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章 杂篇(上)(1)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庄子看来,人都有厌恶疵患的癖性,但儒家为人们指引的是一条长满荆棘的道路,正如“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这样的话,莫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于现实生命所遇到的一切困惑,庄子以‘抱朴守静’的手法应对。
     
       庄子思想如同一个神秘的万花筒,从每一个角度都可以看出其中的缤纷与瑰丽,同时也不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来作概括说明。那么,就让我们以丰沛的信心与勇气,一起来分享与实践庄子的大智慧吧。
     
       庚桑楚
     
       《庚桑楚》由十几段议论和寓言故事组成,结构复杂,主题不同,但都是以养生论道作为核心内容。
     
       本篇的主旨既是对内篇《养生主》、《人间世》的重复,也有进一步的阐发。所以说,内、外、杂共三十三篇反复讲述的道理无外乎那么几个,但是角度和手段却是有所变化,唐初道教理论家成玄英认为“内篇明于理本,外篇语其事迹,杂篇明于理事”。也就是说内篇讲的大都是义理,比较抽象,议论也较多;外篇多讲述寓言故事,从中让人体会;杂篇则结合两者,故事中寓义理,义理外应合寓言故事,比较随意。
     
       庚桑楚是老子的弟子,本篇载其事迹,又载老子言行。古书所记载的老子之言,大多不易通晓,大概由于老子多用譬喻,又多为口语,或许还有楚人方言的缘故。但是举凡老子的只言片语,至今看来都是弥足珍贵的。
     
       关于本篇的大意及文笔,古今学者已有评论。
     
       清代王夫之说:“此篇之旨,笼罩极大,《齐物论》所谓‘休之以天均’也。”又说:“庄子之旨,于此篇而尽揭以示人,所谓‘忘小大之辨’者此也,所谓‘照之以天’者此也,所谓‘参万岁而一成纯’者此也,所谓‘自其同’者此也,所谓‘目无全牛’者此也,所谓‘知天之所为’者此也,所谓‘未始出吾宗’者此也。”
     
       中国文字改革先驱朱文熊先生说:“此篇文意奥衍,读者颇费索解,然无不可解也。庚桑于老子具体而微,犹颜渊于孔子亦具体而微。此篇当与内篇《人间世》并读,则义无难解矣。”
     
       一
     
       【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①,偏得老聃之②,以北居畏垒之山③,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④,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⑤;拥肿之与居⑥,鞅掌之为使⑦。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之子始来,吾洒然异之⑧。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馀。庶几其圣人乎!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
     
       庚桑子闻之,南面而不释然⑨。弟子异之。庚桑子曰:“弟子何异于予?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⑩。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⑾,我其杓之人邪⑿!吾是以不释于老聃之言。”
     
       弟子曰:“不然。夫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鱿为之制;步仞之丘陵⒀,巨兽无所隐其躯,而蘖狐为之祥。且夫尊贤授能,先善与利,自古尧、舜以然,而况畏垒之民乎!夫子亦听矣!”
     
       庚桑子曰:“小子来!夫函车之兽⒁,介而离山⒂,则不免于网罟之患;吞舟之鱼,砀而失水⒃,则蚁能苦之。故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夫全其形生之人⒄,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⒅。且夫二子者,又何足以称扬哉!是其于辩也,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举贤则民相轧,任知则民相盗。之数物者,不足以厚民。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昼为盗,日中穴阫。吾语女,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注释】
     
       ①役:指弟子。②偏得:指独得。③畏垒之山:虚构的山名。④画然:指明察秋毫的样子。⑤挈然:指标示。⑥拥肿:笨拙无知的样子。⑦鞅掌:事物繁忙的样子。⑧洒然:惊奇、诧异的样子。⑨释然:疑虑、嫌隙等消释后心中平静的样子。⑩猖狂:率直而任性。⑾窃窃:私下议论的样子。⑿其:通“岂”。⒀步:古时六尺为一步。⒁函:通“含”,吞下。⒂介:独自。⒃砀(dàng):流荡,冲荡。⒄生:通“性”。⒅眇:远。
     
       【译文】
     
       老聃有个门徒叫庚桑楚,独得老聃的真传,在北边的畏垒山上居住,他辞退炫耀聪明的奴仆,疏远标榜仁义的侍婢,只与淳朴善良的人住在一起,差遣那些勤劳勇敢的人为他做事。就这样过了三年,畏垒山一带获得大丰收。畏垒山一带的百姓见面之后都说:“庚桑楚刚来畏垒山的时候,我们都微微吃惊感到诧异。如今我们对收成按日计算感到不足,但一年总的收成也还是富足有余。庚桑楚恐怕就是圣人了吧!大家何不共同像供奉神灵一样供奉他,为他建立宗庙呢?”
     
