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最神奇的心学-立志要正确

字体大小:超大 中大 中小 超小

        
        何廷仁、黄正之、李候璧、汝中、德洪侍坐,先生顾而言曰:“汝辈学问不得长进,只是未立志。”侯璧起而对曰:“琪亦愿立志。”先生曰:“难说不立,未是必为圣人之志耳。”
        ——《传习录》
        何廷仁、黄正之、李侯璧、王汝中、钱德洪陪老师坐。王阳明看着他们说:“大家的学问没有进步,主要是由于没有立志。”李侯璧站起身来答道:“我也愿意立志。”王阳明说:“说你未立志倒很难,但你立的不是一定要做圣人的志向。”
        王阳明在这里指出,立志一定要正确,要立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志向。
        
        我们都知道一个“南辕北辙”的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要到楚国去。楚国在魏国的南面,这个人却让车夫赶着马车向北方驰去。
        路人弄清他是去楚国,好心地告诉他应该往南走才能达到目标。
        但这个人听不进别人的再三劝告,认为自己的马快、路费多、车夫本领高, 一定能到达楚国,便一意孤行地往错误的方向而去。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确立一个正确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都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所立的志向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最先进入关中,到达霸上,秦朝灭亡。随后,他与项羽的矛盾激化,开始了长达数年之久的“楚汉相争”。
        数年之间,刘邦麾下的大将韩信,东征西讨,所向披靡,平定了整个齐国,并且逼刘邦封自己为齐王。
        看到韩信的势力日益扩大,项羽害怕了,派了一个名叫武涉的说客去韩信那里,劝说他自立为王,以便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被韩信断言拒绝。
        齐国人蒯通知道韩信是决定天下胜负的人,再三劝说韩信看清形势,与刘邦保持距离,谁也不帮,然后再徐图天下。但这时韩信犹豫不决,不肯背叛刘邦,又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刘邦是不会夺去他的齐国封地的,最终没有接受蒯通的建议。
        在这里有着一个众说纷纭的千古历史之谜,那就是,韩信在这个时候选择不背叛刘邦,其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层次原因?
        对于这个历史之谜,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有人认为,韩信当时不愿意背叛刘邦的理由,就是他对蒯通说的那段话:“汉王给我的待遇很优厚,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
        不过当我们把这个理由与韩信以后的表现联系起来时,它却好象并不是韩信不愿意背叛刘邦的真正原因。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韩信后来的所作所为。
        刘邦打败项羽后,突然夺取了韩信的军权,改封为楚王。
        此时,韩信还是比较满足当前的地位的,如果没出什么事,也许他就这样过下去了。
        后来,由于韩信收留了项羽的旧将钟离味,被别人告发谋反,结果被刘邦设计逮捕,由楚王贬为淮阴侯。
        韩信接受不了被贬职的现实,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他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以和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
        有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样的人为伍了。”
        后来,他这种不满的心理越来越严重,终于萌发了反叛之心,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不顾此时手中已无兵权,铤而走险,与陈豨合谋发动叛乱,结果事败身死。
        在这里,我们可以提出另一种看法,韩信当初不肯背叛刘邦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他说的那番冠冕堂皇的漂亮话,而是由于他所立的志向所致。据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一文后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由此可见韩信的志向就是要出人头地,从找地葬母这件事就表明了他的志向。其实如果他真的信得过自己,找不找那样的坟地也没有关系。
        正因为韩信具有这样的一个志向,所以,当他为齐王时,虽然手握重兵,但他想来想去,还是信不过自己,深恐自己一不小心就把已到手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搞丢了,因此无论别人怎样劝说,他都不肯轻言造反。
        直到后来他因故从“王”被降为“侯”,落差太大,心理严重失衡,才发展到造反夺权的地步。
        从韩信的事例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所立的志向不正确,那是十分危险的。假如韩信的志向不局限于仅仅是出人头地,而是更为远大,志在夺取天下平息战乱纷争,造福于天下百姓,就象蒯通说的,“凭借您的贤能圣德,拥有众多的人马装备,占据强大的齐国,迫使燕、赵屈从,出兵到刘、项两军的空虚地带,牵制他们的后方,顺应百姓的心愿,向西去制止刘、项分争,为军民百姓请求保全生命,那么,天下就会迅速地群起而响应,有谁敢不听从!”那时历史可能就要重写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