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东北少女(3)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齐雨亭说:“该不是那个叫杏花的姑娘吧?”
     
       徐长友:“就是她。”
     
       “啊,我想起来了。”齐雨亭说,“挺能干个小丫头。不知你们明挑了没有?”
     
       “还,还没呢。”
     
       “她爹王大切糕知道信不?”齐雨亭说,“贤侄,有你这句话,叔这边就给你下手。你看这样行不……”于是,齐雨亭先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一是先让桂凤选个适当的时候透透杏花,这边由齐雨亭亲自去向王大切糕求婚。今后的安排齐雨亭也想好了。因那时涌发合买卖越干越大,光这头道沟(齐家窝棚)一带已不够干的,必须在镇里重开一座房舍,设“酒局”,专门出售老酒。徐长友是上镇里当酒局的“坐柜”,还是留在烧锅旧地当“二柜”,由他任选。然后盖新房,娶新人。
     
       齐雨亭一番话,把个徐长友感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他“扑通”就给齐雨亭跪下了,说:“大叔,俺爹不在了,今天您的一番话,让侄儿心中好暖和。我这辈子就是跟着叔,一定把咱的烧锅办大!至于街里或头道沟两处卧子,看我在哪头合适,还是由您来定吧。”
     
       经过再三权衡,还是徐长友在头道沟老烧锅适宜,因他需要时时指挥造酒、酿酒各项作业。而新卧子,重新盖房,买地号,建“酒局”,由子升去当“坐柜”。他们哥俩是一南一北,老爷子齐雨亭是两边跑达。
     
       这一安排,是既合理又顺当。
     
       当下,就筹备在老烧锅里给徐长友盖新房子,准备说人进口。杏花那里,先由桂凤透话。
     
       这天,趁杏花又来送酒篓子,桂凤叫住了她。这类事情,女人对女人那是最熟悉不过的拿手好戏。
     
       桂凤是喊杏花进屋来看看她铰的鞋样,然后顺口问:“杏花,你也不小啦。不知有婆家没呢?”
     
       杏花:“还,还没呢。”
     
       “我给你介绍个人啊?”还没等杏花发言,桂凤又接着说,“你看烧锅二柜你徐哥咋样?人家可是一人一手,利利索索,也是个有前程的人啊!”
     
       杏花一听提到徐长友,她脸一下子红到耳根,可嘴上却说:“先看鞋样吧!”桂凤早已看出了她的心思,于是故意说:“杏花,咱们还使乡下的老办法,摇头不算点头算。怎么样?”
     
       杏花脸更红;桂凤于是伸手去捏她;杏花大叫大笑,可是却点点头跑出屋去。
     
       几天之后,齐雨亭亲自去王家见了王大切糕。这个事一出口,王大切糕惊喜万分,他是做梦也想不到人家涌发合的二柜看上了他的丫头,而且,人家烧锅的大柜还亲自上门提亲。当下,王大切糕就给了定话,说是回头问问丫头,只要丫头乐意,两家立刻办事。
     
       徐长友和杏花的婚礼说不上太隆重,但办得十分讲究得体,也叫当年头道沟、三道街、老伊通河一带的人“眼热”。
     
       你想想,一个普普通通的卖切糕的人家的姑娘,嫁给酒作坊大烧锅的掌柜,这不等于一下子从地上到了天上吗。
     
       当年,杏花搬进涌发合院里的新房,她爹和两个妹妹仍留在伊通河边上的艾家店老宅子,可是涌发合的活计,还是王大切糕领着承包,而且王大切糕由于有闺女成为烧锅的“内掌柜”,他也显得腰大气粗,自己在艾家店雇了二辆大车,专门拉柳秣子,送篓送货,他有时出去卖卖切糕,也是为了游逛宽城子大街。
     
       齐家的烧锅是越开越大发了。
     
       自从徐长友成家完婚之后,齐雨亭也觉着一块石头落了地。
     
       当时,宽城子(长春)已逐渐地繁华起来了,随着“闯关东”人数不断增加,清政府早已自动取消了封禁政策,中原地区来的人众,不但带来了一批资金,也带来了各种手工业作坊的技术,于是各种各样的店铺、买卖,什么功成钱庄、王家袋子坊、柳家扎彩铺、刘家大车店、郑发铁匠炉,都先后在涌发合烧锅周围开业,喊买喝卖的声音从早上响到深夜,真是热闹非凡。一些土特产由于交通不便,无法外销,这样头道沟一带就自然地形成了商埠集市……
     
       十几年的时间,涌发合的大名和老酒,就在关东地面上家喻户晓了。而且,南来北往的,都要在头道沟站一站,为的是喝上一口涌发合的老酒。回去捎上一篓两篓,给亲戚朋友上礼,给丈人祝寿,改改口。
     
       这时节,齐雨亭已成了这一带的大户,他每天端着水烟袋骑着毛驴子进宽城子去赶集。
     
       从齐家豆腐坊到涌发合烧锅,齐掌柜的买卖是做大了。而且,后来他经人介绍,又“随了旗”,就是汉人为了在满清的制度下便于生存,加入旗姓。每天他往大客房门口一站,来的人往往喜欢先盘“亲”。往往问:
     
       “齐掌柜的什么哈拉?”
     
       “齐拉哈拉。”
     
       “什么觉拉?”
     
       “吾心觉拉。”
     
       “什么牛碌?”
     
       “八台牛碌。”
     
       “哪儿当差?”
     
       “祖上老凤凰城当差。”
     
       “什么旗?”
     
       “随正白旗。”
     
       每天,齐雨亭在烧锅院子里先是观察伙计们干活,然后是进老客房,这儿是南来北往谈生意的老客或“坐商”(常年等着批发酒的商人)呆的地方。
     
       那是一间大房子,一铺大火炕。
     
       前面一排玻璃窗子,正对着院门口的土道。炕上整日摆着一溜炕桌,来尝酒的,买酒的,尽管上炕去坐。夏天炕上的小笸箩里装着山杏子、黄瓜、柿子什么的;冬天,往往是缓一大泥盆子冻梨、冻柿子,专门让南来北往的来客就酒品尝。至于那漂河口产的“关东烟”放上一大笸箩,随来随抽。
     
       这一边看完了,齐雨亭就进街里。
     
       这所说的进街里,就是去儿子齐子升的“酒局”,再看看那边酒的销售情况。反正他是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不知疲倦地两边跑。可是,接着就发生了一件事,问题就出在两边跑上。
     
       这一天夏天,老天又遇上了百年大旱。有点像乾隆五十六年的样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真正聪明的人,会远离这六种小人
温馨感人小故事
本草经解
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
杨绛文集
结婚花光30年积蓄:活得越低级,越处处需要仪式感
天上大风
不想做空姐
麦地里的青蛙王子
准风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