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9章 杂篇(上)(7)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品读庄子】
     
       道在知与不知间
     
       本章节讲如何体道。譬如行路,路是人走出来的,但并不是一个脚印挨着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中间的空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让人想起了老子“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的话。看到了“有”的作用,更看到了“无”的作用,这是老庄共同的特点。所以体道重要的不是在于知,而是在于不知。道就在知与不知之间,就如行路,路在脚印和非脚印之中。
     
       生命的支点
     
       一个有智障的孩子,每个人见了他都会烦,包括他的父母。他整天哭闹,并且做出吓人的模样,身体不停地扭动,没有人能够让他停止下来。6岁的时候,还说不好一句话,连背诵一个单词都十分困难。而且他开始不愿见生人,并被医生诊断告知得了自闭症。
     
       没有人能教育他,父母只得求助于康复中心。可是当他被带到一家儿童教养中心时,那里的老师也无法管教他,因为他不停地在课堂上尖叫,让其他儿童惊吓不已。
     
       老师说这样的孩子没救了,让他自生自灭吧。有一天,孩子发现了地上有一支水笔,就用它在地上画了一道线。然后,他不停地玩着这支水笔,不断在地上画着线条,没有人阻止他这么干。
     
       第二天,他继续画。细心的老师发现了他画的这些线条,惊呼:“天哪,他竟然会画画。”
     
       其实,这些线条并不是画,只是一个智障儿童能画出圆形、方形的线条,但这足以让人惊讶。
     
       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夺走他手中的东西,而是在地上铺上白纸,让他在纸上画;又给他不同颜色的水笔,让他尝试着用它们。这个孩子就一直抓着他的水笔,除了睡觉之外的时间都在作画。没有人指导他,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和水笔。
     
       十年后,他的画被人拿到了拍卖会上,结果意外地卖出了,而且被许多资深画家看好。
     
       他就这样一举成名。他的名字叫理查·范辅乐,苏格兰人。他的作品在欧洲和北美展出一百多次,已卖出一千多幅,每幅的售价是2000美元。
     
       现在许多人在感叹一个有智障的孩子竟然可以成为画家,但谁都忽略了这样的一个细节:他眼里没有其他的诱惑和干扰,只有他的水笔,即使在吃饭的时候还握着它。有几个正常人能做到这一点?
     
       单纯、专注、智慧,这就是人生命的三个支点吧。
     
       则阳
     
       “则阳”是篇首的人名。本篇内容仍很庞杂,在于窥探性命之情实,体悟道体之神髓。全篇大体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了头十个小故事,用人物的对话来说明恬淡、清虚、顺任的旨趣和生活态度,同时也对滞留人事、迷恋权势的人给予抨击。后一部分则讨论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讨论宇宙的起源,讨论对外在事物的主体认识。
     
       刘凤苞在《南华雪心编》中说:“《则阳》一篇乃杂篇内鞭辟入里、剥肤存液之文。”且庄子以其“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的逍遥笔法,看似毫无章法,胡乱而来,胡乱而去,却是大笔如椽,深入浅出,剥皮剔骨,将道术的精粹之义诠释出来。
     
       而庄子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对社会或者个人认识的相对论,甚至在哲学范围内的不可知论。但他的问题也在于对相对论的泛化,使得任何一个问题都形成了一个自我解构的圈套。庄子用美之相对、善之相对,来论证事物的不可知。不可知既然是绝对的,倒不如处在于虚空的环中,以应对精神和世俗的巨变。这也是本篇承接内篇《齐物论》而来的一条线索。
     
       明代杨慎说:“是篇自则阳、王果称山樊隐德,以镇市朝奔竞之风,次化世人徇物之失,次渺当时好战之君,次言欲恶之为孽。此皆示应世理身之要。至于散异同,化虚实,必超乎言默之表。而道斯存矣。”
     
