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波罗蜜】03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群人围在一起念佛,佛声远扬,一位法师走过来,突然问:“你们念佛做什么呢?”这一问,使大家都沉默了,一位善男子说:“往生西方净土。”法师说:“往生净土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享福吗?”众人默默。法师说:“你们在这里要好好做事呀!你们到净土去就无事可做了,
     
       因为净土的菩萨、贤圣、善人修行都比你们好,没有人需要你们的布施、救度,这里有这么多人需要你们的布施、救度,好好做吧!”说完,法师走出人群,却又回头问说:“往生净土是从什么生出来?”“是莲花化生。”有人说。
     
       “要做到每天都是莲花化生,往生净土才有希望呀!”
     
       说完,他的背影就远了。
     
       那天从寺庙出来,突然听见小店播放流行歌曲,有这样两句:
     
       “怎么走都会有路,
     
       看今天有如梦醒。”
     
       众生
     
       “我们一直把功德回向众生,我们不就没有功德了吗?”人问法师说。“你不也是众生吗?”法师说。“我们把一切都供养菩萨,我们还有什么呢?”人问法师说。“你供养的时候,自己就是菩萨。”
     
       能仁
     
       世尊释迦牟尼,在梵文中,释迦有“能仁”之意,牟尼是“寂寞”之意。
     
       能仁、寂寞,实际上是佛教的根本。
     
       能仁,是慈悲。
     
       寂寞,是禅定。
     
       所以,佛弟子以“释”为姓,应时时记得“能仁”,能者大行大愿,仁者大智大悲,悲智行愿具足才是能仁。
     
       菩萨与凡夫的界限,就在前者能仁。
     
       我们在俗世中的情感一了结,不都化成灰烬了吗?可悲者,是没有俗情不了的,因为人生是如此短促。
     
       俗情一了
     
       在寺庙门口看见这样一副对联:
     
       世态若空即清净
     
       俗情一了即成灰
     
       吃了一惊,真的,我们在俗世中的情感一了结,不都化成灰烬了吗?可悲者,是没有俗情不了的,因为人生是如此短促。
     
       人生苦短,是人生最大的悲剧,面对这个悲剧,唯有觉悟,才能快乐地过活。
     
       在人生的痛苦中还能觉悟、能快乐,并能使别人也觉悟、快乐的人,是最勇敢的人。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成灰的俗情中看见清净的空性;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在寒冷的情之灰烬中,保有温热无畏的性情。
     
       不可坏心
     
       菩萨住此现前地,复更修习满足不可坏心,决定心,纯善心,甚深心,不退心,不休息心,广大心,无边心,求智心,方便慧相应心,皆悉圆满。
     
       菩萨发如是大愿已,则得利益心,柔软心,随顺心,寂静心,调伏心,寂灭心,谦下心,润泽心,不动心,不浊心。
     
       此菩萨于诸众生发十种心。何者为十?所谓利益心,大悲心,安乐心,安住心,怜悯心,摄受心,守护心,同己心,师心,导师心,是为十。
     
       这是从《华严经》抄下来的几段,可以让我们看见菩萨的种种心,我们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学习菩萨,只要看是不是具有这些心就行了。《楞严经》里也说: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菩萨的心真是不少,在《大日经》里,大日如来答金刚手菩萨之问,甚至把心分成六十种,又大别为“善心、恶心、清净心”三类,其中善心与清净心是菩萨的心,可知菩萨的心是一直走向善与清净之路。
     
       这么多的心,总名就叫做“菩提心”,凡具有善与清净质地的心行都是菩提心的本质,正如《华严经》所说:“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种子。”
     
       具有菩提心要到什么地步呢?《师子请问经》说:“由何一切生,不失菩提心,梦中尚不舍,何况于醒时?”要做到即使在梦中也不舍菩提心,醒的时候更不要说了。
     
       菩提心之所以可贵,是在于它坚固不坏,我深信,一个人只要发过一次菩提心,它必会成为顺净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生出菩萨的芽苗,若智若悲,皆不退坏;或常或住,皆悉圆满。
     
       单纯之不易
     
       读赵州从谂禅师的公案,有几个非常有名:
     
       一
     
       僧问:“学人迷昧,乞师指示。”师云:“吃粥也未?”僧云:“吃粥也。”师云:“洗钵去。”其僧忽然醒悟。
     
       二
     
       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
     
       曰:“曾到。”
     
       师曰:“吃茶去!”
     
