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章 外篇(上)(7)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译文】
     
       虽然低贱然而不可不使用的,是万物;虽然卑微然而不可不依靠的,是人民;虽然隐蔽然而不可不去做的,是事情;虽然粗俗然而不可不施行的,是法;虽然距离遥远但又不可不遵守的,是道义;虽然偏爱然而不可不推广的,是仁爱;虽然是虚文礼节而又不可不贯通的,是礼仪;顺依其性然而不可不尊祟的,是德;本于一气然而不可不变化的,是道;神妙莫测然而不可不有所作为的,那是天。所以圣人观察自然而任其发展,形成了美德而不受束缚,行动出于道却不是事先有所考虑,符合仁的要求却并不有所依赖,接近了道义却不有心积累,应合礼仪却不回避,接触琐事却不推迟,按照法令整齐划一而不搅乱,依靠百姓而不随意役使,遵循事物变化的规律而不轻率离弃。对于万物,不可强迫其有所作为,但是又不能不作为。不明白自然之理的,德行就不纯。不通晓天道的人,就没有事情行得通;不明白大道的人,多么的可悲啊!
     
       什么叫做道?有天道,有人道。无所作为却处于尊贵地位的,这就是天道;有所作为而受牵累的,这就是人道。君王所遵从的,就是天道;臣民所遵从的,就是人道。天道和人道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品读庄子】
     
       通晓人道
     
       老子说:欲将取天下而为之者,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庄子也说:万事万物均不可强为,但又不可不为。不明白自然的演变和规律,也就不会具备纯正的修养;不通晓道的人,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办得好,办得对,没有不是害人的。不通晓道的人,可悲啊!
     
       从天道到人道,从万物到自然,庄子列举了十种不得已的情况。对待这些情况都只能听之任之,顺应自然,以“无为”保证领导者的真实成就。
     
       怎样才是明白自然的演变和规律,具备纯正的修养,通晓道的人呢?
     
       观察自然的神妙却不用人力去助长它,修养成就的德性却不是存心的累积,行动合乎大道却不是出于计谋,行为符合仁爱却并不自以为对人有恩,接近了义理却不认为是自己的成绩,应合礼仪却不拘泥,接触琐事却不推迟,同于法制而不肆行妄为,依靠百姓而不随意役使,遵循事物变化的规律而不离弃其本源。
     
       树心牙签
     
       一个人忙了好多天,终于把一裸大树砍倒了,并且削了枝,去了皮。
     
       接着他又天天忙个不停地把树干砍了又砍,削了又削。
     
       经过半年的工夫,树干被削得又细又小。他在做什么呢?原来他做成了一根牙签。
     
       这个人把做成的牙签到处拿给人家看,并且得意地说:
     
       “这是我砍倒了一裸大树,花了半年的工夫做成的一根树心牙签呀!”
     
       谁知大家看了都摇摇头说:“你的劳动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浪费了大量有用之材,简直是犯罪!”
     
       来之不易的东西相比之下的确更加受到人们的珍视,但是像此人这样刻意去追求这种做作的珍贵却是不值得称道的。
     
       一棵大树明明可以制造出几把椅子、无数根筷子,甚至一张大床,结果却变成了一根细小的牙签和一大堆没用的废屑,既费料费力又费时,这些损失都源自人的虚荣。人类老是花很多的精力在一些虚名和头衔上面,正如这根用树心做成的牙签。
     
       天地
     
       《天地》一篇,以及下面的《天道》、《天运》,其篇名都是出自首章的第一句话,虽然没有特别的含义,但是《庄子》全书中除了名满天下的《天下》篇殿后之外,标明“天”’字的就只有《天地》、《天道》、《天运》这蝉联的三篇,不仅凸显着尊天的主题,而且内容也前后相接,更显出其整齐有致。
     
       《天地》贯通无为与有为、道德与仁义,一开篇就说出“其主君”、“君天下”等话语,紧接着讲“君臣之义”、“天下之官治”,后面又讲“圣治”,又论“孝子”。
     
       清代研究《庄子》的大成者刘凤苞这样评论《天地》:此篇以道与天合者,交互勘发,极精掬微。天主体,声臭之所俱泯,故能运化子无言;道之妙,形迹之所不居,故能包涵于万有。首段用“玄”字煞住,抉天地之很柢,泄大道之灵奥,只此一字,已抵得五千言《道德经》真诠。下面无心无为,都发明“玄”字之义。“玄珠”、“玄德”,又特点醒“玄”字,乃一篇精神聚会、血脉贯通处。其余逐段夹叙,虽系零星散碎之文,而横峰侧岭,寓立参差,云气往来,自成灵境。逐层领略,历落嵌奇,皆可得其精神意趣,正不必以章法绳之,强为联续也。
     
       一
     
       【原文】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①;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②,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③。
     
       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观而万物者应备。故通于天下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④;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干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故曰,古之畜天下者⑤,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⑥。《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
     