       清代方人杰说:“一篇记述文字,前碎叙,后总论,极精有微之理,每从粗俗世故中,最无要紧处曲折隐跃,人情入化,自是喉舌间具有炉锤。后世惟司马子长、杜子美、苏子瞻为得其妙。然其一种天姿,在人意中,出人意表,可望不可即,终不易至也。”
     
       清代宣颖说:“一层进似一层,如云之冉冉而起,至晋人所云,则海阔天空,开人无限识量矣。晋人之论既妙,又得惠子末后一番渲染,愈见其妙也。高道尧舜,譬犹一映,绝顶大言,出之轻妙。李太白诗云:‘下士大笑,如苍蝇声’,从此脱去,已是第二蟹矣。”
     
       近人朱文熊先生说:“陆树芝曰:‘此篇明大道不可名言。人当止其所不知,不可求之迹象,不可求之事物,必言默两忘,乃有当于大道。’余谓庄子当更有用意所在。庄子此篇,似为孟子游齐游梁,及孔子游楚而作也。此又庄子不言而言,言而不言之微意也。”
     
       一
     
       【原文】
     
       则阳游于楚,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夷节归。彭阳见王果曰:“夫子何不谭我于王①?”
     
       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
     
       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
     
       曰:“冬则擉戳鳖于江②,夏则休乎山樊。有过而问者,曰:‘此予宅也。’夫夷节已不能,而况我乎!吾又不若夷节。夫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不自许,以之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③,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夫冻者假衣于春,暍者反冬乎冷风④。夫楚王之为人也,形尊而严;其于罪也,无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桡焉⑤!
     
       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父子之宜,彼其乎归居,而一閒其所施。其于人心者若是其远也。故曰待公阅休。”
     
       【注释】
     
       ①谭:通“谈”,推荐。②擉(chuō):刺。③颠冥:沉迷。④暍(hē):中暑。⑤桡(náo):通“挠”,削弱。
     
       【译文】
     
       则阳周游到楚国,夷节向楚王谈到则阳,楚王没有接见他,夷节只得作罢归家。则阳见到王果,说:“先生怎么不在楚王面前谈谈我呢?”
     
       王果说:“我不如公阅休。”
     
       则阳问:“公阅休是干什么的人呢?”
     
       王果说:“他冬天到江河里刺鳖,夏天到山脚下憩息。有人经过而问他,他就说:‘这就是我的住宅。’夷节尚且不能做到,何况是我呢?我又比不上夷节。夷节的为人,缺少德行却有世俗人的智巧,不能约束自己做到清虚恬淡,用他特有的办法巧妙地限人交游与结识,在富有和尊显的圈子里弄得神情颠狂内心迷乱,不是用德行去相助他人,而是使德行有所毀损。受冻的人盼着温暖的春天,中署的人刚好相反,得求助冷风带来凉爽。楚王的为人,外表高贵而又威严;他对于有过错的人,像老虎一样不会给予一点宽恕;不是极有才辩的人而又德行端正,谁能够使他折服!
     
       所以圣人,他们潜身世外能使家人忘却生活的清苦,他们身世显赫能使王公贵族忘却爵禄而变得谦卑起来。他们对于外物,与之和谐欢娱;他们对于别人,乐于沟通、混迹人世而又能保持自己的真性;有时候一句话不说也能用中和之道给人以满足,跟人在一块儿就能使人受到感化。父亲和儿子都各得其宜,各自安于自己的地位,而圣人却完全是清虚无为地对待周围所有的人。圣人的想法跟一般人的心思,相比起来差距是那么远。所以说,要使楚王信服还得期待公阅休哩。”
     
       【品读庄子】
     
       善行厚德非一日成就
     
       则阳游说到楚国,意欲干禄楚王,取得富贵。殊不知他拼了命想去求见的楚王,却是一个暴君。而作为引见的夷节,也是一个沉迷于利禄的人,他“无德而有知”,“固颠冥乎富贵之地”。这些人,与另一组人物形象王果、公阅休成为鲜明的对比。王果劝告则阳的一番话十分含蓄,他没有直接点出则阳之失,只是对隐者公阅休的优游生活作了令人神往的描述。
     
