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文网
返回上一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一章
     
     
     
     

梁正文认识毛榛,是在高中的最后一个寒假,1982年。
     
     
     
     

那年冬天,正文的哥哥正武就读的Y大学用四个排球场浇了个冰场。正文那时正在准备高考,有时看书累了,就骑上车去冰场转转。那天他刚把车锁好,便听见正武在后面叫他。他转过头,见他身边跟着个女生,是毛榛。正武说,毛榛是他在外语学校时的同学,跟他一样,在上大二,不过在D大学。
     
     
     
     

毛榛温热地笑着,脸罩在一顶浅灰色厚毛线帽下,露出一双细圆的眼睛。她从一副海军蓝毡毛大手套里抽出手,和正文握了握。她的指尖又冷又硬,指头很瘦。
     
     
     
     

正武带他们往冰场里面走,正文低头跟在后面,走了几步,他惊奇地注意到,她脚下穿了双圆滚的条绒布黑色老头棉窝,黑胶底,后帮上有条滚边接缝的那种。
     
     
     
     

正武带他们在拥挤的人群中穿了好久,才终于找到一张有两个空座的长凳。这时有人喊他,他抬头看看,回过头来对他们说:“别动啊,我一会儿回来找你们。”
     
     
     
     

他们坐下来,毛榛从书包里取出冰鞋。正文看着她解冰鞋的鞋带,觉得应该说点什么,便说,“你的棉鞋很有意思。”
     
     
     
     

毛榛又笑了,“是吗?是不是挺土的?”
     
     
     
     

正文忙说,“不土,穿你脚上挺合适的。不过,现在没什么人穿这种样式的了。是不是你姥姥留下来的?”
     
     
     
     

毛榛笑出了声,抬起两脚,脚尖在前面并拢,让棉窝中间的接缝在头上并成人字,“不是,是我自己到内联升买的。很便宜,才一块多钱。嗯,”她歪过头来,“你怎么知道我有姥姥?”
     
     
     
     

“瞎猜的,”正文说,“你不穿高跟鞋吗,现在女孩子都穿带点跟的。”
     
     
     
     

“我屁股大,穿高跟鞋老要摔跟头。”
     
     
     
     

正文朝后倾倾身,想看看她的屁股有多大,又突然觉得不妥,把头收回来。
     
     
     
     

“没关系,呆会儿我站起来,你就能看到了。”
     
     
     
     

正文有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看毛榛正眯着眼睛看他,便问,“怎么?”
     
     
     
     

“你跟梁正武长得还挺像的。”
     
     
     
     

“是吗?”
     
     
     
     

“他以前跟我说有个弟弟,我就想你会不会长得像他。”
     
     
     
     

“不像,哪儿能跟他比。”
     
     
     
     

“也不错,”毛榛说,“就是比他矮了点。不过,矮个子普遍比高个子聪明,你比他聪明吧?”

“不行,这世上就没几个比他聪明的。”
     
     
     
     

“哟,你这么崇拜他?”
     
     
     
     

“是吧,”正文点点头,问她,“你的嗓子怎么啦?感冒了?”
     
     
     
     

“不是,我天生就这样,遗传的……”
     
     
     
     

“那你怎么能上外语学校呢?他们到你们学校挑人的时候,不是先看嗓子好不好吗?”
     
     
     
     

“是啊,我差一点就被刷下来了。口试都考完了,那个考我的老师还追出来,跟你刚才问的一样,问我是不是感冒了,我赶紧说是,又咳嗽了两声,他就信了。”
     
     
     
     

“你还挺聪明的。”
     
     
     
     

“这就算聪明啊?看来你是个老实人了。你哥哥老说,我这只能算是小聪明。”
     
     
     
     

“小聪明也是聪明。”
     
     
     
     

“可惜呀,他说的小聪明是傻。”
     
     
     
     

他们坐那里,象在等正武。毛榛不时错错挂在脖子后面的手套绳,把二指的海军蓝厚毡手套扣在凳子边沿。她偶尔歪过头来看看正文,笑笑,不过大多时候眼睛看着远处。
     
     
     
     

那天冰场上下人很多,连围栏外面都趴了密密的一圈脑袋。场子中间,会滑的在外围滑着大圈,人太多,大圈也转得很慢;不会滑的,就都堆在场子中间,像一锅刚刚煮开的水饺,不停地翻腾、挤撞着。
     
     
     
     

“你会滑吗?”毛榛问他。
     
     
     
     

“还行。”
     
     
     
     

“跟梁正武比呢?”
     
     
     
     

“没比过。”
     
     
     
     

“不愿跟他比?”她歪过头来,故意似的问他。
     
     
     
     

“不用比,他肯定比我好。”正文顿了顿,“我们没一起滑过。我很少见到他,恐怕你见他的次数比我还多。”
     
     
     
     

“那倒有可能,”她把两只手从手套里抽出来,交叉着放进羽绒服的袖筒里,“我们从小住校的,好像跟家里人都还不如跟同学在一起的时间多。那你们俩亲么?”
     
     
     
     

“还行吧。”

“还行?”她看着他,“那我考考你。你知道他穿什么样的裤头背心么?”
     
     
     
     

正文愣了一下。
     
     
     
     

“你知道他剃不剃胡子?一个星期剃几次?用什么剃胡子刀?”
     
     
     
     

正文笑了。
     
     
     
     

“这个都不知道,还叫亲啊?你们一起去过公园么?去过几次?哦,对了,你们一起去公共澡堂洗过澡么?”
     
     
     
     

正文扭开脸去,咧着嘴又笑了。
     
     
     
     

“你的答案都是‘no’吧?”
     
     
     
     

“那你的答案是‘yes’?”他乜着眼睛看她。
     
     
     
     

“我也不是,讨厌,”她轻轻推了他一下,“可你说的没错,我见他的次数应该比你多。我们同学八年,一天除了睡觉八小时不在一起,每天从早自习到晚自习,包括三顿饭,都在一起。我数学不好,可粗算算也得有几万个小时了吧?再说,他那么高,就是不想看到他也难。”她抬起下巴朝远处努努,正文顺着看过去,见正武在远处正和一个女生说着什么。
     
     
     
     

她把冰鞋换上,用冰刀在地上剁了剁。正文问她,“你读的也是英语系吗?”
     
     
     
     

“西语系。”
     
     
     
     

“西语系?西班牙语呀?”
     
     
     
     

“不是,西方语言文学系。”
     
     
     
     

“那到底是学语言,还是文学呢?”
     
     
     
     

“我学语言。我们系的女生都学文学,都不想学语言,我就选了语言。”
     
     
     
     

“语言,不是很枯燥吗?”
     
     
     
     

“是啊,我也不喜欢,所以才要学它。你不喜欢什么才要学什么,就好象我姥姥说的,你越不喜欢什么人,才越要跟这个人交朋友。”
     
     
     
     

“干嘛这么难受呀?”
     
     
     
     

“不难受,挺好玩的,”她笑了笑,“不信,你也可以试试。”
     
     
     
     

“你姥姥真那么说的啊?”

毛榛点点头。“你呢?准备上哪所大学?我们学校?还是跟梁正武一样?”
     
     
     
     

正文想了想,“大概会跟他一样吧。”
     
     
     
     

“为什么?”
     
     
     
     

“不知道,像你说的,较劲,越是比不过,还越要比。”
     
     
     
     

他们两个都笑了。
     
     
     
     

“你不换鞋吗?”毛榛问他。
     
     
     
     

“我不滑。”
     
     
     
     

这时,场上的一个小个子男生转了个漂亮的弧线停在他们面前,要带毛榛下场。毛榛犹豫片刻,还是站了起来。正文等她离开座位,就注意看她的屁股,可她的羽绒服太长了。
     
     
     
     

那次显然是毛榛第一次穿冰鞋,没走上两步,就趔趄着摔了个跟头,后来又一连摔了七八跤,最后一次干脆坐在冰上,皱着眉咧咧嘴,可怜地揉着屁股。小个子男生用力把她拽起来,把她的手套绳在她胸前打个结,然后说了句什么,她从手套里抽出左手,交给他。那只手后来就一直被那个男生攥着。滑了几圈,她渐渐有了些模样。他们开始交谈,他说的多,毛榛偶尔张张嘴;她笑的多,一会儿显得有点勉强,一会儿又笑弯了腰。
     
     
     
     

不知不觉就到了十点半,广播喇叭开始预报关门的时间。毛榛满头大汗地回到正文这里,问他为什么不滑。正文说不喜欢滑,只喜欢看。
     
     
     
     

“那我滑的很难看吧?”
     
     
     
     

“还可以。”
     
     
     
     

毛榛不好意思地撇撇嘴,然后坐下,换上棉窝,等了一会儿不见正武回来,他们决定出去找他。刚走到冰场门口,就看到他,身边仍围着几个唧唧喳喳的女生。正武也看见了他们,便朝女生摆摆手,然后带正文和毛榛去学校食堂吃夜宵。
     
     
     
     

进了食堂,正武去窗口买饭,让毛榛和正文先找座位坐下。两个人选了靠窗的一张长凳,毛榛拉正文坐在自己的一边。她脱了羽绒服抱在腿上,正文也脱了棉衣。毛榛转过头看他,过一会儿又看一下,然后伸过手来将他的毛衣领子往下挝挝,“看着那么别扭啊,皱皱巴巴的,毛衣都不会穿。”
     
     
     
     

“嘁,”正文别过头去,“谁不会穿啊?”
     
     
     
     

“怎么,还不好意思啊?”
     
     
     
     

一两三个的肉丁包,正武买了一斤半,还买了两碗牛奶,用托盘端过来,坐在他们的对面。“都把衣服穿上,有那么热么?”他说。
     
     
     
     

“嗯,特别热,刚才出了一身的汗。”毛榛说。
     
     
     
     

“赶紧穿上!”正武说着,把牛奶放到毛榛和正文的面前。
     
     
     
     

正文照他的话做了,毛榛却只把羽绒服披起来。

“穿好了!”正武又说。
     
     
     
     

正文帮她抬起袖子,毛榛朝正文噘噘嘴把胳膊伸了进去。她把自己的牛奶让给正武,正武推还她,“让你喝你就喝,我要喝就买了。”毛榛显然是饿了,一口气吃了五个包子,拿起来第六个,想想,还是放下了,转手放进正文的碗里。正文噗哧笑了一声,“以为你真能都吃了呢。”正武没有笑,只是说,“还不赶紧喝口牛奶,小心噎着。”
     
     
     
     

有辆面包车从窗外缓缓驶过,正武抬头,看着车灯从一个窗口亮到下一个窗口,然后像是漫不经心地问,“刚才那小子是谁啊?滑得那么热火朝天的?”
     
