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三章
     
     
     
     

德国人用耳虫(Ohrwurm)这个词来形容一首歌持续在脑子里闪现的情景。第二天,我们花了一上午看骑马师驯马,梦里的那首歌不断地在我脑海里回荡,挥之不去。
     
     
     
     

但这次的歌词略有不同:
     
     
     
     

夜幕降临
     
     
     
     

淹没了蓝天
     
     
     
     

天边的蓝正在向你召唤
     
     
     
     

我不介意那歌一遍遍重复。我的脑袋老是跟我玩游戏,对于独生子女,这是种有趣的消遣。那年初夏,我一直梦到填字游戏(你有这样的经历吗?),梦里有填字线索和填字格,每次只出现一个线索,因此一次只能填一个词。从梦中醒来,依稀还能记得几条填字线索——“热带常绿植物”(8个字母)、“群岛”(8个字母)——非常遗憾我不能把填字格重新整合出来。“天边的蓝”这首歌一点都没让我觉得心烦;它如同自然的背景音乐衬托气氛。
     
     
     
     

现在,我们已经是赛马场上的老面孔了,但没人跟我们搭讪。我猜大多数观众是富有的马主,即便他们穿着皱巴巴的便装,依然不减贵气。他们靠着白围栏,不怎么说话,手中端着大铝杯啜饮;杯中咖啡的香味弥漫在潮湿的空气里向我们飘来■同时还夹杂着有马味、丁香和干草的清香—干草的绿和丁香的金黄是萨拉托加温泉市夏季的早晨所特有的。我吸着清晨的空气,恨不得把它锁在肺里。再过几天,这个季节就要宣告结束,人们将投入其他活动。夏的芬芳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壁炉的烟味和雨中枯叶的气味,再接着就是雪花冰冷的白。
     
     
     
     

相隔几尺开外的是一大群工人:陪练骑师、驯马师、看马人以及遛马的马夫。他们中有很多人用西班牙语交流。凯瑟琳告诉过我,每逢赛马的季节,这群人就会纷纷聚集到萨拉托加温泉市,从劳动节一直待到七月,逗留数月后,又动身去别的地方了,不知道他们会去哪里。
     
     
     
     

那天早上,我和凯瑟琳没有说太多话,我们似乎开始对彼此有了戒心。我们和两匹爱马查斯丁和特伦特告别:“明年夏天再见。”说完,我俩蹬着脚踏车去了市中心。
     
     
     
     

我们在图书馆门口停下车。除了图书馆、杂货店和公园,这儿没有什么地方适合两个几乎身无分文的小女孩。购物中心太远了,骑车去湖边和亚多玫瑰园同样要花很多时间。
     
     
     
     

萨拉托加温泉市中心定位在高端消费人士,沿着百老汇大街你可以找到咖啡馆、服装店(凯瑟琳称之为雅皮士专属店)、几家餐馆和酒吧,还有标价很高的旧货店,里面堆满了被虫蛀坏的开司米羊毛衫和过时的“时装牛仔裤”。有时我们会在一个个架子上淘旧衣服,不时地抓起一件衣服互相打趣,最终店主忍无可忍地把我们赶走了。
     
     
     
     

在珠宝店的情形更糟糕;有店主的时候,我们是根本不会进去的,因为他会说:“小姐,路过走好。”要是店里只有站柜台的年轻销售小姐,我们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店堂,饶有兴致地尽情观赏橱窗和柜台里闪闪发光的戒指、项链和胸针。凯瑟琳喜欢钻石和翡翠,我对蓝宝石和橄榄石情有独钟。我们能叫出店里每种珠宝的名字。不论销售小姐跟我们说什么,凯瑟琳有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回答:“你最好对我们友好一些,我们是你未来的客户。”
     
     
     
     

在图书馆,没有人会向我们下逐客令。我俩可以用那儿的电脑上网,凯瑟琳教过我怎么用电脑。她坐到一张电脑桌前查收邮件,在网上搜索漂亮的靴子;我坐在她对面,在各类网站上搜索与吸血鬼相关的内容。
     
     
     
     

我键入“吸血鬼”和“照片”这两个关键词,搜出了八百多万个网站,有的生动有趣,有的污秽不堪(这类网站是打不开的,就算我想看看里面的内容,我也进不去,图书馆安装了内置屏蔽系统)。不过,我还是连上了其中的几个网站,上面贴着吸血鬼的觅友帖,他们渴求慰藉、指点或是一些神秘的需要。我匆匆扫过这些帖子,了解了吸血鬼家族里的不同类别:有的食血为生,有的已将这种本能需求戒掉(一个网站称其为“赝品”,另一个网站给他们戴上了“心理吸血鬼”的帽子);有的自豪地标榜自私和挑衅,有的则饱受孤单的折磨,心甘情愿做一个“供血者”。但是我没找到有关吸血鬼在照片上成像的内容。
     
