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章 隋唐篇 (11)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1]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2],都护[3]铁衣冷难着。
     
       瀚海[4]阑干[5]百丈冰,愁云惨淡[6]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7],风掣红旗冻不翻[8]。
     
       轮台[9]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经霜后变白。
     
       [2]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
     
       [3]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
     
       [4]瀚海:大沙漠。
     
       [5]阑干:纵横的样子。
     
       [6]惨淡:昏暗无光。
     
       [7]辕门:古代帝王巡狩、田猎的止宿处,以车为藩;出入之处,仰起两车,车辕相向以表示门,称辕门。
     
       [8]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好像被冻住了一样。
     
       [9]轮台:唐代的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但是整首诗非但没有显得伤感,却充满浪漫的理想和豪爽飘逸的情怀,把塞外风雪看成值得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全诗句句咏雪,勾勒出天山奇寒。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1]东望路漫漫[2],双袖龙钟[3]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4]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1]故园:长安,指作者在京城长安的家。
     
       [2]漫漫:漫长、遥远。
     
       [3]龙钟: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4]凭:托、拜托。
     
       【赏析】
     
       这是一首不用雕琢,信口而成的作品,表达的感情非常真挚。诗人运用艺术手法把人们心头所想、口中想说的话,进行提炼和概括,让这些话语成为典型。岑参这首诗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恰如清人刘熙载的评论: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
     
       开篇第一句描写眼前的实景。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第二句“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作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第三、第四句写的是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1]。
     
       姑苏[2]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后人因此诗而将当地一山名为“愁眠”。
     
       [2]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赏析】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将时间和感觉过程层次分明地表现出来,充分地体现出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和羁旅者的孤独。
     
       接着,诗人颇具用心地选择了“江枫”与“渔火”这一对景物:一个是静态的,一个是动态的;一个幽暗,一个光明;一个在江边,一个在江上。写到这里,诗人这才让主人公——出泊舟枫桥的旅人亮相,这个主人公正躺在船上,因为思乡情切,忧愁地无法入眠。“对愁眠”中的一个“对”字,含有伴随的意思,不过比伴随显得含蓄。一个“对”字,体现了一种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的无言交融和契合。
     
       诗篇的后幅,则很疏朗,诗人用两句诗表达一件事情:夜闻山寺钟声。诗人夜泊枫桥时,给他印象最深,让他感觉最具诗意的恐怕就数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了。这“夜半钟声”使得夜晚更加静谧,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同时,诗人卧闻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情愫也全部寄托在这钟声里。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1],况是蔡家亲[2]。
     
       【注释】
     
       [1]分:情谊。
     
       [2]蔡家亲:也做霍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
     
       前四句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生活画面: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画面充满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接点题,写表弟卢纶的来访,正值悲凉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就章法而言,这首诗前面是悲,后面是喜,悲喜交加,更显其悲。诗的后面四句虽然句句言“喜”,可也是隐隐透出悲凉之意。“愧君相见频”一句中的“愧”字,显露的正是诗人无尽的悲凉。诗的题目虽然出现了一个“喜”字,但读者在诗作的字里行间却能感受到“悲”的滋味。另外,这首诗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比兴兼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句不仅仅运用了比喻,作比的形象还烘托出了气氛,使得整个句子诗意更浓。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1]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2]。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注释】
     
       [1]常建:他的诗大部分描写的是田园风光以及山林逸趣,诗风与王维、孟浩然相近。破山在今天的江苏常熟市境内,寺指的是兴福寺,始建于南齐。
     
       [2]高林:这里是丛林的意思。“丛林”是佛家语,意为僧徒聚集的地方,有称颂禅院的意思,也说明诗人对佛家很是敬慕。
     
       【赏析】
     
       这首律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笔调古朴,意味深远。
     
       清晨,旭日初升,晨光照在山林上。诗人登上破山,进入兴福寺。首联写的是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勾勒出清晨时分禅房四周的环境。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描写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幽静迷人的景色。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诗人惊叹于这里的禅林风光。这一联不仅描写了优美的景物,而且这句话有深邃的思想内涵。“曲径通幽”几乎成了一个美学概念,在中国古典园林上有广泛运用。
     
       颈联的景物描写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渲染了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这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不仅如此,还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活泼小鸟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惹人羡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空人心”指出佛家的空灵纯洁世界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暗示人只有像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才能快乐逍遥。
     
       尾联两句以动衬静。寂静的寺庙中不时传来钟声,这里的钟声不仅仅是指报时的意思,还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也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
     
       游子吟
     
       孟郊[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孟郊:字东野,与韩愈并称“韩孟”,是“韩孟诗派”的开派人物之一。他的诗风清奇、瘦硬、苦涩。
     
       【赏析】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第一句中间省掉一个“缝”字,加到了第三句中。实际上,这两句只说了两样东西——线和衣,但由这两句能想到许多。
     
       接下来两句写的是动作,写出了母子分别时的场景:母亲一边缝着衣服,一边对儿子说着……最后,还不忘嘱咐一句,要早点回来。这句话的重点集中在慈母身上,一方面为儿子“密缝”着衣服;另一方面交代儿子不要“迟归”,这时的作者一定能从那细针密线中感受到母爱。这只是对日常生活中最细微地方的描写,但读起来让人感觉既亲切感人、又朴素自然。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运用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赞扬了“春晖”般的母爱。
     
       这里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从这常见的场景中,一片纯情的爱意充溢而出,触动了我们的内心深处,唤起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思念。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仕途失意的情况下,孟郊常年颠沛流离,饱尝世态炎凉。对于居无定所的他来说,亲情更是可贵,最让他思念的就是母亲了。
     
       这首诗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因为诗中赞颂的是伟大的母爱。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传唱至今。
     
       中唐选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1]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2]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天冷就回来
本本战记
火车集
重逢
灼华天下
幸福小孩刘小源
探月号导弹
刘庆邦-卧底
狼亲狈友
鬼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