林电,指示:“为不给顽方以发动大战之借口,各地除对顽方进攻之地区例如定远、夏邑、萧县等处予以还击收复失地外,仍应保持平静,不要有所动作。”

  同日陈毅、舒同致张鼎丞、粟裕、谭震林并报中共中央电:山东不能抽调主力参加夺取海州。

  5月22日华中军区致山野电,报告:淮南路西四分区情况险恶。

  同日张鼎丞、粟裕、谭震林致中共中央军委电,报告我军攻克夏邑城。

  5月23日陈毅致中共中央电提出:“内战爆发时,山东拟采取北攻南守的战略方针。集中兵力攻取敌守备兵力薄弱之济南。华中重点放在沿江一线,钳制徐州和破击津浦路南段并援助中原”。中共中央于6月1日复电,同意北攻南守的战略方针,指出:“应先夺取泰安、大汶口、张店、周村、德州诸点,然后再进攻济南。”

  5月28日中共中央致华中军区、山东军区电,指示:“对国民党军的进攻,在有利有理有节的条件下,给以有力的反击,反击得愈有力愈好,迫使执行部派小组来调处。如执行部来调处,即以彼停我亦停,彼退我亦退处之。淮南路西、山东枣庄都可以这样办。”

  同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发出《贯彻党中央关于土地政策新决定的指示》。

  在5月下旬召开的华中分局和地委书记联席会议上,粟裕坚决主张立即在华中全区开展土地改革,认为土改与战备相辅相成,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战备,并要求广大指战员旗帜鲜明地支持农民群众的翻身斗争。

  5月29日中共中央致各军区首长及政治部主任电,指示:“望根据中央五四土地问题指示,通令全军协同地方党政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土地问题。”

  5月31日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曾山联名发出致陈毅和中共中央军委电,报告华中战略态势和战略部署,提出华中战略区初期作战的战略构想。电报说:“估计顽主力将以苏中为主要攻击方向,可能以一百军、二十五军、九十九军、二十一军四个军,以泰州、靖江为基点向北进犯,夺我海安、东台、兴化、高邮之线,四十九军则为钳制队,以夺取如皋为目的。要击破顽之企图,必须达到歼灭他四个至六个师的目的,才能改变现在形势。要能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二至三个战役,非一个战役所能完成。以现有之六、七、八三个纵队之力量,只能打一个战役,要连续打下去,必须增加新的力量。因此,建议,需四、五旅调回华中,作为第二梯队”。“倘苏中两个战役胜利后,即以六、八纵队,四、五两旅,配合九纵队、九旅包围徐州,占领徐蚌段。在可能时,则配合山东夺取徐州或济南及海州、灌云等城,以改变华中与山东的斗争形势。这个布置,我们要求山东在整个战役上应让华中先在苏中取得一二个战役的胜利后,再转移兵力”。

  6月2日张鼎丞、粟裕、谭震林、曾山致各纵队各师并报中共中央、新四军军部电,决定恢复苏中、苏北、淮北军区,并以第七纵队兼苏中军区,第九纵队兼淮北军区,第十纵队兼苏北军区。

  6月3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发出关于民兵工作的指示,指出民兵工作的方针是“寓兵于民,全民皆兵”。

  6月6日中共中央致华中分局并告陈毅电,指示:“目前我们的方针是力争和平,但你们的工作必须是一切都准备打。”

  同日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联名发出报中共中央、新四军军部并告淮北、淮南两军区电,分析华中敌我战略态势,提出华中南线作战部署。判断长江北岸国民党主力部队四个军“有以泰州为出发点攻占我兴化、东台、高邮之极大可能”。“如果兴化、东台一失,苏中九百万人口之富裕区无法坚持,只有变为游击区,盐阜、两淮变为战场,使华中地区受极大威胁”。“为转变这一不利形势,我军决心集中一、六两师及七纵队(共十六个团)对扬州、泰州线之宜陵、白塔加以攻占,吸引顽二十五军、一百军(共五个师及两个纵队)出来决战。

