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章 尾声(2)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差不多是同样的原因,主要是反共需要,据说省政府、省党部,还有第一战区政治部,都有人给他支持。所以,你们在地方上开展救亡工作,今后必定更加困难,要作两手准备。”罗明点头说:“当然要两手准备。到不得已时,只好将大部分同志介绍到延安和游击区。廖磊那里,目前国共合作的形势较好。他那里办了一些培养青年干部的训练班,还成立了许多青年救亡团体。必要时,可以通过我们同潢川的关系,介绍一些同志前去。”张克非说:“不管本地的形势如何变化,救亡工作如何受挫折,可是我们几个月来的工作并没有白费。我们以平津同学会为基础,几个月来办讲习班,组织民先、青救会、妇救会,向群众宣传救亡,都有收获。我们锻炼了自己,传播了革命种子,给一个闭塞沉闷的山城输入了清新空气。我们的工作受挫折只是暂时的,局部的。放眼全国,放眼未来,抗战必胜,革命必胜!”陶春冰将桌子用力一拍,笑着说:“说得好!说得是!我们永远要充满着革命的乐观!我一直认为,现代中国的严冬季节已经过去,目前正进入春暖花开的时候。在春暧花开的时候,虽然局部地方会发生疾风暴雨,还会发生冰雹,但不能改变春天的整个天气形势。”郭心清说:“李醒亚回来以后,要站稳脚跟,树立他的势力,开始他的反共活动,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我们今天谈的这些话,只有我们知道,不在青年中传播。我们几位比较负责的人,当然积极考虑两手准备,但是不能对一般青年露出一点风声。”张克非说:“我想,最好在本城的重点学校中留下我们的一位得力同志,只是为方便沟通消息,不负责开展工作。”郭心清笑着说:“这个同志我已经想好了。”“谁?”张克非和陶春冰同时问道。
     
       “吴寄萍比较合适。”郭心清用火柴点燃了因潮湿而熄灭的半截纸烟,猛吸一口,然后带着愉快的笑容接着说:“听说寄萍的病有了起色。将来如果她的身体康复,可以到女师做语文老师。她在本县一向有才女之名,在大学中文系又读了三年,只要她愿意教书,请香斋老先生说句话,女师一定欢迎,也会受学生欢迎。”罗明说:“这样考虑很好。我萍姐可以住在我家里,离学校不远,饮食起居都有人照顾,治病也方便。我的政治色彩太鲜明,自然非离开本地不可,不管什么地方需要我,我都去。”陶春冰问:“不把罗兰带出去?”“她一则自幼娇生惯养,目前还不能过艰苦生活,二则她是我父亲的掌上明珠,我最好不带她一道。我父亲一定会希望她去大后方考大学,上一个名牌大学。她读书很有才分,像我萍姐,就让她进大学读书吧。在后方的学生中,她也会得到锻炼。在大学中,我们需要拥护抗日、拥护进步的学生。将来抗日胜利,建设新中国也需要知识分子。”大家都微笑点头。郭心清望着陶春冰说:
     
       “你这次回来,虽然只停留了个把月,但是起了很好的作用。你在家乡青年的心目中是很有威信的,所以你的谈话,你的分析问题,都受到特别重视。尤其是你在讲习班讲通俗哲学,每星期讲两次。每次讲课,各救亡团体都有人前来旁听,留给人们的印象很深,对我也有很大启发。这是一种启蒙的理论教育,其影响必定是很深远的。我希望你到了武汉以后,给我来一封信,分析当前抗日的政治和军事形势。为防备国民党邮政检查,有些话可以说含糊一点,我会看懂的。”“我一定给你写信,一定写信。”郭心清在基层的地下工作人员中是一个爱用脑筋的人,有许多问题他不明白,却无处请教。例如关于统一战线的问题,他对几个月前王明在武汉《新华日报》上发表的几篇文章,就有意见。但他知道王明是中央的一位重要领导人,不敢随便议论。还有其他各种问题,他都希望陶春冰到武汉以后能够写信告诉他一点内情,但是这些疑问,此刻都在他的心上打个回旋,因为同他眼前的工作没有直接关系,都不提出来了。
     
