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钙片—五分钟改变一生-第3页

字体大小:超大 中大 中小 超小

        在下周来临之前,孩子们天天都盼望着开班会,班会成了孩子们最喜欢上的一堂课。
        由简到难,由浅入深,这样的班会坚持了整整三年。最后结果可想而知,所有的孩子听到了所有的赞美,所有的孩子学会了所有的褒义词,并把它们用在所有的同学身上,所有的孩子都培养出了所有的优点。
        孩子其实只是一张白纸,你想用他造出什么样的句子,他就会按照你所造的句子提示的方向去发展,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多用些褒义词、多造一些积极向上、健康美好的句子呢?
        名师无高徒
        人们都说“名师出高徒”,我独不以为然。
        纵观历史,各行各业的名师车载斗量,按说,他们应该桃李满天下的,可是事实恰恰相反:名师的“高徒”凤毛麟角。
        名师成为名师,往往不是靠名师的指点,而是靠自己的个人奋斗。他一定遇到过许多资质平平甚至谬误倍出的老师,他心里一定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自己:我将一定能超过他!老师的平庸甚至谬误未能压抑他、泯灭他,相反却磨砺了他,靠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他才走向了后来,成为一代名师。可惜的是,这样优秀的学生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学没有这样的信念,他们只能被平庸甚至错误的老师引和一条平庸和错误的道路上去。
        而作为名师的学生,虽然不会像庸师的学生那样受到压抑而变得过份平庸,但也很难像名师小时候那样,怀着一个“我一定能超过他”的信念,因为他们的老师太博大精深、太尽善尽美了,没有多少才学和道德上的破绽供他们去抓,也没有为他们展示一个多么光辉灿烂未来。名师的眩目光环使这些学生不得不闭上眼睛,不敢正视老师。名师只教给他们死的知识和道德,却没有教给他们活的知识和道德。于是,这些幸运的学生们也就被无意中剥夺了获得更大成功的可能性,他们因循守旧、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对于老师,他们学习得再多、模仿得再像,充其量也只是老师的复制品而已。更有甚者,他们会比庸师的学生更大程度地继承老师的谬误而不敢批判和超越。
        名师无高徒,不是名师能力不足,也不是学生努力不够,而是老师没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的抱负,没有教给学生超过老师的方法。
        而一个不能鼓励学生超过老师的老师,不算一个真正合格的老师,那些所谓“名师”,大都徒有其名而已:他们只能成就自己,却不能成就学生。
        蠢才与天才
        一位骑自行车周游八万公里的旅行家回忆最早学自行车的情景时,仍然感慨万千。
        他从小胆子小,自信心不足。哥哥帮他学了几个月自行车,他都学不会。刚刚把他扶上去,他就马上从车子上掉下来,车子也重重地倒在一旁。
        哥哥气得破口大骂:天下第一蠢才!
        学车受挫的事情还影响到了他原对其他知识的学习,原本优异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老师和同学们都特别担心。父母也觉得奇怪,这么聪明的孩子,怎么就学不会骑自行车呢?
        “如果不是一位好心的老师,我说不上会成为什么样子呢!”旅行家对我说。
        那是他初中时的一位老师,那是他平生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骑自行车带着少年旅行家到野外去春游。休息的时候,他非常柔和地说:“你上去吧,有我扶着呢,你在许多方面都是天才,骑车上当然也是!”
        他的语调和声音使那个少年恢复了信心。他听话地跨到了车上。老师一直在后面扶着,少年越蹬越快,看他骑得越来越稳,老师悄悄松开了手。
        突然,少年一回头,发现老师早已松手,车子一下子倒了,少年也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但他不像过去那样垂头丧气,而是大笑着把车子扶了起来。
        “骑车就是这样简单,”老师说:“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简单,因为你是天才,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
        旅行家最后总结道:“尽管我不是天才,但是能在十来岁的时候遇上一个称我为‘天才’的老师,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我走遍了整个中国,见过许多孩子,但像我这样幸运的孩子少之又少。他们经常被蠢才骂为蠢才,于是他们就真的被蠢才变成了蠢才。”
        一顿饭来之不易
        某中学的毕业仪式上,校长给大家出了一个题目:把所有的学生集中到操场上去,让大家跑步,最早到达终点的人可以得到一份丰厚的神秘奖品。
        为了得到奖品,大家都不遗余力,争先恐后。
        经过激烈的竞争,所有人都到达了终点,冠军也从中间产生了:一个高大英武的男孩。
        累得气喘吁吁的男孩找到校长,去领奖品。
        让他颇感意外的是,校长给了他一个盒饭。
        男孩非常不满。
        校长说:“我们举行这次比赛,只是想让大家记住一个朴素的真理:一顿饭来之不易!”
        读书
        有个年轻人非常顽劣,不爱读书,无论父亲怎么样告诫他,他都硬是不听。父亲越让他读书,他就越是不读。
        眼看儿子一日日长大,却仍然不学无术,父亲心忧如焚。
        临死以前,他仍然念念不忘,让儿子一定不要辜负他的期望。
        可惜儿子很快把父亲的遗嘱全都抛诸脑后。
        失去了约束的他,更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