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我弥留之际

作者:威廉·福克纳

更新时间:2021-02-08

阅读第一章 直达底部

我弥留之际全文阅读


《我弥留之际》是美国作家福克纳于1930年发表的代表作以及“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小说之一。讲述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小说完全由本德伦一家、众邻居及相关人员五十九节内心独白构成,多角度讲述了这个故事,是作者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法的又一杰作。


 


小说以一个女人—艾迪·本德伦为轴心。艾迪是小学教员出身的农妇,经过几十年生活的煎熬,终将撒手归西,小说便以此开篇。艾迪是本德伦家5个孩子的母亲,她要求丈夫安斯在她死后将她的尸体运到杰弗生与娘家人葬在一起。但是,仿佛老天有意捉弄,艾迪死时恰逢大雨倾盆,次子达尔与另一个儿子朱维尔(艾迪与一牧师的私生子)驾驶着全家唯一的运输工具——一辆破旧的马车离家挣钱在外。3天后,被大雨耽搁后终于归来的马车载着艾迪的尸体踏上了通往40英里外的杰弗生。但是,能去杰弗生的所有桥梁都己经被大水冲走,本德伦一家只好冒着危险涉水而过。结果,长子卡什为保护母亲的遗体而被压断了一条大腿,家里唯有的两头骡子溺死在水中。为使旅途继续进行,只好抵押了全家的耕作机、播种机,搭上卡什攒下用于买电唱机的8美元,并换掉了朱维尔利用夜间辛苦做工换来的视若生命一般宝贵的马,买了一对新的拉车骡子。炎热的夏天,在路上奔波了几天的尸体的臭味不仅招来一群群的秃鹜,而且,所经之处,行人侧目,乡邻咒骂,连警察也不得不出面干预。达尔,这个渴望母爱却一直被拒之门外的儿子,企图放火烧掉棺材,以结束这次荒诞的旅程,但目的没有达到,却烧掉了停放尸体的别人的仓房。历尽千辛万苦,经过“水”与“火”的灾难,本德伦一家终于埋葬了艾迪。之后,在朱维尔和杜威·德尔(本德伦家的女儿)的协助下,两个带枪的人将达尔抓了起来,送入了精神病院。而安斯则迅速地配上了假牙,找到了新欢—一个“鸭子模样”的女人。


 


《我弥留之际》是威廉·福克纳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福克纳曾把《我弥留之际》称为自己最好的小说。《我弥留之际》自出版以来,评论家们一直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代表福克纳最高创作成就的作品之一,也是福克纳高超意识流技巧的体现。 也是威廉·福克纳一部实验性的作品,也是一部为他带来国际性声誉的当代美国文学作品中的杰作。作品剔除让读者眼花缭乱的技术外,它的真正价值在于:重估人对苦难的承受力。福克纳借助他独特的叙事方法,将那些看起来完全是记忆碎片重新整和、结构,恰恰在他将整个世界折开的同时重新建筑了起来。


《我弥留之际》在当时是一部具有实验性的小说,是对西方流行的探求文学模式的讽刺性模拟。是了解福克纳其他更具有挑战性小说的入口。这本小说已经为作者以后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系列作品做好了铺垫,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本小说中,福克纳描写的不仅仅是南方人,评论家们集中关注其中人类忍受苦难的能力以及最终取胜的人道主义思想。并且他还触及到了整个现代世界和人类的生存状况,而这正是福克纳整个“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作品系列的主题所在。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生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系中共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



在现代文学史中,被公认的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有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芙。稍晚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的福克纳。在艺术表现方面,他无疑更具探索精神,进行了更大胆的尝试,较之他的前辈们显然又有了新的拓展和开创。 1980年代中期以来,若论每年在美国发表的专著和论文数量,福克纳在英语作家中仅仅低于莎士比亚。 威廉福克纳是欧洲现代主义小说创新的潮流转移到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儿子出车祸,母亲拒绝任何赔偿!
“妈妈,你怎么吼我,我都爱你”,这张孩子的偷拍照,暖哭了
不法之徒
媳妇的美好时代
暴君手中的小绵羊
囚兽
大汉未央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
天才宝宝极品娘亲
小城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