     
     
     

毛榛低下头,端起牛奶,喝了一大口,“你们学校的。”
     
     
     
     

“哪个系的?”
     
     
     
     

“他说是阿语系的。”
     
     
     
     

正武没再说什么。
     
     
     
     

“阿语系是什么语啊,阿拉伯语?”正文问。
     
     
     
     

正武没回答,毛榛忙用筷子立在嘴边示意正文别问。正武从毛榛手里拿过筷子,把盘里最后一个肉丁包夹进她的碗里。毛榛要推,他说,“吃了。”然后看她吃完,收拾了桌上的所有碗筷,拿到水池那边去洗。
     
     
     
     

出了食堂,三个人一起骑车到校门口。正武问正文说,“你考试准备得怎么样了?”
     
     
     
     

正文说,“差不多。”
     
     
     
     

“差不多是差多少呀?能上北大,清华?还是能上北外,外交学院?”
     
     
     
     

“反正能有学上。”正文说完,蹬上车便想走。
     
     
     
     

正武一把拉住他的车后座,“急什么!路上小心点,这么晚了,别晃晃悠悠的,哪儿也不许再去了,听见么,直接回家。”
     
     
     
     

正文没说话,正武在他后脑勺拍了一下,“听见了没有?”
     
     
     
     

正文仍旧蹬上车,头也不回地答着,“听见了。”
     
     
     
     

正文第二次见毛榛是几个月后。
     
     
     
     

那天他已高考完,正在家里闷头睡觉。下午,正武意外地回家来,推醒他,“起来,起来,请你去吃西餐,去不去?”不等正文完全清醒,他一把将他从床上拽起,把他的脑袋摁到水池边,拧开水龙头,“不能再睡了,妈说你都睡了一个星期了,睡傻了吧快。”他从衣柜里抽出一件短袖白色翻领衫,强迫正文换上,然后他们并排骑着黑色凤凰28,冲出那时叫“汽车局”的大院,穿过宽宽的长安街,划着很大的弧线往北拐上了一条新开辟的马路。
     
     
     
     

“上哪儿吃去啊?”正文问他。
     
     
     
     

“甭问,到了你就知道了。”

那马路叫什么名字,正文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好像刚刚拓宽,路面补着两条深灰色新柏油,象是仍旧湿着没有完全干透。沿路树木很少,隔一会儿还出现一个被锯断的树墩。在正文的记忆里,他们兄弟俩像这样一起骑车出门,那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正武不时把一只胳膊搭到他肩上,另一只手也撒开把。他问正文像不像鹰,正文没有回答,一直笑着,摇摇晃晃地往前骑。
     
     
     
     

那时柳叶已经抽过芽转成了深绿色,一团一团的杨絮已经在地上打过滚,脏兮兮地卷堆在马路牙下。天正渐长,太阳从左侧照下来,把他们的影子拖得很远。然后他听见正武说,“一会儿还有两个人跟咱们一起吃饭。”
     
     
     
     

正文立刻小声说道,“我就说呢,怎么也不会单请我啊。谁啊,我沾了谁的光?”
     
     
     
     

正武说是毛榛。
     
     
     
     

正文问,“你请她吃饭,干嘛要我陪啊?”
     
     
     
     

“你以为我想让你陪?是这丫头说她要再带一个人,今天才说的,我来不及找别人。”
     
     
     
     

“为什么她要再带一个人?”
     
     
     
     

正武正过脸去,默默地笑了一下,“鬼心眼呗。”
     
     
     
     

“再带个什么人?不会是个男的吧?”
     
     
     
     

“她敢?不怕我宰了她。”
     
     
     
     

而后他们就骑过了那个宽敞的开口。正武突然刹住车把,又倒回去,一只脚仍踏住脚蹬,一只脚支在地上。正文把车停在他的后面,顺着他的视线往下看去。土坡不长,下面的洼地却很深。洼地的边缘是一圈茂密整齐的白杨树,阔大的树叶在树顶连成一片。从树木的缝隙中,可以看到树荫下有一片泱泱的湖水。因为背荫,湖面上没有一丝阳光,就那么茵茵的,泛着树木倒影的青绿色。现在想起来,那天见到的八一湖,大概是离真实最远的,潮湿,阴暖,凝滑,像一碗绿色的牛奶。
     
     
     
     

“想不想下去看看?”正武问他。
     
     
     
     

“可以。”
     
     
     
     

他们支好车,上好锁,正文跟在正武后面一溜小跑地下了陡坡。
     
     
     
     

“知道这儿吗?”正武问他。
     
     
     
     

“嘁,谁还不知道这儿。”
     
     
     
     

“来过?”
     
     
     
     

“这半个葫芦不常来,另外那半个葫芦倒是常去。”
     
     
     
     

“去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游泳呗。”

正武拿了块小石子,朝湖里使劲投了下去。水面纹丝不动,石子“突”的一声就消失了。正文也从地上捡起一颗石子,朝湖面打着水漂。
     
     
     
     

那时的八一湖还是个野湖,幽僻荫郁,远近见不到一个人,也听不到一丝响声。正武走到湖边,撅了根树枝沿倾斜的岸往下面探探,抽上树枝以后仔细看看棍尖,然后叫上正文离开了那里。骑了一段路,他说,“记着,别逞性子到那半个葫芦游泳。”
     
     
     
     

“为什么?”
     
     
     
     

“那儿的水很深,水面看着没事儿,下头可就难说了。”
     
     
     
     

“你知道?”
     
     
     
     

“刚才扔石子儿,你以为我跟你似的在玩儿啊?你要是掉进去,恐怕连叫一声都来不及,人就没了。顶多扎着两手扑腾一下,就这样——”正武把两只手都伸到头上,像是抓够着什么,眼珠朝上翻,仰着脑袋假装使劲吸气——他的自行车左右晃动起来。正文“嘁嘁”地笑了。正武放下胳膊,扶住车把,“别笑,我不是逗你。发现没有,那岸都是石头砌的,很陡,往湖下面去又很斜,没过水的石壁上都是青苔,就算你能游过来,恐怕也蹬不住,上不了岸。”
     
     
     
     

“你在那儿游过?”
     
     
     
     

“我游过,不等于你就能游。你的水性能跟我比?记住啦?”
     
     
     
     

正文小声说,“嘁,你怎么知道我不如你?”
     
     
     
     

正武伸手打打他的脑袋,正文便不再说什么。
     
     
     
     

出乎正文的意料,正武把带他到了“莫斯科餐厅”。
     
     
     
     

他们存好车,在门口的台阶上等了一会儿,毛榛和另外一个女生便跑了进来。“哟,是正文陪着来的。”毛榛微微笑着,推推身边的女生,“这是冯四一,我的好朋友,外交学院的。”
     
     
     
     

正文朝冯四一点点头,然后跟在他们后面往里走。毛榛仍留着短发,右侧头顶上露出个明显的旋儿,把她圆圆的头弄的象要飞起来的一朵蘑菇。她的浅灰色细线毛衣的领口很大,右边肩上还开着一寸来长的线。正文低下头,看见她的屁股。还好,他想,裹在灰黑色弹力裤里,滚滚的顶多像两只刚熟的葫芦。毛榛大概是意识到了什么,在前面突然站住转回身,朝正文眨眨眼睛。
     
     
     
     

还没坐稳,正武就开始看菜单,看了一会儿就叫服务员,一口气点了三个汤,八个菜。正文诧异地看着他,这么有钱,他想。毛榛和冯四一不停地小声说着“够了,太多了,西餐哪能吃这么多啊,”正武都像没听见,继续翻来覆去地研究着那张只有一页纸的菜单,直到女服务员敲敲本子,皱着眉头说,“点这么多,你吃得了吗?”“就是,就是,”毛榛和冯四一附和着,正武这才把菜单交了出去。
     
     
     
     

“说说,说说,你们今天干什么了?”正武斜靠在桌边问她们。
     
     
     
     

冯四一先笑了,“干了件很无聊的事,你问毛榛吧。”
     
     
     
     

“怎么说无聊呢,去看了场电影。”
     
     
     
     

“很好啊,什么电影?”
     
     
     
     

两人互相看看,冯四一说,“《红色娘子军》。”
     
     
     
     

“还有电影院放这种电影吗?”正文问。

“嗯,一机部礼堂每个星期除了放新片,还放部老片子。”
     
     
     
     

“你还没看过《红色娘子军》啊?”
     
     
     
     

“看过。”
     
     
     
     

正武说,“你应该问她是看第几遍了?”
     
     
     
     

“第几遍?”
     
     
     
     

“说了,你不许笑话我。第九遍了。”
     
     
     
     

“啊?那么喜欢革命?”
     
     
     
     

“革命?”冯四一推推毛榛,“她这个小资产阶级要是喜欢革命,也是因为革命队伍里有王心刚。”
     
     
     
     

“王心刚?那个党代表?”
     
     
     
     

毛榛“嗯”了一声。
     
     
     
     

“他有那么好么,值得你看九遍?”
     
     
     
     

“当然好。”
     
     
     
     

“哪儿好?”
     
     
     
     

毛榛伸过手来,假装生气地拍了拍正文的胳膊,小声说,“哪儿都好。”
     
     
     
     

“嗯,”冯四一一边看着她,一边替她说,“喜欢他的小脸,带一点点小胡茬儿。喜欢他说话时喉咙一跳一跳的样子。还喜欢他的胳膊。他那两只胳膊,你们都没注意到吧?”
     
