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6章 殚精竭虑开拓革命史学(19)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该国去年通货膨胀7%,基本工资亦增7%,不使领工薪者受损。而银行利率为15%,减去通货膨胀7%,仍有8%利息。国内只准用澳元,外币一律兑成澳元。

  对进口的高档消费品收税很高。政府官员用公款只准买国产汽车。年薪在四万澳元以上者,其以上部分收60%所得税(讲座教授年薪五万七千元)。救济金为每年五千元。物价不高,房租、水果便宜,但澳人并不挥霍大吃大喝。我参加学者们的宴会,或在学者家庭做客,饭菜仅仅果腹而已,比较简单。他们的钱用来出国参加学术会议或旅游、买书、买房子;其他方面,我看花钱还是精打细算的。

  澳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有亿万富翁,有红灯区……我未能深入了解。谨报告以上管见。”

  1987年5月5日,胡华应哈佛大学等五个大学的邀请,从北京踏上访美的行程。航程14个小时,他到旧金山仍是5月5日。致力中美友好的外交家、77岁的谢伟思教授亲自到旧金山机场迎接胡华。胡华在旧金山、伯克利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一共访问了4天。

  去伯克利加州大学从旧金山经过13公里长的海湾大桥就到。简称UC伯克利。他们的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是斯卡拉宾诺教授(Prof.RobestScalapino)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是一位女教授,叫高若思(JoyceKallgreii)。他们的老前辈、著名教授,就是前史迪威时代驻中国的外交官谢伟思,写过名著《在中国失去的机会》。

  还有一位名为周锡瑞(LW.Esherick)的教授,研究中美关系史。还有一位华裔教授陈鼓应,经常到中国,他研究从顾炎武一直到孙中山的思想史。UC伯克利着重研究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和中美关系史,中国研究生有何迪等人。这些教授在美国都是很有影响的人物。像斯卡拉宾诺,是常常被请到华盛顿去参加对中国政策研讨会的十几位大教授中名列前茅的一位。

  斯坦福大学的东亚研究所负责人叫范斯拉克(范力沛,LPVanslyke),他又是历史系的教授,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和抗日根据地。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叫罗迪德(包梦得,CMontgomeryBroaded),他们和胡佛研究所、胡佛图书馆结合起来,一向以研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闻名。

  5月9日上午8时半,胡华从旧金山乘波音747飞机,飞了五个半小时。下午2时到达纽约。接着,与索尔兹伯里和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几位教授一边座谈,一边吃饭,谈到晚10点。继而,又到102层帝国大厦顶上观看纽约夜景。第二天一早起来,胡华参观了长岛的自由女神像和联合国大厦。

  在纽约住了两天,5月10日傍晚,胡华由旅美华人学者杨炳章陪同乘飞机沿着海边飞行一小时,到华盛顿。在华盛顿住了两夜,访问了华盛顿乔治城大学和国会图书馆,参观了白宫、国会山,列席旁听了参议院、众议院的辩论,也旁听了联邦最高法院的审理辩论。5月12日傍晚6点半飞往波士顿,飞行一个半小时,8点钟到波士顿机场。当晚住在哈佛大学的贵宾小楼。翌日搬到供各国各地来费正清中心开年会的一个旅馆,共住了十天。

  胡华访问了哈佛大学的东亚研究中心和中国研究中心。访问了该校的图书馆,并参加了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即费正清中心)的中国革命史讨论会年会。

  胡华考察美国对中国的研究,了解到:当时美国研究中国的学生有1000多人,加上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人员和研究生、大学生,共有四五千人。研究机构有200多个。各个主要的大学,都设有东亚研究中心和中国研究中心,其中有10个大学最著名。一个是哈佛大学的东亚研究中心,(费正清研究中心FaibankCenter),创办人是费正清,他着重研究中国革命史和清史,时年已80岁,只担任荣誉职务。费正清和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谢伟思(JackSevice)教授等,在五六十年代组织太平洋学会,是积极倡导中美建交的学者。在基辛格秘密访华前,是他和谢伟思首先同周恩来总理接触的,他们促进了基辛格和尼克松的访华和中美建交。直到现在,在中国问题上,费正清的见解对美国政府仍然有很大的影响。