       又问僧,僧曰:“不曾到。”
     
       师曰:“吃茶去!”
     
       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
     
       师召院主,院主应“喏!”
     
       师曰:“吃茶去!”
     
       三
     
       问僧:“一日看多少经?”曰:“或七八或十卷。”师云:“阇黎不会看经。”曰:“和尚一日看多少?”师云:“老僧一日只看一字。”
     
       从前不太能体会这些公案,今天忽有所悟,原来赵州的教化是在说“单纯”两字。禅者的首要在单纯,想那么多干什么,只要自心泰然,了了见之,则单纯地生活着就够了。正如有人问他说二十四小时是如何用心,他说:“汝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你被二十四小时所转动,我却转动二十四小时)他还说:“老僧行脚时,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除外更无别用心处。”
     
       多么好!不杂用心不正是单纯吗?
     
       关于这一点,黄檗希迁禅师说得很好!
     
       “凡人皆逐境生心,心随欣厌。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则境空,境空则心灭。不忘心而除境,境不可除,只益纷扰耳。故万法唯心,心不可得,复何求哉?……凡人多不肯空心,恐落空,不知自心本空。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所以,历代祖师都是单纯的人,我们要入菩提,要先直心,先成为一个单纯的人。
     
       燃香点戒
     
       与一位师父谈起他头上的戒疤,他说戒疤有三种意义,一是燃身供佛;二是破除对外相的执著;三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若能忍得住烧戒疤之苦,就是行菩萨道的初步了。
     
       燃烧戒疤时要念一首偈:
     
       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所发愿。
     
       这偈真美,我们虽不是出家人,但每天燃香的时候,看到香火微光,若摇动香炷则香头顿时成为火轮,香气一时四散。在香的微光中我时常想起这首偈,但愿自己也能有那样不退的志愿。
     
       情·感·禅
     
       情,是心青,一个人的心地能辽阔如青草,就能包容人间的一切,真心的对待。
     
       感,是心咸,一个人对外在所对映的一切都是心的作用,是一切由心的意思。
     
       禅,是单示,是简单的表示,简单的意念。
     
       坚定的心
     
       有许多无形的力量,如爱、恨、情、仇,其实都是不存在的,但心里一发出,它就有了。
     
       想善用这些力量,要先有一个坚定的心。
     
       无所不在
     
       美丽,无所不在。
     
       丑陋,也无所不在。
     
       爱,无所不在。
     
       恨,也无所不在。
     
       因为,心念无所不在。
     
       一个人心地光明,他的世界就有阳光照耀;一个人心地幽黯,他就会在阴暗的世界中萎缩。
     
       真心的对待
     
       每个人一生总有几次真心对待,最开始的几次差不多都会失败。失败的时候,有的人充满了怨恨,有的人则生出更广大的爱。有怨恨隐藏,就不再有真心的对待了;而有了更广大的爱,就进入慈悲的真实。当我们对一切的众生、一切的事物都能无别地真心对待,就是菩萨了。
     
       闭关
     
       只有心地足够自由的人,才有资格闭关。
     
       闭关不是要把自我关闭,而是要在最有限的空间中开启自我最大的潜力。
     
       世上的人用宝贵的生命来追求名利权势是愚蠢的行为,是以无价的生命换取有价的东西,恍若是愚人用金丸打雀一般,金丸射出后必失,鸟雀则未必能中,生命就在无知中失去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拂尘
战国策
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
阴阳师
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
名家短篇小说集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秘密[东野圭吾]
警察与赞美诗
危险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