     
     
     

“什么胳膊?”正文问。
     
     
     
     

“就是最后,他给小庞系衣服扣子时,说,‘天冷了,小心路上别着了凉,’然后镜头就照了一下他的胳膊。”
     
     
     
     

“那有什么好看的?”
     
     
     
     

“那你得问她了。”
     
     
     
     

毛榛低着头笑笑,“好看。”

“还喜欢听他的声音。”冯四一说。
     
     
     
     

“声音?他好象有点东北口音,对不对?”
     
     
     
     

“就是河北口音她也喜欢。”四一说完,看了一眼正武。“好啦,好啦,不说了。再好看也是电影里的,不是现实。”
     
     
     
     

毛榛摆弄着刀叉,“电影为什么就不能是现实?”
     
     
     
     

正武看了她一眼,“把电影当成现实可是很糟糕的一种想法。”
     
     
     
     

“有什么糟糕的?”
     
     
     
     

“认为电影就是现实的人是没有多少想象力的人。你不想当这样的人吧?”
     
     
     
     

“这跟想象力有什么关系。”毛榛低头说道。
     
     
     
     

“当然有。你想象过王心刚平时什么样子么?”正武盯着她问。
     
     
     
     

“什么样子?”
     
     
     
     

“比如说,你知道他打嗝么,放屁么?打嗝臭不臭?放屁响不响?你知道他睡觉打不打呼噜?你知道他便秘不便秘?”
     
     
     
     

毛榛抬起头来,沉下脸,“我干嘛要知道这些?”
     
     
     
     

“干嘛?因为你需要知道。”看看毛榛脸色越来越沉,正武缓和下来,“我的意思是现实已经够丰富的了,还有必要把电影也当作一种现实么?”
     
     
     
     

“有没有必要,该知道的,我都知道,不该知道的,我也知道了。”
     
     
     
     

正武看着她,还要说什么,服务员正好端来了蔬菜色拉,正武便招呼大家拿起叉子。服务员很快又端上来黄油鸡卷和奶油虾,正武把虾放到毛榛前面。毛榛搛一块放到盘里,吃了一口,而后把虾盘推给正文。她又拿了一块鸡卷,用刀切开,放一小块到嘴里,慢慢嚼了几下,突然像是要呕,忙用一只手掩住嘴巴,咽咽口水,慢慢放下刀叉。
     
     
     
     

“怎么,不爱吃啊?挺好的,”正文把色拉推给毛榛。毛榛没有动。这时桌上已摆满了大小十几个碟子,正武一边招呼着冯四一,一边挽起袖子,摆开大吃一通的架式。“吃啊,别光看着,这么好吃的菜,你们今天要把我点的统统吃干净,一口也不许剩。听见了吗,正文?”
     
     
     
     

“那还用说,”正文看着他,眼角瞄着毛榛。
     
     
     
     

冯四一拿起一块扒牛条放进毛榛的盘里,毛榛立刻用叉子叉了回去。
     
     
     
     

正武对四一说,“你吃你的。”他叉起一只猪排递给毛榛,说,“拿盘子接着。”
     
     
     
     

毛榛挡住他,“你别给我搛,要吃我自己会搛。”

正武看了她一眼,而后对正文和冯四一说,“你们吃你们的,使劲吃。知道我平生最不喜欢什么吗?就是在饭桌上不好好吃饭。还有什么比吃饭更高兴的?非跟自己过不去。”
     
     
     
     

毛榛站了起来。
     
     
     
     

冯四一拽住她的胳膊。“你干什么去?”
     
     
     
     

“去厕所。”
     
     
     
     

四一说,“那我陪你去。”她站起身,放下餐巾,要跟她走。
     
     
     
     

“不用,”毛榛拦住她,“我说了不用,你坐下吃你的。”
     
     
     
     

“那,快去快回啊。”
     
     
     
     

“呣。”
     
     
     
     

正武说,“吃你的。有人要是真想走,你看着也没用。”
     
     
     
     

正文的眼睛一直盯着盘子里还在冒热气的一块烤鱼,毛榛一离开,他便拿起刀叉切了一块。吃了第一口,觉得很香,又切了第二块。这一块把他腻住了,他盛了一大碗蘑菇汤。喝了一口,觉得更腻,赶紧管服务员又要了只小碗,盛了一勺红菜汤。他一边喝着,一边偷眼看了一下墙上的挂钟,再看正武。正武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故意吧着嘴大口嚼着。冯四一则一直低着头,默默地往嘴里小口送着东西。
     
     
     
     

“人家都叫五一,十一什么的,”正文给四一也盛了一碗红菜汤,“起码也是六一,你怎么叫四一呢?没这个节日啊。”
     
     
     
     

冯四一听他问,脸色舒展开,笑着说,“我自己的节日不行么。”
     
     
     
     

“那有什么不行的,”正文说,“是不是你四一生的啊?”
     
     
     
     

冯四一摇摇头。
     
     
     
     

“那为什么?标新立异?没有四一,非弄出个四一来?”
     
     
     
     

冯四一又笑,“跟节日没关,跟我爸妈有关。”
     
     
     
     

“有什么关?不会是四一怀上你的吧?”
     
     
     
     

“那不知道,是我爸是四机部的,我妈是一机部的。”
     
     
     
     

“那你爸不惨了,老受你妈的欺负吧?”
     
     
     
     

“那为什么呀?”四一又笑,正笑着,看见毛榛走回来,她立刻端正地坐好。毛榛推她坐进去,自己坐在正武的对面。她的脸显然刚刚洗过,发际还有些湿,额前的碎发用发夹别起来,露出宽亮的脑门。她知道正文在看她,就问:

“正文,你吃了这么半天了,告诉我什么最好吃?”
     
     
     
     

“红菜汤。”
     
     
     
     

“真是,没出息,这么多大菜都不好啊,最好的就是汤?”
     
     
     
     

“真的,就汤最好。”
     
     
     
     

她把碗推给他,“酸么?”
     
     
     
     

“酸极了。”
     
     
     
     

“那你给我盛一碗。”
     
     
     
     

正文伸手去接,被正武截了过去。他往她碗里盛了两勺,看看所剩不多,干脆把汤盆端起来,全部倒进她碗里。
     
     
     
     

毛榛啧啧地喝着,对冯四一说,“是比我们在你们家喝的罗宋汤要好一点。”
     
     
     
     

“你们家还会做罗宋汤?”正文问。
     
     
     
     

“呣,她妈以前留过苏。”毛榛转过脸来,朝着正武,眼睛却低着,“这个汤很贵吧?”
     
     
     
     

“什么意思,没喝够是不是?”
     
     
     
     

毛榛点点头,“想让你再点一个。”
     
     
     
     

“只要高兴,一百块也不贵。不高兴,一分钱都是浪费。”随即,他朝服务员招招手。
     
     
     
     

毛榛说,“正文,你还不知道吧,梁正武今天为什么请客?”
     
     
     
     

正文忙问为什么。
     
     
     
     

“他给首钢做了一个翻译大活,人家疯了,一千字给他六十,他也疯了,两个月译了二十多万字,一下子就成了有钱人。我们现在都在敲他的竹杠。”
     
     
     
     

冯四一说,“就属你最狠,一敲就把他敲到‘老莫’。”
     
     
     
     

“是他让我们挑的。”
     
     
     
     

“也就你敢挑这里,别人谁敢?”

“好啊,四一,真没良心,是谁说想吃西餐都想疯了?不行,我没吃好,梁正武,下次你再单独请我。”
     
     
     
     

正武抬头看她一眼,“只要表现好,肯定就有下次。”
     
     
     
     

菜点得太多,正文虽然很给哥哥捧场,可最后还是剩下不少。好在四个人离开时都是笑着的。毛榛仍然揽着冯四一的胳膊,眼睛仍然低着,好像和四一早商量好,让四一陪她回学校,她们便朝正武和正文挥挥手,一起骑车走了。正武说要去外语学院见个朋友,正文看着他骑车走远,自己也慢慢骗腿儿上车,缓缓朝家骑去。
     
     
     
     

他记得那个五月的夜晚,微风轻拂,风里有股又暖又潮的甜味,好像各种花草都正旺盛地分泌着。他一边骑着车一边想着,正武请毛榛吃饭,她为什么一定要再带个女生?可是那天,他没想明白。
     
     
     
     

这大概是毛榛在他心里种下的第一个疑问。
     
     
     
     

正武死那天,是正文在Y大学入校后的第二个星期,星期二。
     
     
     
     

那天他刚坐在教室里晚自习,年级辅导员身前挂着围裙突然推门进来,在门口扫了一眼,便径直走到他身边小声叫他出去。他出去以后发现门口站着两个校保卫处的人。他跟着他们,走出教学楼,穿过操场。辅导员一直用一只胳膊紧紧搂着他,他头发里和衣服上浓浓的葱花呛油的味道熏得他直恶心。那天云层很低,气温也不算高,天还没完全黑,跑道上有人在跑步,远处的篮球场上有几个男生在打球,四五个女生拎着暖瓶站在旁边观看。一路上,他们谁也没跟他说一句话。走到校门口,他看见有辆吉普车停在马路边,车旁站着四五个警察。保卫处的人带他过去,警察就推他上了车。
     
     
     
     

他一直懵懵的,不知车子往哪里开,开了多久。从车上下来以后,他看看四周,认出是玉渊潭附近。警察带他到一间办公室,告诉他说已经通知了他父母,他们马上就会过来。然后有个警察问他要不要去看看正武,他点点头。问他要不要等他父母来了一起看,正文又点点头。警察没再理会他,他就坐在那里。过了不知多久,一个警察进来说他父母来了,正文紧张地一下子站起来,又很快蹲下,用手抱住了头——他有些怕见他母亲。
     
     
     
     

他们跟着警察走过一个长长的斜坡,走过一座窄石桥,再下个缓坡,便看见远处围站着一群人。走过去,不等警察把盖在正武身上的罩单全部掀开,他母亲就软绵绵地朝后倒了下去。后面的几个人立即扶住她,扶了几次仍没扶住,只好连搀带架地把她拉回车上。
     
     
     
     