  费正清研究中心另一位老一代的学者叫史华兹(SchWarz),他写过《毛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等书,也写过《严复》的评传。费正清中心现任的主任是麦克法夸尔(MacFarquhar),他是英国人,原是英国工党的议员,因为对中国革命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弃政从文,到哈佛大学的东亚研究中心和政治系担任教授,指导研究生。他已出版了《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源起》两厚本,一本写1956—1957年,一本写1958—1960年。现在在写第三本1961—1965年。去年7月,他被推选为费正清中心的主任。今年5月,又被政治系学生评选为优秀教师。这是一位对中国很友好,很热情,精力很旺盛的学者。费正清中心的前任主任叫孔飞力(飞利浦·康恩,KuhnPhilip),他侧重研究清史,太平天国、义和团,对程虎啸“揭帖”评价很好,也指导研究生研究中国共产党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党史。

  费正清中心现在比较侧重于研究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历史。

  除了哈佛大学,还有密西根大学的东亚和中国研究中心,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东亚和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力量都相当强。密西根大学的东亚研究中心的主任是奥克森伯格(OksenBerg),他曾担任过卡特总统的顾问。对积极推动卡特作出美国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决定,起了重大作用。他又是兰德公司的顾问,他的著作很多,中文也很好,中美关系是特长。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叫李侃如(李白所,Liebershal),还有一位著名教授叫费维恺(FeuerWerker),是前任研究中心主任,写过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他们几位对美国政府的对华决策都是很有影响的学者。他们着重研究中国当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他们告诉胡华,由于福特基金会的资助,每年可以请十五六位中国有关的访问学者访美三个月。

  华盛顿乔治城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是鲍大可教授(DoakBarnett),他也是老一辈的中共党史研究者,原来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研究所负责人,培养了好几批研究中共党史的学生,像澳大利亚的泰伟斯,密西根大学的李白所(李侃如)等教授都是他的学生。乔治城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是潘克俊(HowardR.Spendelow霍华德·斯派德罗),他原来研究中国通史——从尧到毛泽东,现在着重研究毛。还有一位女博士叫海瑞·张(HelenChauncey)。他们着重研究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共领导人。

  胡华在美国所访问的是第一流的大学和研究中国的力量比较强的几个中心。

  此外还有几个曾经邀请了胡华,而胡华跑不过来,没有去的著名大学,也有研究力量很强的中国问题研究中心,像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芝加哥大学因研究中国的领导人而著名的邹谠教授生病了,胡华没有去,只同邹谠教授通了三次电话。邹谠教授很热情地写信,介绍一些美国的教授同胡华见面。

  除了这十所大学以外,还有许多研究中国有成绩的大学。像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等。在美国,还有一些不属于大学的研究中国的机构,如世界银行、兰德公司、国会和国务院属下的有关机构,都有一些专门研究中国的学者。

  胡华饶有兴趣的考察了所到高校的图书资料系统,对美国的图书资料工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U.C.伯克利加州大学有学生30000多,教师2000,有图书馆24座,也就是每个系,每个研究中心,都有自己的专业图书馆。学生和研究人员可以凭证件到每个图书馆去看书。他们总共藏书有625万册。利用图书资料的方便,当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出科技成果。U.C.伯克利在20世纪60到80年代的大学成绩评比中,曾三次获得全美第一。他们的教授,有10名获得诺贝尔奖金,有82名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兼任的)。

  5月6日上午、胡华由何迪陪同参观了东亚研究中心图书馆。该馆有珍贵的宋版、元版、明版的善本书;民国时代的各种旧平装书;红卫兵报30大卷。胡华注意到,他们已经买全了《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第26卷精装本。除了善本书之外,书库都是开架的,师生都可以到书库去看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有自己很大的图书馆,主任陈治平陪胡华参观了宽敞的中文阅览室。他们把所有购进的图书,一律加以精装。