  在此一地求得打两个至三个大仗,达到歼灭顽二个至三个师后,相机夺取泰州,以巩固南线”。中共中央6月11日复电指示:“(一)国民党攻我淮南路东,现又攻我路西及南通区,我向国民党某区取主动攻势,在政治上是没有问题的。

  (二)军事上究竟应否攻宜陵、白塔,由你们根据实情决定之。(三)我必须用一切方法歼灭敌人于南线,保卫九百万人口的南线各区。”陈毅6月12日复华中分局并报中共中央电,表示:“中央巳真(6月11日)电悉。请分局据此方针执行”。同时提出:“华中宜注意沿江汤恩伯、李品仙两个主要进攻方向”,为此“已令五旅归建,可在淮南组织二万人以上的野战军,保卫路东”。指出:“如淮南无适当部署,即令苏中突击有效,亦得不偿失”。

  6月7日中共中央致邓子恢、张鼎丞、粟裕、谭震林并告陈毅、舒同电,指示:津浦路南段暂勿破。

  同日率华中野战军指挥机关由淮安出发,当天夜间到达苏中东台前线。

  6月10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发出做好自卫战争准备工作的指示,指出:

  “华中大战爆发即在目前,我之对策为集中主力于主要方面,求得在运动战中歼灭国民党军主力三至五个师,以后再转移其他方面,或相机出击扩展战果。地方主力在一个分区或一个县范围内独立作战,也应如此。务求集中主力打敌一点,不应分兵把口,反被敌人各个击破。”

  6月15日华野致山野电,报告苏中作战方针。6月16日又电,报告作战部署尚未确定。

  6月16日率领华中野战军前指到达海安县王家园子,召开华野各师各纵队首长会议,讨论如何执行中共中央和陈毅军长6月11日和6月12日的指示。

  会议权衡在苏中或在淮南作战的利弊得失,认为在苏中作战比在淮南作战更为有利。在兵力使用上,应当集中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为此,建议将五旅调至高邮附近,首先集中兵力于苏中方向。待苏中作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再适时将主力西移淮南。

  6月18日将调整后的作战部署电报陈毅军长,建议调第五旅于高邮附近。

  “俟五旅到达高邮,增强高邮、邵伯防务后,即集中一、六两师及七纵攻占白蒲(白蒲系停战后被顽侵占,虽向执行组提出交涉,至今数月毫无结果),与歼灭可能由南通来援之四十九军”。同日,华中军区报山野电,判断“敌突击方向首先在运河沿岸”。请求第四旅南调。同日,陈毅复电,认为我们对“顽之进攻情况素不明了”,敌人“目前先进攻天长可能性大”。指示:五旅应去淮南,四旅无法南调。在作战部署上,主张“让敌先动,放开两手,让敌深入,然后择一路歼灭之,再逐次横扫。作战方案不可预先肯定”。同日,复陈毅电,认为“我们目前又不便以主力转向淮南,如单以五旅去淮南,似亦难解决问题,而有兵力分散之弊”。因此提出“五旅仍增防高邮”。“俟苏中战局告一段落,再将一、六师、五旅全部及七纵或十纵一部,转入淮南,以解决淮南问题”。6月19日,陈毅复电指示:“一般同意你所提主力集中使用原则,但在部署上应注意顽之进攻情况。顽方欲夺取整个苏北、淮南、淮北则是梦寐以求的企图,我方必须保持苏北、淮北亦是肯定的任务。你可将王陶两纵及第五旅、十纵掌握在手,让敌人先进,再选择其最好突击之一路,不要按预定图式去使用和部署兵力,而要掌握主力在手里后,机动的去使用兵力。”

  6月19日中共中央致陈毅、舒同并告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电,指出:

  “蒋决定大打,除围攻五师外,胶东、苏中两地必定进攻,望根据此种情况进行准备”。指示:“华中须准备于蒋军大举进攻苏中时,坚决粉碎之”。

  同日中共中央致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贺龙、李井泉、聂荣臻、刘澜涛并告陈毅、舒同电,指出:“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六个月内外时间,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如蒋军大胜,则不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

  6月21日在海安召开的华中野战军营以上干部大会上作形势和任务报告,内容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全国战局和内战前途,今后自卫战争的方针和任务,指出:“今后打打停停的局面可能极大”。“我们的设想是尽可能争取和平发展,少流血。如不可能,那就长痛不如短痛了”。

  6月22日中共中央致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陈毅、舒同电,就全局破裂后太行和山东两区的战略计划征求意见,指出:“七月初即将大打,我须速定战略方针”,要求两区部队实行外线出击,“太行区以豫东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山东区以徐州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粟谭主力对付江北之敌,配合你们作战”。“上述作战胜利(不一定要取得开封、徐州)后,如形势有利,可考虑以太行、山东两区主力渡淮河向大别山、安庆、浦口之线前进”。电报指出:

  “这一计划的精神着重向南,与蒋的精神着重向北相反”。6月24日,中共中央军委又发出补充指示,指示“苏中地方兵团吸引并牵制通扬线上之敌,粟谭率主力占领蚌浦间铁路线,歼灭三、四分区之敌,策应北面作战”。

  6月23日发出致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军区电,报告苏中自卫战役准备就绪,“拟于二十五日以一部攻占白蒲(停战后被占领),而以主力歼灭其由南通来援之敌”。

  6月24日对《新华日报》华中版记者发表谈话,指出:国民党反动派在沿江一带调集了六七个军,而在苏中地区则集中了十个师约八九万人的兵力,“其即将全面大举进攻苏中已无可疑义,且旦夕之间就会见诸行动”。“我们必须以坚决的自卫来扑灭反动派内战的凶焰”。这篇谈话发表在6月28日的《新华日报》华中版上。

  同日蒋介石公开宣布:“四十八小时以后将有惊人之举!”6月26日,即调集30万军队围攻中原军区部队,全面内战爆发。

  6月25日中共中央致华中局并告陈毅、舒同电,指出:“苏中地区在蒋优势兵力进攻下,有暂时失陷可能。你们宜作事先准备,以免临事仓促,受过大损失。”

  同日中共中央华东局致中共中央电:“我们完全同意中央的意见,唯华中方面尚无准备,望中央将方针及部署直接告之。”

  6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致华中分局并告陈毅、舒同电,指示:“你区应以一部在苏中吸引并牵制通扬线上之敌,粟谭率主力(不少于十五个团)位于三分区,与陈舒配合,一举占领蚌浦间铁路线,彻底破坏铁路,歼灭该地之敌,恢复三、四分区失地,并准备打大仗,歼灭由浦口北进之敌”。“午灰(7月10日)前完成一切攻击准备,待命攻击”。“你们一切听陈舒指挥”。

  6月27日张鼎丞、邓子恢致粟裕、谭震林并报陈毅、中共中央电,表示同意中共中央26日计划,拟以第七、第八、第十纵队在苏中高邮、东台、如皋线牵制敌军,以第六纵队、第九纵队、第五旅和淮南5个团共16个团担任淮南作战任务。“是否妥当,望粟、谭考虑决定”。

  同日中共中央华东局、陈毅致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华中军区电,指示:

  “苏中地区可留一个纵队担任坚持和钳制,你们应集中陶、王两纵,五旅及谢纵在六合、天长之间整训”,准备担负淮南、津浦路蚌浦段作战任务。

  同日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致陈毅并中共中央电,建议华中部队留苏中作战,叶飞、赖传珠纵队及第四、第九旅南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血吟烙胤
相爱好不好
至尊奴隶
数学探谜
帝影王朝
萧红散文集
小说的艺术
天水山庄之冤家路窄
后厨
马云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