     
     
     

我继续埋头搜索,偶尔瞥一眼凯瑟琳,她正全神贯注地干着自己的事,并没有注意到我。
     
     
     
     

维基百科网站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里面收录了民间故事和小说里对吸血鬼起源的描述,还进一步扩展到“吸血动物”和“病理学”之类的话题,我把这些东西都储存在脑子里,等有时间再仔细研究。关于照片只提到这么一条:“吸血鬼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没有影子,也没有映像。欧洲吸血鬼神话最早描述了这种神秘的能力,民间传说也反复谈到吸血鬼没有灵魂,阐述了灵魂与影子的相似性。在现代小说中,这一特点具体表现为吸血鬼不能在照片中成像。”
     
     
     
     

我靠到椅背上,往凯瑟琳的座位望去。她的位子是空的,我立刻感觉到了她的呼吸从背后传来,我一回头,看见一双打满问号的眼睛。
     
     
     
     

我带着这些问题回家上课,但我没法说服自己把这些问题丢给父亲。你怎么能问自己的父亲有没有灵魂呢?
     
     
     
     

我看到过这样的说法:凡人要成为吸血鬼,就得放弃他的灵魂。

当然,我并不确定是否真有灵魂一说。我是个不可知论者——我认为上帝的存在与否无法证实,但我也不否认上帝存在的可能性。我读过《圣经》、《古兰经》、《道德经》、《博伽梵歌》和老子著作的节选——我纯粹把它们当作文学和哲学作品来读,父亲也是从这两个角度与我展开讨论和分析的。我们家没有祭奠神灵的习俗——我们只崇尚思想。
     
     
     
     

更准确地说,我们崇尚美德,特别崇尚高洁的生活。柏拉图谈过四种美德的重要性:智慧、勇气、节欲、正义。根据柏拉图的观点,正规教育会让人学会美德。
     
     
     
     

每个星期五,父亲让我总结回顾一周的课程:历史、哲学、数学、文学、科学、艺术。接着他结合我的分析,找出有用的结构模式和相互关联,总是让我为之惊叹。父亲善于把信仰体系的历史演变同政治、艺术、科学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有理有据,全面到位,我原以为理所当然的事居然暗藏着那么多丰富的内容。世界上拥有如此睿智和口才的人少之又少,这真是可悲的现实。
     
     
     
     

你为什么这么想呢?理由就是:只有脱离了死亡的恐惧才能真正领悟人类的文明。
     
     
     
     

好的,马上回来讲我的故事。一天,按照惯例我们在书房见面,讨论的题目是狄更斯;但是我想聊爱伦·坡。
     
     
     
     

一通抱怨之后,我自作主张从书架上取下《爱伦·坡作品集》。前几个星期,我看了《泄密的心》,觉得挺没劲的;还读了《黑猫》,看完这个故事,我心里七上八下(它让我想起惨遭不幸的玛马拉德);《过早埋葬》让我做了一个噩梦,我在梦里被活埋了;《莫蕾娜》更让我连续三个晚上彻夜难眠。
     
     
     
     

“莫蕾娜”是故事里女主人公的名字,她告诉丈夫:“我将要死去,但我会活过来。”她在生孩子的时候停止了呼吸,女儿没有名字。在受洗的时候,她父亲为她取名“莫蕾娜”,她随即答道:“我在这儿!”说完就呜呼哀哉了。他把她的遗体带到她母亲的墓前,坟墓是空的——因为此女即为此母的化身。
     
     
     
     

“莫蕾娜”的故事留给我很多疑问。我想知道自己和母亲长得像不像。我不觉得自己是母亲的化身,自从我开始有意识的思考时,我就有了强烈的矛盾的自我意识。不管怎样,我从来没见过她,怎么能妄下定论呢?
     