       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⑦!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⑧。无为为之之谓天⑨,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⑩,不同同之之谓大⑾,行不崖异之谓宽⑿,有万不同之谓富⒀。故执德之谓纪⒁,德成之谓立⒂,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为万物逝也。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⒃;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⒄,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夫子曰:“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⒅。金石不得,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⒆。万物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故其德广,其心之出,有物采之。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大小、长短、脩远。”
     
       【注释】
     
       ①化:变化,运动。均:均衡。②人卒:百性。③天德:听任自然,顺应自得。④事:万事万物因其本性,各施其能。⑤畜:养育。⑥渊静:深沉清静,不扰乱人心。⑦洋洋:盛大的样子。⑧刳(kū)心:掏空心胸。⑨无为为之:用无为的态度去做。⑩爱人:给人们带来慈爱。利物:给万物带来利益。⑾不同同之:使各自不同的万物回归到同一的本性。⑿崖:伟岸,兀傲。异:奇异。⒀有万不同:指心里包容着万种差异。⒁执:保持。德:自然禀斌。纪:纲纪。⒂立:立身社会。⒃丑:羞耻;不丑穷:不把贫穷看作是盖耻。⒄拘(gōu):通“钩”,取。私分(fèn):个人分内的事。⒅漻(liào):清澈。⒆考:敲击。
     
       【译文】
     
       天与地虽然广大,但是它们运动和变化的规律是一样的;万物虽然繁杂,但都按照自身的规律自下而上地发展;百姓虽然众多,但他们的主宰者只有君主。国君管理天下要以顺应事物为根本而成事于自然。所以说,远古的君主统治天下,在于无为,顺乎自然罢了。
     
       以道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名称,那么无为的君主就理应得到恰当的名号;用道的观点来看待职分,那么君和臣各自承担的道义就分明了;用道的观点来看待才能,则天下的官吏都尽职尽力;从道的观念广泛地观察,万事万物全都自得而又自足。所以与天地相贯通的人,凭借的是天德;能通行万物的,凭借的是道;居上位统治人民的,凭借的是礼乐、刑政诸事;有多种才能的,凭借的是技巧。技巧归结于事务,事务归结于义理,义理归结于顺应自得的“德”,“德”归结于听任自然的“道”,听任自然的“道”归结于事物的自然本性。所以古代统治天下的君主,自己没有私却能让天下人富足,施行无为的治理策略,放任万物循性自生生化,深沉静默而百姓安定。《记》这本古书上说:“通晓大道促使万事成功,心无贪念使鬼神敬重佩服。”
     
       先生说:“道,是覆盖和托载万物的,辽阔广大没有边际!君子必须敞开心扉排除一切有为的杂念。任万物循性变化而不加干涉,这种行为就是天,用静默无言来显示物体的本性,这种行为就是德,对人和物施加慈爱和恩惠的行为就是仁,让各不同的事物回归同一的本性叫做伟大,行为与大众同一就叫做宽容,心里包容着万种差异就叫做富有。因此持守自然斌予的禀性就叫纲纪,德行形成就叫做建功济物,遵循于道就叫做修养完备,不因外物挫折节守就叫做完美无缺。君子明白上述的十个方面,就是包容万物心胸宽广的人,而且像滔滔的流水汇聚一处似的成为万物的归往。如果像这样的话,就能任其黄金藏在大山之中,珠宝藏在深渊,不贪图财物,也不追求富贵;不以长寿而快乐,不以夭折而悲哀,不把通达看作荣耀,不以穷困而羞耻;不以捞取私利作为自己的职分,不以统治天下而使自己处在显赫的地位。显赫就会炫耀,万物归结同一,生与死都是一样的。”
     
       先生还说:“道,它居处沉寂犹如幽深宁寂的渊海,它运动恒洁犹如明澈清澄的清流。金石制成钟、磐的器物不能获取外力,没有办法鸣响,所以钟磐之类的器物虽然蕴藏着声响,但是没有道的敲击是不会发出响声的。谁都不能准确地认识万物这种有感有应的情况!具有盛德而居于统治地位的人,应该是持守素朴的真情往来行事而以通晓琐细事务为羞耻,立足于固有的真性而智慧通达于神秘莫侧的境界。因此他的德行圣明而又虚广,他的心志即使有所显露,也是因为外物的探求而作出自然的反应。所以说,形体如不凭借道就不能产生,生命产生了不能顺德就不会明达。保存身体,享尽天年,确立德行,明白大道,这岂不就是具有盛德而又居于统治地位的人吗?浩渺伟大啊!忽然出现了,充满生机地活动着,然而万物都紧紧地跟随着他们呢!这就是具有盛德而又居于统治地位的人。道,看上去是那么幽暗深渺,听起来又是那么寂然无声。在幽暗深渺之中见到光明的景象,在无声无息中听到和谐的声音。深了又深,还是能够支配万物,玄妙而又玄妙也能从中看出玄机。所以道与万物相接的时候,虽然非常虚弱,却能满足万物的需求,随时驰骋放纵却能成为万物的归宿,不管大与小,长或者短,深或者远。”
     