       他们又继续商谈关于今后救亡工作的一些问题。到了上灯时候,杨琦、冯永青和黄梅来了,开始为陶春冰举行饯行的小酌。在晚饭时候,罗香斋叫春喜将刚收到的电报送给罗明。
     
       这是医学博士张宗景从郑州发来的电报,说他将携眷经驻马店转回家乡,日内可到,请费心安排住处。罗明十分高兴,立刻将寄萍近日病情已有起色和张博士为寄萍治病的消息告诉大家,使送别的酒席上增加了快活气氛。杨琦举起杯子说:
     
       “在我们这一群救亡青年中,我知道没有一个人不喜欢、不同情寄萍姐。来,让我们为她的早日恢复健康干杯!”为要整理行装,陶春冰一吃毕晚饭就回到他的住处了。
     
       罗明一向同他的感情特别好,而且对他比较了解,很敬佩他的才学,所以今晚在胸中填满了惜别的感情。只是为着革命的需要,陶必须去武汉,他必须留在故乡,所以都没有说一句惜别的话。对着煤油灯坐下以后,罗明问道:
     
       “你带的行李不多吧?”“很少。有些不打算带的书籍,还有旧鞋子、破衬衣,请你明天转给郭心清,他也许还有用处。”“你估计到武汉后,你的工作问题就可以决定了么?”“我没有十分把握。我有我的缺点,也有内心的痛苦。但是关于我的事,不谈好了。”罗明看见陶春冰的神色很沉重,一双大眼睛上似乎还蒙有一层泪光。他不敢再问,同情地苦笑一下,说道:
     
       “请你不要把暂时的人事矛盾和苦恼放在心上。我相信你,将来你会做出我们许多人做不出的成绩。”陶春冰没有说话。他的心中既充满痛苦,也充满自信。
     
       罗明又说:“我们能够遇到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时代,很不容易。我们不但遇到了,而且亲身参加了。你是诗人,我希望你将来写出一部长诗,反映出我们这一代青年的精神面貌。”陶春冰摇摇头,说:“我的生活不够,认识的不全面,也不深刻。我也考虑过将来如何表现这一代青年人的精神面貌,但那是几年以后的事,我目前暂不考虑。”罗明看出来陶不愿多谈自己的工作问题,便从桌边站起来,准备要走,但又笑着说道:
     
       “请你给我萍姐写封信留下来,我陪张大夫去给她看病时带去。她一向对你的印象很好,可以说是你的一个崇拜者。
     
       你写封信鼓励她安心养病,必会增添她战胜病魔的信心。她在乡下是很寂寞的,看见了你的信,哪怕是短短的几句话,也会给她很大安慰。”“这信我一定写,明天早晨我临走时交给你。”罗明又说:“为着不引起社会注意,明早只有几个人给你送行。什么人给你送行,我去同张克非研究一下。”“其实,一个人也不要送行,让我悄悄走掉好啦。”罗明没有做声,匆匆走了。
     
       陶春冰本来考虑是否在他离开故乡前给吴寄萍留下一封信,一则向她辞行,二则祝愿她早日康复。经罗明一提,他不再犹豫了。他回到桌边,重新坐下,取出信纸,考虑如何写信。
     
       从他第一次同吴寄萍见面,几年来寄萍留在他心上的美好印象,特别是金鳌玉鲸桥上的并肩赏月,往事历历,全浮现在他的眼前。他后悔自己不该那样胆怯,不该那样竭力控制住自己心中燃烧的感情。他想得很多,仿佛回到了当时的桥上情景,仿佛吴寄萍就站在他的旁边,仿佛听见了吴寄萍的短促呼吸,仿佛又经历了一阵奇妙的对月无言,于是他的心头禁不住一阵狂跳。但是片刻过后,他似乎恢复了理智,感到惘然。眼前只有孤灯一盏,信纸一页,吴寄萍的幻影消失了。他想,今后,那样相见的机会,那样美妙的时刻,大概永远不会有了他开始低下头去,给吴寄萍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明天一早就前往武汉,到武汉后再给她写信告诉她一些情况,寄给她几本新书。他还在信中说,国家充满希望,她的健康和幸福也充满希望,祝愿她在山中安心养病,等到打败了日本鬼子,他们重新回到北平,重新凭着白玉栏杆站立在桥上,对着明月谈心。有时凝视着琼岛和平静的波光沉默,但仍然在心中交谈。他希望那样的日子重来,等待着那样的月夜。
     