       公阅休备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甚至在霸气十足的楚王心中,公阅休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连大臣们都自愧不如。通过对公阅休的赞誉,盛赞了隐者的品德和魅力。
     
       此外,本章节还议论了隐士、圣人善行厚德的根由所在,即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环中枢要,远离了是非之争,施行了自然无为的处世哲学。
     
       善行厚德非一日成就,而是发自内心、日积月景、潜移默化的结果。
     
       以善唤醒善
     
       在一个村子附近的公路上,常有载满物资的货车经过。贫穷的村民打起了公路的主意。他们把公路刨得坑坑洼洼,过往货车必然减缓速度,他们便趁机哄抢车上的货物。
     
       一天、有辆载满袋装淀粉的货车途经这条公路,村民们又一次将淀粉哄抢一空。货车司机没有迅速报案,而是紧跟在抢他淀粉的村民后面进了村。
     
       他请求村民们还他淀粉,村民们非但不还,还叫他快滚,否则就乱棍打死他。
     
       司机说:“你们不还我淀粉也行,但你们千万不能吃它。”村民们说,抢来的东西我们想吃就吃,想卖就卖,关你屁事。
     
       有个村民甚至当着他的面,扯开一袋淀粉的缝线,抓起一把淀粉就要往嘴里塞。司机吓坏了,大声制止:“不能吃,这是工业用的淀粉,有剧毒!”那个村民愣住了,硬生生把手收回,他半信半疑地牵来一只狗。狗尝过淀粉后,立即倒地而死。
     
       村民们都震惊了,他们震惊的不是狗的死亡,而是司机那颗善良的心。村民们惭愧地把抢来的淀粉一袋不少地送回了司机的车上。
     
       从此,再也没有一个村民当车匪路霸,这条公路又恢复了以往的安宁。
     
       宽容为怀,慈悲为本,有时或许能唤醒犯罪分子心灵深处善良的本性。
     
       二
     
       【原文】
     
       圣人达绸缪,周尽一体矣,而不知其然,性也。复命摇作而以天为师①,人则从而命之也。忧乎知而所行恒无几时,其有止也若之何!
     
       生而美者,人与之鑑②,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可喜也终无已,人之好之亦无已,性也。圣人之爱人也,人与之名,不告则不知其爱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其爱人也终无已,人之安之亦无已,性也。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③;虽使丘陵草木之缗④,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以十仞之台县众闲者也⑤!
     
       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阖尝舍之!夫师天而不得师天,与物皆殉,其以为事也若之何?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与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⑥,其合之也若之何?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傅之,从师而不囿,得其随成。为之司其名,之名嬴法,得其两见。仲尼之尽虑,为之傅之。容成氏曰:“除日无岁,无内无外。”
     
       【注释】
     
       ①摇作:动作。②鑑(jiàn):通“鉴”,镜子。③畅然:喜出望外的样子。④缗(mín):茂盛。⑤闲:尊敬,敬仰。⑥洫(xù):败坏。
     
       【译文】
     
       圣人通达于人世间的各种纷扰和纠葛,周遍而又透彻地了解万物混同一体的状态,却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是出于自然的本性。为回返真性而又有所动作也总是把师法自然作为榜样,人们随后方才称呼他为圣人。忧心于智巧与谋虑因而行动常常不宜持久,时而有所中止,又将能怎样呢!
     