     
     
     

我父亲对计划向来雷打不动,今天已经定好要讲狄更斯的《艰难时世》。如果我一再坚持,也许明天有希望讨论爱伦·坡——不过有一个前提,我得先读完他的散记《创作哲学》。
     
     
     
     

于是在第二天(狄更斯被放到一边去了),我们回到爱伦·坡的话题——讨论一开始显得异常谨慎。
     
     
     
     

“对于这一课,我诚惶诚恐,”父亲说,“希望今天没有眼泪相伴。”
     
     
     
     

看到我的眼神,他摇了摇头。
     
     
     
     

“艾蕾,你变了。你的成长让我感到欣慰,我想我们应该调整一下上课方式。”
     
     
     
     

“另外,还要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我突然很冲动地说,连我自己也有些始料未及。
     
     
     
     

“我们的生活方式。”他用疑问的口吻说,我一脸严肃地看他。他的表情倒是一如既往的冷静。记得我当时盯着他那硬邦邦的上浆衬衣——那天他穿着深蓝色的衬衣——缟玛瑙的链扣把袖口翻边扣得很整齐;还记得我千方百计想从他的衣服上挑点儿刺出来,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瑕疵也好。
     
     
     
     

“你怎么看爱伦·坡的作品?”
     
     
     
     

这回轮到我摇头了。“爱伦·坡对激情有极度的恐惧。”
     
     
     
     

他耸了耸眉毛:“从哪个故事里看出来的?”
     
     
     
     

“在他的故事里并不明显,”我说,“顺便说一句,我觉得他把故事写得太夸张了,他的散文理性得让人受不了,也许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对激情的恐惧。”
     
     
     
     

没错,我们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交流的。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始终说着地道标准的英语——出轨的永远只有我。与凯瑟琳及其家人在一起时,我得切换到另一种语言体系;上课的时候,我时不时还会冒出那个语言体系中的几个词。

“这篇散文论述了《乌鸦》的结构,”我说,“诗俨然是一道数学题。爱伦·坡宣称自己是用一个公式来决定文章的长度、基调、格律和措词的,但我觉得他的说法不可信。他所谓的‘公式’不过是故弄玄虚,试图让逻辑显得清晰,论据显得充分,但事实上多半都是枉然。”
     
     
     
     

父亲的脸上泛起一丝微笑。“我很高兴你对他的作品有如此浓厚的兴趣,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你对《安娜贝尔·李》的反应完全不是这样,”他停顿了片刻,他在说话的时候经常会停顿一下,似乎是在搜寻最贴切的词;而这一次的停顿,我觉得仅仅是为了强调,“——这样兴致勃勃。”
     
     
     
     

我露出微笑,从他那儿学来的笑容,一种学究气很浓的似笑非笑——歪着脸,双唇紧闭,与他发自内心的愉快而羞涩的微笑截然不同。“在我看来,爱伦·坡是耐人寻味的,”我说,“不然就是没有实质的虚壳。”
     
     
     
     

“不然就是没有实质的虚壳。”他十指交叉相握,“我同意你的看法。他的文风华丽,甚至可谓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看看那些斜体字!”他边说边摇头。“正如他的一位诗友所言,爱伦·坡实为‘五分之三的才华加五分之二的胡编乱造’。”
     
     
     
     

我又付之以一笑(这回笑得很实在)。
     
     
     
     

父亲说:“不过,他之所以矫饰,是为了帮助读者超越熟悉的、平凡的世界。于我们而言,阅读爱伦·坡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他从未用过如此自我的词来谈论文学。我把身子往前倾了倾:“惬意?”
     
     
     
     

“嗯。”他仿佛一下子找不着词了,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过了一会儿,他合上眼说:“也许,有人会说,他写出了我时常的感受方式。”说完他又把眼睛睁开了。
     
     
     
     

“华丽?”我问,“造作?”
     
     
     
     

他点点头。
     
     
     
     

“如果你是这样感受生活的,你绝不会表现出来。”我有些惊讶:我的父亲谈论起他的感受来了?
     
     
     
     

“是的,我尽量隐藏起来。”他说,“爱伦·坡是个孤儿。他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后来约翰·艾伦一家收养了他。他的人生和作品展现了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所具有的典型症状:无法接受失去父亲或母亲的事实,渴望和死去的亲人团聚,幻想多于现实。”
     
     
     
     

“简而言之,爱伦·坡与我们同命相连。”
     
     
     
     

玛丽·埃利斯·鲁特突然使劲敲开了书房门,把父亲叫出去说事,我和父亲的谈话就此告一段落。
     
     
     
     

与我们同命相连?我的情绪一下子有些激动。父亲也从小“失去了亲人”?
     