       他的信充满着青年人的热情,又很含蓄,像一篇值得反复品味的散文诗。他将信重读一遍,补上一个漏字,然后封好,写好信封,暂时放进抽屉。刚刚做完了这件工作,忽然听见有人在门框上轻轻地敲了两下,随即有一个他非常熟悉的、像音乐般的少女声音叫道:
     
       “陶先生!”陶春冰转过脸孔,用点头和微笑欢迎林梦云,却不由得说出一句话:
     
       “我猜到你会来!”林梦云的脸红了。她赶快从花布书包中取出一本书,递给陶春冰,说道:
     
       “陶先生,这是你的《母亲》,我已经看完了,现在还给你。”“这本小说我不要了,送给你作个纪念,请你留下好啦。”“这是你喜欢的一本小说,我怎么好要呢?”“正因为是我心爱的书,所以才送给你作为纪念。”林梦云喜出望外,说:“陶先生,我真心感谢你!我也有一样东西送你,夹在这本书里。”陶春冰拿起《母亲》一翻书页,忽然有一件没看清的东西落到地上。他赶快弯腰从地上捡起来,却原来是一枝压干的花子,是中学生做的花枝标本,枝叶与花瓣完整,只是褪色了。
     
       他拿着花枝看了看,向林梦云笑着问道:
     
       “这是什么花儿?”“我也不知道。去年春天我在山坡上采来的,当时红花绿叶,十分好看。可惜如今这花和叶早已干枯,也完全褪色了。
     
       陶先生,你要不要我送你的这个礼物?”“当然要,当然要,好极了!”“要是一枝刚采来的鲜花送给你才好哩,可惜已经干枯了。”“花虽然干枯了,可是经你的手送给我,你又给它新的生命了。”“陶先生,你真是一个诗人,说出的话来带有诗意。”“本来是生活中充满着诗。”“难道在战场上炮火连天也是诗么?”“你可以把战场生活看做是一千首壮美的诗。”“难道咱们的救亡生活,也有一点诗意么?”“假若被杜甫遇到,他会写出一首十分感人的诗。”“哟,你的话真有意思!高尔基在《母亲》中写的故事也是658诗么?”“这本书的艺术价值就在于他是歌颂十月革命前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斗争生活,一位革命工人的母亲由不觉悟到觉悟,由害怕革命斗争到勇敢地参加革命斗争。这当然是一首充满激情的、充满时代感的色彩壮丽的诗。你想,难道不是么?”“啊,当然是!经你这么一说,我更喜欢高尔基的这本小说了。陶先生,在你看来,我们在讲习班的生活也是诗么?”陶春冰回答说:“在讲习班的这段生活,只是你们参加抗日斗争生活的开始,是一部色彩丰富和波澜壮阔的长篇叙事诗的开始部分,或者叫做序曲,当然也很有意义,但是真正展开这首叙事诗的主要章节还在以后。我希望你们用你们的饱满感情和充实生活写好这一部长篇叙事诗的序曲,然后接着写下去,用你们的全部心灵,也用你们的血和泪,写成这一部长篇叙事诗。不能停顿,不能消沉。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和挫折,要坚持将这部长诗写完。”“陶先生,你说得太好啦,我一定昕你的话!”“我们生活在这伟大时代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生活既参加集体写诗,也自己进行写诗。纵然我们分手了,不在一地,远隔山南海北,不通音信,也仍在共同写这部爱国主义的伟大英雄史诗。”“你走了以后,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再见面呢?”“现在看来,打败日本鬼子大概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中国要获得民族解放,必然要牺牲很多很多人。在前方要牺牲,在后方也要牺牲。大概会牺牲几百万,也许上千万的中华儿女,我们才能够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获得民族解放。倘若我们都能看见抗日战争胜利,我们自然有机会见面。不过到那时,小林,我们共同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已经进入尾声了。”林梦云正像许许多多内地小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一样,怀着单纯而天真的思想感情刚走上救亡道路,根本没有想过抗日战争须经过许多年、牺牲上千万人,才能胜利。尽管陶春冰说话的声调很平静,也没有特殊的表情,但是林梦云的心头却猛然沉重起来,眼睛里不由得浮出泪光。她希望未来的事情不像陶春冰说的那样可怕,赶走日本鬼子的时间不会那么长,特别是她不愿在心中秘密崇拜的这位诗人会遇到不幸。
     