       生来就漂亮的人,是因为别人给他做了一面镜子,如果不通过比较他也不会知道自己比别人漂亮。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好像听见了,又好像没有听见,他内心的喜悦就不会有所终止,人们对他的好感也不会有所中止,这就是出于自然的本性。圣人抚爱众人,是因为人们给予了他相应的名字,如果人们不这样称誉他,圣人也不知道自己怜爱他人。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好像听见了,又好像没有听见,他给予人们的爱就不会有所终止,人们安于这样的抚爱也不会有所终止,这就是出于自然的本性。
     
       祖国与家乡,一看到就分外喜悦;即使是丘陵草木使她显得面目不清,甚至掩没了十之八九,心里还是十分欣喜。更何况亲身见闻到她的真面目、真情况,就像是数丈高台高悬于众人的面前让人崇敬、仰慕啊!
     
       冉相氏体察了道的精髓因而能听任外物自然发展,跟外物接触相处没有终始,也显不出时日。天天随外物而变化,而其凝寂虚空的心境却一点也不会改变,何尝舍弃过大道的精髓!有心去效法自然却得不到效法自然的结果,跟外物一道相追逐,对于所修的事业又能够怎么样呢?圣人心目中从不曾有过天,从不曾有过人,从不曾有过开始,从不曾有过外物,跟随世道一块儿发展变化而没有废止,有所行动也是那么完备因而不会受到败坏,他与外物的契合与融洽又将是怎么样的呢!商汤启用他的司御门尹登恒做他的师傅,而他随从师傅学习却从不拘泥于所学。能够随顺而成,为此而察其名迹,对待这样的名迹又无心寻其常法,因而君臣、师徒能各得其所、各安其分。仲尼最后弃绝了谋虑,因此对自然才有所辅助。容成氏说:“摒除了日就不会累积成年,忘掉了自己就能忘掉周围的事物。”
     
       【品读庄子】
     
       不要忽视生活中的点滴
     
       本章节中,庄子对“美”作了评论。他认为对于美的自然态度是“若有若无”,“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而“圣人”对于爱人之名,也是如此,“若有若无”,保持着人的本性。
     
       但是,一旦谈到“旧国旧都”,庄子立刻发出了“望之畅然”的感叹,这是回到本性的愉悦。虽然旧国旧都被草遮去了大部分,但只要看到了,那就够畅快的了。就像人的本性虽然受损,只要及时返还,就能令心神愉悦。后世陶渊明高唱“归去来兮”,望见旧居,他“载欣载奔”。他的欢乐,也不只是重回家园,更主要的是返于自然,返于本性。
     
       “旧国旧都”一段中说“除日无岁,无内无外”,这句话极富哲理,意思是说:岁月长河是由一天天积累而成的,行为风范是由内心修养积景而成的。
     
       千万不要忽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作用,它久积而成的力量足以决定我们一生的行为向善或者向恶。
     
       “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这就是随顺自然而得道。“环中”即无,故而说“圣人未始有物”。但在内心虚静的同时,仍有外物的运行,故而说“与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归之一点,就是心内无物,身外有物;内心虚静,外物运行。而得道随成,就要内外自然冥合。所以说“除日无岁,无内无外”,内外是合而为一的。
     
       爱是一盏灯,你要好好地去选择
     
       他和她结婚时,家徒四壁,除了一处栖身之所外,连床都是借来的,更不用说其他的家具了,然而她却倾尽所有买了一盏漂亮的灯,挂在屋子正中。他问她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去买一盏奢侈的灯,她笑笑说:“明亮的灯可以照出明亮的前程。”他不以为然笑她轻信一些无稽之谈。
     
       渐渐地,日子好过了,两个人搬到了新居,她却舍不得扔掉那一盏灯,小心地用纸包好收藏起来。
     
       不久,他辞职下海,在商场中搏杀一番后赢得千万财富,像所有有钱的男人一样他先是招聘了个漂亮的女秘书,很快女秘书就成了他的情人。他开始以各种借口外出,后来干脆无须解释就夜不归宿了,她对他以各种方式挽留均无济于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崩坏的教授
宋朝乡下人的进城生活
远去的藏獒
名侦探学园
天鹏纵横
孽恋
若星汉天空
我是你的朱丽叶
庆余年
古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