正武躺在湖边的一块塑料布上,头发很整齐,象刚刚洗过,全部顺在脑袋下面。他的额头平滑,光亮,鼻骨挺拔。一只眼睛没有完全闭上,露出的一半眼珠朝上翻看着。在正文的记忆里,除了开玩笑,正武从来没这样不完美、这样不沉着过。那是他第一次见到他的身体。月光虽然浑浊,但正武的肌肤却晶莹透亮,细嫩光滑。没有明显的肌肉,上半身像是连骨头都松软柔韧,让人想抱住他。他父亲就上去抱住了他,拉他抱在胸前的胳膊,又去揉搓他那两只绵长的握在一起的大手。他的胸微微朝上弓着,腹部平坦,一点点凸起的肌肉伏在窄小的骨盆里。黑色的游泳裤松垮地搭在腰下,一大团柔软的生殖器合着一小撮深色体毛,从游泳裤下脚泄露出来,软软地落在骨沟的一边。两条匀称而强健的长腿,从大腿根到脚踝直挺挺地绷着,十个脚趾像鸭蹼一样全都撑开来,像是仍在使劲。
     
     
     
     

正文不记得他们在那里又做了什么,后来又是怎么回的家。那之后的四五天,他只是觉得天从来没有晴过,因为他没见过阳光,屋内的窗帘从未拉开过,到晚上电灯也没亮过,家里的煤气灶好象也一直关着。他只记得父亲曾经煮了一锅白米粥,在桌上放了一碟咸菜,一碟腐乳,和一小罐鸡肉松。正文饿了,就自己到厨房盛碗粥端到房间里吃。他不记得见过他父亲坐在桌上吃饭,甚至从没见过他母亲从她房里出来。
     
     
     
     

又一个四五天过去了,正文突然意识到他应该做些什么。他去了副食店。曾经被正武称为“副食西施”的女售货员,刚刚生过孩子,带着一脸红润的雀斑看他一眼,给他挑了几个大个儿的鸡蛋,一边过秤,一边问他,“怎么一直没见你父母来买东西?”她把鸡蛋放进塑料袋拿给他,“不吃还行,你得让他们吃。在这种时候,吃不是什么大事,可也不是小事。”
     
     
     
     

正文点点头,谢过她。回到家,他笨手笨脚地蒸了锅米饭,用鸡蛋炒了西红柿,然后端着碗走进他父母的房间。他父亲低着头歪坐在窗户旁边,听见声音抬起眼睛。正文看见母亲卷缩在被单下,好像只有薄薄的一片。他把碗放在床头,然后在床边蹲了下去。蹲了好长时间,他才说,我知道这之前的二十年您都是为正武活的,现在,您能不能也为我活二十年?我不多要,就要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您还要跟哥哥去,我一定让您去。他母亲一直沉默着,正文就一直蹲在那里等。不知过了多久,她终于动了动。正文父亲连忙跑过来扶她坐起,叫正文端来热水。她喝了水,然后捧起了饭碗。
     
     
     
     

正武留在学校的遗物,由正文跟着哥哥的同学和老师收拾了出来,装了两只大纸箱,用学校司机班的车运回了家,放在正文和正武的房里。正文每天晚上睡下前都会盯着它们看一会儿,但他始终没有打开。
     
     
     
     

随后的告别仪式很简单。正文没有让他父母参加,也没有通知他们在北京的唯一一家亲戚。正武从小到大上过的所有学校都有同学和老师来,Y大学校学生会,校篮球队、排球队、田径队队员,以及正文刚刚结识不久的大学同班同学也几乎全部到齐。在学校欢迎新生的晚会上,和正武搭档演过表演唱的几个女生一直围在他的身体旁边,都哭得不成样子。仪式快结束时,冯四一来了。她的出现,让正文这才想起了毛榛。冯四一走到他身边,一把抱住他,冰凉的手抚在他的脖子后面,搂了好一会儿,正文感觉肩头冷湿了一片,然后听见她小声说,“她也想来的,我没让她来。”正文点点头。
     
     
     
     

离开学校三个星期,正文回来时看见校食堂兼礼堂的主席台上方“欢迎新生”的条幅还未撤去。一切似乎还跟他刚入校时一样,他在Y大学的生活好像还没有正式开始,可是,又好象都已经结束了。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正武的死在校园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很多学生都把这件事归咎于学校上学期做出的关闭游泳池的决定。以前就有不少人到校长办公室请愿抗议过,据说一位什么主任头衔的领导接待了一阵,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不久游泳池就变成了“闲人免进”的工地。正武的死,自然给了学生再一轮抗议的理由:如果校游泳池还在,梁正武怎么会到外面野湖去游泳?!在正文料理正武后事这段时间里,学校每一块告事板上都陆续贴满了大大小小带有这类问号的纸片。到正文返回学校时,那些大字报小纸条都还在。他每次来去食堂都要经过那些看板,风轻轻一吹,纸片便哗哗作响,似乎都在提醒他正武曾经的存在和已经的死亡。
     
     
     
     

同宿舍的同学告诉他,不知是什么原因,游泳池工地已经歇工了一个星期,可是,学校还没明确表态,估计工迟早还是要开的。正文默默地听,看着他们似乎有所期待的眼光,却没说什么。
     
     
     
     

不久,有高年级学生来找他,拿给他一封已经起草好、以他的名义“致校领导”的信,希望他能以受害人家属的身份替同学们说句话。正文看完信,没有点头。高年级学生问他为什么,他说不为什么。又问他到底为什么不为什么,他说:“我还没去过那个游泳池,等我去过了再说吧。”
     
     
     
     

即使正武没有死,正文也不太能确定他是不是会喜欢Y大学的生活。学习英文并不像他想象得那么浪漫,倒是超出他想象的枯燥。每天几堂课上下来,总有大量的单词、课文要背,练习发音要跟着录音机一遍又一遍地读,读到口干舌燥有时仍不得要领。老师当堂纠正他的发音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像小孩子一样红了脸。班上有两个像正武一样从外语学校直接升入大学的同学,正文听他们和老师用英语对话,常常目瞪口呆。凭他们的英语水平,即使头两年什么课也不上也不会拉下多少。虽然明知道他们比自己多学了很多年,但正文还是觉得自己笨。他被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弄得真有点喘不过气来。唯一的减压方法,就是每天离开教室,除了必须去食堂填饱肚子,只要能挤出半个小时,就一定要到图书馆阅览室转一圈,翻翻架子上的期刊,感觉自己和外面的世界多少还有些联系。

那天晚上,他看完最后一页《文史资料》,昏昏沉沉从阅览室出来,突然看见冯四一和几个男生站在门口。她也看到他,立刻迎了过来,“这么巧,碰上你。”
     
     
     
     

“你怎么在这儿?”他问。
     
     
     
     

“我表哥在这儿上学。”
     
     
     
     

“哦,没听你说起过。”
     
     
     
     

冯四一摆了摆手,意思像是不值得说,正文就没再说什么。正好起了一阵风,卷起了地上的落叶,正文匆忙竖起了衣领。想了一下,他没有马上往宿舍的方向走,而是朝游泳池工地那边拐去。冯四一问他去哪儿,正文回过头跟她说了。她说,“我跟你一块儿去。”
     
     
     
     

游泳池位于操场的南边,离南校门不远。两盏高强度照明灯矗立在池的两侧。工地上没有工人,也没有任何白天施过工的迹象。游泳池底部已经全被挖开了,石板大部分已不见踪影,池壁的石灰也凿掉了不少,露着下面的杂土层。除了那个椭圆的坑还有些游泳池的影子,正文已经不太能感觉到那里曾经有过一片水,到夏天会飘出漂白粉的味道。
     
     
     
     

池边以前大约是用作更衣室的小石房,门上挂着锁,玻璃碎了好几块,透过窗户还可以看见里面堆着几张散了架的板凳。石房的侧面,正对着游泳池的一面墙上贴满了大小字报。有些显然是旧的,有些则明显是新近贴上去的。其中一米来长的一张,抬头用粗黑的毛笔写着“谁该为梁正武同学的死负责!”那个大大的惊叹号几乎占去了大字报的一半。正文粗粗地看了一遍,最后注意到一张粉色打印稿。粉已经褪淡了,差不多成了白色,被雨淋湿又被太阳晒干,纸上都是泡。这应该就是学校上学期贴出的那张拆游泳池建电化教学楼的通告了。有几行字迹还算清楚,其中有“培养更优秀的外语专业人才”的字样。这个理由当然很正面,无可挑剔。但是不是一定要以毁掉游泳池为代价?游泳池怎么会成了唯一的选择?
     
     
     
     

冯四一好像看出了他的心思,在一边说,“不知道谁想出的主意,干吗一定要毁掉游泳池呢?真有想象力。”停了一会儿又说,“要不就是真没想象力。”
     
     
     
     

正文在一个较矮的砖垛上坐下,冯四一手揣兜里靠站在他旁边。正文让她也坐,她摇摇头,“我就站着吧,太凉。”他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烟,看看周围似乎没有“禁止吸烟”的标牌,便又摸出一盒火柴,点了烟刁在嘴间。烟圈吐出来,立刻被风吹散了。他又拿出一支,递给四一。四一没有推辞,凑上他的烟头点着,也吐出一堆烟雾。
     
     
     
     

“你说,那天天气并不热,已经立了秋了,正武为什么要在那天去游泳?”
     
     
     
     

“我不知道。”
     
     
     
     

“毛榛——跟你说过什么吗?”
     
     
     
     

冯四一想了想,“没有。”
     
     
     
     

“你说他往上蹬的时候是不是就已经感觉到要蹬不上来了?”
     
     
     
     

冯四一没有回答,说,“别想这些了。”
     
     
     
     

正文沉默了一会儿,又问她,“一直想问你,那天你跟我说,是你不让毛榛去送正武的,为什么?”
     
