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174个现象 人类无法抗拒的10种心理-第16页

字体大小:超大 中大 中小 超小

        “我们常以为癌细胞是不健康的细胞,其实不然,癌细胞是最健康、最有活力的,别的细胞虽然会分裂,但分裂会有止境。癌细胞的分裂永远不会停止。不断的分裂需要养分,但是人的养分有限,癌细胞的不断分裂最后将其它正常细胞的养分吸取得一乾二净。
        ……因为太健康,所以我们吃得多。因为有钱,所以我们消耗掉大量能源。可是,地球上就这么多资源,我们用得多,其它人类就倒霉了。
        百分之八十的资源,由百分之二十的人类消耗掉。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我们这样地吃远洋的鱼,全地球海里的鱼只够我们吃一天。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我们一样地享受,地球上的资源能撑多久?”
        但是从社会人文的角度来考察,却存在着一个奇怪的悖论,那就是:虽然癌细胞无论对人体还是社会都造成巨大的负担,在我们的身边却到处充斥着一种尊崇“癌细胞”的文化,
        那些如正常细胞一样进行次数有限的成长者,即使周围养分充足,仍会彼此联络,以决定是否自我限制。这些人被我们视为是一些无能无为的“弱者”,而那些与此相对的所谓“强者”,却像癌细胞一样缺乏正常细胞具有的抑制机制,会不顾周遭环境,无止尽的扩张和成长。他们一有机会就会脱离原有的环境,移转到其它地方发展新天地,他们挥霍着人类社会大部分的资源营养,并且一有机会就会攻击那些对社会进行必要调整的活动。
        这样的“强者”中,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对资源的巨大浪费之中,却被尊为时代的英雄,最可悲的是,人们尊崇他们并不是因为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和付出,却是因为他们一掷千金的豪气、穷奢极侈的挥霍……
        研究棘轮效应的负面作用,可以尽可能降低我们这个世界上“癌细胞”的数量,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也更加稳定地发展。
     
      63缄默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基本上不使用强迫手段并不难。人们虽然会在皮鞭面前屈服,可那不过是表面上的服从,内心却充满了反叛、仇恨的复杂感情。不仅在感情上,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正确信息的传播受到限制的现象。对统治者,人们大都愿意挑对方喜欢的、迎合对方的话来说,尽量避免说让对方不快或有可能降低自身价值的话。
      这就叫"缄默(mum)效应"。职员在工作上犯了错误后因为害怕上司的威严而保持"缄默",这样上司便得不到正确的信息,结果就会因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而造成日后的重大损失。
     
      从长远考虑,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工作上都应尽量不使用强制手段。但对于上司或父母、教师等身份的人来说,强制手段不失为一种对下属或晚辈、学生发挥作用的简单快捷的好办法。同时,越是对自己的才干和人格魅力没有信心的人越会行使强制手段,因为他们自认为没有其他行之有效的办法去说服别人。
      就像风和太阳的寓言所讲的那样,光靠猛烈的暴风雨是掀不掉人身上的衣服的,而平时以礼相待,在认为有必要发作时点到为止,这才是最有效的。
     
     
      64奖惩效应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但奖励学生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学"、"为班主任而学"的心态。同时奖励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升化。当然"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奖惩的频率,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看,当奖惩的比例为5:1时往往效果最好。
     
      65结伴效应
     
      是指两个人或几个人结伴从事相同的一项活动时(并不进行竞赛)相互之间会产生刺激作用,提高活动效率。例如:学生在一起作作业比独立完成作业的效率高。 可以相应组成学习小组。教师应注意课上的效率,注意时间分配。…
     
      176 糖果效应
      我很欣赏萨勒通过实验得出的“糖果效应”这个概念。
      萨勒对一群都是4 岁的孩子说:“桌上放2 块糖,如果你能坚持20 分钟,等我买完东西回来,这两块糖就给你。但你若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就只能得一块,现在就能得一块!”这对4 岁的孩子来说,很难选择——孩子都想得2 块糖,但又不想为此熬20 分钟;而要想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块。
      实验结果:2 / 3 的孩子选择宁愿等20 分钟得2 块糖。当然,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少孩子只好;把眼睛闭起来傻等,以防受糖的诱惑,或者用双臂抱头,不看糖或唱歌、跳舞。还有的孩子干脆躺下睡觉——为了熬过20 分钟!1 / 3 的孩子选择现在就吃一块糖。实验者一走,1 秒钟内他们就把那块糖塞到嘴里了。
      经12 年的追踪,凡熬过20 分钟的孩子(已是16 岁了),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满信心,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坚强,乐于接受挑战;而选择吃1 块糖的孩子(也已16 岁了),则表现为犹豫不定、多疑、妒忌、神经质、好惹是非、任性,顶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伤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