       【品读庄子】
     
       “道”解之于企业经营
     
       本章节通过“夫子”之口,阐明大道深奥玄妙的含义,并借此指出居于统治地位的人无为而治就得通晓大道。无为而治的思想基于“道”。事物是同一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是自然的,因此治理天下就应当是无为的。
     
       道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无论贵贱贫富,均有道深藏其中。反映在统治者身上,最突出的体现便是“无为”。君臣关系和政府的功能等,无一方面不可以用“道”来澄清和理顺。换言之,“道”用之于企业也是一样的。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天和地虽然很大,不过它们的运动和变化却是均衡的;万物虽然纷杂,不过它们各得其所归根结底却是同一的;百姓虽然众多,不过他们的主宰却都是国君。国君管理天下要以顺应事物为根本而成事于自然,所以说,遥远的古代君主统驭天下,一切都出自无为,即听任自然、顺其自得罢了。
     
       有位草树先生把这段话如此解之于企业经营: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企业虽大,但是只要掌握了各种事物变化的关键因素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也就可以从容应对,把握大局了。
     
       “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企业所经营的产品品牌即使品种非常繁杂丰富,但是对于战略制定的方法来说,也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具体的内容与形式罢了。
     
       “人卒虽众,其主君也”——企业的员工即使成千上万,只要企业经营者通晓为君(人事)之道,也是可以使所有员工团结一致,为企业目标共同努力工作的。
     
       “君原于德而成于天”——企业经营者成就功业所依靠的是正确的战略决策,而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则取决于它是否符合了市场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性要求。
     
       佛祖分工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弥勒佛,满脸堆笑地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头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着不同的寺庙。
     
       弥勒佛虽然热情快乐,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无法好好地管理账务,所以财务上经常人不敷出。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沉着脸,太过古板、严肃,搞得进香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迎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斤两必争,就让他掌管财务,以做到万无一失。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下,庙里一派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佛祖不愧是佛祖,他的安排巧妙把二人的长处发挥到了极致,真正做到了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世间万物好坏之别本来很小,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即便在现代人的眼中,佛祖都可称得上一个顶尖级的管理大师。
     
       二
     
       【原文】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①,遗其玄珠②。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③,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④,乃使象罔⑤,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齧缺,齧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被衣。
     
       尧问于许由曰:“齧缺可以配天乎⑥?吾籍王倪以要之”。
     
       许由曰:“殆哉圾乎天下⑦!齧缺之为人也,聪明叡知⑧,给数以敏⑨,其性过人,而又乃以人受天⑩。彼审乎禁过,而不知过之所由生。与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⑾,方且尊知而火驰,方且为绪使⑿,方且为物絯⒀,方且四顾而物应,方且应众宜⒁,方且与物化而未始有恒。夫何足以配天乎?虽然,有族,有祖⒂,可以为众父⒃,而不可以为众父父。治,乱之率也,北面之祸也,南面之贼也⒄。”
     
       【注释】
     
       ①还(xuán):通“旋”,随即、不久。②玄珠:喻指道。③知(zhì):杜撰的人名,寓含才智、智慧的意思。离朱:人名,寓含善于明察的意思。④喫(chī)诟:杜撰的人名,寓含善于闻声辩言的意思。⑤象罔:杜撰的人名。寓含无智、无视、无闻的意思。⑥配天:做天子。⑦圾:通“岌”,危险。⑧叡(ruì):“睿”的异体,聪慧。⑨给:捷。数(shuò):频繁,引申为快捷。⑩乃:竟。人:指人为。受:相应,调合,“受天”对应或调合自然的禀斌。⑾本身:以自身为本,把自我当作万物归向的中心。异形:改变万物固有的形迹。尊知:尊崇才智。火驰:像大火蔓延似的快速急聚,指急急忙忙地为求知和驭物而奔逐。⑿绪:端,喻指细末的小事。使:役使。⒀絯(gāi):拘束。⒁应众宜:应接众多的外物而奢求处处适宜。⒂祖:初始之人。⒃父:指首领。⒄北面:臣下和百姓的代称,南面:国君的代称。贼:指象《胠箧》中田成子那样杀死国君而自立为诸侯的窃国大盗。
     
       【译文】
     
       黄帝在赤水的北岸游玩,登上昆仑山向南眺望,回来的时候丢失了玄珠。派才智超群的智去寻找未能找到,派善于明察的离朱去寻找未能找到,派善于闻声辩言的喫诟去寻找也未能找到。于是让无智、无视、无闻的象罔去寻找,而象罔找回了玄珠。黄帝说:“奇怪啊!象罔是怎么找到的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崩坏的教授
宋朝乡下人的进城生活
远去的藏獒
名侦探学园
天鹏纵横
孽恋
若星汉天空
我是你的朱丽叶
庆余年
古今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