       庚桑楚听到大家对他的评论之后,面向南方,心里很不高兴。弟子们感到奇怪。庚桑楚说:“你们对我有什么感到奇怪呢?春天阳气蒸腾勃发百草生长,正当秋天时节庄稼成熟果实累累。春天与秋天,难道无所遵循就能够这样吗?这是自然规律的运行与变化。我听说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像没有生命的人一样虚淡宁静地生活在斗室小屋内,而百姓纵任不羁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现在畏垒山区的百姓,都私下议论,想把我推举为贤人来供奉,我难道是那种爱出风头的人吗!我面对老聃的教导而感到焦虑。”
     
       弟子说:“不是这样,深八尺,长一丈六尺的小水沟,大鱼在里面无法转动身体,而小鱼却来去自如;巨兽在小土丘上无法隐藏自己,而狐狸却可以兴风作乱。况且尊奉贤人,授权给能人,把利禄先赏赐给善人,古代的尧舜就是这样,何况畏垒山区百姓呢?先生就听他们的吧!”
     
       庚桑子说:“小子们,过来,含车的巨兽,单独离开山林,就不免于受到网罗的祸患;吞船的大鱼,因潮汐激荡而离水搁浅于岸,就会受蝼蚁的困苦。所以鸟兽不厌山高,鱼鳖不厌水深。要全形养性的人,隐身之所,也是不厌深远罢了。
     
       至于尧与舜两个人,又哪里值得加以称赞和褒扬呢!尧与舜那样分辨世上的善恶贤愚,就像是在胡乱地毁坏好端端的垣墙而去种上没有什么用处的蓬蒿。选择头发来梳理,点数米粒来烹煮,计较于区区小事又怎么能够有益于世啊!举荐贤人就会使人们相互倾轧,使用智谋,百姓就会出现相互欺诈。这数种做法,不足以给人民带来好处。人们追求私利向来心切,导致有的儿子杀了父亲,有的臣子杀了国君,白天抢夺偷盗,光天化日之下在别人墙上打洞。我告诉你,天下大乱的根源,必定生于尧舜的时代,它的流弊又一定会留存于千年以后。千年之后,必然会出现人吃人的悲剧啊!”
     
       【品读庄子】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本章节通过畏垒之民的评价及庚桑楚与弟子的问答,揭开了此篇的论述重点:“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
     
       庚桑楚在畏垒之地,与天地相生相息,使万物随性而生,随性而化,百姓为表示感谢想尊奉他作君主。庚桑楚却认为至高的境界应该像大道一样,无为而无不为,万物受之却一无所知,运化起来了无痕迹,而像自己这样被人察觉而又传颂的,不免会招来祸害。所以要保全自己的“形”和“生”,就必须学会“藏”。就是要把自己装点成“无用”的样子,以免遭《人间世》中的“斧斤”之祸。到了此处,可以说内篇中“无用之用”的思想更加合理了,并非让自己百无是处,也不是消极地为避祸而荒废才能,准确地说应该是用一种更大的智慧,在保全自己的基础上,泽被万物。
     
       文中,庄子通过庚桑楚这个人,彰显了道的伟大和崇高。庚桑楚远离聪明自夸的人,接近愚钝质朴的人。畏垒之地在他的治理下富足繁盛,在道家看来,这是顺应自然的结果,非庚桑楚的功劳。但是在畏垒之民看来,没有庚桑楚就不会有畏垒之地的富足生活。像庚桑楚这样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风格,该值得好好学习。
     
       秉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原则,人生的境界又精进了一步。
     
       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富兰克林年轻时,去一位老前辈的家中做客,昂首挺胸走进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进门,“嘭”的一声,他的额头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老前辈笑着出来迎接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既固,才有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学会低调做人,就要不喧闹、不矫揉、不造作、不故作呻吟、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而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只是肤浅的行为。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修炼到此种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
     
       二
     
       【原文】
     
       南荣趎蹴然正坐曰①:“若趎之年者已长矣,将恶乎托业以及此言邪?”
     
       庚桑子曰:“全汝形,抱汝生②,无使汝思虑营营。若此三年,则可以及此言矣。”
     
       南荣趎曰:“目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盲者不能自见;耳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聋者不能自闻;心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狂者不能自得。形之与形亦辟矣③,而物或间之邢,欲相求而不能相得?今谓趎曰:‘全汝形,抱汝生,勿使汝思虑营营。’趎勉闻道达耳矣!”
     
       庚桑子曰:“辞尽矣。奔蜂④不能化藿蠋⑤,越鸡不能伏鹄卵⑥,鲁鸡固能矣。鸡之与鸡,其德非不同也,有能与不能者,其才固有巨小也。今吾才小,不足以化子,子胡不南见老子?”
     
       南荣趎赢粮⑦,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
     
       老子曰:“子自楚之所来乎?”南荣趎曰:“唯⑧”。
     
       老子曰:“子何与人偕来之众也?”南荣趎惧然顾其后。
     
       老子曰:“子不知吾所谓乎?”
     
       南荣趎俯而惭,仰而叹曰:“今者吾忘吾答,因失吾问。”
     
       老子曰:“何谓也?”
     
       南荣趎曰:“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已。我安逃此而可?此三言者,趎之所患也,愿因楚而问之。”
     
       老子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今汝又言而信之。若规规然若丧父母⑨,揭竿而求诸海也。女亡人哉,惘惘乎!汝欲反汝惰性而无由入,可怜哉!”
     
