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1章 【折杨柳歌辞五曲】横吹曲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
     
       担鞍逐马走,何得见马骑?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据《古今乐录》记载,这篇《折杨柳歌辞》是梁代乐府“胡吹旧曲”之一,说明它原本是北朝的乐歌,所以歌辞中有“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这样的话。
     
       全篇歌辞分为五首,第一、二两首在内容上似有联系。第一首写将要离去的男子,即“行客儿”。这个男子上马不提马鞭,反而折取杨柳枝。我国古代习俗,送别时折柳枝送行人,“柳”是“留”的谐音,以示挽留之意。此处男子拿着杨柳枝,依依惜别,所以当他听到路边清幽的笛声,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第二首写送郎的女子,她也一样感到郁郁不乐,真恨不得跟郎一起走。于是突然想到马上郎是离不开马鞭的,自己若能成为马鞭,岂不是出入都系在郎的手臂上,可以永在郎的膝边吗?“愿作郎马鞭”一语,真率而自然地表达了女子心底深处的爱。我们知道,诗歌是注重形象思维的,它表达思想感情往往要借助于具体事物的形象,可以说形象是诗歌的主要成分。一首诗的好坏,能否感动读者,都要看它的形象描写是否成功。这个女子的爱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一旦转化为“愿作郎马鞭”这个具体的形象,人们便分明感受到了它的重量和深度,不得不赞叹它的诚挚和热烈。这篇《折杨柳歌辞》所写的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族的妇女,北方男子过着鞍马生活,因此这里不说愿为莞席、衣领,而说愿作马鞭,既切合环境身份,又给人以朴素、亲切的感觉,这样准确地运用比喻,很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首四句,说到两泉泽放马,却又不把马拴好,等到要骑马了,背着鞍子去追马,又怎么能追得上呢?诚如明代钟惺、谭元春所说,这四句话的谜底在于“忘不著”三字,“解得‘忘不著’三字,即通首俱佳”(《古诗归》卷十四)。为什么会忘记拴好马呢?莫不是思念远方的郎么?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
     
       第四首明白如话,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黄河两岸“胡”汉生活的不同。《古诗归》选录此首诗,唯“取其音节近古”而已。
     
       第五首以“健儿”与“快马”相对为言,反复强调一个“须”字。“须”是等待的意思,而驰骋黄尘、建功立业自会有其机会,到那时就可以决一高下了。健儿、快马、黄尘,以至别雌雄,一气呵成,写得很有声势。
     
       由《折杨柳歌辞》五首,我们可以看到北朝民歌体制短小、语言质朴、格调刚健的特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阴阳师在火影世界的实战应用
白朗
迷恋契约主
幸福年代
王爷,您居然是受
最后一个莫希干人
释放一段时光给心灵
网游戏言
吾名艾斯特尔
森尼布鲁克农场的丽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