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 论荣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世上绝大多数人,出生时都是没有什么荣誉的。但极少数人是有的,如高贵的血统,古老而令人尊敬的姓氏,世袭的爵位或名分、封号。然而无论在中国抑或别国,那都是古代之事了。至近代,世人越来越倾向于这样一种共识——荣誉是不能世袭的。出身名门乃至皇室,除了是幸运说明不了别的。著名而卓越的政治家、科学家、文艺家和企业家们,他们所获得的任何荣誉,皆无法直接遗传给下一代。人们也许会情不自禁地羡慕他们的下一代,但却不太会因而顿起敬意。
     
       确乎,荣誉是和敬意连在一起的。敬意是和一个人具体做了什么可敬的事连在一起的。然而也不能完全否认,一个曾经广受尊敬的人物,他的下一代丝毫也分享不了他的光荣。如果谁遇到了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确凿无疑地晓得了他或她的祖父外祖父什么的是林肯,或是丘吉尔,起初多少还是会刮目相看的。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反应,敬意肯定是会有些的,但通常情况下,更多的是好奇。因为他们的先人非同寻常,我们想要了解他们的欲望更大些。但如果他们本身并不优秀,我们起初的敬意也罢,好感也罢,好奇也罢,不久便会消失殆尽。也许,还会对他们颇觉失望。
     
       今天的英国,以及其他有王权存在的国家,依然会将贵族头衔“赐封”给在某一业界卓有成就的人——对双方,那也依然意味着是一种荣誉的授予与幸受。但贵族头衔本身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一连串的贵族头衔之总和,恐怕也抵不上一项具有权威性的专业内所授予的荣誉。故王室的赐封,一向都进行在专业荣誉授予之后。
     
       古代的人们,不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大抵都是很珍惜荣誉的。又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往往视荣誉为第二生命。于男人们,倘荣誉受损,并且是被别人败坏的,那么便往往会与别人决斗。于女人们,则往往以自杀来洗刷清白,表示抗议。
     
       但这只是古代的人们对待荣誉之态度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乃是,对于所谓荣誉,他们是看得很透,也是看得很深的。
     
       按王安石的说法是——“古之人以名为羞,以实为慊,不务服人之貌,而思有以服人之心”。
     
       对于今人,王安石自是古人;对于王安石,其所言“古之人”,大约是指尧舜禹、黄帝时候的古代了。
     
       他为什么发那样的“厚古薄今”之感慨呢?
     
       显然是基于他那个时代沽名钓誉的人太多的原因。
     
       在他那个时代,荣名亦分两种。一种是百姓所给的,一种是皇家出于笼络和利用之目的给的。百姓给的荣名,仅仅是荣名而已。皇家给的荣名,总是与利益实惠挂钩的。故逐名者流所“沽”所“钓”,其实也是在钩利益和实惠。
     
       看透了这一世相,于是王安石、颜之推、骆宾王、柳永们说:“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
     
       或者说得更干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最起码,要求自己“功成名遂身退”。
     
       既然“功”有利国利民的一面,让有抱负的人士完全放弃为国为民的志向,显然也是不对的。既然“功成”而后“名遂”于是利至,那么便“身退”以避利之熏染。
     
       此种思想,体现着一种对泛滥的逐利现象的拒绝,所以在古代的语汇中,产生了“清名”和“清流”二词。不屑仕途者,以“清流”自我要求,或曰“自标”。已入仕途者,起码还在乎其名清否。若“清”,便是获得了“清誉”。“清誉”当然也是荣誉。这一种荣誉,质地干净。估计连柳永,也还是肯要的。
     
       放眼今天,中国也大,人口也众,荣名需求也多,故政府也授、企业也颁、各类机构也给、民间也不甘寂寞地选;报刊杂志一概传媒也乐得有热闹可以营造,可以报导,于是不遗余力推波助澜——于是,几乎年年月月地评,如同天女散花,荣名满天飞。学子也要荣名,教授也好荣名,企业家财源滚滚也觊觎名利双收,官员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忙不迭地亲抓一项项面子工程……得到的欢喜,授予的高兴,得不着的郁闷生气,于是时不时地这里那里曝出着评选丑闻……
     
       在中国,荣名之给与受,每天要有不少人耗很多的时间,投入很大的精力;而好荣名者,遂挖空心思专执一念,走后门托关系拉选票,弄虚作假且不脸红。“潜规则”按理说应是“过街老鼠”,在中国却似乎直接就成了“规则”之一种。既然是“潜”的,应和着暗中来做就是。人人心知肚明,彼此心照不宣,乐此不疲,皆来劲也。
     
       保自家“清名”的人是越来越少。“清名”对人有何好处?没半点好处要它作甚?
     
       连自标“清流”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真守得住“清名”的已是凤毛麟角,根本形成不了“流”,因而就全无名节吸引力。标而后,人们必果然以“清流”要求,那将活得多么的拘谨,岂不是犯傻吗?连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往往也被当成荣誉来给,来受,并不计较是否真的有那份替人民大众鼓与呼的参政议政责任感。
     
       不消说,中国必是世界上最大的荣名集散场。
     
       然若按人口比例来说,中国创新型人才是少的,真有品质的创新产品也并不多。
     
       因太多的人都宁肯荒了专业,去逐荣名了。
     
       忙是,歌星影星们,忙得倒还实在些。因为功夫毕竟还得用在专业上,而不是专业以外的别的方面……
     
       2009年11月19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小时候
李贺诗全集
穿越之攻德无量
帝范
修真研究生生活录
一朝醒來是歌星
都是妖蛾子
光晕·致远星的沦陷
天王
网王之晔玥生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