     
     
     

冯四一把烟扔脚下碾碎,“算了,别问了,都是过去的事儿了。”
     
     
     
     

他们在那里又坐了一会儿。风很硬,透着萧瑟的秋意。冯四一虽然穿了件厚毛衣,牙齿也已经开始打颤。他看看她,从砖垛上下来,把烟踩灭。他送她到她表哥的宿舍楼下,然后自己回了宿舍。
     
     
     
     

第二天,他碰到那几个高年级男生,告诉他们,游泳池他去看过了,他不反对学校在那里盖电化教学楼。
     
     
     
     

大家的脸上毫不掩饰地露出失望,有一位竟然略带讥诮地丢下一句:换了出事的是你,梁正武绝对不会这么决定。

正文在Y大学只读到那个学期结束,第二学期,他即转学到D大学。联系转学的时候,他考虑过是否要换个专业,但最后他决定还是不换。这样,他在Y大学积累的学分便可以带过去,他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允许在同级插班。
     
     
     
     

到D大学报到的头天晚上,母亲要帮他收拾被褥,被他劝住了,便也没坚持。他们一家三口坐在厨房里说了会儿话,说得很琐碎,沉默的时候居多。水池上的水龙头一直滴答、滴答地漏水,正文找出钳子拧了几下,没见好转,就从鞋盒里找了块薄皮子,剪成圆垫儿垫上。
     
     
     
     

“实在不行,就找房管所修修,”他说。
     
     
     
     

“行,你甭管了,回头我跟单位说说,”他父亲应着。
     
     
     
     

母亲听了这话,不知怎么开始掉泪,正文劝了一会儿仍无用,就让他们进屋睡觉。看着他们关了灯,自己才回了房间。他没有开灯,在床边坐下。月光透过窗户,把房间照得半明半暗。正武的两只纸箱像两个庞然大物,黑黢黢的盘踞在地上。正文看了一会儿,走过去,决定打开。用小刀划开胶带的一瞬间,他的心咚咚跳得很响。
     
     
     
     

第一只纸箱里几乎都是书。光字典就有十几本,还有几本不成套的英文版“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其余的,则几乎都是小说,大多是法国小说,也有俄国小说,英国小说只有很少的几本。有的是他花钱买的影印本,有的是铅印教材,几本正版纸皮书是:《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安娜?卡列尼娜》》,以及《理智与情感》。
     
     
     
     

第二只纸箱里,是他的生活用品。几件衣物:两条白色内裤,两件白色跨栏背心,一身蓝色带白条的运动衫裤,一双白底黑腰球鞋,一双黑色系带皮鞋,几双白色线袜。内裤的中间夹着个小包,是个牛皮纸信封,叠得四四方方。正文把它拿在手里看了一会儿,然后打开,看到一个小塑料袋,里面装着几只透明的避孕套。他愣了片刻,重新裹进牛皮纸,放回内裤。
     
     
     
     

箱子里面还有用报纸包着的半包花生米,四袋方便面,一袋炒面。放在箱子最底层的,被里三层外三层包得严严实实的,是一架尼康变焦相机,一个长焦镜头和一个存折。存折里面还有九千多块钱,想必就是他从首钢挣的那一笔了。相机里面上着一卷36张的黑白胶卷,卷片轴停留在第十三张上。
     
     
     
     

D大学座落在西山脚下。从山上流下来的一条宽约十米的小河,绕过西院墙,在北门附近钻围墙底流入校园,蜿蜒曲折地将校园隔成东西两半。D大学最著名的教学一至四楼便坐落在东校园的南端。这四座楼是由四座古庙改建的。古庙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据传是一家四个兄弟的祖业,一人一座,纵连四厢。四座庙长相近似,一样的方砖铺就的七级台阶,灰瓦双层飞檐,红墙,只高度略有差别。古庙被改成教学楼大约在八十年前。
     
     
     
     

正文的专业课大部分是在第二座古庙里上的。不知何故,这座楼前的树最多,尤其多柏树和桧树。门前的一棵古柏主干已经断裂,成了空腹,但顶上依旧森然,栖着不少乌鸦,太阳下山后会飞出来“嘎、嘎”叫成一片。
     
     
     
     

教室内的柚木地板已被踏磨过好几十年,又秃又亮,踩上去总是吱吱乱响。木窗框又老又沉,凑近能闻出水味儿。原先估计是黑色,现在已褪落成深褐色。朝西的几扇窗印着远处西山的轮廓,也印着近处两棵银杏的明暗光影。从窗口射进的光线很短,里面飘着颗粒粗大的浮尘。头顶偶尔有小型军用飞机飞过,声音不大,可木头窗还是会“嗤嗤”颤动。
     
     
     
     

D大学虽老却一点也不陈旧。
     
     
     
     

正文下了课,常常骑上车,往北,穿过一大片或高或低、红砖灰瓦的教学楼,再骑下一个铺满草皮的缓坡,从坡底冲上对面的小山丘。小丘上矗立着D大学最现代的建筑物,也是他最钟爱的去处——一座六层楼高的图书馆。楼分两翼,像一本打开的书,银灰色的金属屋顶跳耀着冬日的阳光,整面的落地玻璃窗上映着蓝天白云和瑟瑟抖动的杨树叶。
     
     
     
     

跨过河往西,是学校的运动区。400米跑道中间环着个国际标准的足球场,再往西,高高的铁丝网整齐地隔开六个篮球场、四个排球场。继续往西,是一座二层灰砖楼,从敞开的大窗里不断传出“刺刺喇喇”音质差但旋律优美的音乐声,那是体操房,一楼的窗外总会有几个男生跳着脚偷偷地往里窥探。一条狭长的碎石路从灰楼的外侧向后蜿蜒而去,顺着这条路骑到底,一个五十米长的游泳池便横在眼前。池里那时是干的,犄角里积着黑树叶,从最深的一面池壁上伸出两个生锈的铁架跳台。
     
     
     
     

为什么要转学到D大学?正文说不出太多的理由。也许是因为D大学比Y大学离家更远些,也许是那四座古庙打动了他,要么就是那座带十米和五米跳台的游泳池让他下了最后的决心?也许,潜意识里,和毛榛在这所学校不无关系。他原本以为他能很快在校园里见到她,也骑着车在他认为有可能遇见她的地方兜过很多次,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他想象中的种种巧遇却一直没有发生。
     
     
     
     

除了古庙和图书馆,正文还有一大块时间是在宿舍里过的。他的宿舍在运动场北面,八栋工字型三层小楼中间的一栋,三层,把角的一间,推开窗户便看得见操场。宿舍人员比较混杂,像是不同系、不同专业甩下的零头凑在了一起。六个人中两个北京人,住校的时间不多。另外两个外地人高他两级,都有了女友,宿舍只是他们半夜回来歇歇的地方。只有来自广西的一个,跟他同系、同语种、同年级,但不同班。这人原姓平,因为长得细长、胳膊上还隐隐地长了一串小肉瘤,被称作“扁豆”。他是他们的舍长。
     
     
     
     

这个舍长脾气有点倔,有许多关于合理和不合理的认识,这些认识大多基于“对身体的影响”好坏。他有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详细到几点睁眼,几点下床,早晚各在水房呆多久,每天每顿饭花几角钱饭票。他认为合理的事,有不少需要舍友合作,比如门背后有两根铁丝,脸巾和脚巾一定要分开挂,每月要用苏打水洗毛巾,剩饭剩菜不得留过夜,每半个月要洗一次球鞋,每周做一次扫除,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开窗换气。头几条,正文勉强可以接受,实在接受不了,也可以一躲了之;唯有最后一条,他忍了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到第三星期,不得不跟他商量:
     
     
     
     

“能不能你先出去跑步,拔双杠,等回来再开窗?没听见我冻得直打喷嚏?”
     
     
     
     

“不能,”他回答得很干脆。
     
     
     
     

“为什么不能?”

“你想想,我从外面回来,宿舍里的空气和外面的反差太大了,又腥又臭,我一闻就想吐。”
     
     
     
     

“怎么会呢,又没人在屋里撒尿。”
     
     
     
     

“还用尿啊,睡了一夜,口腔里的囤积物早沤成粪坑了。要是我们宿舍六个人都在就是六口坑。而且,谁知道谁夜里还做了什么恶心的梦呢。”
     
     
     
     

见正文看他,他愈发严肃起来,“知道么,你的习惯非常错误。人的深度睡眠其实只有夜里十二点到两点这三个小时,错过这三个小时,你睡再多都是白睡。”
     
     
     
     

“我就这习惯。”
     
     
     
     

“习惯是可以改的。”
     
     
     
     

“那你改啊。”
     
     
     
     

“我是合理的为什么要改?需要改的是你。”
     
     
     
     

“怎么改?”
     
     
     
     

“像我一样,早睡早起,而且要持之以恒。”
     
     
     
     

正文探出头问他,“你妈是医生吗?”
     
     
     
     

“不是。”
     
     
     
     

“那你爸是炮兵司令?”
     
     
     
     

“也不是,怎么?”
     
     
     
     

正文没说怎么,倒头接着睡,但从此也不再提窗户的事。
     
     
     
     

D大学开学以后,正文连着几个周末都没回家。有几次从食堂吃完午饭,进宿舍看见窗户关着,扁豆仍蒙着被子在睡。有一次他甚至觉得他的身子在被子下面一抖一抖地动,像是在哭,听听,却又没了声音。等他从被子里钻出来,他想安慰几句,不料扁豆却对他瞪起眼睛:
     
     
     
     

“你们家对你不好吗,干嘛你老呆在学校里?”
     
     
     
     

这一问,倒弄得正文无话可说了。
     
     
     
     

扁豆睡上铺,他在屋顶贴着一幅黑白摄影画,每天,他一睁眼,必先对那画念念有词一阵才能从铺上下来。正文觉得奇怪,有天趁他不在,便爬上他的床仔细研究过那幅画。不过是一座西式庄园,无论从摄影学还是从建筑学的角度,都看不出多大名堂。
     
     
     
     

还有几次,他从图书馆回宿舍,一进门便闻到一股酸烂味儿。他故意似的“咻咻”猛吸鼻子,扁豆却坐在桌前,若无其事、摇头晃脑地背着课文。终于,一个周日下午下起暴雨,到晚上七点多,雨仍未停,正文正犹豫要不要去食堂吃饭,扁豆说:“你得保证不跟别人说。”

正文问他什么事。
     
     
     
     

他于是开开抽屉的锁,从里面拿出一只小电炉,通上电,用一只小锅做上水。然后打开窗户,从外面的窗台取进一只饭盒,里面是他中午吃剩的菜。他把菜倒进锅里,再爬上床,从书架顶端取下一个牛皮纸包着的玻璃罐。拧开盖,用筷子从里面勾出几根细长的东西放进汤里。等汤再开,扔进去一包方便面。抬头看一眼正文,又扔进去一包,随后邀正文跟他一起吃。那是正文这辈子吃过的最有滋味的方便面了。
     
     
     
     

“玻璃罐里是什么啊,那么神秘?”
     
