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钙片—五分钟改变一生-第11页

字体大小:超大 中大 中小 超小

        语文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的理想》。
        大多数孩子都用一两千字的篇幅,展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说自己长大以后要为人类做出如何如何大的贡献之类,他们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只有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受到了批评,他基本上是个胸无大志、没出息的孩子,因为在这篇作文里面,他的全部理想也只是想做个普通人,他说长大后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并让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就非常不错了。
        许多年过去了,这群学生都长大成人。
        有一天,他们和当年的那位语文老师聚到了一起。
        回忆过去,对照现在,大家感慨万端。
        那个立志做普通人的孩子做了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人,那些立志成就一番宏伟事业的同学们也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大家都是普通人。
        这一次,已经白发苍苍的语文老师表扬了自己当年批评过的那个学生:“我这些年教过无数学生,他们都曾有过许多伟大的理想,但没有一个人将它们变为现实,只有你,实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理想!”
        自知之明
        在一个贫困封闭的山村里,有一个不愿继续贫困和封闭下去的孩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一个从远方来的过路人谈起了城市,于是心中萌生了到城市去的念头。
        哥哥对他嗤之以鼻:“你要有自知之明。”
        孩子说:“我要到海边去。”
        哥哥苦口婆心:“咱们祖祖辈辈都在大山里生活,就你好高骛远,人贵有自知之明,你却连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
        孩子将信将疑,幸亏他年纪还小,还没养成啥话都听的习惯。
        孩子在慢慢长大,当他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力量走出去的时候,他告别了这个生活了多年的小村。
        历尽艰辛,他终于来到了城市;历尽更多的艰辛,他又见到了大海。
        他去了许多梦里去过的地方,还去了梦里没有去过的地方。
        而劝他要有自知之明的哥哥,却像他的父辈一样,老死在贫困的村子里,至死他都没有见过城市和大海。
        知道自己有多么伟大、多么独特、多么独一无二,这是最起码的自知之明,可惜人们往往把“自知之明”这个成语的意思理解反了。
        最好的老师
        一位桃李满天下的优秀教师回忆自己初执教鞭的时候,百感交集。
        他说那时候他对于做一名教师心里非常没底,要不是同事们的激将法,他是绝对不敢走上讲台的。
        他硬着头皮,讲起话来结结巴巴。
        但是当他看到班上有个小女孩一直对他投以赞许和鼓励的微笑后,心里马上踏实了下来。
        慢慢地,他讲得比自己原来所能想象的最佳状态都要好。
        第二天,他发现自己的讲台抽屉里多了一盒磁带,拿回去一听,全是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声音:“我们相信你,你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们都这样鼓励他。
        以后每当信心不足的时候,他都把那盒磁带翻出来听。
        这盒磁带他一直珍藏了几十年。
        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反过来,老师也需要学生的鼓励。
        鼓励,是每一个人都必不可少的空气、阳光和水。
        商业奇才
        有一个十一岁的孩子特别喜欢电子游戏,他不仅自己玩起来废寝忘食,而且还把那些家里没电脑的孩子带到家里来。
        父母甚是奇怪,这个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号召力?慢慢地他们发现,孩子跟家里要零花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细细盘问,才知道他不知不觉间已经把家里变成了电子游戏厅,他向那些来家里玩游戏的孩子们收费。
        父母非常震惊,小小年纪,怎么就这么爱财?他们警告他:不准再带小伙伴们来玩,更不准向他们收钱!对于他们的三令五申,孩子一直阳奉阴违。
        父母只好把此事反映到班主任那里,希望班主任来管管这个孩子。
        然而,班主任的看法让他们大跌眼镜:“如果拘泥于传统的道德偏见,这个孩子确实是不可救药了。不过假如换一个角度,结论却未必如此。你觉得他身上有许多缺陷,但他却是班上几十个孩子中最有威性、最有领导才能的一个。你们只从他身上看到了他的贪玩、他的贪财,我却从他身上看到了他自食其力的志向,看到了一个未来的商业奇才!”
        作弊
        在一次考试之后,班主任把几个作弊的学生留下来罚站。
        他还打电话把学生家长全都叫了过来。
        在得知孩子们的作弊行为后,家长们非常气愤。
        小时候就这样弄虚作假,长大以后能有什么出息?老师和家长准备了一肚子的道理,准备向孩子们喷射过去。
        偶然路过的校长看到这一情况,非常同情。
        他说:“你们哪一个小时候考试没有作过弊?哪一个长大工作后没有作过弊?你们也从作弊中走了过来,都能为人父母,为人师表,为什么要这样轻而易举地断言作弊的孩子们长大后没出息呢?别人可以容忍你们作弊,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孩子们作弊呢?”
        作弊,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
        把低劣的试卷和表面的分数当成唯一的标准,以此来武断地检验和评判学生的素质,这本身就是一种弄虚作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