  5月7日上午,胡华由张富美博士带领,参观了斯坦福大学胡佛图书馆的中国部。胡佛图书馆是大理石砌成的很高的碉堡式的塔式图书馆,极为坚固。各层图书馆上下都有电梯,书库也是开架阅览。他们收藏中国古籍很多,从经、史、子、集到佛经、道藏,台湾影印的中国地方志约有四千种,都是精装。现代的书,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书,到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印资料,中国的内部刊物、党史研究、党史通讯,党史研究资料、上海的党史资料丛刊,都是全套的。张富美告诉胡华,这些刊物多半是从香港复印来的。费钱很多,至于公开出的书,像胡华编著或主编的《中国革命史讲义》、《五四时期的历史人物》、《青少年时期的周恩来同志》、《中共党史人物传》等,不用说,他们都有。除了30大卷红卫兵小报之外,他们还有一些造反派组织编印的什么“毛泽东思想万岁”、“学习资料”、“首长讲话”等。

  给胡华印象最深的是5月11日在华盛顿参观了整整一个上午的国会图书馆。

  陪胡华参观的夏道泰博士、伍国相博士都是华人。他们告诉胡华,30大卷红卫兵小报,就是国会图书馆的资料中心从香港、日本、中国国内收集购置来的,编成30大卷后,翻印卖给各大学,包括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国的许多大学都买了1套。(胡华去年在堪培拉国立大学图书馆,看到的30大卷,他们就说是从美国国会图书馆买来的复印本)。不过,这次到国会图书馆,他们特别给胡华看了原件,胡华留意翻阅了一下“新北大”报、“新人大”报、“人大三红”报等,果然是一期接一期。胡华说,这里面充满了造谣污蔑。他们说,他们的研究者也不把这些当作正经材料来引用,不过,这是一场动乱的记录。伍国相原籍广东台山,他告诉胡华:国会图书馆搜集各国的书最全,因此,书库不断膨胀,现在书架用有轨活动推移的办法,可以按电钮推来推去,以便增加书库的藏书容量。

  书库也是开架阅览的。胡华请他查一下自己编著的书,他先从姓氏卡片中查到一二十张卡片,又用电脑查胡华的名字,结果查出来包括不同版本的胡华编著的书:

  共有23种。中文、英文、中英字对照的目录都有。

  哈佛大学是1636年建校的,比美国建国历史还要悠久。哈佛大学各个学院遍布在Cambridge市,校区和市区是混合的。哈佛大学有大小图书馆100个。有一个总馆,馆长叫冯彦才,是个华人女教授,上海人(与唐孝纯是沪江大学同学),她已经66岁,陪胡华上楼下楼参观了三小时,非常热情。总馆藏书300万册,主要是共同性的书,书库也完全开架阅览。总馆下属有10个主要图书馆,就是专业图书馆,例如美术的、音乐的、政治的、医药的、历史的等,藏有500万册书。

  加上各系的图书馆,所以大小总共有100个图书馆。总馆和各大小图书馆都有全校的藏书目录,编目采用电脑自动化的方法,师生要用什么书,用电脑一查,就知道这书在哪里,可以去看。如果教师要某一本书,电脑回答说哈佛大学没有,就可以用电脑向总馆提出应该去采购什么书。全校各图书馆的书,供全校师生利用,绝对没有不让看的书。冯彦才教授说,他们的图书资料完全是公开的,没有什么内部的、保密的、什么级别以上的人看的这些限制。买书的钱是用基金的利息。一种是从哈佛大学基金的利息中拨给的,占图书费的百分之五十五。哈佛大学历届校友、有钱的人捐钱给哈佛大学,一个人一捐就是几百万、几千万,所以哈佛大学的基金很多。另一种来源是校友直接指定捐给哪个图书馆的基金。哈佛大学编有历届毕业校友的人名录、生卒年月,担任过总统的、财政部长的,成为大发明家、科学家,大企业大银行董事长、总经理的,很不少。有历届捐赠基金的校友人名及照片,凡是用他们捐赠的基金的利息购买的书,在书上都贴上一张捐赠者的名卡。基金是不动的,永远用利息。哈佛大学图书馆订有全世界各种刊物三万多种,有各国的主要报纸,报刊过期以后,因为太多,就拍成缩微胶卷收藏。胡华问冯馆长说,你66岁了,做馆长是不是太忙?她说,各分馆都是相对独立的,我只是在经费分配上,采购和流通上,召集各分馆的馆长分配好就行了。

  而且有事用电话解决,开会很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召政诗
褐色童话书
萧乾文集
欧也妮·葛朗台
信与问
失落
山贼与马夫
彼岸花
杜甫诗全集
迷航昆仑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