     
     
     

“酸豇豆,广西人顿顿都要吃的。”扁豆告诉他,豇豆是他母亲在自家院子里种的,然后再自己腌的。就带了这么一罐,要吃一年,所以他上个学期几乎没敢吃,这个学期,还剩几个月了,他必须算好日子,既不能太早吃完,也不能吃不完。说着,他用筷子的另一端再夹出一条,用小刀割断一小截,递给正文。有点酸,有点辣,但很爽口。
     
     
     
     

“你妈很会做饭吧?”
     
     
     
     

“其实我爸更会。我爸在桂林一家很有名的饭店作大厨,不过,我们很少能吃上他做的饭,家里都是我妈做。我妈老说,人要是一辈子把兴趣当职业,其实很吃亏。还不如我爸干点别的,这样我妈至少能享点福。现在可好,他做了好吃的都是给别人的。所以我就想,我这辈子一定要把兴趣和职业分开。”
     
     
     
     

“那学外语是你的兴趣,还是你以后打算从事的职业?”
     
     
     
     

“当然不是兴趣,我还没有由着性子来的资本嘛。”
     
     
     
     

“这么说,你不喜欢学外语?”
     
     
     
     

“谁真的喜欢学外语?外语就是工具,除非你想当外交家。就是真当外交家,光会说几句外语也是不够的。”
     
     
     
     

“那你不想当外交家?”
     
     
     
     

“我?我这个长相?我从来不做这种有损心里健康的梦。外交家都要是美男子,而且要果断一点。我不行,我妈对我的评价是,细致有余,果断不足。”
     
     
     
     

“那你以后想干什么?”
     
     
     
     

“我也正在考虑呢。也许去一个外国人家里当管家?”他抬头看看贴在他房顶的画。
     
     
     
     

“哦?”
     
     
     
     

“我喜欢十九世纪英国小说,以及所有根据那些小说改编的电影。不是喜欢别的,就是喜欢里面的庄园。喏,就像那张照片里那样的。”
     
     
     
     

“老想问你,那照片是哪儿啊?”
     
     
     
     

“曼德里庄园。”
     
     
     
     

“曼德里?是哪儿?听着挺熟的。”
     
     
     
     

“《蝴蝶梦》里的,你忘了?‘Last night I dreamt I went to Manderley again ……’这个电影,我都看了不止十遍了。”

“哦,那你每天一睁眼都在背电影台词呢吧?”
     
     
     
     

“咦,你知道?”
     
     
     
     

“猜的。可这好像不是十九世纪的吧?”
     
     
     
     

“对,不是,只是像十九世纪的。十九世纪的,《简?爱》,小说我看过不下五遍,电影不下十遍。《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名利场》,我都看过好几遍。对了,还有《尼罗河上的惨案》,也不是十九世纪的,可是我喜欢林内特小姐家那个大房子……”他闭上眼睛想了一会儿,又说,“我总想,到那样的庄园里当管家,一定是最适合我的工作。”
     
     
     
     

“为什么?”
     
     
     
     

“首先,我面善,给人安全感。其次,那种地方的管家,内心孤独,但外表高傲。”
     
     
     
     

“也都挺阴暗的。”
     
     
     
     

“阴暗,也是因为高傲和孤独。”
     
     
     
     

他闭着眼睛又想了一会儿,然后问正文,“你呢?你以后打算干什么?”
     
     
     
     

“我?想到处走,作独行侠。”
     
     
     
     

“怪不得呢,整天看你一个人骑着车东奔西忙的,还以为你在找什么人呢,原来你是在享受独行的快乐。这就是你独行的意思吗?”
     
     
     
     

“当然不是。”
     
     
     
     

“那什么意思?”
     
     
     
     

“我也说不好,但总要走得远一点,人少一点,象美国西部片里的,方圆多少里都没人。”
     
     
     
     

“那是美国,中国还有没人的地方?”
     
     
     
     

“有,也有。”
     
     
     
     

“什么地方?”
     
     
     
     

“比如有鬼的地方。”
     
     
     
     

“什么地方有鬼?”
     
     
     
     

“人看不见的地方就是鬼出没的地方。”

扁豆立即瞪大眼睛,“那你应该去学考古!学外语跟你的理想有点南辕北辙了。你当时转学,为什么不转到考古系或历史系呢?哦,对了,一直没问你,你为什么要转学?Y大学不好吗?那可是全中国学外语最好的地方了。”
     
     
     
     

正文沉默了一下,说,“我不指望把外语学得多好,够用就行了。”
     
     
     
     

“够用?你要是不跟人打交道,甭说外语了,连汉语都用不着。”
     
     
     
     

“那倒是,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外语。可能就像你说的,选不出别的,就选了外语。”
     
     
     
     

“那你可惜了,你那么爱看书,应该学一门真正的专业。”
     
     
     
     

“外语不是专业吗?”
     
     
     
     

“当然不是,就是个技能。你不觉得学外语的人都头脑比较简单吗,跟学唱歌、跳舞的差不多?”
     
     
     
     

“倒没注意。不过要真是这样,我觉得也不错。”
     
     
     
     

“我同意,简单点最好,对身体健康有益,想太多的人总要生病。”
     
     
     
     

D大学各种各样的讲座很多,校园里每栋楼前都立着告示牌,上面总是贴满红红绿绿的通知。无论是哪个系的讲座正文都愿意去听听,他也偷偷溜进过其它系的大课教室,听过中文系的当代文学,历史系的魏晋南北朝史,考古系的考古悬疑,甚至跑进英语专业大三的选修课教室听了几堂欧洲文明史。
     
     
     
     

过了清明,更是进入讲座的旺季,几乎每天都有热点题目,到晚上,整个校园一下子就静下来,只偶尔从大教室敞开的窗户里传出热烈的掌声和笑声。那天,正文吃过饭匆匆赶去第四阶梯教室,听一个叫“新时期小说”的讲座。七点半开始,他七点十分进去,里面已经没了空位,连过道的阶梯上、两边的窗台上都坐满了人。幸亏扁豆到得早,先占了座位,也给他留了一个书包大小的空地。
     
     
     
     

这次讲座是由校文学社主办的,演讲人的名字他没听说过,既不是本校教授,也不是知名作家,不过是外校的一个年轻老师。人不高,寸头,穿一身还算合体的藏青色中山装,领口敞着,开着第一个扣子,如果不是那副眼镜,看上去很像个结实的农民。他穿过人群大踏步走到讲台上时,还带着几分羞涩。然而,等他一张口,教室里原来沸沸扬扬的喧嚣声立刻像潮水一样退了下去。
     
     
     
     

可奇怪的是,对于那次演讲,正文现在已完全没有任何印象了。他在学校记过四本半的笔记,对这次演讲也都只字未提。不过他能记得的,是他的声音,那种像打磨过的粗砺的音色;也记得那天灰亮的天色,女生涨得发粉的脸,以及阶梯教室里热气腾腾的温度。虽然只是四月,他的感觉却完全是盛夏。演讲人声音不高,却口若悬河,教室里每隔几分钟便爆出一阵大笑和掌声,学生的情绪好像一直保持在沸点。他还记得在沸点后的短暂沉默里,演讲人从桌上拿起一根粉笔,一边继续低声讲着,一边背向黑板,恰到好处地露了一手倒写板书的绝活。之后,他轻轻将粉笔扔回桌上的粉笔盒。台下沉默了片刻,随即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伴随着女生的轻声尖叫在教室的每个角落炸开来。演讲人抬起头,羞涩地看着大家。掌声持续了整整两分钟,他的憨笑也持续了两分钟。那次,正文却没有鼓掌。他慢慢从书包里拿出他常带在身上的《棠棣之花》,直接翻到聂政自杀那一页。掌声平息下去以后,他感觉后面有人拍他的肩膀,他扭过头,那人问他:“看什么书呢?”
     
     
     
     

正文把书立起来,给他看封面。
     
     
     
     

他没再说什么,又拍了拍正文的肩膀,让他继续看。十分钟后,讲座还没结束,那人站起来走了。等正文再见到他,已是两个星期以后,在图书馆里。
     
     
     
     

那时他已经知道他也姓梁,大名梁此禾,大家都叫他老柴,是中文系的,比他高一年。虽然是云南人,却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
     
     
     
     

“又看什么呢?别跟我说还是‘棠棣’啊。”他走过来问他。
     
     
     
     

他的样子有点像正武,一样的个头,一样的宽肩膀,一样的长腿,只是单薄些。他跨坐在正文坐着的那条长凳上,拿过书看了一眼,还给他,问道:“这么喜欢老郭?”
     
     
     
     

“倒不是,就喜欢这个剧。”正文问他,“那天那讲座,你怎么没听完就走了?”
     
     
     
     

“太煽乎了,哄哄一年级女生还可以,现在的讲座都跟口才比赛差不多,”他问正文,“你老抱着这本书,就一直看这个剧啊?”

正文“嗯”了一声。
     
     
     
     

“这么久还没看完,至于吗?”
     
     
     
     

“早看完了,就是还没腻。等看腻了,就再也不看了。”
     
     
     
     

老柴笑笑,“真他妈矫情。老郭就够矫情的,你比他还矫情。你不觉得?”
     
     
     
     

“你是说老郭还是说我?”
     
     
     
     

“老郭。”
     
     
     
     

“是挺矫情的,不过他那种矫情,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怎么做不到?”
     
     
     
     

“聂政那个自杀法儿,你做得到?”
     