     
     
     

那天我和他的交流就到此为止了。鲁特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父亲很快就跟她下楼去地下室了。我晃回自己的卧室,脑子晕乎乎的。
     
     
     
     

我想起父亲朗诵《安娜贝尔·李》的情景,回忆起爱伦·坡在《创作哲学》中的论述:“倩丽佳人的逝去无疑是世上最具诗意的主题,主题的展开非痛失佳人的人莫属。”
     
     
     
     

我想到了莫蕾娜、我母亲,还有我自己。
     
     
     
     

没过多久,凯瑟琳打来电话。她开学了,自从上次观看赛马后一别,我们几乎没见过面。她说,等学校放学,她想见见我。
     
     
     
     

我们约定在后花园边上的观景亭见面。你对这个地方一定很陌生吧?观景亭是个敞开的六边形结构建筑,上有一个圆形小穹顶,是家里阁楼屋顶的微缩版。软垫长凳是这里唯一的设施,我和凯瑟琳曾在这里度过了好多个下午,按凯瑟琳的说法,我们在这儿“鬼混”。所谓观景亭,就是能观赏到美丽的景致,从这点上来讲,它绝对是名副其实的。观景亭面朝斜坡,一眼望去,满眼皆是葡萄藤和蔷薇,深红的花朵把天空映成了粉红色,香气沁人心脾。

我横卧在长凳上,注视着在头顶上飞舞的蜻蜓——一只普通的绿色蜻蜓,但是当它在空中震颤着轻薄如纱的翅膀时,就显得不同寻常了——它平稳地停在檐角上,正在这个时候,凯瑟琳一个箭步朝我冲过来,她头发散落在肩头,因为骑了一程自行车,脸色红彤彤的。空气很潮湿,预示着雷阵雨的来临,暮夏的午后经常如此。
     
     
     
     

她气喘吁吁地低头瞪着我,欣喜地笑着。“看……看……你,”她边喘边说,“安逸……的闺中……小姐……”
     
     
     
     

“你是谁?”我边说边坐起身。
     
     
     
     

“我是来拯救你的。”她说。她从牛仔裤口袋里掏出一个塑料袋,打开后递给我一个小巧的法兰绒小囊袋,袋上穿了一根绳,袋子里散发出浓郁的薰衣草味。
     
     
     
     

“戴上它。”她说。
     
     
     
     

她的脖子上系了一个类似的香囊。
     
     
     
     

“做什么用?”我问。我发现那只蜻蜓飞走了。
     
     
     
     

“它会保护你。”她一屁股坐在我对面的长凳上,“艾蕾,我在做一些研究。你知道草药的魔力吗?”
     
     
     
     

我茫然。凯瑟琳已经在图书馆做足了功课,这回她成专家了。“薰衣草是从你家花园里采的,金盏草是从邻居家弄来的,”她解释道,“它们能帮你辟邪。我的香囊里装了兰香,原料是在我妈的厨房里取的——用自家的草药做的符咒最灵。对了,还有这个法兰绒袋子,它是我从一个旧枕套上裁下来用丝线缝制的。”
     
     
     
     

我认为这些都是迷信,但又不想辜负了她的好意,于是说:“你真细心。”
     
     
     
     

“戴上它。”她关切地看着我说。
     
     
     
     

我把绳子套在脖子上。
     
     
     
     

她使劲地点着头说:“这就好了,谢天谢地。我好几个晚上都睡不踏实,老是惦记你。万一你父亲哪天夜里溜进你房间,一口咬了你脖子,那可怎么办?”
     
     
     
     

“荒唐。”她的想法实在太荒谬可笑了,可笑到我找不出理由生气。
     
     
     
     

她举起手。“艾蕾,我知道你爱你的父亲;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万一有一天,他控制不住自己了,会造成什么后果吗?”
     
     
     
     

“谢谢你的关心,”我觉得她未免太夸张了,“不过,你的担心是多余的。”
     
     
     
     

她无奈地摇着头说:“答应我你会戴着它。”
     
     
     
     

我打算等她一走就把香囊摘下来。现在姑且先戴着,怎么说她都是一片好意,至少香囊的味道闻起来还不错。
     
     
     
     

最后我还是决定把这个护身符留在脖子上—并不是因为我害怕父亲,而是想让凯瑟琳开心,薰衣草小香袋寄予了她对我的爱。这儿,我用了这个词——爱。我和父亲之间是另一种感情,是思想的交流,是彼此的尊重,是家庭的责任——在我家,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爱则不然——即使感觉到爱的存在,我们也从来不会把这个词说出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笠翁对韵
山路
钱网
蔷薇花下的阴谋
官路十八弯2
亨利八世
古希腊罗马神话
还珠之永璂和乾隆
伊凡·蒲宁短篇小说选
要定你,言承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