       南荣趎请入就舍,召其所好,去其所恶,十日自愁,复见老子。老子曰:“汝自洒濯,熟哉郁郁乎!然而其中津津乎犹有恶也⑩。夫外韄者不可繁而捉⑾,将内揵;内韄者不可缪而捉,将外揵。外内韄者,道德不能持,而况放道而行者乎⑿!”
     
       南荣趎曰:“里人有病,里人问之,病者能言其病,然其病病者,犹未病也。若趎之闻大道,譬犹饮药以加病也,趎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已乎?能翛然乎⒀?能侗然乎⒁?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⒂,和之至也;终日握而手不掜,共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瞚⒃,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已。”
     
       南荣趎曰:“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曰:“非也。是乃所谓冰解冰释者能乎?夫至人者,相与文食乎地而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撄⒄,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是谓卫生之经已。”曰:“然则是至乎?”曰:“未也。吾固告汝曰:‘能儿子乎?’儿子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⒅!”
     
       【注释】
     
       ①蹴(cù)然:恭敬的样子。②抱:保全。③辟:通“臂”。④奔蜂:土蜂。⑤藿蠋(huò zhú):豆中的大青虫。⑥伏:通“孵”。⑦赢:挑,担。⑧唯:回答声,指“是”。⑨规规然:失神,走神的样子。⑩津津:外渗的意思。⑾韄(huò):束缚。⑿放:通“仿”。⒀翛(xiāo)然:来往无拘束的样子。⒁侗然:一无所知的样于。⒂嗌:咽喉。嗄:嘶哑。⒃瞚(shùn):通“瞬”,眨眼。⒄撄(yīng):扰乱。⒅恶:哪里。
     
       【译文】
     
       南荣趎恭敬地端坐着,说:“对于我这样年纪大的人来说,该如何学习才能达到你所说的那种境界呢?”
     
       庚桑子说:“保全你的形体,保持你的天性,不要让自己思虑劳累。这样经过三年,你就可以达到这种境界了。”
     
       南荣趎说:“盲人的眼睛与常人的眼睛,在外形上看不出有何不同,而盲人却看不见东西;聋子的耳朵与常人的耳朵,在外形上看不出有何不同,而聋子却听不到声音;狂人的心与常人的心,在外形上看不出有何不同,而狂人却不能自适。我的形体与别人的形体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想要知道至道之言却不能,想来恐怕有什么东西堵塞着吧?如今先生对我说:‘保全我的身形,保持我的天性,不要让自己思虑劳累’我只不过勉强听到耳里罢了!”
     
       庚桑楚说:“我的话已经讲完了。小土蜂不能孵化出豆叶虫,越鸡不能孵化天鹅蛋,而鲁鸡却能够做到。鸡与鸡,它们的禀赋并没有什么不同,有的能做到有的不能做到,是因为它们的本领原本就有大有小。拿现在说我的才干就很小,不足以使你受到感化,你何不到南方去拜见老子?”
     
       南荣趎带足干粮,走了七天七夜来到老子的住所。
     
       老子说:“你是从庚桑楚那儿来的吧?”南荣趎说:“是的。”
     
       老子说:“你为什么带这么多人来?”南荣趎以为真的有人,恐惧地回过头看自己的身后。
     
       老子说:“你不明白我说的意思吗?”
     
       南荣趎惭愧地低下头来,然后又仰面叹息:“现在我已忘记了我自己的答案,因此也忘记了自己想提出的问题。”
     
       老子说:“什么意思呢?”
     
       南荣趎说:“不聪明,人们说我愚昧无知。聪明,反而给身体带来愁苦和危难。不具仁爱之心便会伤害他人,推广仁爱之心反而给自身带来愁苦和危难。不讲信义便会伤害他人,推广信义反而给自己带来愁苦和危难。这三句话所说的情况,正是我忧患的事,希望因为庚桑楚的引介而获得赐教。”
     
       老子说:“刚来时我察看你眉宇之间,也就借此了解了你的心思。如今你的谈话更证明了我的观察。你失神的样子真像是失去了父母,又好像在举着竹竿探测深深的大海。你确实是一个丧失了真性的人啊,是那么迷惘而又昏昧!你一心想返归你的真情与本性却不知道从哪里做起,实在是值得同情啊!”
     
       南荣趎回到寓所,求取自己所喜好的东西,舍弃自己所讨厌的东西,整整十天愁思苦想,再去拜见老子。老子说:“你正在去伪存真,自我反省,为什么还闷闷不乐呢?可见心中仍有恶念滋生。被外物束缚的人,不可患得患失,惊惶失措,只要心神内守,便可从内部解脱。被心事缠累的人,不可焦虑烦躁,急于求成,只要开阔胸襟,便可从外部解脱。内心和外界都有牵累的人,即便富有道德,也不能超然获释,何况是刚刚学道的人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崩坏的教授
宋朝乡下人的进城生活
远去的藏獒
名侦探学园
天鹏纵横
孽恋
若星汉天空
我是你的朱丽叶
庆余年
古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