     
     
     

“没什么做不到的,不就是先割掉上眼皮,再割掉嘴唇和鼻子,割下两个耳朵,割得一张脸不成样子了,才最后割断脖子……我——”他把“我”的音节拖长,“做得到也不做,太他妈矫情。”
     
     
     
     

沉吟片刻,他又说,“不过,话说回来,我——一直以为我是整个校园里硕果仅存的维郭派。好,现在又多了一个你。走,”他抬腕看看表,“饭厅正好开饭,咱们到食堂边吃边聊岂不更好?”
     
     
     
     

“来,碰一下,”他举起粥碗碰了碰正文的碗,然后大大地喝了口玉米面粥。“我——喜欢你这种人,不因人废言,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他的《女神》的确糟糕,但他的《棠棣之花》还可看。有高潮,有悬念,说白了,有戏剧元素,一边看就可以一边想象舞台效果。”他停了停,又问正文,“西方现代戏剧你看不看?”
     
     
     
     

“看过贝克特,费劲,就不看了。”
     
     
     
     

“不看不对,看了不喜欢还可以。要看,那么多好书,你不能把时间都浪费在一本书上。要不要我给你开个书单?一百本,给你开个一百本的书单,你要在一年之内都看完,看完就什么都不用再看了。我——也不喜欢现代戏剧。不是我说的,不出十年,现代戏剧就不会有人看了,戏剧还得回到老莎的路子上来。还是要讲故事,不讲故事还算什么戏剧?也还是要说些人说的话,老郭的最大毛病也是太过诗化。”
     
     
     
     

“可莎士比亚的语言也是诗啊。”
     
     
     
     

“语言可以是诗,但表达的东西如果只停留在诗意上,那什么诗都是垃圾。”不等正文回答,他又说,“看小说吧,小说比戏剧靠得住。你现在英语不行,可以看翻译的。海明威,福克纳,马克?吐温,毛姆好看啊,卡夫卡,茨威格,都好看,甚至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你肯定看过了吧?那是我——十岁时的启蒙教育。还可以看些传记,莫洛亚,他的写法可以商榷,但确实好看,欧文?斯通的凡高和弗洛伊德……现在的好书太多了,行,就先跟你说这么多,太多你也消化不了。”
     
     
     
     

停顿片刻,他突然说,“下周二带你去美国领馆玩一次。”
     
     
     
     

“去那儿玩什么?”
     
     
     
     

“甭管了,跟我去就是了。你要有专业课就请个假,选修课无所谓,回来借谁的笔记看看就行。不是我说的,这学校的选修课都太差,还不如我自习。对了,会有个女的,你别别扭。”
     
     
     
     

那天天气晴朗,他们一早就骑车穿过整个北京城,骑到领馆门口。门前静谧森严。老柴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纸给门卫看看,门卫似乎跟他认识,嘻笑两下,就让他们进去。穿过门前空地,走进房内,三拐两拐拐进一间小客厅,迎面见三五成群站着十几二十个人,热烈地聊着。有英语,也有汉语,有黑人有白人更多的是黄种人。见到正文,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国女人端着杯迎过来,老柴把正文介绍给她,她让他们先取吃的随即被一个说一口流利中文的混血男人叫了去。门口的长桌上摆着各式饼干,蛋糕,面包,火腿,还有咖啡和饮料。老柴很自然地倒了咖啡,正文左右看看,才取了一碟点心和一杯桔汁。女人又走过来,牵着老柴的手把他带到靠沙发一边的几个外国人那里。老柴含着笑和他们一一握手,说着标准的英式英语。随后,有人出来招呼说时间到了,厅里的人纷纷放下杯子进入隔壁。

隔壁是一间小放映厅,摆着七八排蒙着宝石蓝丝绒面的椅子。墙上垂下一片很小的银幕,已经亮起来,大概在等待信号。正文在最后一排坐下,看见前面老柴和那个女人坐在一起,他搂着她的肩膀,她目不转睛地看他。十分钟过后,信号终于接通,一个花白头发的亚裔男性出现在银幕上,冲着镜头打声招呼。
     
     
     
     

然后这边的中国人一个接一个拿着话筒站起来发言,像是提问又像在表达什么,有人用翻译,有人自己讲,都讲得罗哩罗嗦,磕磕绊绊,以正文有限的英文完全听不懂。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银幕上的人要么回答两句,要么干脆不讲话,皱眉,挠头,最后用手托腮,沉思,面状越来越痛苦。这时,老柴从不知什么人手里抢过话筒,仍旧坐着,平静地说,“我是D大学的学生。老黄,问你个问题,I want to go to Broadway too.Can you tell me how?”因为时差,银幕上的人停顿了两秒,随即大笑起来,对着镜头认真地说,“飞过来。我去机场接你。”
     
     
     
     

从会议室出来,不断有外国人过来拍老柴的肩。中年女人搭着他的腰,也不时轻轻拍拍他的屁股。她在门口跟他们分了手。
     
     
     
     

晚上,老柴约了正文出去喝酒。正文问他银幕上的人是谁,老柴说,“就是一美国戏剧家,刚在百老汇拿了个大奖。”又问他那些提问的是谁,老柴冷冷地“切”了一声,“说是都是国内最棒的导演,戏剧批评家和理论家。你听听那说的是人话么?”
     
     
     
     

正文又问他那个女人是谁,老柴说,“咱们学校法语系老师。”
     
     
     
     

“法院系的,怎么英语那么好?”
     
     
     
     

“她在英国长大的,在法国读的书。”
     
     
     
     

“你跟她——?”
     
     
     
     

“有一腿。”他问正文有没有女朋友,正文说没有。又问他有没有过,正文也摇摇头。他拿着筷子朝他点点,说,“不对,这样不对,这样你要犯大错误的。我——认为,青春期就得过得像个青春期的样子。”
     
     
     
     

“怎么叫像青春期?”
     
     
     
     

“疯,疯够,疯恶心疯吐了算。这样等你到四五十岁,疯不动了,才能够找个人踏踏实实过日子。要不然,你这辈子越老越觉得亏,瘾没过够呢,最后不是个窝囊废,就是个老不正经。”
     
     
     
     

“怎么叫疯够?”
     
     
     
     

“多找几个女人啊,”他压低了声音,“我——的观点,什么样的女人都要试试。”
     
     
     
     

“都有什么样的女人?”
     
     
     
     

“这我——不能告诉你,得你自己碰。但仅限于试试,千万别陷进去。陷深了,心要不够狠,撤可不容易。”
     
     
     
     

“那你找过几个女人了?”
     
     
     
     

“我——,不多,还不够多。”
     
     
     
     

“一个都没陷进去吗?”
     
     
     
     

“没有,我——不会陷,我怎么能陷进去。”
     
     
     
     

“怪不得听说这学校里有很多女生恨你。”

“爱我,恨我,其实都跟我没关系,又恨又爱的倒可能还有那么点意思。”
     
     
     
     

“这个算一个?”
     
     
     
     

“算。”
     
     
     
     

正文在食堂里见过他跟一个同年级女生一起吃饭。那个女生是校舞蹈队的,跳过天鹅湖,四个小天鹅中最丰满的一个。胖,柔软度却最好。他也在校园里又见过几次法语系教授,他们的关系似乎不是秘密。她长他十九岁,生过两个女儿,丈夫也是法语系教授,教法国革命史。但几乎没有人见过她与男教授同时出现,倒是有不少人见过老柴和女教授一起去食堂买饭,买了饭又一起回女教授家。
     
     
     
     

随后,正文又听说老柴还有一个女人,是个发廊老板,名叫陈青,也比老柴大几岁。她开的“青发廊”在南校门外,正文回家时路过,见过她,见过几次。她要么正低着头不紧不慢地忙着,要么翘着腿安静地坐在转椅上,眼神像太阳地儿下的猫,幽幽地看过路的人。显然跟校园里的女生不同,像波提切利笔下那个向维纳斯递上花斗篷的季节女神,尤其那一头茂密、卷曲的长发,也是随意地在脑后扭卷几下披散开垂在腰间。她喜欢露着胳膊,喜欢穿紧身上衣,紧绷绷的牛仔裤,四肢结实修长。人还说,看她就知道老柴的动向。她嘴里哼着歌忙着的时候,多半是老柴刚在她那里过夜;假如她一天都一声不吭坐在转椅里,老柴一定正跟教授在一起。
     
     
     
     

正文向老柴求证这些传闻是否准确,老柴说,“都不准确。但如果一定要我坦白的话,我——认可老陈这一段。”
     
     
     
     

正文有些吃惊。
     
     
     
     

“你说为什么?因为用不了几年,我们在学校这点破事儿就得被别人嚼了舌头。要是讲到我,说老陈,我——至少可以说是出于欲望,过多少年理由都正当。其它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以后都有可能变成笑话,让我自己都害臊。”
     
     
     
     

“那你干嘛不就跟她好呢?”
     
     
     
     

“你说呢?她能满足我么?”
     
     
     
     

“教授也不能?”
     
     
     
     

“教授——有太多的可能性,也有太多的不可能性。”
     
     
     
     

老柴是个天才。据说他刚入校时参加过外语水平测试,结果出来,老师们都大吃一惊,说他可以直接上大二英语或法语。他又参加大二水平测试,结果又让老师吃了一惊。他接着再测大三。测试完大四,教务处的人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想不想转到西语系,改上英语专业或法语专业,甚至可以跳过本科直接读研究生。老柴说不想。教务处的人又说,西语系和国外有交换学生的机会。老柴仍是说不想,他愿意呆在中文系,他宁愿留级也不愿跳级。
     
     
     
     

正文问他为什么。
     
     
     
     

“留级空余时间多,可以多跟几个女人睡睡觉。这可是人生最重要的一门课,可惜只能自修。我——不是胡说,这门课要是修不好,一辈子都别想过得舒坦。”
     
     
     
     

当然,跟教务处的人他没有这么说,他只说喜欢中文。“这也是事实。不是我——扫你的兴,外语算哪门子专业。你趁早再给自己找个专业,哪怕多选点课也行。”
     
     
     
     

那天他们喝完酒已是将近十一点。老柴突然问他,“跳舞会吗?”
     