       平时她不敢正面看他的光芒照人的大眼睛。每当她单独与陶春冰四目相对时,她总是咬着嘴唇,微微地低下头或偏转脸孔,有时甚至不由得脸颊绯红,自己感到连呼吸也有点紧张。
     
       但现在想着可怕的抗战现实,平时单独在陶春冰面前常有的那种奇怪的心理状态投有了。无言地望着陶春冰过了片刻,她要求他在‘母亲》的扉页上题字签名,并且有点不好意思地问道:
     
       “陶先生,你以后还会记得我么?”陶春冰笑着说:“怎么会容易忘记了呢?我将来不管是看见天上的明月,或看见山脚下和稻田边的溪水,都会想起你。”林梦云的脸忽地红了。
     
       陶春冰在面前放好《母亲),本想在封面上按习惯款式写出一般的赠书签名,但是他迟疑一下,灵思一动,在空白的环衬页上写道:
     
       这是一本鼓舞人为崇高理想而团结斗争的书,也是我心爱的书。我将他从北平带到开封,从开封带回故乡。
     
       如今我将它留下来,莫以为我是赠给故乡的明月和流水,我是珍重地赠给一位开始走上斗争生活的年轻人。
     
       陶春冰将题的这几句话重读一遍,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然后将《母亲》交给小林。林梦云听了诗人读出的题词,十分激动,接到书以后,又亲自将题词默读两遍,连说“谢谢”,不觉将书本贴在自己的胸脯上,含着热泪说:
     
       “陶先生,我一定按照你的话生活!”陶春冰将林梦云送到门口,重重地握手片刻,望着她临走出小院时又回头看他一眼,再一次互相挥手。然后他回到寝室,将要带走的东西收拾好,不带走的东西另打一包,准备交罗明转给小郭。等到他将东西整理停当,已经是深夜三更了。
     
       第二天黎明,罗明、张克非、杨琦和一群学生陆续来到陶春冰的寝室,然后将他送出大门。妇救会的冯永青也骑自行车赶来了。陶春冰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交给罗明,罗明笑着说:
     
       “我以为你昨夜忙着整理东西,把写信的事情忘了呢。”“我怎么会忘记这件事?昨晚回到寝室里,第一件事就是写这封信。刚才我忙着同大家说话,所以没有马上把信掏出来。”罗兰看见了信封上的字,高兴地说:“我萍姐住在寂寞的深山中,看见你的这封信,比什么灵丹妙药都能治病!”陶春冰同送行的人们一一握手告别。当他与林梦云握手时,小林微微低下头,把含泪的眼睛回避开了。等一个小手提箱和一个小包袱在平头车上绑好以后,大家都不远送,只有罗明一个人代表大家,推着自行车送他出城,走出西关,送过一道青石桥。罗明说道:
     
       “祝你一路顺风!”陶春冰回答说:“祝你们工作顺利!”“我们时刻在准备迎接斗争!”从这里往信阳,不经过大山,尽是丘陵地带。本来是一条简易公路,也有班车,近来因为一座桥梁被日本的飞机炸坏,公路汽车也被征去作军运,所以旅人们只能步行,遇到平地和漫下坡时以平头土车代步。罗明望着陶春冰走过一片疏林那边,才骑上自行车返回学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五星大饭店
潇洒的人生
美利坚,一个中国女人的战争
面包学徒的外遇历险记
贞观政要
纯真博物馆
生活心理咨询
金陵十三钗
连滚带爬
网游之螃蟹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