     
     
     

正文摇摇头。
     
     
     
     

“倒也没关系,那种舞不用学就会。走,带你去个地方。”
     
     
     
     

他们骑上车,拐个弯就到了邻近的农林学院。老柴领着他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却说,“得,今天运气不好。”

下一个周五,老柴又来叫他。“这次消息比较确切,陈青的话一般比较可靠。”
     
     
     
     

他们先在小饭馆里吃了饭,喝了七八瓶啤酒,快到十点时,才骑车过去。
     
     
     
     

从外面看,那就是间普通的房子,像传达室,立在操场边。走进去才发现,它的秘密不在地上而在地下。一段阴暗的楼梯向下盘旋二三十米,通向两扇玻璃门。门内是间大屋,足有两百平米,拱形屋顶。砖墙很厚,一股股阴凉的风像是穿墙而过,让正文一下子就想起老防空洞的味道。桌椅靠墙摆成一圈,几个男生坐在角落里,正静静地磕着瓜子聊着天。屋角挂着两只黑色音箱,从里面传出保罗?赛蒙的歌声。
     
     
     
     

老柴带正文在正对玻璃门的座位坐下。十点半一过,音乐声从弱渐渐变强,门开始频繁地开开合合,陆陆续续进来些男生女生,看着却并不都像是学生。人越聚越多,椅子不够,许多人就坐到桌子上,或干脆坐在地上。有人隔着半个教室叫着、打着招呼,女生羞赧地互相笑着,唧唧喳喳地笑,笑成了一团。男生大多安静地躲在角落里偷偷地瞧着。教室里的情绪像炉子上做的水,慢慢加着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音乐突然变成了柔慢的旋律,不知谁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往玻璃门上挂了厚重的黑色窗帘,灯关了几盏,人声越发混杂,有人开始往教室中间移动。
     
     
     
     

陈青和另外一个女孩子将近十一点半才进来,用眼睛轻轻一瞟,瞟到老柴。那时灯光已全部熄灭,只在四角点着几只蜡烛。音乐也越来越暧昧,音量忽高忽低,无形的情绪却像烧开的水,无声地沸腾着。陈青脱下外衣挨老柴坐下,让她的同伴坐在正文的旁边。老柴大声地责备她,“干什么去了,这么晚才过来?”又搂过她的肩。陈青嘻嘻笑着跟他耳语了两句,老柴低下头在她胸前闻闻,她笑着推开他。微弱的光打在她的脸上和裸露的胳膊上,正文看见她肌肤上一片柔密的茸毛披着金色的光。
     
     
     
     

越来越多的人走到教室中间,手搭在一起轻轻转起来。正文点着他那天晚上的第四根烟,吐出的烟雾又浓又重,飘在他眼前,遮住他的眼睛。老柴说得没错,那种舞的确是不用学就会。他旁边的女孩子一直靠在椅背上,侧着头看他。几支舞曲之后,她说,“老这么坐着有意思么?”
     
     
     
     

“你要怎么样?”
     
     
     
     

“跳啊。”
     
     
     
     

“你找别人跳吧。”
     
     
     
     

“怎么了,找你不成么?”
     
     
     
     

“我不会。”
     
     
     
     

“嘁,这种舞还有什么会不会的。”
     
     
     
     

“那你带我?”
     
     
     
     

“行啊,不早说。”
     
     
     
     

正文掐灭了烟,跟着她下去。她先把正文的一只手放在自己的腰上,放好,然后另一只手握在她的手里。她带着他,慢慢踩上节奏。走稳以后,她把正文的另一只手也放到自己的腰上,又把自己的两只手轻轻搭在他的肩头,一下子,正文刚才和她之间保持的半米距离便没有了。不知是她的呼吸里还是音乐声中有淡淡的白酒的清香,她的头发一定是刚刚洗过,用的是带苹果气味的洗发香波。她的领口开得很低,一道深深的乳波随着音乐的节拍轻轻地晃动;每抖动一下,紫罗兰香水的气味就从那道波里往外窜一阵。正文从来没被这么多气味包围过,立刻感觉刚才喝下去的酒翻涌上来,脸胀得滚烫。慢慢地,气也透不过来了,甚至连抬起头仔细看她一眼的勇气也丧失殆尽,只感觉到她的两臂沉沉地搂在他脖后,头离他越来越近,那道乳沟几乎晃到了他的眼皮底下,乳沟两侧两团结实的胸脯在他胸前翻滚,最后挤在他肋骨处上下颠簸。他被她搂着,越搂越紧,他的汗一点一点从额头、太阳穴和后背渗出来,越渗越多。最后,当音乐声突然拔起来的时候,她将一爿略略隆起的小腹突然间贴到他的两腿之间,再左右轻轻摇摆几下,正文便彻底地崩溃了。
     
     
     
     

他不记得他们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农林学院,但还记得出了校门,他跌跌撞撞地跟着他们三个走进对面一家小饭馆。他们喝了两瓶还是四瓶白酒,陈青和那女的都很能喝。喝的时候,那个女的一直直着眼睛看他,然后问他,“你是不是第一次?”
     
     
     
     

他明知故问,“什么第一次?”
     
     
     
     

“你说什么第一次,装傻。”
     
     
     
     

他说不是。
     
     
     
     

她不信。

他问她为什么不信。
     
     
     
     

她就一直趴在饭桌上笑,然后说,“第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要承认了是第一次,我还可以指点指点你。”
     
     
     
     

正文仍然坚持说不是。他们一直逗着,后来不知怎么到了床上,像是为了向她证明,他又一直使劲绷着。一共做了几次,他记不清了,但屋里始终弥漫着一股化学物品的气味,让他觉得置身实验室的一间密室,禁不住十分亢奋。她的身体很柔软,腰、膝盖、脚腕的韧性都很好。正文问她为什么这么好,她说跳过芭蕾。正文不信,她就站起来掰腿给他看。然后她咯咯笑着倒下来,一边继续笑一边由他胡来,好像一直都不太认真。他还记得隔壁陈青的叫声,有点凄厉,穿透力很强,像猫,在混乱的夜里给了他十分强烈的刺激。
     
     
     
     

第二天醒来,他发现自己赤身躺在一张陌生的床上。屋里仍有很强的化学物品的气味,但他很快分辨出这是间发廊。床,不过是四只板凳架了块木板。床侧挂着块脏兮兮的布,床脚堆着一盆拧成麻花状的毛巾,颜色已经看不出是白还是灰,他自己的衣服也团成一团堆在旁边。掀开布帘,看见对面也有一块布帘,帘下是老柴的皮鞋。中间地上堆着水盆和塑料水桶,外间墙上挂着一面大镜子,镜子下面的横木板上杂乱地堆放着梳子,剪刀。一个女子坐在一只转椅里抽着烟,扭过头来,却不是陈青,默然地看了他一眼。正文立刻把头缩了回来。他一时间竟然拿不准自己该作何反应,是应该感到愧疚,还是应该对她热情一些。
     
     
     
     

他又在枕头上腻了一会儿,突然意识到他的第一次就在这么个地方完成了,不禁有些怅然。然后又紧张地朝外看一眼,想这应该不是她的第一次吧?如果是,就太对不起她了。他躺不住了,从床脚找出内裤穿上。内裤的前面仍然有些湿,贴到生殖器上时,他感觉一阵烧灼似的痛。他拉开内裤看了一眼,有些红肿。“妈的,”他心里骂道,“只听说女的头一次会疼,不知道男的也会疼。”他觉得头很沉。发廊显然未开门,窗户和门上都挂着简陋的白布。
     
     
     
     

“你要洗脸就用盆接点水洗,水池在这边。”女子说。
     
     
     
     

正文应了一声,却没有动,过会儿从脚底下的衣服兜里摸出烟,却找不到火柴,女子过来把自己的烟递给他。
     
     
     
     

“醒了?”老柴在另一边的床上问他。
     
     
     
     

正文又应了一声,吐出烟圈,靠在床头看着天花板发了会儿呆。然后把烟掐灭,弹到地上,翻身下床,穿上外衣。女子一直坐在转椅里看着他。
     
     
     
     

他正要往外走的时候,陈青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只铝锅,两个饭盒。“我买了饭了,一起吃吧,”她说。
     
     
     
     

“不了。我的车在外边吗?”正文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胡噜了一下头发。陈青把头探出门,“在呢,还行,醉成那样还没忘了锁车。”
     
     
     
     

正文在兜里摸了摸,掏出钥匙,拉开门走了出去。
     
     
     
     

空气里飘浮着浓郁的葱蒜炝锅味,以及各种混杂的饭菜香。太阳淡淡地挂在天上,让正文一时分不清是中午还是傍晚。他看看表,差五分五点,应该是下午。隔壁原先一家国营小吃店不知什么时候已改成了私人饭馆,门口放着一只水缸,几条鱼正在里面游来游去。隔不多远,他发现街上又多了一家发廊,玻璃窗上贴满了邓丽君、林青霞和其他一些港台明星的头像。屋里,一个瘦高个、穿细腿裤、满头波浪小卷儿的时髦男青年站在高靠背椅后面,嘴里叼着烟,正在往一个女学生的头上上着塑料卷。
     
     
     
     

正文骑着车,浑身上下都有些酸疼。他没有从南门进校,而是拐到西门。西门外的自由市场有的已开始收摊,有的还围着三三两两的学生。他刚要骑进校门,突然看见扁豆站在一个搪瓷摊前,他于是捏闸停在他身后,见他一手拿着一只带把儿的金属锅,一手攥着几张粮票在跟摊主讨价。他拍拍他的肩,扁豆回过头来,一边把粮票递给摊主,一边拿上锅,跳上正文的车后座。
     
     
     
     

“你昨晚回宿舍睡过觉么?我睡下时宿舍里一个人也没有,起来以后还是一个人没有,我都怀疑我是不是睡错地方了。你去哪儿了,是不是根本没回来?”
     
     
     
     

“哦,没在学校里,”正文敷衍着。
     
     
     
     

“回家了?”
     
     
     
     

正文含混地“呃”了一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返回顶部
本站推荐
撞鬼手记
你是我娘子
四十一炮
邪医是祸水
123,穿回古代变神算!
晟世青风
纳兰全词
皇帝的新娘
高行健相关文章
帮助孩子成长的30个创造发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